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物语-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大娘笑骂道;"死妮子。"

水妮也想跟着去;她着急的看着梅朵;希望梅朵去。梅朵这人最怕逛马路;前世她就想不通;在马路上看来看去;有什么意思。所以她没有一点要去的意思。

水妮眼里流出了失望。

梅兰妮说;"水妮今天就跟着我吧。和娘和梅朵看家。"

水妮响响的应了一声。

十三娘说道;"这家有什么看的;不如我们娘几个一起去逛逛。"

范大娘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你没见大少奶奶累成了什么样;还去逛!"

梅兰妮见十三娘对范大娘做了个鬼脸;便低了头笑。

梅兰妮对范大娘说;"那里同仁堂的中成药很不错。"

范大娘说;"是;他家的丸散膏丹都好;我也带了钱;准备多买些药回去。"

这年头农村医药不发达;这些药;有时能救命。

而常婶提醒道;"六必居的酱菜很不错。"

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牌。

梅兰妮;范大娘等人的大栅栏之行;并没有什么故事发生。调戏民女这种戏码没有上演。这个时代的人还算老实;而且路上的行人并不多。就算是商业街;不逢节假日;也是冷清的。和苏州的热闹是没法比的。江南的人口原比这里的多;地方又小;所以更显的拥挤。

北京的路比苏州要宽大;只是;都是土路;车马走过;扬起半天的灰沙;不象苏州的石板路;一天走下来;鞋子干干净净。

大栅栏的商店大约二十来家;其中还有一半是饭店。所以;几下子就逛完了。

但是女人买东西要很多时间。想要买段面料;如果旁边有两家以上的绸布店;必然是要先到各店看看;比了价钱;又比颜色花型。一段面料上墨迹好长时间。让伙计们拿了这匹;又取了那匹;结果还没有买成。要说;这年头的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那些伙计哪怕是心里发烦;脸上还是笑容可掬;热心的推荐着;帮着比划;拿着面料在自己身上试来试去的给人看。

在梅兰妮看来;京里的绸布没有苏州的好;价钱要贵很多;所以;她是不打算买的。后来见到伙计的殷勤;心里受了感动;想了想还是买下两块面料;送给常婶。

老话说;和气生财;再也不假。

到了饭点;找地吃饭;北地的人喜欢面食。梅兰妮一行来到起顺斋;那里专卖各式面食。范大娘让店家介绍店里的吃食;梅兰妮心下忧虑;怕店家也象后世的饭店;尽把那昂贵的项目介绍过来。

结果出乎意料;那店家介绍的非常全面;比如;羊肉面;他家分了几种;有红烧的;辣椒的;有清炖的。份量也分大中小;小的象江南人盛菜的碗;大的就是江南人盛汤的碗;北方人称海碗的。价钱也算公道。

范大娘母女点了辣椒的;等那面端了上来;那辣椒羊肉面上;红红的一层辣油;点缀这绿油油的豌豆尖。色彩极其漂亮。份量也很足。

梅兰妮要了碗清炖的;辣椒的她是碰也不敢碰。水妮只敢吃红烧的。苏州人连小的辣都受不了。梅兰妮还叫一海碗的红烧羊肉面和六个大肉包子;让店中伙计送到门口的停车处;给赶车的董辕。这年头的车没发锁;所以车夫总不离车。因为;董辕替梅兰妮赶过一阵子的车;两人很熟悉了;梅兰妮也知道他能吃多少。

这家店里的面;还真是好吃。

结帐的时候;梅兰妮由衷地夸赞。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我们这店从康熙五十七年就开了。"店伙计自豪的说。

梅兰妮想起绣容的'御膳房'来。

大包小包的回到家里;几个人还说着什么买的合算了;什么买的不合算。

这天的晚间;叶惟世讲起了一件新闻;"前苏州织造府的海保死了。"

好长时间没有海保的消息;突然听到了他的死讯;还是让穿越的几个人感慨了一下。

叶惟世补充着;"他贪污了公款二十二万两;后来抄他家的资产只能抵的十一万两。只抵的一半。"

梅兰妮几人相互看了看;齐逸说;"他后两年很多钱化在了养戏班子上;那是最烧钱的事了。"

