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孙纲的心情一直是很复杂的。
        是英国,最早用坚船利炮,轰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如果不是乾隆和马格尔尼那个著名的“聋子的对话”,兴许就不用这么麻烦了。鸦片战争时,英国女王说,我们要给中国人上“自由贸易”的课),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人民近代多灾多难的历史,就从那一天开始。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和西方近代文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从那天,一步步开始的。
        伴随着血与火的洗礼,既有屈辱和痛苦,也有工业文明的曙光。
        毕竟,就拿中国海军来说,无论兵制,还是战法,都是师从英国海军的,中国海军从英国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老师的担忧也一点点的加剧。
        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堆积如山的鸦片和圆明园冲天的烈焰。
        对英国人来说,自己的学生将来可能成为对手这件事,是很残酷的。
        1890年11月4日,英国宣布,不再接受中国学习海军业务的留学生。
        以及后来,禁止向中国出口战列舰。
        今天,面对着已经在战火中浴血重生的龙旗舰队,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能够一口气吃掉他们吗?
        孙纲望着泰晤士河畔停泊着的那艘巍峨的战列舰,双目似乎有充血的感觉。
        那是一艘“君权”。
        对,是“君权”级,是他小时候做过模型的那一种。今天,他终于亲眼见到了。
        只不过,和那些“君权”不同,这艘是低干舷的。
        孙纲想起来了,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这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后的一艘低干舷战列舰,“胡德”号。
        想到多少年后,另一艘叫同样名字的战列巡洋舰,同以孙纲拜访过的那位“铁血宰相”命名的德国战列舰交战时那悲壮的一幕,他的心中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悲哀。
        浩瀚的大洋,难道永远是海洋大国们的赌场吗?
        “咱们现在造的那一艘巨舰,能和眼前这一艘拼一下吗?”老狐狸看着眼前的巍巍“君权”,小声向他问道,
        “能。”孙纲肯定地回答道,“龙扬”号虽然比“胡德”略小,主炮口径也小一些,但如果真的一对一在海上打起来,谁输谁赢也还说不准呢。
        “回去后一定要加紧建造,老夫当奏请皇上,再造一艘。”李鸿章有些激动地说道,
        到了伦敦,李鸿章去晋见维多利亚女王,递交国书,会见了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在拜访英国议院和英国议员们的谈话让他感触颇深,他对孙纲说,“中国政情,上不达下,下不通上,国之大政,每每决于儿戏之言,诚可叹也。观英伦政制,事不分大小,悉取于民意,决于议院,君王亦不能违之,其善莫大焉。前番心领而未由目击,此次见所见而去,胜于闻所闻面来也。”赞叹归赞叹,孙纲知道,如果他现在回去和光绪及慈禧提在中国实行这种议院制度,光朝廷里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在朴茨茅斯,英国女王检阅海军的“观舰式”已经结束,但仍有47艘各类战舰停泊在那里,李鸿章观看后,心中感觉颇为震惊,他很难想象英国是怎么能够建造出如此规模的舰队的,孙纲不动声色地告诉他,如果朝廷能够真正支持发展海军,中国想要拥有这种规模的舰队,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李鸿章听完后叹息了一声,孙纲也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们俩心里都明白,朝廷是不会总是给他们现在这样的支持的。
        **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正文 (一百一十四)意想不到的会面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25 本章字数:4122

        在参观完英国的各类企业及银行和电信部门后,李鸿章感叹,“天下不可端倪之物,尽在英伦。”感叹之余,亦渐生惆怅,孙纲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大清中国目前的状况,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来呢?
        惆怅归惆怅,李鸿章还是时刻想着他是干什么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同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就“照镑加税”的事反复磋商,并“旧事重提”,强烈要求英国禁止在中国的鸦片贸易,并指出英国已经允许日本加税,对中国也应当一视同仁,而且对鸦片在中国造成的危害表示十分愤慨,并说“日人前番在海上劫杀,险丧生于异乡,今特冒死前来,事若不成,愿求英伦一抔土”,那意思是英国要是不答应,就舍了这条老命的意思,索尔兹伯里吓了一跳,在场的人也都被老狐狸的话感动得一蹋糊涂,眼泪哗哗流了一地,“照镑加税”和“禁止鸦片贸易”这两件大事就此定了下来。
        在英国的日子里,最富有戏剧性,也最让孙纲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孙纲遇到了一个人。
        一个让他完全意想不到的人。
        这天,老狐狸由中国驻英国公使龚照瑗陪着去拜访英国前首相格莱斯顿,他自己马不停蹄的跑了这么多天,觉得有些累了,干脆就不出去了,但没想到自己才坐了不一会儿,林文昊来通报说外面有个人求见,看上去象是日本人,但名字却是中国人。
        “他叫什么名字?没有名帖什么的吗?”孙纲问道,来到这个时代也算很长时间了,也“入乡随俗”的被这个时代“同化”了好多。
        “他说他和大人同姓,名公武。”林文昊答道,
        孙公武?没听说过。如果把中间那个“公”字省了的话还差不多,不过那样的话他就好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别的时代去了。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见见这个人,因为后世的关系,他现在虽然官已经不算小了,但还没有养成那种高高在上的习惯,至少,在家里,“夫为妻纲”这一条就实行不了。
        不过林文昊那句来人象日本人的话还是在他心里起了一定的作用,毕竟算上和老狐狸这回已经让日本人劫杀三次了。他把爱妻给他佩的“腕枪”带好后就让林文昊去领那个人进来,自己在客厅里候着,看来的倒底是谁。
        等一见到来人,他全身一震,眼珠子差点没有掉出来,来人让他的表情吓了一跳,也在警觉地看着周围,孙纲好半天才让自己镇静下来,对林文昊说道,“文昊,你先下去吧,没有我的吩咐,别让任何人进来,我有要事,要和这位先生单独谈谈。”
        林文昊奇怪地看着他,不过没有说什么,而是服从了他的命令,转身出去了。
        等客厅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孙纲有些好笑地看着眼前的人,说道,“孙先生请坐,我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先生。”
        眼前的这个人大概有三十多岁,但不管怎么样,孙纲一眼见到他,就认出了他是谁。
        “大人以前和在下见过么?”来人有些奇怪地问道,
        “久仰先生大名,这里没有别人,就不必说什么大人在下的了,您可以叫我敬茗好了。”孙纲笑道,“您现在怎么用起孙公武这个名字了?不叫孙中山了吗?”
