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奸海-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志,表里相应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变恐不测,应正之典型,以谢天下。钦宗虽迫于公议,但还不想下手。梁师成生怕离了钦宗会被人处置,所以寝食都不离钦宗一步。就连钦宗皇帝上厕所,他都恭侍厕外,以防不测。他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段日子,见没有什么动静,心下稍安。
    就在这时,郑望之出使重营回来。钦宗命梁师成与郑望之持宣和殿珠玉器玩再次前往,并让郑望之先行一步到中书晓谕宰相,如果梁师成去,就扣押定罪。梁师成不知原因,以为警报早除,威风如旧地来到中书,结果被早已守候的兵将擒住,钦宗下诏将其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由开封府支“保护”到任所,行次到八角镇时,府吏缢杀了梁师成,上表说其“暴死”
 善于攀龙附凤的汪伯彦
    汪伯颜,字廷俊,宋朝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进士出身。因向朝廷献河北边防十策,以直龙图阁的身份知相州(今河南安阳)。
    这一年的十一月,全国因垂涎河北三镇的土地,向宋廷提出以康王赵构为人质进行议和。十九岁的康王赵构奉旨离京北行,一行人来到磁州(今河北磁县),见到磁州守臣宗泽,宗泽以为金人一向言而无信,诡计多端,只怕康王到了金国,金人又生出什么新的伎俩,造成不测,因此竭力劝止康壬继续北行,请他暂留磁州。当时金人充斥四野,每日都有数百名甲兵来到城下,康王所在也常能看见金人的踪迹,赵构因此对出使金国心存畏惧。这时汪伯彦也送来帛书,请康王回到相州,并亲率部众一路风尘扑扑远道相迎。赵构十分感动,当场许诺:“他日小王得见圣上,一定会首先荐公为京兆。”这一句话便奠定了汪伯颜日后受恩得宠青云直上的锦绣前程。
    再说京城汴梁,金兵的侵袭搔扰更加变本加厉,日胜一日。钦宗无奈,命使臣持蜡招来到相州面见康王赵构,封其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赵构赶快践其诺言,让汪伯彦与宗泽同为副元帅,然后与众人商议大军去处。众人意见纷纭,各执一端。有人以为应向北挺进,向金兵决战,有人以为应退至江南,以求保全。赵构当然很害怕打仗,不愿向北挺进,汪伯颜窥破了赵构的心思,就说:“非出北门济子城不可。”此计正中赵构下怀,他高兴地说:“廷俊之言有理。”于是引兵渡河,由郓州、济州到南京。康王又上奏钦宗请封汪伯彦为集英殿修撰。
    这时钦宗又下诏书与赵构,说金人正准备与宋朝议和通好,康王将兵在外不要轻举妄动。汪伯彦对赵构表示应严格恪守皇帝谕旨,宗泽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金人狂谲不可信,表面求议和通好构成系统逻辑经验主义者卡尔纳普提出的理论。认为把,实则想施缓兵之计,如果我们相信金人之言,那么日后悔之晚矣,我以为应及时进兵。”汪伯彦觉得宗泽总与自己的意见相左,对自己今后的晋升是很大威胁,应该把他赶离康王左右,才能使他不再干预朝政。干是对康主说宗泽英勇善战,可命他领一支人马到开德、卫南一带作战;保卫康王安危。这样宗泽离开元帅府,康王将黄潜善召到身边,任副元帅,大军安然不动,静观其变。谁知不久传来消息,金兵攻破京城,徽、钦二帝被俘,张邦昌僭位代主。赵构闻听一时哭得涕泣滂沱,可惜“落花流水春去也”。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登基称帝,即宋高宗。主子当了皇帝,汪伯彦又摇身一变为知枢密院事,不久再拜右仆射。