叶惟世说;"回到京城后;皇上并没有象对他的前任那样;立刻对他做出处理;而是凉在了一边。他家每月靠禄米过日。"

梅兰妮等人想;这蛮好了;至少没有饿饭。

"穷困难挨;这样过了两年;海保自杀了。"

海保自杀了;不知道绣容怎样了?梅兰妮想。

"海保一死;皇上就加了特恩;让海保的儿子袭了海保的骑都尉世职;还发回了一些财产。作为赡养。"

这样看来;绣容应该没什么事。否则;乾隆不会对她的家庭开恩。

齐逸评价道;"乾隆比雍正更喜欢虚名;雍正对康熙的老人就直接处理了;留下了'少恩寡义'的名声。而乾隆并不直接动手;他只施加压力;让你自己受不了去死;他在对后人梢加恩赐;别人还要对他感恩戴德。"

过了一天;康掌柜带着货物;其中包括二千斤的土豆和范大娘她们结伴回去了。家里其他人都还好;惟屈仪奉怅若所失。

187 到琅琦

北方的事情告一段落;梅兰妮又向常婶交代了些话。便动身去南方了。

这次和她一起走的有边峰与能海;及艾思德。梅朵和水妮另乘船回苏州。

齐逸留在北京和请来的造园师商量着残园的设计。

七月的北方已经有萧瑟的秋意;可是这南方;还是夏日的明媚。

码头上;工人正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抬运东西。

"娘。"

梅兰妮闻声看去;秦炼和楚氏兄弟都在码头上迎她。

见到秦炼;梅兰妮很高兴;他们这两年来见少离多;秦炼长高了不少;在南国的日光和海风中;也黑了许多;带着和他年龄不符的老成。

母子;兄弟相见;自有一番亲热。

"队长;夫人。"

保安队的孩子们也来了。久别重逢;七嘴八舌的。

这是梅兰妮第一次来到琅琦。也是她第一次见到了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一排排风车。可见;这里对风力的利用。

琅琦是一个三面临江一面靠海的小岛;风景十分秀丽。有山有水。

秦炼等人在这里已经开出一千多亩的田;轮种水稻和甘蔗。田地还在继续开着。

这里有一个小型钢铁厂;有船厂;有火柴厂;有糖厂;有车厂;有木器厂。

有一家医院;有一所学校。有码头。

虽然;建筑都还简陋;但是整整齐齐。人来人往的;仅仅有条。秦炼的组织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秦炼把梅兰妮带到了一所整修过的旧蚵壳厝。厝在闽南话中就是房屋的意思。外面看上去很有年代了。应该是康熙年内迁之前的旧屋。

典型的闽地建筑;进门就是门厅;白石做的地当地人叫埕;门厅左右两间房间叫护厝;厝在闽方言中就是老房子的意思。埕加护厝构成了第一进;当地人叫这‘下落‘。

进了下落;就是一个天井;左右两个厢房;当地人称‘榉头‘。正房当地人称"正厝";或"上落";中间是前厅;后轩;左右各有前后房屋四间;正屋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庭院。

当地人以东大间为上房。秦炼等人把那间房留给了梅兰妮住。

蚵壳屋的墙是用蚵壳砌出来的。砌蚵壳需要精湛的手艺。精明老练的师傅砌得错落有致,片片如鱼鳞。墙厚度在三十六厘米;这种墙防水;而且冬暖夏凉。并且十分的牢固;有‘千年砖;万年蚵‘之说。这房子被弃了近百年;屋顶;内壁早已破损坍塌;而房子的四壁还保留了下来。

秦炼等人对里面进行了改造;内层加有护墙板;窗户都扩大;而且装上了玻璃;采光极佳。还建造了洗手间;装有抽水马桶;又引来的山泉做自来水。离石屋几步之遥;有地热池;可以泡温泉。

