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成书。该书,收存历代重要典籍八千余种,约三亿七千万字,装11095册。以单字为目,以洪武正韵系字。每字下,先注音、文,次录各韵书、字反切、释义,再列该书楷、篆、隶、草四体,最后分类汇辑各书中与该字有关之天文、地理、人文、名物以及诗词典故、杂艺等诸项记载。凡单字注释、引文之书名、作者,皆用朱笔写出,颇为醒目。其文,整段或全书采录,一字不改,甚为备。所存元代以前孤本秘籍皆有。原书仅抄一份,由南京迁都北京后,移存贮文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录正副本二份,至隆庆年告成。原本移回南京,正本存文渊阁,副本存皇史?。 
  乾隆帝要修纂的《四库全书》,远远的超过《永乐大典》规模,要求包罗“古今数千年”,囊括“宇宙数千里”,为旷世之巨著。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闰三月,编纂《四库全书》准备就绪,乾隆帝遂降诏书,开四库全书馆,开始修纂。 
  四库全书馆,设总裁,副总裁,下设总纂、总阅、总校、总目、提调、校勘、校办、纂修、缮书、收掌、监选诸处。各处又设有分校、分纂、分勘等计570余人,誉录员计1000余人,总计4403人。可谓声势浩大,阵容鼎繁,旷古绝今。 
  其具体编制,由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在《四库全书》第一部完成时,奉旨开列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单中,即可看出。 
  总裁,16人,他们是:皇六子质庄亲王水?、皇八子仪侦亲王永璇、皇十一子成哲亲王水?、东阁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管吏部刑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刘纶、武英殿大学士管吏部刑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学士舒赫德、武英殿大学士管吏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学士阿桂、文华殿大学士管户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学士于敏中、东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英廉、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程景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及翰林院掌学士嵇康、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及管国子监事务蔡新,以及福隆安、和?、袭日修、王际华。 
  副总裁,10人,他们是:梁国治、曹秀先、刘墉、王杰、彭元瑞、钱汝诚、金简、董诰、曹文值、沈初。 
  总阅官,有:德保、周煌、庄存与、汪廷?、谢墉,逵椿、胡高望、汪永锡、金士松、尹壮图、李绶、窦光鼐、倪承宽、李汪度、朱圭。 
  总纂官,有: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校官,为:陆费墀。 
  翰林院提调官,有:梦吉、祝德麟、刘锡嘏、王仲愚、百龄、张焘、宋铣、萧际诏、德昌、黄瀛元、曹城、瑞保、陈崇本、五泰、运昌、章宝传、冯应榴、孙永清、蒋谢庭、戴衢亨。 
  武英殿提调官,有:陆费墀、彭绍观、查莹、刘棰之、韦谦恒、彭元统、吴裕德、关槐、周兴岱。 
  总目协勘官,有:刘权之、汪如藻、程晋芳、李潢、梁上国、任大椿、张羲年。 
  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有:帅承瀛,刘校之、刘跃云、陈昌国、历守谦、蓝应元、邹玉藻、王嘉曾、庄承?、吴寿昌、刘湄、吴典、黄轩、王增、闵思诚、陈昌齐、孙辰东、俞大猷、平恕、李尧栋、邹炳泰、庄通敏、黄寿龄、余集、邵晋涵、周永年、戴震、杨昌霖、莫瞻?、王坦修、范衷、许兆椿、于鼎、王春煦、吴鼎雯、吴省兰、汪如洋、陈万青、祝坤。 
  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有:邹奕孝、郑际唐、左周、姚鼐、翁方纲、朱筠。 
  黄签考证纂修官,有:王太岳、曹锡宝。 
  天文算学纂修分校官,有:郭长发、陈际新、倪廷梅。 
  缮书处总校官,有:王燕绪、朱铃、何思钧、仓圣脉。 
  缮书处分校官,有:张书勋、季学锦、钱?、金榜、张秉愚、项家逵、杨青楠、裴谦、张龙照、汪学金、严福、孙希旦、罗修源、朱攸、邱庭?、钱樾、周琼、吴锡麟、蔡廷衡、张槐、施培应、吴舒惟、何循、颜崇沩、张九锋、王天禄、冯敏昌、朱绂、闵炜大、刘汝萁、高?生、范来宗、马启泰、戴联奎、方炜、徐如澍、戴心亨、戴均元、孙玉庭、许?、沈孙捷、卢应、钱?、胡荣、程昌期、何西泰、王嘉曾、卢遂、沈清藻、洪其绅、李奕畴、温常缓、王福清、德生、李鼎元、张位、萧广运、萧九成、王允中、龚大年、罗国俊、钱世锡、饶庆捷、汪?、郭寅、王汝嘉、王钟健、冯培、李廷散、吴蔚光、徐文干、曾廷棂、祖之望、范鏊、胡必达、陈墉、陈文枢、王受、王朝梧、蔡其武、潘绍观、蒋子蒲、冯集梧、曾煌、吴绍浣、钟文韫、俞廷榆、待朝、张慎和、牛稔文、吕云拣、胡敏、王庆长、龚敬身、张培、李?、汪日章、吴俊、方罗甸、王?、史绍昱、毛上炱、杜兆基、雷纯、宋?、裘行简、李斯咏、方大川、金光悌、刘图南、李荃、胡绍基、黄联谷、程炎、王学海、杨世纶、闵思毅、邱桂山、马犹龙、甄松年、沈琨、鲍之钟、王照、王中地、费振勋、沈叔埏、颜宗泰、杨揆、洪梧、江琏、孙球、徐秉敬、秦瀛,黄秉元、张敦培、潘奕隽、张曾效、石鸿翥、赵秉渊、刘英、沈凤辉、温汝适、贾锬、章煦、叶英、郭晋、毛凤仪、窦汝翼、张埙、汪师曾、言朝标、赵怀玉、徐步云、宋枋远、吴翼成、李元春、刘源博、陈才、周?、卜罗吉、金学诗、黄旦?、汪锡魁、表文邵、汪日赞、金兆燕、张曾炳、沈培、蔡镇、吴垣、常循、李严、张志枫、张光第、刘景岳、郭祚炽、柴模、吴树萱。 
  篆隶分校官,有:王念孙、谢登隽。 
  绘图分校官,有:门应兆。 
  督催官,有:祥庆、董椿、楚维宁。 
