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队中虽有铜盾和铁盾,但都是仪仗用的,不会用来打战。因为若是铁盾大了,拿在手里太沉,不能冲锋,若是太小的,又不能遮蔽太多部位。
所以唐军士卒手举着仍是清一色的木盾。城头上箭矢如梭,木盾勉强可以抵挡城上箭矢。不过对于攻城唐军来说,最大的艰难不是城头上箭矢,而是地上泥滩。
士卒的草鞋,将领的靴子不时陷入滩涂上。这大大延缓了士卒的前进速度。不仅如此攻城武器推进更是艰难。待行至距城七十步时,城头上的投石机发动了,巨石划过空中,砸落在唐军的步兵阵势中。
一辆半个轮子陷入在河滩上的撞车。轰地一声被巨石砸中,顿时散架。
这时候城头上机括之声,连续响起。
“蹲身举盾。”刘德威高呼一声。唐军士卒听了立即半蹲举起盾牌。
随即城头上床弩的弩箭和抛石,再度砸落唐军阵中。脆弱的木盾无法抵御床弩射出的弩箭。箭矢洞穿了木盾和士卒的身体,一并钉着在城墙下。
见到这鲜血流淌的一幕。几个唐军吓坏了,抛下手中的盾牌,要逃回阵中,才走了没几步,就人头落地。刘德威的亲兵充当了督战队的角色。
“你们攻不下河阳城,太子就要我的脑袋,我活不成了,你们也别想活!”刘德威满脸杀气大喝一声。
潞州军唐军士卒都是一醒,心知这一刻谁都是一样。
刘德威知道要快速攻破北中城,就是要攻下他的城门,所以他集中五六辆撞车,让士卒拖拽至城门。城头的箭矢密集如雨,唐军士卒扛着半截船,蜂拥向城下冲锋。
半截船打造有些粗糙,形似半截船底朝上的小船,船下左右四角各有四个柱子,四名士卒撑着柱子前进。在船下还有十几名唐军。这半截船无疑比木盾要坚厚多了,很有有利于躲避箭矢。
唐军逼近城下后,城头上奋力朝下丢掷滚木擂石。木盾被砸裂了,木牌下的人直接被滚木砸折了脖颈、砸断了脊梁,惨叫着在地上挣扎。
只有依着半截船的唐军士卒有利的抵消了滚木擂石的打击,大多数半截船唐军士卒都平安地抵达,并附到城墙之下后。他们将身后的铁铲取去,开始刨墙根。河阳城是夯土修筑的城池,夯土城墙都是呈梯形,上面窄,下面宽,而墙基夯实得十分坚固,所以唐军士卒在铁铲在城墙上,只是挖出几块土坯,但尽管如此,唐军士卒仍在城墙下奋力挖掘。
在城门之处,一部巨大撞车,在百余名唐军士卒的推动下,缓缓靠近城门。
赵军弓弩手对撞车十分忌惮,三重城楼上,以及左右马面墙上的士卒,拼命地朝撞车上覆盖着箭矢。举着木盾推着撞车前进的唐军士卒,不时中箭扑到,但一旁马上有人替补上去,前仆后继地前进。
城楼上赵军士卒立即摇动轱辘车,一面以的铁叶钉裹的干戈板垂在城门之前,拦住了唐军撞车去路。唐军士卒也不顾前方干戈板,就推着撞车连干戈板一并朝城门出撞去!
就在唐军撞车抵近城门的一刻,两辆云梯车也是逼近了城下,唐军本是有七辆云梯车的,但是三辆被赵军的抛石击毁,两辆陷在泥滩里,至今拔不出来。
所以只有两辆云梯车逼近的城墙。唐军的云梯车虽是建得仓促,但是也大致也是具备云梯车的架子,折叠的长梯,可以藏兵的车厢,运行拖拽的车轮。
云梯车抵近城头后,迅速勾住城墙上。
城下督战的刘德威见到这一幕,当下举起的长剑吼道“冲!”
