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节 长城抗战及其失败
一、热河沦陷后的中日两军态势
在热河、河北之交的长城沿线的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隘口,是热河通往河北和平津的咽喉,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1933年2月10日,日本关东军在下达进攻热河的命令时,就要求所部不失时机地占领界岭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长城主要隘口。同年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即分兵向长城各口推进。参战兵力共有两个师、两个混成旅和飞行队等,共约8万人,另有伪满军数万人配合。其战斗序列如下:
关东军司令官 武藤信义上将 参谋长 小矶国昭中将
第6 师师长 板本政右卫门中将
步兵第11 旅 旅长松田国三少将
步兵第36 旅 旅长高田美名少将
骑兵第4 旅旅长 茂木谦之助少将
师直属队
第8 师师长 西义一中将
步兵第4 旅旅长 铃木美通少将
步兵第16 旅旅长 川原侃少将
骑兵第3 旅旅长 饭田固真少将
师直属队
混成第33 旅旅长 中村馨少将
混成第14 旅旅长 服部兵次郎少将
关东军飞行队队长 牧野正迫上校
伪满军张海鹏、刘桂堂、李寿山、程国瑞、邵本良、丁强等部
日军侵犯长城的部署是:以第8师主力、混成第14旅、混成第33旅、骑兵第4旅,在伪军张海鹏等部配合下,分别由承德、凌源、绥中等地向古北口、喜峰口、义院口等处进犯。日军指挥官为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至1933年3月上旬,各路日军已先后抵达长城各主要关口附近,与中国由热河退至宽城以南地区的第4军团、古北口地区的第6军团等部形成对峙。
何应钦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后,以黄绍竑为参谋长,秉承蒋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既定政策,沿长城线布防,企图阻止日军前进。为此调整了战斗序列和部署。至1933年3月15日,编成滦东长城战斗序列如下:
总司令:蒋介石 由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代理
第1军团 总指挥 于学忠
第51军军长 于学忠(兼)
步兵第111 师(董英斌)
第113 师(李振唐)
第114 师(陈贵群)
第118 师(杜绳武)
骑兵第1 师(张诚德)
炮6 旅
第2军团 总指挥 商震
第32军军长 商震(兼)
兵第84 师(高桂滋)
139 师(黄光华)
第141 师(高鸿文)
第143 师(李杏村)
骑兵第4 师(郭希鹏)
第57军军长 何柱国
步兵第109 师(何柱国)
第115 师(姚东藩)
第120 师(常经武)
骑3 师(王奇峰)
第3军团 总指挥 宋哲元
第29军军长 宋哲元(兼)
步兵第37 师(冯治安)
第38 师(张自忠)
暂2 师(刘汝明)
第40军军长 庞炳勋
步兵第39 师(庞炳勋)
骑5 师(李福和)
第4军团 总指挥 万福麟
第53军军长万福麟(兼)
步兵第106 师(沈克)
第108 师(杨正治)
第110 师(何立中)
第116 师(缨澄流)
第119 师(孙德荃)
第129师(周福成)
第130 师(朱鸿勋)
骑2 师(黄显声)
炮 7 旅
第6军团 总指挥 张作相
第63军军长 冯占海
步兵第91 师(3 个旅),该军为义勇军改编
第41军军长 孙殿英
步兵第117 旅(丁练庭)
第118 旅(刘月亭)
第119 旅(邢顶筹)
该军5 月中编为第9军团
第7军团 总指挥 傅作义
第59军军长 傅作义(兼) 步兵3 个旅
骑兵第1军军长 赵承绞 骑兵两个旅
第8军团 总指挥 杨杰
第17军军长 徐庭瑶
步兵第2 师(黄杰)
第25 师(关麟征)
第83 师(刘勘)
骑1 旅
第26军军长 萧之楚
步兵第44 师(萧之楚)
独4 旅
第67军军长 王以哲
第107 师(张政仿)
第112 师(张廷枢)
第117 师(翁照垣)
炮8 旅
5 月15 日后,第8军团撤销,第26军交第2军团,第67军交第4军团,第17军由军分会直辖。'《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上),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第584~585页。'
以上合计7个军团,13个军(含骑兵军1),36个师(含骑兵师6),15个旅(含骑兵旅2,炮兵旅3),及各军师直属部队,共约25万人。
其部署是:
以第1军团于学忠部所属第51军防守天津、大沽及警备津浦铁路;
以第2军团商震部所属第32军、第57军担任滦河以东和冷口附近的防务;
以第4军团万福麟部所属第53军在原驻地整理,并以3个师协助第57军固守冷口以东长城要隘;
以第3军团宋哲元部所属第29军和第40军负责喜峰口、马兰峪方向之防御;
以第8军团杨杰部所属第17军、第26军和第67军,担任古北口方面作战;
以第6军团张作相部所属第41军和第7军团傅作义部所属第59军及骑兵第1军,担任察东的防务。'《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上)、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第584~585页。'
原由退入热河的义勇军改编的第6军团第63军冯占海部大部被裁减和整编;原第5军团汤玉麟部于热河溃败后,残部退至察东沽源一带。
二、长城东段各口及其附近的鏖战(参见附图9、10)
热河弃守后,日军继续向长城东段各口及其附近的冀东和察东进犯,中国以地方军为主的华北部队对日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抵抗。在历时80余天(1933年3月5日至5月25日)的奋战中,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长城东段各隘口的争夺战
