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高起潜会很有耐心的等前来支援的友军击退或者击败敌人,等到战局已经,高起潜开始亮剑——霸气侧漏的抢夺友军功劳!

历年来,高起潜都是这么打仗的。

虽然高起潜的战法实在令人无语,但是用高起潜的话,至少不会去寻找满清打决战,一下子把兵力都消耗光了。而高起潜将局面撑到卢象升的勤王之师回援,便不怕阿济格大军了。

被逼的用高起潜这种“人才”后,崇祯分身的意识与肖图白意识交流。

两人同时发出感慨:“jīng兵难求,猛将也难求啊!”

明末救亡图存,比历朝末年都困难更多倍,在属于地狱难度。几十年的小冰河天气,从万历年一直到康熙年才恶劣气候也才消失。

而且,军事上的对手还有农民军、满清!

农民军有天灾加成,几乎能够无限制的暴兵。满清则是已经统一满蒙,势力与当年横扫世界的蒙古大军差不多。

这两股力量,分别代表极其严重的内忧、外患。

只要有一个,便足以动摇大明江山统治了,明朝末年居然遇到了两个。所以,后世有史学家将明末的救亡图存,认为是——地狱级难度!

除了神一般的队友,和比较恶劣的自然气候。明朝末年还盛产——猪一般的队友!

由于,朝廷财政匮乏,将领忙于吃空饷、喝兵血的等等因素,明末士兵普遍缺乏训练,作战也不够勇猛无畏,镇压农民起义时还凑合。遇到敢于搏命的满蒙军队,往往会一触即溃。哪怕是关宁军,也只能躲在城墙后面守城,与满清野战必扑街!

大明朝能正面与满清野战的军队,目前只剩下四川石柱县的白杆兵。而白杆兵是存在,是秦良玉经营几十年,在石柱县弄出来的小范围古典军国主义的试点。这个试点,很难在整个大明推广。

因为,拥有秦良玉一般懂练兵打仗的世袭土司,未必能够向秦良玉一般无私爱国。而像秦良玉一般爱国的土司,也未必能像秦良玉一般会练兵打仗。

除了秦良玉这个另类的女将之外,大明朝廷剩下的几个优秀的统帅——洪承畴、卢象升,不过两者皆在西北、东南等地剿匪。

还有一个老帅孙承宗,早就退休多年。不过,崇祯九年、十一年,两次鞑子入关,孙承宗都积极率领儿孙、族人,帮助当地百姓抵御鞑子。在崇祯十一年,城破,孙承宗族人数十口皆不降,被满清屠了全族。

而卢象升在崇祯九年,率军回援迫使满清军队退出塞外。而后,卢象升被崇祯调到北方,担任宣大总督,负责山西、直隶的防御。不过,崇祯十一年时,卢象升与鞑子鏖战时,高起潜因为妒忌贤能,尽管手中掌握十多万的军队,并且控制全军的后勤,却不派援军、断绝补给。让卢象升领着两万人与满清十万大军对战。最终,卢象升在巨鹿城,弹尽粮绝,战败而亡。

卢象升的死,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啊!

而卢象升死后,洪承畴不得不独撑大局,组织了十多万军队,与满清十万大军在松山进行对决。结果,包括关宁军在内的军队,都纷纷溃逃。于是,这个明朝最后一个猛人被活捉了。

不过,洪承畴被满清的多尔衮等人擒住时候,满清的皇太极、多尔衮,轮番的与之套近乎,用了几年的劝降。最终,洪承畴还是投降变节了。并且,在崇祯十七年,洪承畴用书信招降吴三桂在内的大明北方军队,建立满清的绿营兵制度,以及多尔衮灭南明的战略部署,都是出自洪承畴之手。

老一辈的帅才,也就这么多。

年轻一代,却已经找不到这般等级的军事人才了。

什么?你说郑成功。

天下皆降,郑成功不降!

