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别裁(上册)-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

    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 以后引用文章,不要将错就错,一错再错。这个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 但宋儒解释“贤贤易色”

    ,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下面还有证明,所谓“态色”就是态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事父母能竭其力”

    是讲孝道。这句话有一个问题产生了,子夏为什么提到“竭其力”呢?重点在这个“竭”字。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 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不是教育的)

    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

 46

    学 而 第 一33

    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行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来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 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 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 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

    ,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 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 他们认为这是专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君”

    字是什么意思。 从文字的字形上看,“君”字古写,头上“尹”

    字,“尹”字的古写是“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 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比如我们过去写封信给平辈,不好称他先生,也不好意思称他老

 47

    43论 语 别 裁

    弟;乃至一位老师写给学生,这位老师谦虚一点就称学生“某某君”

    ,如果说君是代表皇帝,就是“某某皇帝”了,通吗?没有这回事。 日本人学我们中国文化,写信通常都是以君为尊称词。这句“事君能致其身”的意思是:不论朋友或同事,他跟你感情好,他了解你、认识你,认为非你帮忙不可,而你答应了,那他就是君,你既已答应帮忙朋友完成一件事,要抬轿子就规规矩矩一定尽心,答应了就言而有信。“能致其身”

    ,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 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 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作人的道理,就要有信。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不可以表面上愿意帮忙,做出部下很恭敬的样子,背地里却一切不同意,反而捣乱扯腿。 即使在外面做主管,也常会碰到这些事。 这就是作人的“臣道”不够,简单说就是不诚恳。所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 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 还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再三提到,在感情上说,每个人都认为做到了对朋友言而有信。据我自己的反省,虽然很想彻底做到,事实上却很困难。 有时候对朋友答应了的事做不到,心里非常难过,为了自己道德的要求,想尽办法去做,所以仔细研究起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实在很不容易。 所以子夏说,能够做到这样,“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

 48

    学 而 第 一53

    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因此,我们不要跟着宋儒一段一段地去解释,整篇连贯读下来,自己就搞清楚了。

    没有朋友的上帝

    下面讲到学问态度,那就更妙了。 引用了孔子的话: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到这里,说句笑话,朱文正公及有些后儒们,都该打屁股三百板,乱注乱解错了,所以中国文化,给自己人毁了。我们怎么看出来的呢?

    不知道诸位是否跟我一样都见过的,清朝末年,老一套的学者,大体上许多都是这样的,他们读了这句“君子不重则不威”的书,就照宋儒他们的解释学样起来,那样子,用现代的话来讲,对于年轻人真是“代沟”。那时老头子们在那里谈笑——你不要以为老头子们谈笑会有第二个方式,还不是一样谈饮食男女,人事是非。 再不然就谈调皮话,不管他学问多高,都是人嘛!人很普通,都是一样。可是那些老头子明明正在谈笑不相干的事,看到我们年轻人一进去,那个眼镜搁在鼻尖上,手拿一根烟筒的老头子,便蹩起嗓子道:“嘿!你们来做什么?好好念书去!”一副道学面孔。 他们认为对年轻后代要“重”

    ,可是他们不知道“重”

 49

    63论 语 别 裁

    是怎么解释,以为把脸上的肉挂下来就是“重”

    ,为什么呢?

    “君子不重则不威”

    ,硬要重,“学则不固”

    ,不重呀!学问就不稳固了。接着“无友不如己者”

    ,照他们的解释,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我们的。 这句话问题来了,他们怎么注解呢?

    “至少学问道德要比我们好的朋友”。那完了,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 照他这样——交朋友只能交比我们好的,那么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

    “无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 照宋儒的解释,那么下面的“过则勿惮改”又怎么说呢?又怎么上下文连接起来呢?中国文化就是这样被他们糟蹋了。事实上是怎么说的?

    “君子不重则不威”

    的“重”

    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

    ,拿现代话来讲,也可以说是自己没有信心,今天中午有一位在国外学哲学的青年,由他父母陪来找我,这青年说:“我觉得我自己不存在。”我说:“你怎么不存在?”他说:“我觉得没有我。”我说:“现在我讲话你听到了吧?既听到了怎么会不存在呢?根据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思想,‘我思故我在’,你能够思想,你就存在,你怎么没有?”他说:“没有,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说:“你非常行,比任何人都行。”

    事实上这个孩子是丧失了自信心,要恢复他的自信心就好。我们要知道,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时候,对事情的处理,一点自信都没有,这是心理的问题,也是大众的心理。比

 50

    学 而 第 一73

    如交代一个任务给诸位中间任何一人,所谓“见危授命”

    ,你有时候会丧失了这个信念,心理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须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 所以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

    ,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来。那么“无友不如己者”

    ,是讲什么?

    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 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

    ,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世界上的人,聪明智慧大约相差不多,反应快叫聪明,反应慢就叫笨。 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难得有人真正笨到被你骗死了都不知道的,这个道理要注意。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 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这个家伙的行为太混蛋了,但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意见很好。 你要注意,不要因为他的人格有问题,或者对他的印象不好,而对他的好主意,硬是不肯听,那就不对了。 有时候“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这个人一开口就骂人,说粗话,你认为说粗话的、土包子,没有学问,然后把他整个人格都看低了。 这都不对,不能偏差,“无友不如己者”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

    ,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

 51

    83论 语 别 裁

    真学问。据心理学的研究,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 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晓得不晓得呢?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养的人,对这个毛病改不过来。 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第二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事业稍有成就的人,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那么,我如何来证明这个“无友不如己者”是这样解释呢?很自然的,还是根据《论语》。如果孔子把“无”字作动词,便不用这个“无”了。 比如说,下面有的“毋意”

    、“毋我”等等,都用这个“毋”字。 而且根据上下文,根据整个《论语》精神,这句话是非常清楚的,上面教你尊重自己,下面教你尊重别人。 过去一千多年来的解释都变成交情当中的势利,这怎么通呢?

    所以我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都是店员们搞错了的,这要特别修正的。

    种 瓜 者

    下面一节,等于一个结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2

    学 而 第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