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任。虽然诸葛爽和李思恭刚一起并肩打过李克用,可他的实力却远不如李思恭这个夏州土皇帝。想要再回孟州,结果孟州刺史却已经有人了。
朝廷后来只好再安排他去做振武节度使,结果振武节度使赫连铎一见李思恭拒绝朝廷调任,便也拒绝调任。诸葛爽转了一大圈,最后不但没当上节度使,反而把自己的地盘给丢了。
一怒之下,又恢复了当初参与徐州叛军时的彪悍本色,干脆投奔了黄巢。
黄巢倒也大方,立即任命他为河阳节度使,并派兵护送他上任,帮他赶走了老上司。
不过人倒霉喝凉水也会塞牙缝,好不容易做上了河阳节度使,可结果没当多久,邻居魏博节度使又领兵来袭,一下子小半个河阳镇给丢了,吓得一路逃到洛阳。好在魏博节度使韩简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河阳镇刚打了一半,又去打昭义镇,在昭义镇抢了一票,又马上过黄河去打天平镇。最终被天平镇的于琄喊了自己的女婿秦王李璟出兵帮忙,把韩简打的落花流水,差点命都丢了。
靠这机会,诸葛爽才好不容易夺回了河阳。可刚回到河阳,结果就传来齐国太尉尚让在龙尾陂大败于关中联军,一想到还有河东、河南两大联军正在动员,诸葛爽一思考虑过后,立即见风使舵,宣布改旗易帜,重新反正归唐。
不过在李璟的眼中,诸葛爽不过是乱世中的一个狡诈小军阀而已。既没什么好印象,也不太把他当回事。反正历史上这根墙头草也没能活跃多久后来就又被他的老部下李罕之给取代了。而如今的局势和历史上有很大改变,诸葛爽能不能继续保住他本来就不长久的节帅位置,还真是两说。
“在许州,如今只拥有许州一州的忠武节度使周岌,也已经在都监军杨复光的劝说下,重新归唐,并且在此战后,立即与杨复光义子杨守亮一起突袭了驿馆,将住在里面的伪齐使节杀光,向朝廷表明了忠心。不但如此,周岌还调兵五千交与杨复光统领。”
李璟对于诸葛爽、周岌都不在意。但对于之个晚唐著名太监却很在意。
虽然说,在如今,杨复光在朝廷权势太监中,最多只能排到前四名以外,甚至有可能还排在秦藩都监军使张承业的后面,但在历史上,杨复光却是一个十分传奇的太监。论起正面评价来,晚唐中唯有原本历史上是李克用监军使的张承业能与之相比。但若纯论能力,特别是统领军队的能力,杨复光却是实实在在能排到第一的。
这位一直担任着天下兵马都监军使的太监,确实不简单。
据李璟所掌握的最新情报,如今不但忠武节度使周岌拜在他的门下,而且忠武镇分出来的另外两镇,奉国镇秦宗权,忠国镇鹿宴弘都投在他的门下。周岌拔了五千兵马给杨复光统领,秦宗权拔了八千,鹿宴弘也拔了六千人马,加上杨复光自己招募的五千,杨复光这个监军使,不光有个都监军的官职,他还实际掌握着一支两万四千人的兵马。
杨复光将这两万四千兵马重建了当年崔安潜的忠武八都,每都增加为三千人,原忠武八都将的王建和韩建,如今正是在这支军队中,成为杨复光的重要大将,担任一都指挥使之职。
杨复光有背景,有能力,现在身居要职,手握一支精兵,这确实是一个了不得的太监。
在邠州,通塞镇将朱玫发动了兵变,杀掉了黄巢派去的节度使王玫。朱玫名望过浅,便推戴别将李重古为邠宁节度使,自己为副使掌握实权。
除此之外,受龙尾陂之战的影响,原本一度向伪齐臣服称臣的所有藩镇,已经全部叛齐,重新宣布效忠唐朝。而这其中,又有大半藩镇,同时又向李璟这位秦王,天下兵马大元帅上表听令。
“天子刚刚下诏赐封杨复恭为河内郡王,金吾卫上将军,神策左军中尉,枢密院使,赐封杨复光为弘农郡王,十军十六卫观军容副使,天下兵马都监军使,宣微北院使。”张承安向李璟转达了张泰让他带的口信。“义父说,天子好像暗中不满田令孜兄弟,并且似乎也对秦王心有顾忌。如今他十分信任杨复恭兄弟。”
李璟点点头,天子年纪渐大,肯定会越来越不满做一个被太监**控的傀儡。可是他手上又没有兵权,能信任的人并不多。最后只能是走李唐诸位皇帝们的老路,重用太监,以太监制太监,以太监来代天子掌兵权。
李儇的想法很好猜测,他既不满田令孜兄弟**控,又害怕李璟的藩镇势大,最后便选了杨复恭这对兄弟,希望借杨复光之手掌握兵权,增加话语权。不得不说,李儇虽然年青,但眼光还是不错的。
杨复光两兄弟,一在内,一在外,最是适合他的计划了。
“天子有什么具体计划吗?”李璟问,杨复光虽然手上有两万四千兵马,又取得忠武三镇的支持,但这还远远不够。
“义父亲打听到一点消息,杨复光已经拉拢了忠武三镇,另外还有河中镇和雁门镇。据说还有一些更详细的计划,但是无法得知。”
听到河中镇和雁门镇的名字,李璟有些惊讶。河中镇如今是王重荣掌控,一个靠着兵变上台,先投黄巢,后反正的军头。他投靠杨复光很正常,毕竟他这个河中节帅得来不正,需要杨复光兄弟这样的人物帮忙稳固地位。可雁门镇,这就有些奇怪了。
“李嗣源什么时候和杨氏兄弟搭上线了?”
