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可汗-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适之这个汉人可以出谋划策,却不可能有兵权,等突厥人们都忙碌备战的时候,他反而无事可做了。他登上城头观察城池的防务时,正看到一群群突厥骑兵陆续出城,在风沙暗日中显得额外壮观。只不过这些兵马是外族之兵,再壮观也引不起李适之的情绪,心里反倒有些不是滋味。



  第九十一章 城下
  吐谷浑军慕容宣部向东北方向行军,距离黑沙城八十里忽报突厥骑兵来袭。鲜卑军遂调整方向面向摆开对敌,突厥骑兵占据一高处发动进攻,双方战了半日不分胜负,慕容宣靡下五部人马连一部都没被冲破,突厥骑兵遂远遁。追兵追了一会儿就被下令停下来了。
  慕容宣召集部将说道:“默啜可汗远在西北,此时黑沙城兵力空虚,据近几日的探报附近的突厥人总兵力也就一万多人。我们无须与之纠缠,目的攻取黑沙城再作打算!”
  众将以为善,遂率兵继续推进。短短八十里地被突厥骑兵袭扰了好几次,但每次突厥人稍有不利便急忙撤退,鲜卑军抓不住机会,双方各有伤亡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两天后慕容宣的部队才到达黑沙城附近,经过几场来回冲突人马已有些困乏。但见突厥骑兵也全部布置在了城池近左,作好防守都城的准备,慕容宣观其阵营后说道:“前两日的袭扰突厥人只是为了延缓我军夺城,而不想决战故未能取得进展,今日兵临城下,他们已无路可退,胜负在此一战愿诸军共勉。”
  有大臣建议道:“我大军千里而来,并不急于一时,又因连番冲杀之后马力疲惫,汗王可先退十里扎营布防,养精蓄锐之后一鼓作气拿下城池。”
  但马上就有人说:“突厥骑兵只有那一部,与我缠战几次,同样人困马乏。并不差别又何须贻误战机?”
  刚才那人皱眉道:“突厥马比河陇马矮小,但耐力却非常好,我们怎么能用己之短处和彼之长处相较?”
  这时慕容宣开口道:“你们说得都有一番道理,但我军有人数优势,不必与之计较。今日兵临城下如逡巡不前恐夜长梦多。此突厥汗国之地,所住之民皆默啜臣民,拖延下去唯忧意外之援救,到时我们懊悔莫及。”
  众臣听罢便纷纷喊道:“汗王英明。”
  于是鲜卑三万骑兵便布阵向黑沙城缓缓靠近,他们将军队分作五部,前后各两大股人马、王旗中军位于中间,以中规中矩的排列抱团行进。相比之下,鲜卑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部队便能更加集中;而突厥那边的人马显得更分散一些,探得城外骑兵分成了三份,面对西南方以品字形布置,且相距很远,左右两翼的阵营几乎挨到城墙了。
  两军对阵,浅色调的鲜卑军和深色调的突厥人就仿佛是一种黑白对比。大约吐谷浑那边日照更多的原因,吐谷浑骑兵的衣着以白色和浅灰为主,头上也包得严实,头巾将脑袋和头盔一起蒙住,还有的带着帷帽,纱巾遮着便于阻挡风沙,大多数人都看不见脸。而突厥人则打扮得黑乎乎的,有的带着铁盔兜帽有的披头撒发,从形象打扮上看起来突厥人甚至比吐蕃和吐谷浑鲜卑人都要落后。
  视线中能看见的一股突厥骑兵挡在城池前面,目视估摸着有三四千人。吐谷浑王帐遂发令旗命令前军左翼进攻正面的敌军,一部人马约六千,大概是突厥人的二倍。
  突厥人马原地不动,鲜卑军一部前进数百步之遥时,中间的一个一身甲胄的将领便用吐谷浑语大声喊道:“让残暴的北方野蛮人见识咱们鲜卑人的勇猛!”
