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又谈到“孔夫子提倡‘再思’”。孔子说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要“不耻下问”

    ;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等等,毛在文章和讲话中是常常引用的。总观毛泽东的著作中,对孔孟儒家学说有许多肯定的引证,也有必要的批判,是马克思

    ①《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见《李大钊选集》第80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41

    “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53

    主义历史主义的态度。

    特别是1938年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正式号召全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针对”左“

    倾教条主义者的顽症说道:“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为了响应研究历史的号召,1939年间,陈伯达就孔子、老子和墨子的哲学思想,写出长篇论文,先后在延安出版的《解放》上发表,这三篇文章都送毛泽东审阅过。

    在1939年2月间,毛在致陈的一封信和致张闻天的两封信中,关于墨子尤其孔子的哲学思想,就总的看法和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而可以了解他对儒墨二家学说熟悉的程度,对孔子的一分为二,对哲学上根本问题的关切,以及对“三达德”的解释赋予新义。毛泽东是政治家,又正处在同国民党蒋介石作斗争的抗战相持阶段,因此总免不了用政治语言来谈哲学问题,用当前的阶级斗争形势来比喻古代的事情(这也是他接受阶级斗争学说后的长期习惯)。

    这方面的是非得失,就不是本文要谈的范围了。

    关于《墨子哲学思想》一文,给陈伯达的信开宗明义道:“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按:古希腊具

 42

    63“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

    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来了“。

    “题目似改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墨子的哲学思想》或《墨子的唯物哲学》较好”。信中谈到“中庸问题”

    ,虽然语言不同:“墨家的‘欲正权利,恶正权害’,‘两而无偏’、‘正而不可摇’,与儒家的‘执两用中’、‘择乎中庸服膺勿失’、‘中立不倚’、‘至死不变’是一个意思,都是肯定质的安定性,为此质的安定性而作两条战线斗争,反对过与不及。”

    给张闻天的两封信都是谈孔子的哲学思想。关于名实问题,从所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

    子路》)说来,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系是观念论:“‘正名’的工作,不但孔子,我们也在做,孔子是正封建秩序之名,我们是正革命秩序之名,孔子是名为主,我们则是实为主,分别就在这里。又观念论哲学有一个长处,就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孔子正是这样,所以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拥护。机械唯物论不能克服观念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忽视主观能动性。

    我们对孔子这方面的长处应该说到。“

    关于中庸问题,“‘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一切哲学,一切思想,一切日常生活,都要作两条战线斗争,去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

    然后信中从《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议论开去,认为朱熹的注解大体是对的,“但‘两端’不应单训为‘众论不同之极致’,而应说明即是指的‘过’与‘不及’。‘过’的即是”左‘的东西,’不及‘的即是右的东西。“不过,”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乃是排斥异端树立己说的意思为多,然而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

 43

    “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73

    无疑的。这个思想的确如伯达所说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关于孔子的道德论,知仁勇“三达德”

    ,信中说:“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以便与国民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

    “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

    ,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

    毛泽东完全是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观点,来批判两千年前的孔子,自是一家之言:“知仁勇被称为‘三达德’,是历来的糊涂观念,知是理论,是思想,是计划,方案,政策,仁勇是拿理论、政策等见之实践时候应取的一二种态度。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勇像现在说的‘克服困难’(现在我们说亲爱团结,克服困难,都是唯物论的,而孔子的知仁勇则一概是主观的)

    ,但还有别的更重要的态度如像‘忠实’,如果做事不忠实,那‘知’只是言而不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

    “‘仁’这个东西在孔子以后几千年来,为观念论的昏乱思想家所利用,闹得一塌糊涂,真是害人不浅。”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其含义宽泛而多变,孔子自己的讲解也有歧义,前后并不一致。这确是被后人“闹得一塌糊涂”的,人们常常各取所需,见仁见智。如孔子讲“仁”原是为了释“礼”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孝”与“悌”