        眼前的人,居然是孙中山先生。
        想到因为自己的关系,中国甲午战胜,没有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位革命先行者也没有一怒之下回去组织“乙未广州起义”,成为清廷满世界追杀的对象,心里就暗自庆幸不已。
        他弄的这些个蝴蝶效应,改变的东西简直太多了。
        “中山二字,是我旅居日本时用的化名,我的日本名字叫中山樵,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不叫您大人了,您也可以叫我孙文。”孙文微微一笑,他看见孙纲把手套摘了下来,不由得很是奇怪。
        “那是一支枪,防身用的,怕伤了先生,呵呵,”孙纲笑着向他伸出手去,他愣了一下,也伸出手来,和孙纲握了握。
        “热死了。”孙纲说着,摘掉了头上的假辫子,往沙发上一扔,孙文将他的动作看在眼里,眼神不由得一亮。
        “想不到能在这里见到中山先生,何其幸也,”孙纲看着只比自己大几岁的他,心里掩饰不住的激动,“先生此来,必有所教我,愿闻其详。”是啊,面对未来的“国父”,能不激动么?
        “阁下是不是已经猜到我的来意了?”孙文有些敬佩地看着他,说道,“阁下和李中堂,有着太多的不同,今天一见,果然。”
        “此间没有外人,先生之言,出先生之口,入我之耳,先生请放心。”孙纲说道,
        “甲午一役,中国不至覆亡,全赖我海军将士,以热血铸我国魂,使华夏万民,转危为安,”孙文说道,“阁下也是同日本人血战过的,可知日本葺尔小国,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侵犯大清?”
        孙纲答道,“日本亡我之心久已有之,非止一日。侵犯台湾,逼占琉球,又借朝鲜内乱之机发难,其野心不可不谓大矣,所恃者,海军耳。”
        “所以阁下开船政,造新舰,欲拒敌与国门之外?”孙文笑了笑,说道,“可是,这样就没事了吗?”
        “还差得远,”孙纲点点头,引用了老狐狸的一句话,“心所忧者,在内而不在外也。”
        孙文会心地一笑,象是明白了他的心意,“我明白您的意思,”孙文说道,“可您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一切吗?”
        “先生有何良策?”孙纲问道,自己目前只是时刻提防着“大海军建设计划”不被外界因素打断,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眼前正好有这个不错的老师,可以给他些启示。
        “西欧诸国及日本,强于中国者,不尽在于坚船利炮,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地能尽其力,货能畅其流,窃以为阁下所图之,是舍本逐末也。”孙文说道,
        孙纲点了点头,是呀,他说的非常有道理,自己跟着李鸿章逛了大半个世界,亲眼看见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西方工业文明和东方农业文明之间的距离,虽然自己是后来人,但是眼前的这一切给他心中的震撼丝毫不亚于老狐狸的感受,他心里也知道,自己目前做的和老狐狸一直在做的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孙文指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说到他的心里去了。
        “如何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孙纲问道,
        “以大清现有之封建,不可能作到这些。”孙文紧紧地盯着他,说道,似乎想知道,他听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是什么反应。
        孙纲明白了,其实,孙中山的反清思想,不是甲午年才有的,照现在的样子看,应该说更早。
        没有意料之中的惊恐万状和勃然大怒,眼前的年轻人平静地迎上了他的目光,笑了笑,“先生如此开诚布公,我也就和先生说说心里话。”孙纲说道,“先生说的很对,我明白先生的意思,现在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已经麻木了人民的心灵,这个王朝的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前进的阻碍,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可我想说的是,目前民智未开,国家身处列强环饲之时,先生不怕此等封建一去,又衍生出无数之更可怕之豺狼出来吗?”
        孙中山哪里能够知道,眼前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