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璟苦笑着摇摇头,“你让小包去找我原来是这个意思,可你的为夫有那么不堪吗?一定要找女人?”
“那可说不定!”
陶湛抿嘴儿笑道:“万一有什么公主、县主出现,痴缠着你,要嫁给你,你说不定就会这么不堪了。”
刘璟呆了一下,陶湛却转身向外走远,走到门口,又回头笑吟吟看了他一眼,那眼神意味深长,施施然移步走了。
刘璟一阵头痛,这个多嘴的小包,等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教训她不可。
。。。。。。。
次日一早,刘璟在数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武昌城,向夏口疾奔而去,此时的夏口城已是江夏的军事中心,屯重兵万余人,除了一万步兵,还包括两万水军和两千多艘战船,由水军校尉甘宁和江夏都尉魏延分别统帅水陆两军。
尽管夏口城已是江夏的军事中心,但在武昌县和安陆郡还各有一万军队,另外在重镇柴桑有五千驻军,再加上长沙黄忠率领的五千军队,一共六万军队,形成了东荆州强大的割据力量。
随着曹操出现在樊城,这便意味着大战将至,一个多月来,夏口城一直在进行战备,不仅集中训练军队,同时还在城内储存了大量物资,另外又在黄鹤山上修建了一座军事城堡,可以探查大江上的任何动静。
第二天中午,刘璟和骑兵们终于赶到了夏口城,他并没有进城,而是直接来到了城东的军营,刘璟的到来顿时轰动了军营。
魏延带领进数十名屯长以上的军官出营迎接,眼见刘璟翻身下马,魏延快步上前,单膝跪下,高高抱拳道:“末将魏延,参见州牧!”
“参见州牧!”数十名将领一起跪下。
刘璟连忙上前扶起魏延,“魏将军请起!”
他又对众将笑道:“各位将军请起!”
将领们顿时热闹起来,一起围上来,七嘴八舌问道:“州牧,什么时候开战,我们等不及了!”
刘璟见将领们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期待之色,他呵呵一笑,“我这次来就是商议开战之事,诸位可满意?”
众将大喜,情绪更加激动,簇拥着刘璟向大营内走去。
进了中军大帐,周不疑带领几名职军官上前见礼,目前周不疑出任长史从事,是徐庶的助手之一,但他实际上跟在魏延身边,掌管日常军务。
刘璟摆摆手,让众人不必多礼,这时,魏延上前低声道:“主公,不会是真的要打仗吧!”
他是指刚才刘璟进军营时所言,心中不由有些担忧,曹操就在襄阳,使他心中多多少少有一种莫名的惧怕,刘璟看出他眼中的惧意,不由冷笑一声,“你害怕什么,曹军大军未至,以江夏军的实力还打不过他们吗?”
魏延心中一惊,低头不敢说话,周不疑上前解释道:“启禀州牧,我们也商量过攻打襄阳之事,主要曹操在襄阳,我们攻打襄阳,必然会引起曹操对襄阳防御的重视,我们都认为,不如等曹操离开襄阳北上,我们再出兵襄阳,一举夺下襄阳郡。”
刘璟摇摇头,“可惜你们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话音刚落,只听大帐门口传来一阵长笑,“我明白州牧的意思!”
刘璟一回头,只见甘宁和副将李俊出现在大门门口,满脸喜悦,刘璟大笑上前,“兴霸跑得很快啊!”
虽然大家时常开玩笑,但礼不可废,甘宁和李俊单膝跪下施礼,“末将参见州牧!”
刘璟上前扶起他们,打量一下甘宁笑道:“看样你不仅练成了千里眼,还练成了追风腿,我刚到夏口你便跑来了。”
甘宁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是来找长商量水陆联合练兵之事,正好走到大营门口,便听说州牧到了。”
“你们来得正好,我们一起商议出兵襄阳之事。”
刘璟让甘宁进帐,他又拍了拍李俊的肩膀,注视着他意味深长地问道:“伤养好了吗?”