古代有军名先登,意为攻城时第一个攻上城头的,这样的士卒都是浑然不畏死的,原因无他,因为率先登城的士卒阵亡率最高,通常都是九死一生,非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将士不能担当。
随着云梯前进的有上百名唐军士卒,他们临行前都是喝下了一大碗烈酒,在战场的喊杀声下,精神无比的亢奋。
待云梯搭上城头的一刻,云梯一旁的将领催促道“该上了。”
闻此这些唐军都是目露凶光,仿佛恶兽一般!
“某先走一步!”
“兄弟,某随后就来!”
“不怕死的就不会死!”
“十八年后爷还是汉子!”
说完这些唐军顺着云梯,蚁附而上!
ps看在兄弟我国庆还在码字的份上,求投一下月票吧!(未完待续。。)
2014…10…1 2102199202165
第七百零四章 河阳攻防战中
城墙之上赵军严阵以待。骁勇的唐军士卒纷纷跳上了云梯车,这时候唐军中央响起了隆隆鼓声,中军之中亦为攻城士卒擂鼓助威。
唐军中的弩手也开始朝城头上射箭,压制赵军躲在垛口后的弓弩手。
唐军士卒用盾格开飞来的箭矢,赵军城头上的箭矢又疾又密,而且两侧凸出的马面墙上,亦形成了交叉火力的打击。唐军士卒无法用盾护住全身,只爬了云梯的一半,就被箭矢射落四五人。
不过唐军先登士卒早就抱着必死之心登城,尽管袍泽纷纷被射落,但他们依旧是蚁附登城。
第一个登上城墙的唐军士卒,身上牛皮铠上插了五六支箭镞,他才踏上垛口一步,即被十几名赵军用乱枪叉落城下。
但有了这第一个人的先例,唐军后续士卒仍是源源不绝的登城。在云梯车左右,唐军还抬上了竹梯,十几个竹梯同一时间架在了城墙之上。唐军士卒咬着刀子,双手扶着竹梯从上攀登,但赵军士卒才拿着了长钩,对着刚刚攀上城墙的竹梯就是一钩,然后奋力往外一推。
竹梯一下向后倒去,然后就听见竹梯上一连窜惨叫声,攀在竹梯上的唐军士卒就犹如倒豆子一样,直接从上滚落。
而城头上也不断有人惨叫地滚落,重重地砸在城墙下方正掩护挖墙士卒的半截船上。
只听啪地一声,在挖墙的唐军士卒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一名袍泽半边脑门鲜血淋漓。眼珠子都暴突出来。这一下惨景,让十几个拿着铁铲子挖墙的唐军士卒。手头都是一顿,吞咽了一下口水。又回过头去继续挖墙。
在唐军士卒持续努力下,部分城墙已是被刨开了三尺深,露出城墙里最坚固的墙胚来,这里挖掘的难度大大加大,一铁锹下去,只是划出一道白痕来。唐军士卒又用铁锹,铁棍各种掘墙工具,继续挖墙。
城门处,唐军的撞车轰轰地砸在干戈板上。干戈板有力的抵消了,撞车对城门的冲击。导致唐军撞车对城门撞击的效果大大降低。几名勇猛的唐军士卒跳到了干戈板上,用力去砍挂在铁板上的铁链子,但是这铁链子都是有碗口粗大,又怎么是大刀几下子就能砍开的。
几名唐军奋力砍着干戈板的铁链子时,城头上突然伸出几个铁钩子,将这几名唐军一下钩到了半空中,有的唐军被铁钩子直接插入腹中,当下毙命。有的则是被拉在腰间。勾着肚子,一时半会死不了,活生生被吊在空中,挣扎而死。
在一旁督战的刘德威。见短短不过一个时辰,攻城的唐军阵亡了就超过三百多人,而城上赵军除了损失一堆箭矢抛石外。伤亡很小。
刘德威心知不是自己士卒不勇猛,而是自己仓促打造的攻城武器实在太简陋了。而且赵军在河阳城备战这么久,早就将城池经营成了一座铁桶。少算而不能胜多算。这是兵家大忌啊。
刘德威见士卒士气衰竭,正要下令暂时退兵时,突然城头上赵军的箭矢停了下来。
被赵军箭矢一直压制的唐军士卒,不由一愣,随即都是大喜,认为赵军必是箭矢用尽了。这也是,从开战到现在,赵军城头的箭矢,就好似不要钱一般的朝下方射。从没有见过哪个守将这么不吝啬的,要知道但凡守城战中,弓箭才是最重要的兵器,一般将领都不会如此随意使用,以造成箭矢的浪费。