  众军摇旗呐喊,气氛越来越热烈了,战马的马蹄也跑得越来越快,各营协同向对面冲锋。远远看去他们就像是一片白晃晃的潮|水湮没过去。
  手持长兵器的骑兵打头阵,两边都有类似长矛的兵器只是构造稍微不同,名字也不相同。短兵相接之后,骑兵多以刀剑拼杀,铁器在人海中乱晃,犹如干涸的池塘鱼儿急剧地跳动。吐谷浑人的刀剑样式大多是直的,而突厥人则多以弯刀砍杀。双方各有死伤,看不出明显优劣,但突厥人少为了防止被左右围攻,只有边战边退。吐谷浑军以更宽的横面阵营积极采取进攻姿态。
  过得一会儿,斥候报到慕容宣中军,城池左右的突厥骑兵有移动迹象。有战争经验的大臣立刻进言:“前军得利,应立刻增派二军策应左右,不给突厥人以可趁之机。”
  慕容宣以为善,立刻下令调整布置,增派二军左右推进;中军及剩下的一部横向摆开居于后方缓缓前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厥前军不支已现败绩,不断后退被杀者甚众。果然这时突厥人左右翼的大部分人马都向中间冲过来了,他们兵力有限开战不到半天时间就几乎投入了全部的骑兵。
  突厥左右两军欲救正在厮杀的前军,但吐谷浑又有新的人马推进上来,突厥二军迫于压力被迫调整方向面对着拒敌。战火已烧到黑沙城眼前,从战场上抬头一看,就能看见那座古旧的有些简陋低矮的城池。
  黑沙城城墙上,只见李适之又穿上了他以前那身白色的儒袍,腰佩一把长剑,迎风而立。附近站着“小可汗”托西及暾欲谷等大臣,他们都站在城头上关注着这场干系身家的战争。
  战场上的形势一目了然,托西见情况不妙,有些着急道:“退伍可退,下令前军死战,挡住那帮鲜卑人!”
  这时有的大臣建议城上的守军准备守城,还有一个建议托西趁都城被围之前先撤出去,免得变成瓮中之鳖。而李适之却淡然道:“只是一时不利,这种情况因兵力悬殊本就在意料之中,诸位应沉住气。”
  火烧眉毛的突厥人对李适之的表情很不爽,其中一人没好气地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你万一被鲜卑人俘虏,就算是个汉人,那鲜卑人恐怕就会将你交给唐朝,有好果子吃?”
  揶|揄之意李适之是个逃犯,本身就有侮|辱鄙视的意思,只是说得比较隐|晦而已。不料李适之并不与他一番见识,仍然保持着那副很装的模样说:“骑兵对阵既然没能取利,突然厮杀下去已无必要,您赶紧下令他们后退避开罢。”
  一个大臣忍无可忍道:“前两日就是这般磨叽,跑来跑去没盯着缝一点战果都没有,现在又退鲜卑人直接攻城了!”
  李适之不理会说话的大臣,抱拳对托西道:“寻机阻碍敌军锋芒,内外相互策应攻守兼备打退敌兵,此法是战前议定的思路。而今兵临城下切勿轻改策略,否则仓猝混乱无计可施。请托西大臣三思。”
  托西回顾左右道:“这汉人献策,暾欲谷等大臣都赞同,咱们既然采用,便不能半途而废,不然一开始就该另寻良策。”
  李适之听罢抱拳道:“托西大臣真明智之人。”
  托西遂派人出城传令城外骑兵无须恋战,先行撤退减少伤亡。突厥骑兵一退,鲜卑三部便跟着压了上来,城池附近的河水又浅又缓根本挡不住骑兵,鲜卑人很快就尾随其后渡过而来。突厥骑兵到得城门前并不仓猝进城,而是分作两边依凭城墙工事而奔。
  这个时候鲜卑军与黑沙城之间已无其他障碍,实实在在是兵临城下了。慕容宣按照行军作战的计划目的,并不以吃掉突厥骑兵为主,剑锋直指黑沙城。当即就下令前军一部趁胜攻打南门。
  鲜卑骑兵先冲锋过去准备对城墙上掠射,压住守军,后面的人下马再以长梯等工具攻打夺取工事。黑沙城看起来确实又破又矮,从城下往上射箭都在射程之内。这种城池名叫黑沙城,但人们也习惯叫它“南廷”,因为原来建城的人是匈奴,被当作匈奴南部的中心;匈奴如今早已从逐鹿舞台上消失,这片土地上的新演员变成了突厥人,突厥重修了黑沙城作为首都。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都是游牧族,建筑工事根本不是他们的长处,所以黑沙的防御能力可见一斑。
  在千军万马的奔腾中,城池仿佛在马蹄声中颤抖,显得风雨飘摇。慕容宣骑在马上掀起脸前的幕罩,一张瘦弱的脸此时也撒发出了豪气,他拔出长剑直指黑沙城:“拿下突厥都城!”