李俊默默点头,声音略带嘶哑道:“多谢州牧关心,末将之伤已经完全好了。”
李俊的秘密一直被刘璟保密,伤势快好时,又被刘璟任命为水军左副尉,和右副尉陈朔一起成为甘宁的左右副将,他没想到刘璟依旧重用自己,心中充满了感激。
“进来吧!大家都坐下。”
众人纷纷坐下,刘璟看了一眼众人,这才淡淡笑道:“我心里很清楚,现在还不是和曹军决战之时,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要龟缩江夏,至少在水军方面,我们依然占有绝对优势,不妨去襄阳向曹操耀武扬威一番,让他见识一下江夏水军的厉害,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一并夺取襄阳。”
第304章 耀武扬威
曹操在收取襄阳投降的当天便返回樊城,他深知君不立于危墙的道理,无论曹军和襄阳都没有水军力量,一旦江夏水军封锁汉水,他就将面临大的危险。
曹操随即任命曹仁为镇南将军兼襄阳守,收编襄阳万五千军,并封蔡瑁为从事中郎,封汉阳亭侯,辅佐曹仁镇守襄阳,其余投降官员皆封为关内侯,各有任命,而刘琮则封为伏威将军,送许都养老。
至此,荆州派中的襄阳派便冰消雪融,不复存在。
但曹操并没有着急返回邺都,而是继续在樊城巩固他的占领,他最关心的是战船的建造,这直接关系到他的南征大计,为了确保战船建造成功,曹操不惜将程昱留在樊城,主持建造战船。
这天上午,曹操在数十名将领的簇拥下来到了比水河畔,程昱在四处选址后,最终决定将主造船所建在比水河湾内,这里也是数月前甘宁焚毁曹操船只之处。
曹操立马在一处山丘上,眺望下面的湖湾,湖湾方圆近千亩,波光粼粼,四周的渔村早已拆除,上万民夫和工匠正在紧张地搭建造船所,十几座巨大的仓库已经搭建完成。
“这里的水深能否造出大船?”曹操马鞭一指湖湾问道。
程昱准备了近一个月,这些问题早已了然于胸,他微微一笑道:“这处湖湾最深达二十丈,最浅也有七八丈,是天然的深水湖,造千石的战船完全没有问题,我测算过,可同时开工艘战船,一年内可造出千艘战船。”
“那造出的战船又停放在哪里?”
“回禀丞相,战船准备停在比水两岸,为防止江夏军袭击造船所和战船,微臣准备在比水两岸各驻兵一万,并在比水河口用道铁链锁江,在水面下布下渔网,严加防范江夏军的袭击,只是。。。。。。”
说到只是,程昱不由微微叹息一声,曹操一怔,问道:“仲德还有什么担心?”
“我就担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尤其担心江夏军派人潜水进入湖湾,用火油焚烧战船,他们的火油为厉害,至今没有应对之策。”
说到火油,倒提醒了曹操,他回头对曹仁道:“上次你说得到两罐江夏军的火油,现在还在否?”
曹操指的是上次江夏军用投掷火罐焚烧樊城码头,有两只陶罐未碎,被曹军得到,曹仁一直保留至今,正好一直随身携带,见曹操问起,曹仁立刻命人去取来。
不多时,几名士兵小心翼翼抱着两只陶罐飞奔而至,曹仁将其中一只陶罐呈给曹操,“丞相,就是这个!”
曹操接过陶罐闻了闻,又看了看颜色,呈淡黄色,也比较清冽,和曹军从濮阳和青州搞到的火油完全不同,他随即火油交给一名牙将,“放在水上去燃烧!”
牙将接过陶罐向湖面奔去,片刻,水面上燃起了熊熊烈火,凝视半晌,曹操叹息一声:“火势凌厉迅猛,果然难防!”
