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攻略-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这名负责人先是一呆,然后用力地点了点头。“这自然是真的,我们之后又进行了四次试车,每次的速度都在半个时辰八十里到八十五里之间。最长的一次试车,时间达到了三个时辰,足计跑出了四百九十二里。”

嘶……一帮子朝庭重臣,国之柱臣,全都在这呲牙咧嘴没个正形,而韦云起这位儒将的眼角都已经瞪得有些歪斜起来,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在斜着脑袋在欣赏刚刚泼了路人水正在慌张关窗的潘金莲的西门庆。

“老天爷,三个时辰就是四百九十多里路,那这么说来,一个时辰就是一百六十里路,十二个时辰这就是……一千九百二十里路?这,这老夫我没算错吧?”老舅的声音陡然高了八度。

“不错,舅父您的确没有算错,一日可行一千九百二十里路。”我很骄傲,也很自豪,蒸汽机是我设计的,是我告诉了这些研究人员蒸汽机的原理,是我告诉了他们哪该怎么做。至少在指导性和原创性方面,本公子至少可以占到百分之七十的功劳,当然其他的功劳就是这些技术员和工人的,咱是宽仁善良的帝王,自然不会去抹煞手下的功劳。

“你刚刚说可以载货二十五吨?”杨恭仁那本原本也很斯文的嘴脸此刻也变了形状,很扭典,就像是山寨头子看到了路过的镖车。

“是啊,二十五吨也就合五万斤重的货物。”负责人很是干净利落地答道,嗯,表情很有优越感,就像在给一群刚刚从农村里边爬出来没见过世面,就连电视都没看过的乡下老农解说智能电脑这样的高科技。

“需要几个人操作?”杜如晦撑着脖子问道。

“三个人就足够了,至少可以坚持四个时辰,当然,四个时辰之后还是需要人来换班的。”负责人笑着并骄傲地答道。

“一千九百二十里路,对了陛下,咱们的马车最快是多少?”因为太过激动,心算向来良好的魏征扳了半天的手指头之后朝着我问道。

“十二个时辰疾行,每个小时换一次良马的话,最高可达到七百里出头。”我略一回忆,便给出了答案。

那边,武士彟也瞪圆了眼睛。“乖乖,那就是说,这玩意可是比最快的马车,快出了一千两百里。也就是说,从长安到延安郡治不过六百来里路,马车差不多需要一天的光景,而这火车,只需要不到四个时辰,提高了足足三倍。”

“重要的是,二十五吨,这个数字,是咱们长途马车所能载货数量的十数倍之数。实在是,实在是厉害。”另外一位大臣也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叹声。

“陛下,不知道能不能让我们也试一试,感觉一番?”李玄霸跟罗士信这两个家伙对视了一眼之后,窜到了我跟前来说道。

“对对,陛下,且让臣等来试一试,看看这玩意是不是如他所言一般快捷。”韩世谔也凑热闹的窜了过来大声叫道。看到这些文武大臣就像是看到了新奇玩具的孩子一般。

我只得点了点头,朝着那名负责人问道。“你们这有客车的车厢吗?”

“回陛下,有一节车厢,不过也是试验型的车厢,只能载员八十。”负责人想了想朝我小声地道。“新订做的车厢尚未运到。”

“没事,能坐就成,对了,咱们的一节货运车厢能装多少吨货物?”我点了点头道。

“可载十到十五吨,不过现如今一般只搭载十吨。”负责人又答道。

“那行,在车头后边挂上一节满载货物的货车车厢,然后再挂上客车车厢,这应该没问题吧?”

“自然是没问题,就是耗时稍长。”这负责人信心十足地答道。“可能要花上近两刻钟的功夫才行。”

“无妨,现在去弄吧,朕和诸位臣工都等着。”我看了眼那些一脸期盼的文武大臣,摆了摆手,很是期待地道。

之前我来过这里好几次,不过来的时候也多是在试验机车车头又或者是在试验运载能力,根本没机会去坐这节客车车厢感受这个时代的火车。

两刻钟的时间挺长,但问题是大伙都没有呆在里边傻等,而是跟前那票工人窜前窜后,很快,放置货车车厢和客车车厢的仓库被打开。然后,随着指挥旗的指挥。

已经爬上了蒸汽机车的司机拉响了汽笛,尖锐而又嘹亮的响声,让我们这些前来观礼的人都不由得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我倒没有,因为这种声音已经听过好几次了。

然后,位于蒸汽机车下面轮子上的杠杆随着蒸汽的喷吐缓缓地带着金属的车轮动弹起来,接近五吨重量的机车,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旦动弹起来,的确令人很受震撼。

渐渐地顺着铁轨驰出了车间,然后开始缓缓地倒车,倒向旁边不远处的车厢仓库。这个时候,李玄霸很是好奇地问向那么负责人,干嘛不让人把车厢给推出来。

负责人用一种看精神病患者的目光打量了下这位华夏帝国第一猛将。“将军,不是下官不想这么干,而是那玩意实在太重了,若是用人来拖动的话,怕是最少得一两百号人才能够弄得了。”

“再说了,有了蒸汽机车在这里,我们又何必去费神费力的找那么多人来费这力气?”