过去有大将守城时,箭矢射完了,然后夜间扎草人佯装下城,误使攻方以为守军偷袭向城头射箭。之后守军用草人借箭之事。
眼下见赵军箭矢告罄,唐军兴高采烈之时,刘德威分明看见城头垛口上端出了十几个大油桶,油桶内都是烧好的热油。
“不好!”刘德威失声言道。
他亲眼见着城头上的赵军士卒将热油桶,朝城下倒去,下面顿时一片哀嚎。攀登城墙的唐军士卒,尽数被热油浇得皮开肉绽,从梯子上跌落。
随即城头上的赵军士卒换上箭矢,箭矢上缠着油布,油布上点着火。赵军士卒直接站在垛口上,用弓朝城墙正下方射去。
热油泼过,火箭再射,随即在城下燃起了熊熊大火。
正在半截船下刨墙的唐军士卒将铁铲铁锹丢弃,大声惨叫地飞奔而起,在泥下翻滚,那尖利的嘶吼令人不寒而栗。半截船,云梯,撞车等攻城器械,也都陷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见到这一幕,李建成微微变色道“赵军还有这一手。”
一旁李元吉对李建成道“太子殿下放心,火油抛石箭矢之物,区区一个河阳城能有多少,赵军用过这一次已是差不多了,下一次攻城时,必然所剩无几,到时候我军就可以直接破城了。”
听李元吉这么说,李建成点点头道“是啊,若是守军有用之不绝的箭矢火油抛石,那么这城池就难攻了。”
李建成,李元吉这边话音刚落,就遭到打脸。
原来在河阳浮桥之上,数百名民役正扛着一摞摞的箭矢,以及抬着滚木擂石,正源源不断地从黄河上向北中城运去。在民役后还有数百从南岸赶来的生力军,正跟民夫后面进入河阳城内。而城内则是将伤兵用担架从浮桥上运过河南去。
见到这一幕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都是目瞪口呆。
“你娘的,这叫我们怎么打!”李元吉不由破口大骂。
李建成亦是失色道“我终于知道,陈庆之为何可以在北中城,以七千白袍军力敌尔朱荣三十万大军了,有此河阳浮桥在,我军就无法断绝河阳城后路,如此此城就真的难攻了。诸将可有何计策能破此城?”
李唐众将听李建成这么说,都是露出无可奈何的神色来。连屈突通,柴绍,刘弘基等名将也是一副毫无办法的模样。
就在李建成一筹莫展时,一旁一名文质彬彬的文士出列道“太子殿下,莫慌微臣有一计,可破河阳城!”
李建成视去,但见此人乃是尚书员外郎刘兰。(未完待续。。)
2014…10…2 2119399211111
第七百零五章 河阳攻防战下
李建成看去这位尚书员外郎刘兰,外似谦和,但言谈中透着一股自信。
李建成反问道“这里这么多大将都没有计策,汝安敢在此大放阙词。“
刘兰尚未开口,一旁李元吉道“太子殿下,这位刘文郁,乃是足智多谋之士,不妨听他一言。“
李建成露出怀疑的神色,不过看在李元吉这么推荐,也不能不给他面子,点点头道“你姑且试言之。”
刘兰道“北中城之患,在于河南浮桥上的援兵,太子殿下要孤立北中城,就必须毁掉浮桥。微臣有一策可在浮桥上游造木数百艘载以柴薪顺流直下,放火烧毁浮桥岂非快哉。”
李建成,李元吉对望一眼,皆露出此计可行的神色。
李建成笑着对刘兰道“此乃王濬破吴之策矣,果真是妙计,不愧齐王如此赏识你。”
刘兰谦让道“微臣也是一时巧合想出此策,不敢在太子殿下面前居功。”
李建成见刘兰如此明进退,哈哈大笑,更添几分赏识。
次日清晨天色阴霾,黄河之上浊浪翻滚,水流激荡。
在薄雾之中,数百艘木筏从上游正顺流而下。木筏上扎满着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