“不是李嗣源。”
“雁门镇现在由李嗣源掌控,不是李嗣源,难道是李嗣昭?”李璟这下更疑惑了。
张承安摇了摇头,“雁门镇的沙陀军当然是由李克用掌控的。”
“李克用?这不可能!”盖寓惊声道。“李克用的骨头都早捞回来了,怎么现在又死而复活了?这个结果他最难接受,李克用曾经是他的主上,这几年一直和李克用做战,他夹在中间并不好受。李克用的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面对对于盖寓来说,眼下参谋院正在紧张的制订着针对沙陀人的计划,核心就是利用李克用之死,让李嗣源率领的雁门镇和李嗣昭率领的大同镇内讧,最后秦藩坐收渔翁之利。若是李克用还活着,且还与杨氏兄弟暗中在搞什么计划,那这个庞大的计划可能就没有半分价值了。”
反倒是李璟,听到李克用还活着的消息时,并不惊讶。毕竟上次只是见到一具腐烂的尸体,靠的只是那尸体与李克用的身材相似,而且有一只眼瞎了。不过他总是觉得李克用这家伙不会这么容易就死掉,毕竟是一个十二岁就上战场,十四岁就当上了守捉使的家伙,哪会这么容易死掉。
而且说李克用与杨复恭暗中谋划什么计划,也很正常。因为当初沙陀兵败,李国昌差点被斩首之时,就是最后投靠了当年剿灭徐州之乱时相识的杨复恭,最后才保得一命。
现在李克用又和他们搞在一起,一点也不稀奇。
若是李克用真的还活着,这对于李璟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这,他不得不承认。
杨复恭擅宫中权谋,杨复光擅游说联合,李克用勇战能拼,王重荣、秦宗权、王建、韩建这些人历史上,无一不是硬角色。现在这些人开始合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而且他马上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刘芸娘。
刘芸娘如今跟他在一起,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以为李克用已经死了。而且就算她跟了自己,从她今早提出的要单独别居,并不打算嫁给李璟来看,她对李克用还是有感情的。若是她知道李克用还活着,他们刚刚突破的关系会不会又有什么改变?
说实在的,虽然昨晚才和刘芸娘真正突破了那层关系。可李璟确实很喜欢这个女人!
这份喜欢也许并非爱,不见得有多少真爱。可对于李璟来说,谈论真爱什么的,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而且又奢侈的。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对方也喜欢自己,且两个人那么合拍,确实相互吸引的人,并不容易。
李克用!李璟在心里冷笑,你怎么就不能老实的死了算了,何必还要再出来折腾呢?
“知道李克用现在在哪吗?”他将目光望向张承安。
“听说李克用现在就在河东,但具体在哪个位置就不知道了。”
盖寓望向李璟,“殿下有什么计划?”
“计划?我的计划就是最好让李克用就这样永远不要再出现,你们有没有办法做到?”李璟道。
“或许我们可以召公孙中丞前来商议一个斩首计划,监察厅有专业的刺客和杀手,都是顶级人物。若是做好周密布置,也许我们能找到李克用藏身的老鼠洞,然后直接将他灭掉。”一旁的敬翔提出了一个建议。
若是以前,李璟不一定会考虑这样的计划。但是现在,他却没有过多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好,这件事情就交给监察厅去办,一定要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我不希望再见到李克用。另外,此事你们最好保密,不要走漏半点风声,我不希望芸娘听到什么风言风语,知道半点关于李克用的消息。”李璟说完,起身离去。(未完待续。)
第818章 火烧长安
(第三更送上,求推荐票、月票!)
关中,长安。
太阳还在地平线的下方徘徊,天边映出一抹绯红的霞光,对长安城上刚结束一夜值班巡守的齐军来说,这又是一个疲惫的早晨。
皇城承天门大街一旁,一个刚下值准备回家休息的士兵,无意间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一扇高大雄伟的大门,发现有一丝不同寻常的异样。
这是尚书省的大门,位于长安三城中的皇城之内。
大齐的中枢机构几乎完全是照搬唐朝,因此,连长安城中的衙门也都是原来的衙门。做为三省六部中最为重要的尚书省衙门,尚书省位于皇城之中,是一个机关重地,闲人免进。
平时那扇朱漆大门总是擦的油光锃亮,可以当镜子照。可是今天,这座庄严却又神圣的大门上,却莫名其妙的贴上了一张大纸。上面还写了不少字,严重的破坏了这座重衙的威严形像。
那个下值的小军官原来就是唐朝的士兵,黄巢来了后,来不及走,就干脆给黄巢扛枪吃粮。不过在皇城中吃粮,自然比普通小兵要强一些,起码他还是认得一此字的。看看左右无人,好奇心大作的他走上前两步,仔细的观看起来。
近了发现,那门上是一首诗,或者说是一篇有些像诗的东西。毕竟,在诗天下的大唐,这篇东西除了字数分行算上去有些算诗,实在是当不得诗字的。
“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出泥;
邑号尽封元谅母,郡君变作士和妻。
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辱却吃齑;
唯有一般平不得,南山依旧与天齐!”
这可以说是一首打油诗,因为哪怕是随便一个读书人也不会认为这是首诗。不过好在通俗易懂,就连这个小兵头也差不多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张三看的真高兴的时候,突然身后一大群白衣白甲的齐军禁卫涌了过来,将他团团包围在门前。吓的他面无人色,还来不及辩解,尚书省的主人,刚刚领兵在岐州大败狼狈逃回来的太尉、尚书令尚让已经杀气腾腾,怒气冲冲的策马而至。
尚让以前是盐贩子,但他也好歹做过草军副统帅的,如今又是太尉兼尚书令,至少一首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