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攻略-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仕坪蹙鸵恢蔽丛ⅲ哙帘∨那文Q翟谑翘慈耍酃

看样子,青霞姐此廖似乎更加地娇艳了,果然,女人就如同鲜花,是需要浇灌与滋润,才能更美丽。

“无忌贤弟若是不弃,为兄希望能够在你麾下效力。”终于吃饱喝足的韦云起满意地打了个饱呃,然后朝着我言道。

“若真如此,那小弟可是求之不得。”听得此言,本公子不由得大喜过望,站了起来,朝着韦云起恭敬地深施了一礼,这哥们绝对属于是那种儒将级别的主,内政属性和谋略属性都最少在九十上下,唯一缺乏的就是交际数指,不然也不会那么愣头愣脑的得罪宇文述,更是被杨广给罢官扔进牢里边。

相比起来,杨琼虽然能力也不错,但是,这家伙更适合主管一事,在统筹大局方面,实在是欠缺很多,而跟前的韦云起则不一样,至少抛开其他因素,韦云起绝对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说来,怕是贤弟你早就觉得我大隋已经……”韦云起顿了顿一咬牙开口道:“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是吗?”

“小弟倒要请教育,如今之大隋朝,依兄台之见,还能够支撑得了吗?”本公子避而不答,而是直接反问道。

“支撑不了了。”韦云起不加思索地径直答道:“天下乱成了这等模样,雁门关一役,虽然天子与雁门十数万军民得脱,可问题是,非战之胜负,而是贤弟你的良谋。不然……”

“经历了雁门关一役,这正表明,就连突厥的始毕可汗,也已经看到了大隋朝虚弱到了只需致命一击,大隋朝这个庞然大物就有可能颓然倒塌的地步。更何况,天下诸地,处处烽烟,诸地四处扑火,可是却愈演愈烈。”韦云起长叹了一声道:“今次天子得脱,根本就没有一丝悔悟之心,其之行径,将会再次激怒天下。”

听到了这,本公子也不禁点了点头。当杨广被困于雁门关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劝说杨广挑选几千精锐骑兵突围出去,不过被纳言苏威劝住。

而后,诸多重臣又请天子明确下诏,宣布赦免高丽的罪过,专事征伐突厥,以安军心。并且对守卫雁门以及各种赶来的援军重赏。杨广答应了,亲自巡视军队之时,当场宣布:凡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

意思就是说,凡是有功的将士,没有官职的,直接授予六品官职,赏赐物品百缎,已有官职的人级别和赏赐依次增长,但问题是,在这个问题上,杨广这个无耻之徒狠狠地耍了所有人一把。

嗯,杨广这家伙一向就很吝啬官爵的赏赐。当初平定杨玄感的时候,应该论功授勋的人很多,但问题杨广这货却改变军队的职位级别。规定建节尉为正六品,以下依次是奋武、宣惠、绥德、怀仁、秉义、奉诚、立信等尉,依次降低一级。嗯,意思就是这家伙把原本应该升官的很多人都弄成了他这些新立的官职上。

第三百八十八章 来自交趾的好消息

就连本公子这样的抵抗杨玄感攻城的有功之臣,得到的赏赐也不过是绢两百匹,奴仆十人,宝刀五口,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而这一次,参加保卫雁门的将士有一万七千人,可是得到了勋位的才有一千五百人,都是比照着平定杨玄感时行赏的标准,打一仗得第一功的人晋升一级,此而没有军职的人公授予最低等的立信尉的职位,打三次仗得第一功的人只得到秉义尉,那些虽然在场场之上没有立功的人打了四次仗,也仅晋升一级,并且不赏赐任何物品。