    高宗初登帝位,无疑给中原人民和许多爱国将领士兵带来了一线中兴的希望,于是万众瞩目,希望高宗能不孚于民望,抗金卫国,收复中原,请归二帝。高宗自己也一度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汪伯彦与黄潜善之流却十分恐惧,一旦主战派占了上风,朝廷中将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到那时,无权无位,何得专权自恣、为所欲为。他抓住高宗也有些害怕请还二帝后自己当不了皇帝的心理,极力怂恿议和。他和黄潜善狼狈为奸,开始对主战派的中坚人物进行迫害和排挤。
    他们第一个要挤出朝廷的当然是右丞相李纲。李纲一向以驱除金敌为己任。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败盟城下,他曾刺臂写血书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以后录》及《张载传》。提出“絪缊,太和未分之本然”的观点,,他也坚决主战,反对迁都。并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积极备战,逼使金军撤退。高宗称帝,他再上奏议国、议巡幸、议僭逆、议伪命、议战、议守等十议,主张迁都关中,以示不放故都,从而使天下归心;并要求铲除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侫,处死张邦昌,以振民心士气。这一系列主张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汪伯彦的个人利益,使他寝食难安。他决定先在皇帝身上找到突破口,于是先迎合高宗惧敌的心理,力主南迁,驳斥李纲建都关中的主张是要把皇帝置于险境,不为天下黎民着想,高宗深以为是,从此对李纲心怀异意.把握住了皇帝的心思,他又开始一心一意寻找李纲的过失.
    这时李纲上疏高宗,请求朝廷派命官招抚失地的百姓和一些自发组织的抗金队伍,从而扩大抗金的战斗力,并举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王奕为河东经制使,傅亮副之。汪伯彦赶快和黄潜善密谋,借此机会弹劾李纲,使他从此一蹶不振。他们先指使党羽馅害张所,又诬告傅亮不立刻渡河无故逗留,贻误军机。李纲看出两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向高宗申述:“设置招抚司、经制使是里向陛下建议的。张所、傅亮也是巨所举荐而汪伯彦、黄潜善凭空诬陷张所、傅亮,分明是指斥巨。臣常以靖康年间大臣失和、朝无定策,以至国败家亡为鉴,遇事先与汪伯彦、黄潜善先议而后决。二人反与臣相逆,臣举足无地,肯请致仕归田。”高宗向来耳软心活,听了李纲的话也不知如何是好,又与汪伯颜等二人商议。汪伯彦与黄潜善又攻击李纲招兵买马,心存不轨,应早去为快,高宗终于坚信不疑,一举罢免了李纲,一时天下大悲而二人独喜。
    赶走了李纲,拔除了汪伯彦的一个眼中钉,他又把目光投到老元帅宗泽的身上。前面已经说过,汪伯彦曾设计将宗泽赶离了赵构左右。赵构称帝以后,宗泽以为中兴有望,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昼驰夜奔赶到南京,满怀热忱地向高宗陈述兴国复帮的大计。汪伯彦唯恐高宗为之心动,立刻和黄潜善巧言游说,百般污蔑,然后劝高宗封宗泽为龙图阁学士出知襄阳,明升暗降,再次把他还离赵构身边。
    不久宗泽又上疏高宗,请求高宗明察是非,罢黜奸党,勤政保民,中兴王室。汪伯彦与黄潜善十分惶恐道学六先生指北宋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司,觉得不除宗泽永无宁日,他们加紧谋划,说宗泽功高盖主,不可重用,否则蛊惑民心,预谋反叛,则朝廷难以收拾。还派人暗中监视宗泽的行为,利用职权扣押宗泽的奏折,使这位老英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以至忧愤成疾,最终含恨九泉。
    李纲被罢,宗泽又去,汪伯彦更加无所顾忌地和黄潜善一道误国专权。继而,金人攻进陕西,东京、山东一带盗贼猖獗,张遇又焚真州,队伍开到离行车只有六十里处,天下一片混乱,汪伯彦和黄潜善却粉饰太平、匿而不报。高宗被蒙在鼓里,兀自逍遥取乐。内侍邵成章上疏论汪伯彦、黄潜善误国,被除名发落;御史马伸也因弹劾二贼被谪监濮州酒税,在中途身亡。高宗常对辅臣说:“元帅旧僚,往往沦谢,唯汪伯彦实同艰难。联之故人,所存无几,宜与牵复。”大奸臣秦桧原和汪伯彦共同受馆于王氏,张浚又是汪伯彦举荐,所以他们二人听了高宗的话都说:“臣等已议日郊思取旨,更得天笔明书其旧日功劳,那样则内外深信无疑。”