秦炼向梅兰妮介绍环姐;家中的女佣。

梅兰妮见她年记约有三十;但还留着刘海梳着辫子。身穿淡清色的短上衣;黑色宽脚裤。干净利落的模样。

环姐带着梅兰妮去了她的房间。

梅兰妮想和环姐做些交流;无奈语言不通。只能几个简单词语。

梅兰妮的房间里有一面墙做成了壁橱;房中放着几件当时的常用卧室家具。有架子床;上张着的是华记的纱帐。有床头柜;万历柜;床后放着挂衣架;有个小小的书桌;几把椅子。

梅兰妮非常满意。

行船其间没法洗澡;所以;梅兰妮第一时间去泡了个舒服的温泉。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到了掌灯时分。

饭厅设在后轩;梅兰妮来到时;四个儿子都坐在那里等她。

晚饭是丰富的;有清蒸蛏子;有面拖梭子蟹;有清蒸对虾;有红烧大黄鱼;凉拌海蛰头;一桌子的海鲜。最让梅兰妮中意的是烫麻蚬。

在苏州;生活是繁华;但是由于运输的关系;无法吃到新鲜的海鲜;来到琅琦;让梅兰妮狠狠地过了把海鲜瘾。

晚饭后;几个人坐到了厅堂左边的起居室;谈起了家里的生意。

秦炼对梅兰妮讲了她的行程;过两天;他将陪她去泉州;巡视一下泉州的贸易行和码头。

秦炼向梅兰妮详细讲了这几年南方的生意。

梅兰妮问起去日本贩铜的情况。

原来;想去日本贩铜;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自从一七一五年日本正德五年;实行了正德新例;限制出铜量。规定清朝的贸易船每年三十多艘可以赴日採铜;每艘船的装铜量是八百余箱。日本方面每年要发出八十多张採铜信牌;而且要重金购买。

"日本人门槛很精嘛。"梅兰妮说;光卖铜票每年都能赚一票。

"日本人向来奸滑。"

"那我们的贩铜信牌怎样得来?"

"我们是通过小林直接向长崎买家所得;不占清朝的名额。我们的铜买来不象其他商人那样出售;而是留下当原材料。"

清朝从康熙年二十三年起;由于每年要铸铜钱;需要大量黄铜;每年就派船过海去日本採铜。铜商过海;带着大陆的货物;到了日本以高于原价三倍的价卖出;在装了铜后;有空余的地方;又买了当地的货物;回到这边;以十倍的价卖出。

过海採铜的船分官商和民商两种。官商是指那些内务府指派的商人;这些人享有很多特权;如免税;出口禁运品等;他们是由国家预先付给资本;然后再出海为皇家和官府采购货物;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民商当然是指自备资本的商人。官商船带回来的铜要交给给官府所定的数后;才能自己将多余的铜卖掉。而民商船的铜规定卖给官府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才能自己处理。

"卖给官府和卖给民间的铜有什么不同?"梅兰妮问。

"价钱上不同;官府的收购价是每百斤14。5两银;送往北京每百斤再加3两银。而苏州的市价是每百斤22两银。日本铜现在的出售价是每万斤26。7贯钱。而且还会逐年上涨。官府的收购价从康熙二十三年起就没有变过。那时候的日本铜的销售价是每万斤20贯钱。"秦炼解释道。

"这样看来还是很有赚头;为什么会亏本?"

"那些皇商拿了国家预付的资本并不是自己出海贩铜;而是雇用其他商行的船只去完成任务。这里的猫腻就很大了。范家这次夺回了洋铜经营权;必定要花较多功夫于此;我们在北方的生意就能压力少一点。"

梅兰妮粗算了一下;"那我们每年对日贸易中也可以赚不少。"

"没有理论上那么多;主要是贩回来的货销不动;日货市场也被垄断了。我们要销;同样的货价钱比人家低才行。"

"这样看来;那些抱着皇家大腿的商人实力太强了;我们是斗不过他们的。"梅兰妮有些沮丧。

"那可不一定;皇家的大腿是粗;但是这条大腿也不是好抱的。生意伙伴讲究的是对等关系。有一方太强了;那就不是伙伴关系了;就成里隶属关系;那些抱着皇家大腿的商人早晚会被这条大腿踢死。中国的商人总是选择官商勾结的道路;最终他们成为封建制度的附庸;而不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秦炼如是说。

"可是眼前我们受到损失。"

秦炼安慰道;"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