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心-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黄色袖标并不具备唯一性,但罗根显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对托比亚斯说:“我一会儿去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你趁机下车去,告诉他们这趟车傍晚的时候将抵达斯摩棱斯克!”

托比亚斯自然没有丝毫的犹豫——看着他离开的身影,罗根心中却又是一阵纠结。

“怎么变得跟女人一样满腹哀怨了?”一边走向勃劳希奇的休息包厢,罗根一边自嘲式地在心里问自己。

“元帅!”

或许是没有得到明确的指令,加上罗根此前一直表现得非常本分,站在包厢门口的卫兵并不阻拦,但等到罗根推门进入包厢的刹那,里面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刚刚还在激烈讨论的元帅们连同他们的心腹助手都将目光集中到了罗根身上,那种诧异的神色可以让罗根瞬间确定自己并非他们中的“一份子”。

当然,这一点并没有让罗根感到意外,他在意的是自己所听到的只言片语,关于“海军”、“舰队”和“冲突”。

“呃……抱歉,是我太唐突了?”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罗根并没有自动推出去的意思。

“咳咳,既然来了,就一起讨论吧!”勃劳希奇脸上虽然有些不悦,但终究还是没有对这位立下过特殊功勋的空军元帅表现得太过“绝情”。

在众人怪异的目光中,罗根心安理得地坐在一个相对低调的角落里,但这包厢的气氛却不再像之前那样自然。

“我认为,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陷入两线作战!毕竟如今美国对苏俄的支援还遮遮掩掩,一旦我们与美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那么白令海峡的海上运输会更加繁忙的!”冯·克卢格元帅率先打破沉默,此言一出,罗根便也确定了主题是与远航西大西洋的德国舰队有关——孤立主义虽然长期统治美国,可一旦国家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威胁,那么这个自信心和自尊心非同小可的国家会做出非常强烈的反应!

“以目前的战场形势以及苏俄东部的运输条件,我倒不觉得美国的物资供应有什么可担心的,到头来,许多战略资源反而会成为我们的战利品吧!”冯·勒布元帅不以为然的姿态,自是处于胜势的德军中非常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思想立场:一支丧失了大部分精锐的军队便如同一只折断了尖牙利爪的老虎,空有架势而无多大的威胁。至于总是在战争未分胜负之前置身事外倒买军火的美国人,相当一部分德国军人在心里还是暗自憋了一口气的,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路途中顺便雪了上一场战争的失败之耻,何乐而不为?

元帅们轮番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立场鲜明的,也有含糊其辞、谋求平衡的,倒是勃劳希奇的一番话让罗根颇有些意外:

“从当今的世界格局来看,拥有强大海空军实力的日本军队正在太平洋积极扩张势力,他们的举动本可以牵制美国海军的相当一部分兵力,迫使美国在东西两个方向都采取收缩防御的战略,这对我们巩固欧洲、地中海以及非洲的战略是非常理想的。我个人始终认为,对美国政府炫耀武力固然可取,但不宜过于强硬,更不能与美国海军发生直接冲突。否则的话,我们在大西洋和美军展开一场意义并不明显的战争,白白给了日本军队大幅扩张势力的空间,这是得不偿失的!”

这时候,罗根心中很是纳闷:既然你总统都觉得现在不该把美国佬给逼急了,为什么还要组织一支相当强悍的舰队远赴西大西洋炫耀武力?不论站在国际战略还是军事技术的角度来看,被美国政府扣留的英国舰艇都不值得新的大西洋之战过早爆发!

“如果大家没有新的什么想法,我建议还是向海军司令部发报,请雷德尔元帅尽力约束舰队官兵,从战略高度保持相应克制!”勃劳希奇在众人身上扫了一圈,唯独跳过了罗根。

持各种观点的元帅们均以沉默做出回应,如此局面不免让罗根大为感慨:这些精于陆战的将领们不仅自认缺乏海军常识,对于雷德尔在海军的绝对统治地位也是有着清醒认识的,以至于对海军的战略决策和具体行动失去了直接指挥权——若是自己能够耐住性子在空军总司令的位置上多呆上几年,逐步建立起效忠自己的指挥体系,想必也能够赢得相当的地位。与此同时,他也对勃劳希奇和陆军元帅们构成的国家最高权力层有了更为深入的看法:这群在纯军事方面颇有才干的将领们治理国家却是相当平庸的,他们虽不至于迅速毁掉一个空前强大的军事强国,但对它的长远发展却并没有太多的益处。站在历史的客观角度,一个铁腕治国的明君,仍然要比一群仅仅是尽职尽责的所谓民主人士强得多。

重新回到过道的时候,列车已经重新启动。罗根很快得到了托比亚斯的报告:一切顺利!

第40章 染血的斯摩棱斯克

尽管只是一名挂着闲职的空军元帅,但当罗根来到将星璀璨的指挥车厢时,军官们不论军衔和职务的高低皆主动起身致敬。看着这些或沉稳坦然、或朝气蓬勃的面孔,罗根心中不免有种略带遗憾的歉意:一场颠覆性的变故之后,他们即便能够幸运地存活下来,仕途恐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遭到弃用乃至退役亦不足为奇。

大部分人并没有主动选择阵营的权力,就如同凡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而那些见风使舵、左右摇摆的,往往更有更多的机会在乱世中存活下来,这听起来令人失望,却又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一名戴着眼镜的陆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向罗根介绍道:“长官,这是下午刚刚更新的作战地图,标注了我们今天新夺取的阵地和城镇。值得一提的是,冯·屈席勒尔将军继续率部向莫斯科市中心挺进,距离克里姆林宫只剩一步之遥!”

