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攻略-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仓库是五百吨,也就合一百万斤。”武士彟摇了摇头解释道。“现如今,吕宋岛的精铜产量年产可达五千七百吨,钢锭产量可以达到一万八千余吨。预计等那一万多的倭国劳工抵达吕宋之后,吕宋岛的铜矿产量到明年还能够增加百分之十五,而钢锭产量可以再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

“乖乖,一门重型火炮耗精铜三百公斤,精钢两百五十公斤,光是这一个仓库的精铜,就足够铸造一千六百多门火炮。”李世民掐着手指头一算,连连砸舌道。

这家伙自从见识了火炮的威力之后,就迷恋上了火药武器,在朝堂上,是坚定的唯武器论者,强烈要求加快各部队换装,以增强华夏帝国军队的战斗力。

幸好现如今,华夏帝国仍旧是四面皆敌,南边,程咬金这货继续懒洋洋的蹲在交趾打盹,时不时睁开眼睛抽那占婆王还有扶南国一顿,然后继续打盹。

而杨恭仁现如今简直就是倭国的土皇帝,说的话比苏我马子、推古天皇还有那圣德太子加起来还要管用。那些倭人,十分敬畏这些高大强壮到令人发指,身上铠甲和武器都快要武装到屁眼的华夏帝国军人。

相比起那些平圴身高在一米四左右的倭岛,这些精悍强壮,身个至少都接近一米七的关中大汉,简直就是伟岸到不能再伟岸的巨人。

一名精锐华夏帝国士兵在全副武装之后,去对付十个连衣服都穿得破破烂烂,手拿竹矛的倭兵都绰绰有余。

十万大军,进抵倭国之后,真正参与到作战的连两个军的兵力不到,反倒是海军在倭岛沿海狠狠地将几座沿海所筑的城池给弄成了废墟之后,让倭岛北方的反抗军的气焰萎靡了许多。

而这些将士们,也获得了在这倭岛上取得勋田的权利,这倒让将士们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忧,毕竟这里地外海外,而且又是殖民地,自己的勋田若是在这里,那日后岂不是说自己要远离故乡吗?

不过,在政治教导员们以及各级长官的努力下,说服了超过三万名将士提前退役。他们将会成为倭岛上的地主,每位将士所获得的勋田都达到了百亩,如果他们愿意在这里退役,那么还将增加四百亩的土地,另外,每位士兵都获得政府提供的生产工具,由政府给他们建房建园,让他们能够在这异族之地住得尽量的舒服。

而不愿意留下的将士,则可以将他们所获得的勋田,交给自己的战友打理,然后,由战友将他们所获得的粮食售卖成钱之后汇给自己。

嗯,银行的汇兑业务开展不多,但是针对军方的银行汇兑业务极为顺利,重要的就是将士们远在异乡,所以,大多需要依靠银行的汇兑系统存入自己的军饷。而家里人则可以在银行里边支取钱款。

剩下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军人们大多数把勋田交给了自己的战友打理,而还有一些军人则把自己所获的勋田留给了家中的兄弟,让那些没有田地的兄弟过来倭岛成家立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有自己的战友照应着,肯定出不了啥事。

这一批三万从精锐士兵将在这里退伍,之后,会把他们的家人接来这里,到了那时候,这里不仅仅能够多出十来万的华夏百姓,更多出了三万多老兵,只要有事,随时可以镇压倭岛上的一切反乱势力。

而现如今,呆在琉球诸岛上的李子通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在亲眼看到了比琉球诸岛更北方的倭岛都轻松的被华夏帝国给征服镇压,就凭自己手中的实力,怕是给华夏帝国下刀都不够,之所以留着自己,或者就是为了让自己给华夏帝国打前站,让华夏帝国有侵占这片无主之地的理由。

想通之后,李子通派出了信使前往长安,要求很简单,希望能够归附华夏帝国,认华夏帝国为宗,意思就是他希望能够成为琉球王自立一国逍遥自在。

对于他的这种痴心妄想,本公子直接就严辞拒绝,直接写了一封亲笔信告诉他,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拿起武器继续反抗,相信就算是他想要反抗,他的手下,十个里边最多有一两个死心眼愿意跟他送死。

至于无条件投降之后,本公子承诺可以让这家伙未来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又或者想做官的话,这也没什么问题。不过这需要根据他自己的能力来做。

另外,我可以帮他解开与杜伏威之间的私怨,让他不至于归降之后心有余悸。

使节往来不停,李子通在连派了两个信使之后终于明白,我这位好战而又实力强大的华夏帝国皇帝是不可能看着他李子通在眼皮子底下独立建国的。

终于,原本强硬的态度有所软化,但是这家伙还在犹豫不决。这没关系,反正对于我华夏帝国而言,想要夺取琉球诸岛,也就是十万兵马连同舰队一个冲锋的问题。

只不过,李子通手底下的兵马还有百姓都是我华夏帝国的子民,我不希望他们的伤亡太大。

在新的一年伊始,俺的嫡长子铁蛋终于能够冒出完整的话语,看出来,臭小子很机灵,跟他那两个姐姐差不多,同样也活蹦乱跳,几乎就没安静的时候。

每天就跟在他大姐二姐的屁股后边在屋子里边乐此不疲的绕圈圈玩。

青霞姐的二胎也怀上了,而且还是双胞胎,如今已然接近临盆。而瑶光妹子也怀上了,刚怀上没多久,大约要到年底才生,娘亲已经快乐疯了。嗯,过去一直担心咱们家的血脉不旺。

现如今,生出来的已经有三个,而肚皮里边还有仨,如何让娘亲不乐。而老五也来了信,说是要回家探亲,预计在半个月之后会抵达家中。

接到了这个好消息,吴氏抱着娃儿喜极而泣,毕竟自己的夫君一去已近两年,小家伙连声爹爹都没叫过。

现如今从长安到交趾的铁路已经修通,老五无逸只需要乘船抵达了交趾之后,换乘火车,一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抵达长安。而不需要像过去一般,要么乘马车颠簸个近十天功夫,又或者乘船北上然后由黄河入内陆。