也许,他铁骨铮铮,气节非常值得敬佩。不过,郑家人的战斗天赋,体现海战上了,陆战上着实缺乏天赋。郑成功建立了比郑芝龙时代更强势的海军势力,雄霸亚洲,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被郑成功打成残废,差点造成荷兰东印度公司破产。

不过,在陆战上,郑成功用数千万两白银打造的十万铁甲人部队,武装华丽到了极点,但是在南京城内,几乎被满清各路大军全歼了,使得郑成功灰溜溜的转进台湾了。

“高起潜这种猪一般的队友,后来害了卢象升这中大明稀有的人才。要不要弄死他?”皇帝悄声问。

换做是以前的崇祯,自然是非常相信高起潜的能力,不过,在获得了肖图白共享的记忆,崇祯自是对高起潜非常的鄙夷。

“以后不派高起潜担任卢象升的监军便是了。何况高起潜的能力有限,以后让高起潜退下来便是!”肖图白指示道。

“那洪承畴怎么办?镇压农民军,他可是人才,在洪承畴领军阶段,七十多路农民军皆被剿灭。在洪承畴离任之前,李自成孤身带着几十人逃回陕西。但是,他后来在松山之战后被满清俘虏,变成了汉jiān。。。。。。”皇帝感觉很纠结。

肖图白想了想道:“不让洪承畴与满清打仗,他的专业特长是镇压农民起义!”

“恩!”皇帝赞同。

“那孙承宗祖孙,建议弄到南方去吧。为国jīng忠一辈子,退休后还遭遇鞑子入侵,全家殉国,着实令人不忍。在南方建立一个军校。。。。。。恩,叫黄埔军校吧,让孙承宗发挥一点余热,教书育人,希望给大明多培养几个合格的统帅,省得我堂堂大明,统帅之才后继无人。”肖图白不忍吐槽了。

“黄埔军校,校长不会是你吧?”皇帝开玩笑道。

肖图白摇头道:“我?这个军校校长你去担任吧,孙承宗虽然有不俗的战略战术水平,但是不太符合我的胃口!我所要建立的军队,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军队!”

事实上,儒家统帅有一个缺点,在书上读到了兵法,便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能够拥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

但是,自古以来的名将,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没有那个饱读兵书的书生,一上战场就是名将的。

而且,儒将用兵,往往喜欢用计。

计你妹啊!

面对强势的敌军,奇谋妙计根本就像是小孩在壮汉面前扮鬼脸一般可笑!

而肖图白更欣赏曾国藩后来的用兵之道。因为,曾国藩非常不满那些喜欢用计取巧的作战办法,反而提出“结硬寨,打呆仗,用鸟铳”的战略思维,遇到敌人首先不考虑野战,不主张偷袭、用计之类的。而是先结成硬寨,稳打稳扎,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之后与敌人拼伤亡,拼消耗。

你杀我几万人,我杀你几万人。之后,我的人比你多,你拼光了,我还有人,最后就是我赢了。。。。。。

这种模式的战斗,才是肖图白最为欣赏的!

第八十三章独石口一)

中国自chūn秋战国时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便开始不断修建长城。长城也是护卫华夏民族免遭生灵涂炭的一座巨大堡垒。

事实上,长城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之类著名的关口,其实就代表着破绽。

大明与满清的战争中,时常有八旗兵自喜峰口、独石口破关而入,直接攻略山西、北直隶、山东腹地的记载。

事实上,长城并不只这几个口子,整个长城其实有数百个可以攻破的口子。为了守住万里长城,大明需要在北方投入数十万军队分兵把守。

而具体到每一段长城,兵力却是非常有限,可与敌人可乘之机。

如果是明朝军事鼎盛时期,自是不怕敌人来攻。而到了军事力量大幅度下滑的明末,长城便无法给关内提供绝对的安全环境了。

崇祯九年六月。

北直隶、独石口。

经过一个月的策马奔驰,满蒙十万大军,已经在长城关外,虎视眈眈。

独石口,长城重要的战略关口。大明时,铸造了一座周长大约有9里多的堡垒。堡垒中原本仅驻扎了1000多人边防军。

而锦衣卫汇报了满清可能再次有入塞军事行动时候,宣大总督给最前线的独石口加派一次援兵,使得独石口总兵力达到了3000人。

斥候汇报军情:“八十里外,有大量满蒙骑兵袭来,军容绵延几十里,看不到边际,估计怕是有十万大军!”

