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德威自离开云州后,便选择在此暂时隐居,他的家眷也正安置在竹林寺的旁边。
李璟在刘寻、王彦章、高思继的护卫下登上竹林寺后,立刻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离天很近、离天宫很近之感。在这样的地方居住,确实有点避世隐居的感觉。不过,周德威倒不是一个隐世高人,看他的行为,倒是更愿意在红尘中打滚。
在山顶的一块巨石之上,周德威正在打拳,拳如铁锤,虎虎生风,一套拳下来行云流水。李璟也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一边欣赏着。周德威也看到了李璟到来,不过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然打完了整套拳。
等到周德威最后一个收手式做完,李璟立即拍掌道:“好拳法!”
周德威的表情很少,就算是笑时也是僵硬着脸,如果不熟悉的人甚至根本发现不了他在笑。
“镇远这拳法有什么来头吗?”李璟一边问,一边也跳上那块巨石,坐在那里。
周德威用他那独物的笑容冲着李璟微笑了一下:“这套拳法乃是竹林寺中的大师所授,号日金刚伏虎拳。”
山风吹过,李璟笑了笑:“没想到这青元山上,居然还有如此厉害的大师。一会,倒是要去拜见一下。”
“那是一个传奇。”周德威道,眼睛中有一抹明亮的色彩,“据闻,虚空大师曾经是回鹘汗国的王子,三十多年前回鹘国被黠戛斯灭亡,一部份西迁,一部份南投大唐。虚空大师却一直留在草原,带着他的三百卫士一心复仇。后来,虚空大师终于在西域将黠戛斯汗王阿热氏刺杀,不过他的三百卫士全都战死,本人也身受十几处刀枪重伤。最后落入河中,然后为一个沙州的商人所救起,将他带回沙州。伤好之后,虚空大师做过商人护卫,也投过军,曾经是沙州张议潮手下大将,与张议潮一起将沙州等十一州从吐蕃人手中夺回,回归大唐。后来随张议潮入长安,因得一位高僧指点,便从此皈依佛教。此后云游天下,在少林、五台等诸寺挂单,最后到了这青元山上,建起了这竹林寺。”
这可真是一个传奇,李璟暗道。回鹘国的王子,沙州张议潮的大将,然后是如今的高僧大师,这还真是一个传奇的不能再传奇的人物。
“如此人物,更应当拜会了。”
“事有不巧,大师一月前云游去了。”
李璟闻言,不免有些遗憾。
一边的高思继却也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李璟和周德威都有些惊讶的看着他。
高思继道:“思继自幼习拳,如今稍有些感悟,正打算自创一套拳法,可惜有很多地方还未能融会贯通。刚才见镇远兄的拳法精妙,听说是虚空大师所传,正欲拜访请大师指点,没想竟然无缘相见。”
“你要创的拳法可是四季拳?”李璟突然问道。高家四季拳,这可是很有名气的。而据说,这拳法就是出自于五代白马银枪高思继。
高思继大为惊讶,这拳法还只是在他的脑中,并未成型,却没想,李璟居然已经知道。
高思继潜心研究拳法,最近他打算根据四季之风的变化,创编集拳、械为一门的拳法。初步想法是分为“和风式”“曛风式”、“朔风式”和“飓风式”。“和风式”主缓,“曛风式”主粘,适宜春夏两季练习,“朔风式”主劲,“飓风式”主刚,适宜秋冬两季练习,这是一套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拳法。不过,他还没有想好拳法的名字,现在一听,取名四季拳倒是十分贴切。
“郡公怎么知道此事?”
“偶尔见到你练拳,看其中招式,觉得如四季之风般变化。”李璟笑着给了个解释。“大师虽然不在,思继可以和镇远切磋一下。”
山颠之上,周德威依然是那严肃的表情,冲着高思继点了点头,那双眼睛却一下子点亮了起来。
两人走到近前,抱拳行礼过后,便正式切磋起来。周德威的拳法名为金刚伏虎,自然是刚猛霸道,而高思继的拳法虽然完成,但四季拳可柔可刚,刚柔并济,两人交手,竟然不相上下。
“痛快!”打了上百个回合之后,两人一声大笑,同时停手。
不打不相识,周德威表情冷淡,一般人难以接近。可这一番拳打过之后,高思继和周德威两人,马上便已经仿佛成了多年好友。又说了会话,周德威便请几人进他的山上茅屋之中。
虽然只是一间普通的茅屋,却十分干净整洁,甚至有点精致的感觉。周德威父亲早亡,只有一母在堂,另外妻子郑氏也是个很温婉的女人。边地女子,不比中原,也没有回避,热情的煎了茶上来。倒是他的一双儿女,才都十岁上下,男孩长的虎头虎脑,女儿精致的如瓷娃娃一样,两个小孩子躲在门帘的后面,明亮的眼睛打量着李璟几人。
李璟笑着对他们招手,两人不肯上前,周德威叫了一句,男孩才牵着女孩手出来。
“叫叔叔!”李璟对着这对金童玉女似的小人也十分喜欢。
“叔叔!”两个孩子倒是很认真的叫了一叫。李璟大笑,摸了摸身上,取下了腰间的一块玉佩送给小姑娘,又将手上的一块射箭的坡形玉韘送给了男孩。周德威还要推辞,李璟笑着道:“一看他们就喜欢上了,一点见面礼而已。”
刘寻、王彦章、高思继见状,也都取了一些随身的东西送与两个小人。姐弟俩得了这么多礼物,十分欢喜,周德威的夫人怕打扰李璟他们谈事,便带着两人离开了。
等他们离开,李璟问周德威道:“镇远一直在这蔚州,对于眼下朝廷平叛兵马与李克用父子之间的仗打的如何,可否清楚?”