而且这货在回到太原之时,又开始与诸臣工商议攻伐高句丽,别说是那些有功不赏的将士,就算是那些文武重臣一个二个全都是一脸的沮丧与愤忿。

而就连本公子,也只得到了加食邑两百,赐物百段,刀十口的赏赐,这些赏赐中的实物,全在本公子离开了朝堂之后,扔给了本公子的部曲,让他们自己分去,本公子好歹了也是为首的功臣,别的不说,本公子可是齐国公,在韩城县也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功绩,更是为了救你这位大隋天子,出生入死地跑到那突厥的金帐王庭去,结果,嗯,总之付出与收获实在是不成比例得很。

而且,就在我们离开东都的当日听闻,天子于当日下诏,因为而屏息杨玄感的叛乱,使得摆放在东都一带的龙舟水殿为其所焚毁,所以,杨广下诏,令江都再造龙舟水殿,共计两千余艘,其规制比原来的还要大。

当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全都哗然一片,这就是不作死会死的节奏。拿那些准备要来修造龙舟的钱帛粮食来安抚民生,怕是至少能够促使十数郡之地,而杨广却这么做,实在是让人绝望。

“不作死会死?”韦云起听得我这句形容词,不禁有些啼笑皆非,不过咀嚼了一番之后,不由得冲本公子翘起了大拇指。“贤弟此言有理。”

“天下人,都已经对当今天子失去了信心,可是他呢,如今连一句逆耳的忠言也听不进去,非要去作死。”韦云起长叹了一声,然后眼皮一番,目光落在了本公子的身上。“久闻贤弟胸怀天下,有治世济民之才,如今韩城县一观之后,果然如此。”

“不知日后天下纷乱之时,贤弟欲意何为?”韦云起不愧是直性子,当面锣对面鼓的直接开敲。

“先安民护县,以观天下。”本公子抬起了头,冲韦云起淡淡一笑说道。

听到了我这话,韦云起点了点头,很是复杂的表情打量了我一眼。“看来,贤弟怕是早有此心了吧。”

“不错,从天子第一次北征高句丽损兵折将而归,再议兴兵之时,小弟就知道,大隋朝怕是会坏在如今天子的手上。”

当天夜里,韦云起醉得酣畅淋漓,嗯,看得出来,他是有心灌醉自己,而第二天一早,青霞姐就悄悄地在我耳边禀报,韦云起已然着人传书家中,让妻妾子女,迁往韩城县居住。

“他是一个聪明人,虽然说性情耿直,但是并不代表他会愚忠给他造成了很多次伤害的天子与朝庭,嗯,说得简练一点的话就是,这家伙还有得救。”本公子一面查看着那在跟前堵集如山的公务一面说道。

旁边同样在处置事务的杨琼与韩雄听到了这话,不禁点了点头,抚着胡须,韩雄笑道:“公子所言及是,这样的天子,这样的朝庭,根本没有效忠的必要了。”

“公子,让世谔兄去陪伴韦云起,会不会……”杨琼有些疑惑地道。

“无妨,韩世谔的经历,也正好让云起兄好好的品味一下,让他明白,天下之所以大乱,非是百姓之过,而乃天子之过也,我相信以韩世谔的口才,再加上其经历,定能让云起兄坚其心志,努力助我一臂之力。”我摇了摇头笑道。

“对了,我去了两个多月,郑晔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过来?”接过来青霞姐递来的杯子,抿了一口姜茶,然后问道。

“现在不是找不到流民,而是流民实在是太多了,前几日,随着那些流民一块回来的部曲带来了消息,若是咱们需要,一个月之内,可以聚拢三到五万流民过来。”青霞姐拿起了摆在我案几上的那些草稿整理起来,一面说道。

“靠,不是吧?”本公子不由得吃了一惊。“咱们这才接收了那两万多流民没几天呢。”

杨琼轻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公子,郑先生那边传来的消息,现在各州县皆是朝不保夕,数位征讨大军也是疲于应付,造反波及的州县也是越来越多,而且,因为战乱,使得田地荒芜,处处缺粮……百姓们,还不是想要寻一条活路?郑先生能够收纳流民,谁不想来?”