“噢,很好!”罗根给出了简单的中性评价,“一步之遥”的说法在指挥部里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大多数时候已经很难再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罗根的视线从双方投入重兵激烈厮杀的最前线很快移到了斯摩棱斯克,就在一周之前,双方围绕这座军事重镇展开了一场恶战,德军凭借强劲的空中支援和炮火覆盖,以一支近乎纯步兵的部队拿下了斯摩棱斯克,此战歼灭和俘获苏军十余万,德军自身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在夺取重要战略据点的同时,德军指挥官们注意到:苏军一线部队中新兵以及年纪较大的士兵比例有了明显增加,以至于战斗力较战争初期出现了严重下滑,而且苏军部队在技术兵器和弹药储备等方面的状况正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恶化。

这,亦是以冯·勒布为代表的德军将领们充分自信的重要依据。

在地图上,斯摩棱斯克周边标注有41、137、261的字样,这意味着相应番号的国防军部队正驻扎于此。罗根虽然远离战线有一段时间,却也知道第41和第137步兵师都是从艰苦卓绝的莫斯科前线撤下来临时休整的。作为国防军的老牌部队,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毋庸置疑,对传统军事将领们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也可想而知。至于组建时间不长的第261步兵师,罗根若无其事的询问之后,获得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这是第一支由英裔德国人组建的部队,在装备上与普通的国防军步兵师基本一致,为了增强作战能力,还从现役部队抽调了一些同属英裔德国人的军官和士兵。欧洲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民族融合的复杂性和普遍性,战争时期,这些身份较为特殊的人所选择的效忠对象不尽相同:有人遵从宗族血统观念,有人将国籍视为标尺,也有人唯信仰论。不论哪一种占据了相对多数,这支部队在某些特定方面与纯粹的德军官兵还是存在微妙区别的。

“经过了令人伤感的‘兄弟之战’,德国和英国重塑友谊的趋势也顺应了历史潮流。我个人倒是很希望借这次机会看看这支部队究竟会有什么不同——英国军人在战场上还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对手!”

认真严谨的参谋官显然揣摩不到罗根的真实想法,他骄傲地说:“长官,他们现在是标准的德国军人了,和英国军队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若是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英国军人的影子,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新兵训练是失职的!”

罗根故作轻松地笑了笑,以德军目前在战略层面的“良性循环”,一线作战部队并不缺乏富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兵,分批征募的新兵也足以满足前线的损失,外籍或是外裔人员只是兵员的一种有益补充。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失去了军事指挥权的凯特尔能否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在摩尔曼斯克部署好他设想中的“抓捕网”。若是没有成功的把握,那就只能在难以捉摸的行程中继续等待时机。

途中,海军司令部发来了回电。罗根由于参加了先前的“高级包厢会议”,这次非常自然地从勃劳希奇的副官那里得知了电文的内容,和预想的一样,雷德尔已经不再是那个对元首惟命是从的海军总司令,实力空前强大的舰队给了他更高的地位和发言权,“已将总统和国防委员会的建议原文转发舰队”,这说明海军司令部对勃劳希奇等人的意见既不赞同也不反对。在罗根看来,这其中或许还有一句非常隐晦的潜台词: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海军尤其如此,舰队司令冈瑟·吕特晏斯仍将以自己的判断作为优先决策依据!

对于海军一级上将吕特晏斯,罗根此前更多的了解还在于有关“俾斯麦”号沉没的那段历史,大多数军史学者似乎都认为经验丰富并曾指挥沙恩霍斯特双舰在挪威海域击沉英国航母的吕特晏斯并不存在主观失误。一方面,来自元首的压力迫使“俾斯麦”号在一个并不合适的时机出击北大西洋,另一方面,幸运女神在最关键的时刻遗弃了这艘重型战舰以及其搭载的两千多名德国海军精锐。现如今,站在年龄、资历和功绩的角度考虑,吕特晏斯仍是德国海军中最适合指挥大舰队远征的战将。

在指挥车厢里,罗根从总统勃劳希奇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基于愤恨的无奈,也看到了后魏玛体制的虚弱。几乎可以断言,一旦国内发生相对柔和且行动迅速的政变,控制着本土以及占领区主要港口并把注意力放在远海扩张的德国海军根本不会卷入进来,而不论是勃劳希奇还是赫斯当权,雷德尔和他的海军也仍将以政治中立的姿态成为军中的“独立王国”!

下午5时许,专列驶抵距离战争最前线仅有百多公里的斯摩棱斯克。罗根走出车厢时才霍然发现,灰白迷彩涂装的列车顶部已然覆盖了一层深色的枝叶伪装网,想必是此前在小站停留时敷设的。除此之外,罗根很快意识到另一个与苏俄入侵之初沿着德波边境巡视前线时存在明显不同的细节:专列上的防空武装车厢一路上都没有发挥过作用,即便是在斯摩棱斯克,出现在头顶上的也都是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德军战机。根据亚历山大·勒尔将军介绍,苏军已将所剩的大部分飞机都调去保卫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乌拉尔山工业区——前二者的军事政治意义毋庸置疑,后者俨然成为苏俄军队坚持作战的工业心脏。在各战略要点,崭新的KV…1、T…34以及拉格…3、雅克…1仍频频出现,成为阻击德军进军步伐的犀利工具。如今随着战线的推移,从俄罗斯西南部的机场起飞的德国空军中程轰炸机已经将作战半径扩大到了乌拉尔山工业区的主要区域,尽管航程末端得不到战斗机的护航,凯塞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