    建炎九年(公元1139年),汪伯彦出知宣州,临行前与高宗话别,这时高宗对秦桧说:“伯彦是便令之官,免不了众说纷纭。”过了一会儿,他又补充说:“伯彦是联未登基时的旧僚。想那汉朝的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都不能忘却丰沛与南阳的故交,这本是人之常情,朕又岂能免过?”说罢又做出一副意往情深的样子暗自伤神。汪伯彦感念龙恩,唏嘘不止。后来他又向高宗献他所著的《中兴日历》五卷,被拜为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一直到死,都深得高宗宠信,而高宗却不能醒悟,正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故人象一只蚂蚁一样一点点噬毁着大宋的千里之堤;从而加速了它终将塌倒的日程
 黄潜善心难潜善
    北来末年,由于皇帝昏庸无道、奸佞专权误国,宋太祖惨淡经营的一片江山变成了风中烛、瓦上霜,而北方的女真族却正如日中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晟相继挥兵南侵,掠走徽、钦二帝,灭了北宋。赵构在南京称帝,改元建炎,史称南京。南宋的建立使宋曾出现一瞬间的回光返照,但很快生命之光就暗淡下来。因为赵构并不能吸取他父兄的教训,卧薪尝胆,中兴天下,而依然是亲小人、远贤臣,对敌人退避三舍。
    黄潜善便是那一党群小中比较“出色”的一个,他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进士出身,徽宗宣和初年任左司郎。他为人圆滑善变,又善于察颜观色投入主之所好,因此深受徽宗的宠幸。政和、宣治年间,陕西、河东(今甘肃、山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城关楼舍坍塌无数,民众死伤不计其数。徽宗便命黄潜善为钦差大臣去陕西察访探视。地方官员对钦差大臣哪敢怠慢,争相贿赂宴请,唯恐他在皇帝面前随口一句话就坏了自己的前程。黄大人逍遥自在地巡视一圈,拍拍肚皮,捏捏宝囊回来了。在皇帝面前,他只对地震状况轻描淡写地提了几句,竭力粉饰太平,颂扬圣德无边,徽宗听了那番“有喜无忧”的报告,更觉得黄潜善十分“可爱”,提拔他做了户部侍郎。但不久他因为犯事被贬到了毫州,以微猷阁待制的身分任河间府知府。
    靖康六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全国为了得三镇的土地,提出要康王赵构为人质入金议和。赵构奉旨北行,到磁州(今河北磁县)时。守臣宗泽以为金人一向言而失信、反复无常,此次北去,凶多吉少,因而力阻赵构北行。赵构也怕自己有去无回,因而留在磁州,然后又退至相州(今河南安阳)。当时都城已是处于危在旦夕之中,钦宗命使臣持蜡诏至相州,封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颜与宗泽为副元帅。赵构带兵从相州来到东平(今山东东平),并召当时任高阳关路安抚使的黄潜善带援兵来东平。次年三月,黄潜善派遣小吏去京城汴梁探听虚实,得知张邦昌僭位代主,立即报到帅府,说于康王。康王承制封黄潜善为副元帅,这样黄潜善就成了赵构建南宋的开国之臣。果然,赵构即位后,黄潜善步步高升,自徽猷阁直学士、副元帅升为中大夫、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既而再擢门下侍郎兼权中书侍郎,不久又升为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中书侍郎,成为右丞相。黄潜善还颇念手足之情,任相不过五日,一就明目张胆地提拔他哥哥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