周德威见谈起正事,表情更加严肃了几分,黑脸膛崩的紧紧的,就真如一块炭似的。
“李克用在云州兵变后,很快就控制了大同辖下的云、蔚、朔三州。而李国昌也紧跟着在振武军叛乱,振武军辖下的东受降城、中受降城,还有振武军镇,单于都护府,都为李国昌控制,眼下,又已经攻下南面胜州。二贼势力正盛!”
“八月,李克用与李国昌合兵攻陷遮虏军,进入了太原西北面的岚州,继而又分兵进攻卢龙镇妫州的宁武军。在进攻宁武军失败之后,二贼复又攻打岚州苛岚军。九月,沙陀军从岚州翻过云中山,火烧代州的唐林、崞县二县,进入忻州太原北面的忻州。”
李璟招手让刘寻取来地图,在桌上展开。李璟按周德威所说的,在地图上观看。
越看眉头越皱,李克用父子现在确实是兵锋正炽,贼势嚣张。
在河东,李克用现在已经了除了占据原有的大同辖下蔚州、云州、朔州三州之外,又占据了岚州,代州,忻州。兵锋直指北都太原,河东北面的雁门关、楼烦关、东陉关等几大重要关口全都落入了李克用的手中。
而且这还不止,李国昌所占据的振武军与李克用就隔着一条黄河,同样占据着中受降城、东受降城、还有胜州、单于都护府、振武军镇诸城。父子两人的地盘联合在一起,已经拥有了七八个州,河东关中,东河套、中河套等地都有他们的势力。
“朝廷的兵马现在哪里?”李璟问。
周德威摇了摇头:“早在卢简方暴毙之后,朝廷已经从河东和河南抽调义成、忠武、昭义、河阳军四镇兵马入河东平叛乱,加上郡公的这东路兵马就是五路。朝廷以义成军节度使为招讨行营都统,以郡公为东面行营都统。不过,这几路兵马接诏之后虽然应诏,可一路上调兵加上行军,拖拖拉拉。没等他们赶到太原,太原就发生了团结兵兵变之事。虽然后来勉强稳住了局势,但由于窦浣的表现过于软弱无能,朝廷将其革职,以曹翔接替。”
“不过紧接着后面李克用连夺河东三州,曹翔无力阻挡。因此,现在朝廷已经有了新的调动。”
“什么调动?”刘寻问。
周德威望了望李璟,“这个调动,其实和郡公有很大关系。”
(未完待续)
第385章 老师出山,七镇汇聚!
曹翔也许是晚唐最倒霉的一个节度使,八月底,以昭义节度使之职接任窦浣为河东节度使。到任之后,面对太原的骄兵悍将,直接于校阅兵马之时,公开斩杀带头闹事十将一人,于是太原兵马慑服。随后,曹翔引兵入岚州,先败沙陀军一阵,率军追击至洪谷,为李克用亲率骑兵赶来,两军相战,曹翔兵败退回太原。九月底,刚回到太原,曹翔就如同卢简方一样,突然暴毙。对他的死,也有很多传言说是死于沙陀人的暗杀。
曹翔前后担任河东节度使还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和卢简方一样死的不明不白。
面对着沙陀人李克用父子的锐利兵锋,长安方面也是有些震惊了。沙陀人的勇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转眼间就已经攻陷了数州,占据了近十州的地盘。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八年前曾在河东任过三年节度使的宰相郑从谠。
郑从谠,河南荥阳郑氏出身,天下五姓七高门的郑家。祖父郑余庆乃是宪宗时名相,担任过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凤翔节度使,封荥阳郡公。父亲郑瀚,曾任兴元节度使。
郑从谠四兄弟,也个个身居高位。兄郑允谟,曾任宋州刺史。弟郑处诲,曾任吏部侍郎。弟郑茂休,曾任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绛州刺史,秘书监。
出身这样的高门,郑从谠自然也是不凡。少年时即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早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拾遗、补阙、尚书郎、知制诰,中书舍人。十二年前,转为礼部侍郎,再转刑部,改任吏部侍郎,后因推荐,被改任为检校刑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观察等使。此后,不断在各藩镇调动,改任检校兵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观察使,任职期间,颇有能名,再改任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庞勋之乱发生时,郑从谠整修城墙,招募士兵,盗贼不敢侵扰,唐僖宗继位后,郑从谠回朝任刑部尚书,迁同平章事。
光只是郑从谠这一长串的履历,都足以让人震撼。特别是郑从谠不但早在八年前就担任过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观察使。而且后来还在各藩镇之中任过职,特别是当初在庞勋之乱时,郑从谠更是表现出现。
门第既高,能力又出众,又在河东任过职,熟悉太原风土人情。眼下沙陀兵至太原,朝廷立即就想起了这位宰相。
于是朝廷任命郑从谠为检校司空、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兼行营招讨使。不担接任了曹翔空出来的节度使位置,还把义成军节度使李钧的行营招讨使的帅位给顶上了。
李钧因行动太缓,被改为招讨行营南面都统,与李璟这个东面行营都统同级。
“现在郑从谠就任招讨使,李钧等畏惧郑相公,因此如今昭义、义成、忠武、河中四镇兵马使都已经到达太原。”周德威将眼前的局势介绍道,基本上与李璟所掌握的消息差不多。
“这些好像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吧?”李璟有些疑惑道,周德威说朝廷的新一轮调动与他有关,他实想不起来。
“当然有关。”周德威很认真的道,他虽然从云州出来后,一直居住在蔚州,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打算就做一个猎人。打猎不过是暂时等候机会,他一直在观注和打听着大同的局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