相比起那两条路而言,铁路的便捷,的确是令人咋舌。

与新罗经过了多次的谈判,华夏帝国的一个团目前驻军于新罗南部的釜山港,那里目前成为了华夏帝国的补给军港,以利于华夏帝国扩张在北部诸国之间的影响力。当然,表面上说是我华夏帝国驻军之后,可以震摄那些对新罗别有用心的国度。

同时更是为了增加向新罗半岛的适应性远航。而现如今,不仅仅是倭岛,在更北方的北海道岛、库页岛诸地,也已经设立了我华夏帝国的兵站和矿物勘测站。

突厥人这一年来,连续的几次想要夺回河套地区,但问题是没有水师,甚至连船只都不会造的突厥人只能一次次地看着华夏帝国的水师耀武扬威的在黄河上游荡着。

另外,颉利可汗也意识到了想要夺回河套地区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转而把目光落在了李密的身上,加大了对其的支援。

没办法,河套平原为华夏帝国所据之后,对于关中而言等于是多了一个极为厚实的屏障。而现如今,唯有山西北部,还处在李密的手下,从这里进击中原显得要比重新夺取河套地区再进军关中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但问题是,李孝恭的确不负陇西李氏第一良将的美名,死死地将李密与突厥人死死挡在了晋阳以北一带,任凭李密又或者是突厥铁骑往来,都没办法越雷池一步。

对于李孝恭的本事,李世民自己也在私下里自叹不如。相对来说,李世民绝对是文武双全,而且都极为突出,但是,在作战方略上,李孝恭比他更加的突出,而李道宗也不差,如今镇守河套北部地区,将地方和军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老李家的人材还真不少,至少本公子接手之后乐开了花,文有刘文静、裴矩等良臣,武有李氏一帮子人。

第七百八十九章 严格的保密制度

在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双边冲突之后,终于累得顶不住,而因为华夏帝国对东突厥采取了商品禁运政策之后,东突厥一下子变成难过了许多。

首先,不论是华丽的丝绸,还是那精美的瓷器,又或者是能够看清杯中之物的玻璃制品,还有那种饮下之后令人心旷神怡,解烦去腻的茶叶。

还有就是禁运之后,挖出来的铜料,除了拿来制作铜盆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该拿剩下的铜怎么办?而铁器却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征战消耗甚大,已经有入不敷出的状态。

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之后,在发现不论是从陇右之地,河套之地,还是从山西之后都没办法打开一条可供东突厥骑兵任意来去,尽情肆虐的通道后。经不住内部压力,也不想再继续战争的颉利可汗终于低下了头,再一次派出了我的老朋友康鞘利为使节前往长安。

康鞘利替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带来了和平的意愿,希望双方忘掉过去的不愉快,把目光放在崭新的未来上。颉利可汗愿意与我华夏帝国签定盟约,严守和平。另外嘛,自然是希望重开集市,希望双方能够继续过去的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

对于东突厥的无耻要求,不少的文武大臣都跳起来反对,认为这分明就是东突厥自己拿我华夏帝国没有办法之后只能服软。却还说得这么光明正大,实在是无耻之尤。

对于这些大臣们的想法和心思,我能理解,但是现如今,的确不是继续与东突厥恶颜相向的时候,因为,我华夏帝国尚未一统,能够先与东突厥握手言和,至少可以让我们把心思都放在中原。

等拿下了中原,而北方夺取了新罗半岛之后,三面合围,才是平定东突厥的最佳时机,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而留着这个劲敌,也能够使得朝庭,使得华夏帝国的军民都能时时刻刻的警惕,从而注重军备和科研的发展。

现如今,本公子发明创造的很多产物都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例如水泥,又或者是瓷器?汗,这玩意不是我干的。而是玻璃器具,这些至少已经走入了大富之家。

至于玻璃镜子,甚至在西泰诸国,被奉为至宝,一小块巴掌大的玻璃镜子,甚至可以换到十万罗马金币。这绝对是一个令人觉得疯狂的数字和财富。

据传,拜占庭的皇帝是第一个出了这么多钱来从商人的手中买走了这么一面小镜子,然后,无数的西泰诸国富商巨贾都玩命地挥动着手中的钱袋,想要弄上这么一面明晰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镜子。

但最终,这位华夏帝国的商人只售了十面,而且都比拜占庭皇帝手中的镜子要稍小一些,而且是镶嵌在银质的镜框中。这让拜占庭皇帝十分满意,因为,除了他买到的那一面镜子,大方的华夏帝国商人还送给了他一套透明而又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当看到那些茶叶在热水中舒展身体,碧绿葱翠,满室都能嗅到一股只有草木才有的幽香,茶水抿之满口余香,而且还能够去腻解乏。

这玩意同样在西泰诸国风靡起来,虽然比不得玻璃镜子,但是,却能够与丝绸一般,换取着等重的黄金,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

虽然华夏帝国的商船不能直接抵达西泰诸国,但是咱们也有办法,目前已经在红海的位置,占了一个无主之地,在那里筑了一座宽和长都达到了两里的水泥城市,由五千精锐的华夏帝国士兵镇守。

货物都将在这里卸下之后屯集,然后商人们会从这里带着货物出发,超过这一百多里路途之后,就会抵达地中海那头的另外一座小要塞,同样被我华夏帝国的士兵所驻守,然后在那里乘船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