第七百二十九章 要搞就搞高端直接上复线

李玄霸这才一脸恍然,旁边罗士信一脸贱笑,就像是在鄙视李玄霸这傻帽居然会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结果,两人又开始在那污言秽语的相互攻击,大有要甩开膀子单挑一场的架势。

这边身为师长的孔颖达实在是看不过眼了,干咳了一声,然后,这二位立马老实得就像是正在等待阅兵的仪仗队精英。看得让我好笑,看样子一物降一物还真没说错。

“孔爱卿,可真是辛苦你了。”我走到了孔颖达的跟前,看了眼那两个家伙一眼,意味深长地笑道。

“这倒没什么,其实说来,玄霸与士信皆乃忠耿之人,虽说行止有些……”孔颖达想了半天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只得略过去。“……不过二位将军倒也算得是好学之人,这两年来颇有长进,虽不精于谋略,却也知兵事查知天文地理,渐有良将之才。未来,必成国之柱石。”

对于孔颖达的这番话,听听也就算了。虽说孔老头对治学十分严谨,但是,却对自己的学生十分护犊子,很难听到他说这两个家伙一句坏话。当然,背地里,孔颖达的唾沫星子绝对不是盖的,李玄霸就曾经私底下报怨自己的师尊孔颖达骂起人来没有一个脏字,但问题是这老头有本事骂上一刻钟不带重样的。

不过,李玄霸和罗士信的确很敬佩这位经常臭骂他们的大儒,因为不论是天文地理,又或者是兵法畴略,只要他们能够想得到的,孔颖达都绝对能够拿得出答案,但是,在教授他们知识的时候,孔颖达不知道的时候,就会诚恳地告诉他们,而不会仗着老师的派头而装逼。

所以,这哥俩即便被骂得狗血淋头,却也仍旧很是尊敬这位师长。这种奇妙的师生关系让本公子十分的敬佩。

蒸汽机车终于把两个车厢都挂上,缓缓地开到了试验站台前,身为天子的我自然是当先而入,走进了这节尚未涂漆的车厢里,里边的座椅,跟后世的绿皮车的座椅几乎一模一样,一边是三个座位,另外一边是两个座位,中间隔着一个过道。

不过,这些用木材订制而成的座位上,并没有垫上皮革或者是布片,甚至连漆都没有刷上,就是最简单的木座位。不过我们倒不在意这些,纷纷坐下,来的大臣也不过二十余人,我干脆又招呼了一批技术员工也走了进来让这些大臣,与这些技术员混坐在一起。

这么做的原因自然是为了让这些朝庭重臣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信息,很快,随着站台上领旗的挥舞,列车缓缓地开动了起来,窗外的景色随之而开始变化。

而列车,也开始有节奏地震动起来,轰隆隆,轰隆隆……随着这样的声响,车辆的速度开始越来越快,所有人都没有说话,都探头看着窗外,渐渐地,轰隆隆的声音似乎连成了一片,列车的速度越发地快捷起来。

“这速度,果然疾如奔马。”魏征很激动,老是在车厢里边走来走去,仿佛不这样他就无法站稳似的。而杨恭仁则在那跟身边的技术员交流。

“……这还不算是,这种客运车厢,只是试验性的,照原设计,应该还要增加长度,一节车厢共有一百出头的座位。若是这个蒸汽机车,可以拉动那样这样的四到五节车厢。”那名技术员的话又惹来了一阵惊呼。

四到五节车厢,那就说明这玩意一次可以运送四百到五百人,这远远地超过了驿车的运载量,嗯,绝对是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一个二个坐在车厢里边,不顾咣咣咣的火车声,与那些技术员交流起来,时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感慨又或者是惊叹。

“可惜这声音似乎太吵了点。”杨恭仁皱了皱眉头,一副精神衰弱睡不着觉的表情。

“这很正常,这只是试验性的车厢,既没有在车厢壁进行过隔音处理,也没有在这些窗户上装上玻璃阻拦声音。”一名技术员笑呵呵地解释道。跟这些大臣们相处了一会之后,这些职低位卑的技术员们也渐渐地放开了。

“一圈了,乖乖,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就跑了五里了。”这个时候,伸脑袋在窗外的李玄霸回头大吼了一声道。

时间一点一滴的溜走,我们这一大票的人硬是在车上坐够了半个时辰才下了车,而这个时候,蒸汽机车,已经足足跑了十六圈多一点。也就是总计八十二里。

这下,所有的大臣都没话说了,是的,这种速度令人惊讶到不能自己的,并且不需要吃东西,只需要喂水和煤就能够疯跑上几天几夜的载人和载货蒸汽机械,已经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舅一脸感慨地揉了揉发麻的屁股。“陛下,依臣所见,我华夏的确应当推行这等运输工具,日后,千山万水,尽成坦途。老臣从交趾至长安,花了大半个月,而若是有这等良械,怕是只需要两日之功,便可以将数百人从数千里之外,运抵长安。若是有这等十列火车的话,那么,便是数千人……”

“老尚书,据这里的负责人所言,他们已经开始设计施工的华夏蒸汽机车五号,根据我们的设计要求,预计能够拖拽货物近八十吨,而载人能力可达十节,也就是说,一列火车至少可载千人之数。”

黯然无语,兴奋无语,感慨无语……总之,这些朝庭重臣都无语言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

不过,对于蒸汽机车的用途还用处,他们也终于弄清楚了,并且,认同了我大力发展蒸汽机械的做法。由政国库先期投入一百五十万贯作研究资金。另外就是同意先建设一条从长安直达延安郡的铁路,嗯,咱要搞就自然要搞高大全,直接就弄成了复线。

所谓的复线就是指在一条铁路上有两条车道,这样一来,极大的减少了面错车的环节,并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记得以前我小时候坐火车到另外一边的小城市,结果,才短短五十多公里的铁路上,就有超过十个车站,结果就是,每到一个站,就得等上好几分钟甚至是十几分钟,等其他的火车迎面而过之后,然后再继续吭吭哧哧地上路。

五十多公里,有本事开出三个多小时,绝对是让人抓狂的节奏,而等到了开通复线之后,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够抵达,而在我穿越之前,据说那种高铁都已经有能够达到三百五十公里的时速。

想想就觉得坑爹,所以,俺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