    是古代氏族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形成的观念形态,也是

 44

    83“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

    宗法统治体制“周礼”的核心。那时,家国无甚区别,忠与孝也是一体。儒家为了维护周礼,就创构了从“诚意正心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内圣外王”之道,这也是当时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后来孟子一味讲“以修身为本”

    ,强调内“仁”的内省修养。荀子生于战国时代,虽本于“仁义”

    ,却大讲“军旅”和“刑政”

    ,并称“礼”与“法”

    ,更致力于客观外界的改造。从此儒学分为“内圣”

    、“外王”两途。

    于是后来有汉代董仲舒的孔子,有宋代朱熹的孔子,也有清代康有为的孔子。如孔子并无禁欲思想,宋代程朱理学家却硬将“仁”变成“存天理灭人欲”。但不论怎样变化,孔子“仁学”的基本思想,几千年来总是统治着人们,成为一种久远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毛泽东一生强调“造反”和“斗争”

    ,老而愈坚,明确反对过“行仁政”和“下罪己诏”。革命胜利前夕,还把历来被儒家尊为圣人的伯夷、叔齐称作“反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小差逃跑分子。发动“文化大革命”时,甚至大批特批刘少奇的“黑修养”

    (此文在延安时为“整风学习文件”之一)。

    这固然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但“造反有理”

    、“阶级斗争”

    无所不在的思想,实难同“敬天法祖”

    、“仁民爱物”

    、“道中庸”

    、“致中和”为主旨的儒家教条相调和。事实上,从属文到谈话,毛虽然惯于引举儒家成语,却从不引用代表儒家典型思想的语言。

    中国自古以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为主的人文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两者是并行发展的。这种伦理道德只能导致专制主义。旧时家家户户悬挂的“天地君亲

 45

    “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93

    师“位,昭示君主全能,拥有全权,能参天地,为治乱枢机,一切事物最高裁决者。

    马克思说:“专制制度唯一的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即不是引向个性解放,人格平等,而是引向个性泯灭,人身依附。儒家把道德看成为人处世最高层次,道德至上,王权至上,等级贵贱,使人成为驯服工具。宋明理学发展到守节事大,从一而终,限制人的全面发展。西方近代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思想,则导致资本主义的发展,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只能在资本主义高度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建立,而且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用成果。

    可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没有这个基础条件,又转眼之间跨过了原来正确设想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急于改变生产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以至后来越来越离开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陷入20年“左”

    的误区。

    长期以来,从政治思想到经济活动,总是害怕和反对“资本主义复辟”

    ,而同封建主义反相安无事,和睦共处。这一方面合乎历史逻辑,同时,同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在毛泽东身上发生的负效用,也是有关系的。这是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作为历史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主义、禁欲主义思想意识,统治和毒害了中国两千多年,肃清这些封建余毒确非易事。

    从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经验教训看来,这仍然是我们今后的一个艰巨任务。如所谓“安贫乐道”

    、“何必曰利”

    ;自古以来的重农轻商,轻艺技为末流;以道德而不以物质为价值尺度;“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求平均化的经济平等;满足万事不求人,维护农业小生产的劳动生活和封闭

 46

    04“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

    体系;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上的历史悠久的宗法制度,家长制,等级观,特权化,藐法治重人治,定于一尊的帝王思想,等等。这些“不仅是封建和农业小生产社会的产物,而且也确与孔子仁学原型有关,它始终是中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障碍。不清醒地看到这个结构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的严重缺陷和弱点,不注意它给广大人民(不止是某个阶级)在心理上、观念上、习惯上所带来的深重印痕,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鲁迅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他尖锐地提出了和长期坚持了对所谓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批判和探究。他批判‘阿Q精神’,揭露和斥责那种麻木不仁、封闭自守、息事宁人、奴隶主义、满足于贫困、因循、‘道德’、‘精神文明’之中。虽然这些并不能完全和直接归罪于孔子。但确乎与孔学结构有关。所以鲁迅总是经常把矛头指向孔老二。”

    ①。

    不过,孔子把人还给社会,先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