  翰林院收掌官,有:安盛额、文英、富廉、舒明阿、白瑛、英玺德、荣安、明福、博良、恒敬、那善、长亮、经德、庆明、盛文、张纯贤、福智、承露、赵志异、马蓁。 
  缮书处收掌官,有:田起莘、吴应霞、史国华。 
  武英殿收掌官,有:阿克敦、敷注礼、德光、广传、陆达宪、海宁、准捷保、伊昌阿、海福、德明、福庆、永清、惠保、八十。 
  监造官,有:刘淳、绍言,伊灵阿。 
  以上,具名者为370人。 
  在总纂官和分纂官带领的纂修官中,有名儒王念孙、任大椿、俞大猷、翁方纲、朱筠、金榜、姚鼐、戴震、卢文?、帅承瀛、赵文楷、汪守如等。其中,赵文楷为帅承瀛殿试同科状元,汪守如为帅承瀛会试同科会元。 
  在《四库全书》诸多纂修官中,实际负责编纂的总纂官,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刑部郎中陆锡熊、太常寺少卿孙士毅三人。 
  公纂修官:戴震主“经”部,邵晋涵主“史”部,周永年主“子”部,纪昀主“集”部。 
  帅承瀛,此时为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他除担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外,还任三通馆纂修官。 
  三通馆,承担各省采集和内廷提调典籍与总纂官之间的衔接工作。其顶头上司为纪昀。这项工作,既繁又杂,既细又巨,每书都要过目,阅览、分类、删削、草目、摘要、初拟等。帅承瀛承担这项工作,是《四库全书》的基底与支柱。乾隆帝曾在诏谕中曰:“此乃根骨、中流、砥柱,至关重大、冗繁、巨酷,无慧敏、博学、宏词之人,不能胜任者也。” 
  此任曾作多方面选举,最后点定帅承瀛。认为只有帅承瀛方能胜任。 
  于是,帅承瀛承担了此职。 
  《四库全书》的整个编纂工作,包括选书编目、校勘文字、辑补残缺、订正讹误、抄录缮写、装订成卷等十数道工序,还要剔除邪?不雅之言,改正辱污本朝之语,抽毁反满隐晦之作,厘定简第卷序之列,辨明作者时代之实,察准版本流传之途,撰写简明提要之章。凡此种种。 
  其书来源,为内廷、翰林院所藏之书,各省奉诏上调之书。同时,自《永乐大典》中选取收入388种,凡4926卷。 
  尚有《奉天录》、《九国志》等,已供选取部分。 
  历时十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1年)七月十九日完成《四库全书》第一部,凡6144函,36078册。此后六年,相继完成另外六部,计七部,共172726册书。 
  这七部《四库全书》,分藏于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北京圆明圆文源阁、河北承德行宫文津阁、江苏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浙江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此七阁,前四阁称北四阁,后三阁称南三阁。 
  此外,另抄副本一部存翰林院,凡八部。 
  前此,乾隆皇帝念自己年事已高,唯恐看不到全书,遂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抄成《四库全书荟要》二部,各为473种,19931卷,藏于宫内擒藻堂和京郊长春园味腴书屋。 
  另外,还有《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为纪昀编纂。其中,《全库全书总目》,亦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古籍解题书目。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子目。其中,“经”部含: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四书、乐、小学十类,附子目九;“史”部含:正史、编年、纪事、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卷,附子目二十六;“子”部含: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评话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附子目二十六;“集”部含:楚辞、别集、总集、评集、词曲五类,附子目五。每部类前,有总叙、大叙;子目后,附按语、阐明思想渊源、学术流派、分类立目原由。著录选入《四库全书》者,3461种,79309卷,到《四库全书》未收书6793种,93551卷。凡10249种。其提要文中,介绍作者生平,内容大旨,著述大观,考辨文字,增删补改,简帙分合,该书得失,版本评介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以为《四库全书总目》卷帙浩繁,不便检查,命纪昀别编此书,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告竣。本书仅收《四库全书总目》中的3400余种,提要从简,只记述卷数、作者姓名、主要内容。后流于民间,被广为用之。 
  《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了先秦至清初重要文献典籍,尤详于元前,最于明季。 
  四库全书馆的总纂之所,设在圆明圆内新建的文源阁,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三位总纂官即在这里主持工作。 
  其他各处,包括提调、总校、缮书、监催等,分别设在翰林院和武英殿开展工作。 
  总阅处,由于与总纂处关系极为密切,为承上启下的中轴,故亦设在圆明园文源阁。作为三通馆纂修官的帅承瀛,自然也是工作在这里。 
  圆明圆距城内二十余里。 
  纪昀为抓紧工作,节省时间,在圆明圆附近的海淀购下一处房舍。这就是其所称的槐西寓所。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所称的“槐西老屋”,即此也。 
  帅承瀛同样为紧凑时间,尽快编纂,亦在海淀购下一处房舍。他的房舍,为纪昀的东邻,即“槐西老屋”的东侧,故称之为“槐东故舍”。 
  纪昀携小妾明*住“槐西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