我有些阴郁地点了点头:“如今,韩城县还能收拾拢多少流民?”

“最多二十五万,多的话,怕是修建房舍,就要抢农田的地了。”杨琼翻找出了一张纸,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之后说道。

“每个月两万,继续让郑晔招募流民,不能多了,这样,至少能够让更多的百姓,看到希望。”我沉吟了良久之后说道。“对了,船厂那边的地盘就挺开阔的,我记得在船厂的外围那一大片的滩涂,那块地皮,只要平整出来,相信建上一个廉租房区,容纳四五万人应该没有问题。”

“公子,那片土地原本您不是说为了日后扩建造船厂而预留的吗?”杨琼不由得一愣,随即说道。

“无妨,现在的造船能力也足够咱们自用了,以后再说以后的事。”本公子想了想之后,还是下定了决心,毕竟在未来,人力的多寡,是决定性的力量。

“下官一会就去办。”杨琼站起了身来冲我行了一礼答道。

“如此一来,咱们这里至少可以再接纳三十万流民。”我拿手中的铅笔敲了敲案几。“再加上如此的二十余万,也就是说,可以承载五十万人的居住生活。”

“公子,是不是等到时候,咱们就不再接收了?”青霞姐不由得追问了一句道。

我摇了摇头说道:“当然不是,另外韩县尉,你再带人探查一下本县的周边,还有没有适宜百姓居住之地。然后再行选址。到时候,可以先均一部份新来的流民到那些地方居住。”

“下官遵命。”韩雄同样应了一声说道。

“今年冬天,要把剩下的十五万亩荒地全部开垦完毕,如此一来,韩城县的粮食产量至少还能够再增加六十七万石左右,至少能够保证韩城县的粮食足够供应。”我看了眼报表之后,作出了一个决定道。

“若真如此,两百四十七万石,更何况咱们县如今的养殖场可是越办越大了,有了这些鸡鸭猪鱼,本县的产出不但足够五十万人口的日常生活,还有不少盈余。”杨琼灵巧地拔打了下算盘,很是自信地笑道。

“嗯,如此甚好。”我点了点头笑道,这个时候,李元芳走进了房间。“公子,您派交趾的人回来了。”

“回来了?!”本公子不由得大喜。站起了身来,朝着杨琼与韩雄打了声招呼之后,便快步走了出去。

“小的长孙胜,见过公子。”脸庞晒得红里透红的一名剽形大汉朝着本公子拜下。

“起来,快起来。”我赶紧伸手搀起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不错,虽然看起来廋了些,不过似乎变得结实多了。”这家伙是我本家的一名家生子,也是部曲。昔日在府中的时候,体态完全称不上剽悍,臃肿还差不多。

哪怕就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锻炼,也仍旧显胖,不过这会子看到他的时候,身上的肥膘早已经一丝不见,看样子,在交趾那里操劳得够辛苦的。

长孙胜一行十人,运载着一百二十石占城,呃,是占婆稻种从那交趾出发,经尽了千辛万苦总算是带着二十名占婆农人赶到了中原。而其中两人带着舅父的家信,赶往长安,而他们,自然是带着那些占婆农人还有二十石占婆稻的稻种赶到了韩城县。

高兴,本公子实在是太他奶奶的高兴了,水稻,再怎么的也要比那大豆和谷子高产,而凭着本公子现在的有机肥,那么亩产至少能够达到三石以上,甚至是四石都有可能性,再加上冬小麦的产量。也就是说,未来一亩地可以生产近六石半的粮食,哇哈哈哈哈……他妈的!

现在整个韩城县的耕牛不过是六百来头,水田再怎么的,也不可能使用马耕,嗯,我汗一个先。

不过,这倒也不是没法子,先让人把那重犁修整一下,然后双牛拉梨,六百多头耕牛,再怎么的,想来对付个一两万亩田地应该没有问题才对,两头耕牛同时拉犁的话,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