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不聊生,当时的中国驻朝鲜公使袁大头先生知道后十分恼火,直接下令朝鲜咸镜道监司赵秉式禁止从元山等地向日本出口粮食,即有名的“防谷令”,由于这个禁令,日本商人遭受了十四万日元的损失,日本人向朝鲜高宗国王提出了强烈抗议(朝鲜国王其实当时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后来才知道是袁大头的命令),结果拉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马拉松”官司,最后朝鲜政府迫于压力于1893年5月全额赔偿了日本商人的损失,但朝鲜人由此对日本人恨之入骨(袁大头先生弄的这个破事为日本后来煽动舆论和大清开战提供了“良好”的借口)。
        这一次,由于日本再次在朝鲜大量收购粮食,引起了闵妃的警惕,因为日本国内现在听说并不缺粮食,日本人这么高价囤积大量的粮食运回国内,很可能是出于军事目的(这个后来被称为明成的女人对某些事情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反观后世,日本人在中国大量采购煤炭运回国内用水泥封好沉入大海,已经沉下去了半个太原,可没有哪个中国官员觉得有什么不对),她和袁大头商量了一下后,再次发布了“防谷令”,禁止粮食向日本出口,并出动水军(袁大头用日本给朝鲜的赔款在中国为朝鲜买了三艘小型无防护巡洋舰和两艘伦道尔式炮艇,重建了朝鲜水军)巡弋元山等港口,严防粮食走私。结果日本商人和朝鲜民众在元山起了冲突,十四名日本商人和二十一名朝鲜群众在冲突中丧生。
        朝鲜人的行动严重伤害了日本人的“自尊心”,小小的朝鲜水军竟然敢挑战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威严,这还了得?立刻出动军舰准备“护侨”,朝鲜水军早就对日本人憋着一口气,这回有了新军舰,顿觉腰杆硬了不少,双方军舰在海上相遇,二话没说就干上了,日本“龙田”号巡洋舰中了两炮,六名水兵被打死,朝鲜“汉阳”号巡洋舰中了三炮,四名水兵被打死,五人受伤,附近的英俄两国舰队闻讯赶来,北洋水师的“海沣”号巡洋舰在那条航线上护航,也及时赶到,避免了两国海军发生更大的冲突,事后,日本政府向朝鲜国王提出了严重抗议,指责朝鲜政府“有意滋事”,朝鲜政府的立场这回也强硬了起来,以准备宣布断绝同日本的贸易相回敬,两国的形势现在很是紧张。
        “国内这边那个什么孔圣人和基督的烂事还没完,他们这边又折腾上了。”孙纲苦笑了一声,“不过袁大头做的也不能说错了,谁知道日本人又在玩什么花样。”
        “再让北洋水师上日本遛一圈,日本人不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么?”马玥偏着头看着很认真的向他问道,上回用“东方公主”和荷兰人搞了回“炮舰外交”,让她尝到了“甜头”,从此认定了“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孙纲眼看着爱妻“误入歧途”,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让她“改邪归正”。
        “朝廷是不是还不知道这件事?”孙纲又问道,
        “‘海沣’号还没回来呢,”马玥说道,“不过袁大头的电报应该是已经发给天津了,应该还没到总理衙门。”
        “先告诉林兄一声,”孙纲拿起了电话,“让他心里有个数,好让舰队早做准备。”
        林泰曾得知后立刻开始着手布置,除了护航还没回来的几艘巡洋舰,主力战舰“定远”“镇远”“开远”“海宁”都在,还有四艘潜艇,林泰曾让在港各舰立刻备足弹药,气球队也随时准备出发,并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丁汝昌发了电报,不多时,丁汝昌回电,命令北洋舰队立刻出发,前往朝鲜元山控制局势。
        孙纲看看自己无事可做,拉着爱妻去参加“军训”去了。
        这些日子里,他工作之余整天和詹淑啸苏鑫他们泡在一起,和北洋特攻队的官兵们呆久了,他对大清陆军的内部情况有了一定深入的了解,才知道大清陆军的组织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大清陆军当时还没有象法国和德国以及日本那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部队里上下级官兵的关系基本上象是家长制的,由指挥官的个人威望将整支军队凝结在一起,这种关系有一定的好处,也带来相当大的弊端,好处是士兵与士兵及军官之间能够做到精诚团结,作战时相互配合的较好,但弊端是难于管理,而且在战斗中一旦出现主要军官阵亡的现象,整个部队的士气就有随时瓦解的危险。以北洋特攻队为例,主要成员为北洋护军和水下特攻队的成员,和詹淑啸苏鑫的关系相当亲密,而整支部队的实际领导是孙纲,这支约500人的小部队因为装备精良,待遇又高(而且没有其他部队的拖欠粮饷的现象),官兵们都对孙纲十分拥戴,实际上只向他一个人效忠,其实不用他特意“培养”,这支部队已经就是他的“私军”了,当然,官兵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还有北洋军情处,由于经费主要来自于“北洋船运公司”,现在实际上已经是爱妻马玥的“私人间谍机构”了,它现在到底拥有多大的潜在力量,孙纲已经没法子知道了。
        也许是阿诺德。施瓦辛格演的那个《终结者》给他的印象太深了,他对特攻队装备的六管加特林机枪情有独钟,总想自已拎着枪“突突”一回,可试射了几回他郁闷地发现,这种和他的充电器一样的需要用手来摇的机枪,要么架在三脚架上,要么架在独轮车上(还有气球上),否则自己一个人是玩不了的。
        “要是不用摇就好了是吧?”爱妻猜到了他的心思,在旁边笑眯眯地说道,
        “对啊,”孙纲说道,“我光知道后来美国人用电动机来代替手摇了,可现在肯定是不行。”
        “用发条试试不行么?”马玥偏着头看了看还在冒烟的六管机枪,眨了眨美丽的大眼睛,说道,
        “亲爱的你太有才了。”孙纲猛地一愣,不由得佩服地点了点头,对呀!用发条代替手摇,枪身再想法子减轻些重量,不就可以一个人拎着打了么?