这时,张辽在旁边道:“臣听江东人说起,江夏军最初的火油也是黑色粘稠之物,后来才出现轻火油,微臣估计是用某种办法改造过,而且大规模改造,必定要用到大量人手,从丞相只要出重金,一定会有知情人来告之江夏军的改造办法,这种事情实在是防不胜防。”
程昱捋须笑道:“远言之有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微臣听说是在下雉县产油,可以利用当地土人来施行计策,只要我们也有江夏军的火油,微臣就不惧江夏军的袭击。”
曹操点了点头,“此计可行,就由仲德来谋划。”
他又回头对曹仁道:“你可全面配合仲德,不得有误!”
“遵命!”
曹操又去在建的造船所和仓库视察了片刻,这才调头返回樊城,但他刚到樊城城下,忽然听见城头上传来刺耳的钟声,这让曹操不由一愣,这时一名侍卫指着身后喊道:“丞相,烽火!”
曹操回头,只见邓塞城头烽火燃烧,黑烟滚滚,他又向对岸襄阳城望去,襄阳城头上也点燃了烽火,他心中暗吃一惊,这是敌军来袭的信号。
曹仁上前焦急请示:“这可能是江夏军来袭,卑职要立即回襄阳!”
程昱道:“这应该江夏水军来了,既然烽火点燃,那离樊城至少还有五十里,丞相可从容部署。”
曹操点点头,对曹仁道:“你立刻回去调集大军在两岸严密防御,不准江夏军在襄阳靠岸!”
曹仁带领部众飞奔而去,曹操也进了樊城,他随即调动万大军严防汉水北岸。
。。。。。。。。。。。。。。。。。。。。。。。。。。。。。。。。。。。。。。。。。。
一支由五艘千石战船和两万水军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向襄阳和樊城驶来,刘璟站在大船船队,负手眺望北岸的樊城,他已经得到情报,曹操并不在襄阳,一直就呆在樊城。
但他刘璟此行并不是为了曹操,而是为了主动出击,挑战曹军,打击曹军的嚣张气焰,用江夏军所长,打击曹军所短。
“州牧快看,曹军渡船!”一名亲兵指着江面大喊。
刘璟已经看到了,在前方江面上有艘渡船,正拼命襄阳驶去,渡船上有不少曹军士兵,刘璟当即下令:“撞沉它们!”
艘大船并列着劈波斩浪冲过去,艘渡船躲闪不及,被大船轰然撞上,渡船破裂,船上曹军纷纷惨叫落水,随即被后面的小船捞了起来。
这一幕就发生在樊城南面的汉水之上,相距樊城只有两里,岸上的上万军队和城头上曹军都看得清清楚楚,这让无数曹军士兵的后背都冒起一股寒意。
城头上,曹操清楚地目睹了这一切,他望着江面上声势浩大的船队,延绵数十里,最前面是一艘五千石的楼船,桅杆上面飘舞着荆州军的新战旗,一面赤色战旗,上面是一把黑色的战剑,在江风猎猎飞舞。
“丞相,那就是江夏军的主船!”
于禁在曹操身边小声道:“船头站着的那名金盔大将,应该就是刘璟了。”
曹操的瞳孔骤然收缩,眼睛眯了起来,盯住船头上敌将,将领头上的金盔在阳光熠熠闪光,分外刺眼。
曹操还是第一看见刘璟,不过此时他没有什么怜才之心,他心中只有恨,恨得他咬牙切齿,刘璟竟然敢来自己面前耀武扬威?
这时四周又是一片惊呼,只见江面燃起一片火光,一艘艘江夏军小船靠近岸边,江夏士兵手执火把,同时将火油泼洒在渡船上,近艘停在两边码头上的渡船全部被士兵点燃了,江面上顿时浓烟滚滚,火势滔天。
曹操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肆无忌惮的挑衅,他狠狠一拳砸在城墙之上,转身大步向城内走去,将领们纷纷跟了下去。
刘璟站在船头上也同样看得清清楚楚,大群曹军将领跟随着一人下去了,那人必然就是曹操,刘璟不由冷冷地笑了起来,他可以想象曹操此时的无奈和愤怒。
大堂上,曹操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