“什么!”军营中,成国公朱纯臣与游击将军熊彪连连震惊。

不久后,独石口中已经能听到马蹄如雷,登上城墙,用望远镜看去,更是能够看到敌人的前锋部队。

“鞑子真的来了。。。。。。。”

巡视战场的成国公朱纯臣,脸上冒出了豆大汗珠。

成国公的祖上朱能在靖难之役,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随驾去数征蒙古,而被永乐帝封为世袭国公。原本,封为贵族,便很难在军中、朝中担任要职。

不过,明末优秀武将缺乏,崇祯便希望这些功勋世家子弟,能够在战场上多历练,看看能不能培养出一些名将。

成国公朱纯臣也是自告奋勇的,去前线镀金,希望借此获得资历,重新恢复祖上的荣光。至少,他不想被当成猪养着,而是希望能去掌握一点权力。

不过,真是上了战场,并且遇到鞑子之后,成国公迅速的面如土sè,满脑子都是临阵脱逃的想法。

见鬼的祖上荣光,还在回到京城的国公府上安逸!

“国公大人,你看这该如何是好?”独石口的游击将军熊彪恭敬的问道。有奉旨巡视的国公在场,武将自是要听国公吩咐。

朱纯臣勉强露出笑容道:“给本国公备马。”

“备马?”熊彪不解。

朱纯臣道:“本国公要进京向皇上汇报军情,耽搁不得。独石口由熊将军指挥即可,记住一定要守住独石口,出了问题,你自己抹脖子自杀吧!”

说着,朱纯臣连忙在自己的30名jīng壮的亲兵的护卫下,从独石口南城门,悄然骑着快马,向昌平县方向逃亡。

目送国公爷仓皇逃走。

熊游击叹息道:“这该如何是好。。。。。。”

大约两个时辰后,满蒙骑兵陆续来到城下。光是第一波的鞑子骑兵,已经超过了5000人。

使得城中的3000明军不敢冒险出战。

接着,城外八旗兵喊话道:“里面的明军听着,尔等现在剃发投降,归顺我大清,还有一条活路,顽抗者死无全尸!”

“呸!狗鞑子,杀我辽地五百万军民,又两次屠我北直隶、山东、山西三省,老子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熊游击冷笑。

大明朝文化经济的优势,使得他如论如何,也没有心生投降鞑子的念头。满清兵锋再强,也不过是被看做是塞外的马匪而已。只不过,普通马匪不过是几百人、上千人一群。满清这个世界最大的马匪集团,能够派出人数达十万名马匪。

“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明军忽的发出怒吼。

此次阿济格率领的满清军队,包括了阿济格担任旗主的镶白旗、以及阿巴泰率的正蓝旗、扬古利帅正黄旗,进行协助其攻击。

满洲八旗兵大约出动了70个牛录,每个牛录300人左右,满八旗兵力便已经有2万人。还有八万蒙古人仆从军,被当做炮灰。

这次行动,阿济格作为主帅,统领他嫡系的镶白旗15个牛录。

原本,**哈赤临死之前,将自己两黄旗45个牛录,均分给最宠爱的三个儿子——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这三人每人获得15个牛录,都获得旗主之位。不过,皇太极上台后,将八旗扩编,许多旗的名称都有所改变。比如,阿济格的镶黄旗就降为镶白旗。不过好歹,掌握15个牛录的阿济格也算一个旗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