第1阶段自3月5日开始,退至长城附近的东北部队在华北部队的支援下,于主要关口与进攻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直至3月底。
冷口、界岭口战斗
在冷口方向,担任防御任务的是第32军商震所部。商震派第139师到第一线作战,其余两个师和军部驻在远离长城线的开平。
1933年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先遣队侵入冷口。3月6日,第139师反攻并收复了冷口。接着该师调整部署,加强了冷口北部的防御阵地。3月19日以后,日军再次猛攻冷口北部139师阵地。该师与敌苦战,并不时组织反击。经过反复争夺,终将日军逐至口外10余公里的马道沟、肖家营子一带地区,并对峙至月底。
界岭口为第4军团第116师缪澄流部防地。1933年3月12日,日军混成第33旅由绥中进到界岭口附近后,即准备向界岭口进攻。
16日拂晓,日军开始攻击。守军第116师稍事抵抗后即后撤,日军迫至长城内郭家厂、石家沟一带,尔后退守界岭口。
17日,第116师组织反击,占领了界岭口两侧长城上的敌楼,并从正面迫近敌人。日军混成第33旅于24日拂晓复攻界岭口,守军再度后撤,日军又进到郭家厂和468高地一线,然后再退回长城沿线。此后,两军处于相持状态。
喜峰口、罗文峪战斗
喜峰口、罗文峪,系平东通往热东的交通孔道,群峰耸立,地形险要。
按照北平军分会的部署,第29军宋哲元部担任城岭子口,经董家口、喜峰口、罗文峪至马兰峪之线的防御任务。该部令第37师以三屯营为中心,防守城岭子至潘家口一线;令第38师以遵化为中心,防守龙井关至马兰峪一线;令暂编第2师由玉田向平安镇及东新庄镇集结待命。1933年3月9日下午,第29军先头部队刚到喜峰口,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追击万福麟部至此,并占领了口门。第29军立即以一个团投入战斗,才暂时稳庄了口上的战局。
3月10日晨,第29军主力先后到达滦阳城(今迁西西北)。此时,防守喜峰口的万福麟部正在日军混成第14旅主力压迫下后撤。第29军立即接防喜峰口,并阻击进犯的日军。10至11日,第29军与进攻喜峰口两侧阵地的日军展开肉搏战,几处高地,失而复得,来回拉锯,争夺激烈。由于该军士兵手持大刀与日军短兵相接,胶着成一团,使日军的飞机、人炮无法发挥作用。双方伤亡惨重。日军混成第14旅首次遇到劲敌,遂以一部确保喜峰口,主力则集中在长城北侧待机。
11日夜间,第29军决定乘日军疲惫之际,采取迂回夜袭战术打击敌人。
于是,令赵登禹旅长(带伤)率两个团为一路,从左翼出潘家口,绕至敌右侧背,攻击喜峰口西侧高地之日军;令佟泽光旅长率另外两个团为另一路,从右翼经钦门关出董家口,绕攻敌左侧背,攻击喜峰口东侧高地之日军;令王治邦旅长担任正面防御,待左右两路打响后,即从正面出击。当夜,赵旅官兵身背大刀,在夜暗中踏雪前进。
12日拂晓,分别抵达北山土、三家子日军骑兵阵地和蔡家峪、白台子炮兵阵地。官兵们趁日军熟睡之机,手持大刀猛砍、猛杀,并将日军阵地的火饱和辎重、粮秣,炸毁、烧尽。驻老婆山日军闻讯后,立即赶来救援。于是双方在夜暗中混战。这时,从右翼出击的佟泽光旅赶来增援;担任正面策应任务的王治邦旅也开始猛攻喜峰口东北高地。在赵、佟二旅合击下,终于将日军击退。夜袭部队由原路胜利返回。此战毙伤日军六七百人,打死日军植田支队长,破坏野炮18门;29军亦伤亡副团长以下军官14人。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暂时停止了对喜峰口附近的攻击。此后,除增调鲶江、嵯峨两支部队于18日黄昏攻击并占领潘家口外,主要是把守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等关口,与第29军对峙。
日军在喜峰口受挫后,急调第8师步兵第4旅和骑兵第3旅各一部,在部分伪军协同下,向罗文峪发动进攻,企图威胁第29军喜峰口阵地的左后方。防守该处的是第29军暂编第2师刘汝明部。3月16日拂晓,日军企图夺取罗文峪之三岔口高地,守军以一个团跑步绕出黄崖口,截击敌人,将其击退。
17日8时,日军在飞机和炮兵支援下,大举进攻罗文峪、山渣峪和沙宝峪。守军诱敌迫近,肉搏冲锋,战斗竟日,日军向鹰手营子退去。18日晨,日军再次猛攻上述阵地。守军依托城墙、碉楼,顽强抵抗。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反复向守军冲击,战士们待日军接近时,抽出大刀,跃出阵地与敌肉搏,战至傍晚,将其击退。是夜,守军以一个团由沙室峪绕攻日军侧背;另一个团由左翼绕攻其后;正面守军也全线出击。战至天明,日军撤至梅花峪、古山子一带。至此,罗文峪北5公里内,已无敌踪。
喜峰口、罗文峪战斗,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振奋了全国的人心”,“大刀队的威名几乎把现代化的精良火器都掩盖了”。'《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页。' 日本报纸也评论说,日军这次失败丧尽了“皇军名誉”。'南京国民政府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资料。'
古北口附近的战斗
古北口是由承德到北平最近的关口,为平北之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33年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即以第8师主力向占北口方向追击。
东北军王以哲部第107师,在古北口外的老虎山和黄土梁一带,与追击日军激战两昼夜后于3月9日撤至关内。王以哲急调第112师沿长城以北布防,并准备与中央军第17军共同防御占北口。此时尾追第107师的日军已进抵长城附近。第17军第25师关麟征部于3月10日4时抵达古北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