  第九十二章 亡魂
  北风骤起,进攻南门的鲜卑军逆风而行,于是从黑沙城城头上只能断断续续地听见那边的吹奏乐曲和人声喧哗,声音旋律颇有几分西域风情,渲染得这片草原如同换了地方一般。
  过了一会儿,城头上有个突厥人大声嚷嚷了一句什么,然后“叽咕”一声听得让人牙酸的木头摩|擦的声音,“砰”一下巨响,一枚火球就向空中抛飞了出去。燃烧的火球落到地上在风尘中一闪,就像是一根长竿捅|到了马蜂窝,嗡地一下大群人马就从数百步开外奔腾起来。城上的弩炮投石车齐开,冒着黑烟的燃烧飞矢飞向空中,好似黑沙城是一座火山突然喷发了一阵。许多骑士不幸被弩炮火球击中,在黑烟中滚落下马,有的没死惨叫着在地上乱滚。
  但这点伤亡不足以让鲜卑前军后退,骑兵冲锋速度很快,转眼间就冲到了城下,两军遂用弓箭对|射。城墙上点着火,突厥守军得以用缠着油布的箭矢点燃后以火箭攻击,而冲过来的骑兵部队不便点火只能骑射,两种箭矢在黑沙城上下的这种地方其实相差不大,但火箭比较耀眼容易引人注目,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术:看起来尽是从城上飞下来的火箭。
  交战些许时候,鲜卑骑兵也没占到任何便宜。只见城头上的密集步射犹如雨点一般给城下的将士造成了大量伤亡;鲜卑人的骑兵本来就不如步兵密集,骑射更是稀疏,又是仰攻十分吃亏。
  许多人马从城墙下飞奔而过,人仰马翻喊声响彻云霄,不少战马上的人已中箭落马只有马匹跟着大队仍在奔跑。突厥守军用弓箭射杀近处的敌人,又一轮轮地向远处发射弩炮和抛出火球石块,给鲜卑人的纵深以威胁。
  攻城战刚刚开始,鲜卑军还没真正开始攻城就处于极不利的境地。但攻击仍在继续,战场上交战之后临时改变命令就不是很好办,慕容宣中军在后方,好像也没下令退兵。
  这个时候鲜卑前军准备攻城的步兵已经推进到城下,遂开始从各处搭梯子攀爬,骑兵在附近来回奔走掩护。黑沙城的工事和唐朝重镇比起来又矮又破,可是鲜卑攻城时被火力压制,损失非常惨重,但见梯子上爬到一半的人被火油泼中、身上还中了许多箭坠落,死得不能再死了。墙下很快横竖摆满了无数的尸|体。
  城头的托西见状哈哈大笑,高兴得几乎要手足舞蹈,大声喊道:“城下的鲜卑犬要败退了,命令左右翼骑兵全出,逼迫敌兵另外两股人马入战!”
  李适之道:“前者若不是可汗及时下令骑兵后退保存实力,现在无战机可言也。”
  托西因为心情好也就顺着赞了他一句:“还是李公子建议得好。”
  小可汗的一句话加上李适之那翘首的表现,周围的突厥大臣脸上都有些不怎么高兴,好像功劳都是他李适之一个人的。没开口说话的暾欲谷这时观察到了所有人的表现,心道:李适之智谋过人,只是性情上有些太爱表现了。
  突厥左右翼骑兵就挨着城池,指挥中心又居高临下在城头,使得他们传令速度提升,没过一会儿龟缩在城池侧后的骑兵就出动了。北方马的耐力确实不错,这会儿突厥骑兵跑起来活灵活现丝毫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