        他立刻找来了几个军械人员,又把那个叫“找存折”的怪人给喊了过来,把这个设想说给他们听,他们听了立刻变得兴奋起来,“绝对行,大人,”赵春泽说道,“将摇把子换成可拆装的发条盒,发条到头了不用象钟一样的拧上弦子,再换一个发条盒就可以继续打了。”
        孙纲听了他的话又吃了一惊,如果真象他说的那样,配备了可以单兵操纵的加特林机枪的中国士兵,一个人的火力可以对付数十人,那在战场上,将绝对是敌人的恶梦!
        加特林本人,可能也想不到,自己的发明,在遥远的东方古国,被一个女子随口的一句话,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无数的亡魂,就此载入史册。
        “这可是我的专利,不许抢啊。”回去的时候马玥对孙纲说道。
        她根本想象不到,她的这个“专利”,将来会“害死”多少日本人。
        **
        求票啊!





    正文 (一百)要出国了?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24 本章字数:4163

        很快,新式的加特林机枪便携版就“新鲜出笼”了,口径为较轻便的毫米,而不是较大的米,改进后的重量也减轻了许多,发射速度可以达到一分钟350发,配有一个简易的支架,可以架在地上平射,也可以由士兵双手拎起来站立着扫射,开火时只要将发条盒装上打开机关就可以了,发条没有到头还可以中途关上,以便随时停止射击,为了防止发条盒用完无法射击,还配有一个可拆装的摇把子,一旦发生发条都用完了仗还没打完的情况,找地方把摇把子一插还可以继续打。由于单人携带弹药数量有限,德国教官麦肯森提议以5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帮助机枪手携带一部分弹药,这个战斗小组包括一名机枪手,一名狙击手和三名带枪的投弹手,配备的主要武器有便携式加特林机枪一具,四枝十三连发弹仓式步枪(除机枪手外人手一枝),五把左轮手枪(人手一把),“可乐”式手榴弹若干,还有匕首和飞刀等“冷兵器”,孙纲看了看这个作战小组的实弹操练,心下暗自吃惊,从来没有带过兵的他所谓的战争经验大多是从书本和电影里及网上看来的,当这些凶悍如走兽的士兵们在他面前上演着真实的一幕时,他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马玥则是用很欣慰的眼光不住地打量着他。
        “你可得有思想准备,你的海军业务已经入门了,陆军的知识也该掌握掌握了,”爱妻带着调侃的味道对他说道,“没准哪天朝廷一声令下,你就得带着人往上冲了。”
        “你拉倒吧,我这两下子还带兵上战场?”孙纲自嘲地笑道,“我大清‘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还能轮得到我?简直是个大笑话。”
        “还‘雄兵百万’呢,我看过军情处对大清全力的分析,据说里面好多都是日本方面的资料呢,”马玥说道,“八旗,绿营已经基本成为摆设了,可以忽略不计,各地练军战时能够动员的约在三十万人左右,但全部分散在各地,一旦打起来根本拧不成一股绳,战斗力什么样我想你也猜得出来,再说了,中国历来重文轻武,有让文官带兵的传统,我先告诉你一声,别不往心里去。”
        孙纲点了点头,她说的很有道理,李鸿章当年就是这么起家的,他现在,也在走着差不多的道路。
        这些天,自从林泰曾率领北洋舰队出发后,他就一直在关注着朝鲜那边的消息,目前“龙扬”号战列舰还在紧张地建造着,陆军的训练也刚刚开始,如果此时和日本及俄国发生战争,对中国来说应该是相当不利的。
        几天后,北洋舰队还没有回来,但没想到中堂大人居然上旅顺来了。
        “你这里建得如此之美,不是把造船的钱都花在这上面了吧?”李鸿章看着典雅幽静的法式别墅建筑,揶揄了他一把,说道,
        “中堂大人说笑了,”孙纲有些尴尬地说道,早知道他这么说就不把老头子安排到个法国人“居住区”了,“铁甲巨舰一日不成,晚辈食不甘味,睡不安枕。”
        “你呀,还和汝昌一样,实心眼。”他很惬意地坐了下来,接过仆人递过来的咖啡,笑着说道,“老夫知道你的意思,不让法国人住得舒服,他们会安心给咱们造船么?”
        “中堂大人如此说,晚辈就放心了,呵呵。”孙纲笑道,“中堂大人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来旅顺了?是不是上边‘‘‘‘‘‘”
        “京里太闷损了,正好皇上想知道新舰造得怎么样了,老夫就借机上你这里来透透气。”李鸿章喝了一口咖啡,悠闲地说道,
        “为了保密起见,晚辈没有将详情奏于皇上知道,让皇上担心了,”孙纲有些无奈地说道,“还劳动中堂大人‘‘‘‘‘‘”
        “皇上现在其实已经没心思知道新舰的工程了,朝里那班不识趣的老朽已经把太后和皇上聒噪急了,看他们怎么收场,嘿嘿,”老狐狸坏坏地一笑,“老夫可不去搅这浑水,所以上你这里来躲几天。”
        孙纲明白了自己弄的那个关于孔夫子和基督耶稣的“政治风暴”目前还没完,他当然也不敢告诉李鸿章自己才是“幕后操纵的黑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