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汉会战-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当时艺术界、文化界人士澎湃的爱国激情,亲身经历那段生活的阳翰笙后来回忆到,〃这是多么有才华的热诚的革命艺术家啊!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革命文艺队伍中的精华。尽管他们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有着各自的性格、长处和短处,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愿和祖国同甘苦、共存亡的赤子之心,都有一腔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的热忱;都有一股勇于艰苦创业的干劲,都有一副热爱同志、热爱朋友的侠义心肠〃!
  〃孩子剧团〃也是在第三厅领导下一个当时十分活跃的抗日文艺团体。由清一色的因战乱而逃离家园的二十几名各省少年儿童组成。周恩来十分关心〃孩子剧团〃,曾专程看望剧团成员,并以救国、革命和创造三种精神相勉励。郭沫若也赞扬这些孩子在年纪尚小之时就知道抗日救国的道理,并以积极的努力为抗日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经常到剧团看望大家,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厅在武汉会战期间组织领导的其他活动还包括:监听外语广播、开展日本专题研究、展开对日宣传、协助散发和投放各类宣传品、在战俘中组织反战教育活动等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以郭沫若为厅长的第三厅,在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广泛宣传了党的各项抗日主张和思想,扩大了党在国统区的影响和作用,使国人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取得全面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


*第八章战果评析


   缴获的日军慰问带和军旗日机轰炸广州后的惨景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一次重要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此战日军伤亡共计10余万,且诸多主力精锐元气大伤,特别是万家岭大捷


重要的一战



  1938年10月24日,这是一个令4个多月来投入、支援、支持甚至关注武汉保卫战的中国各地军民、国际友好人士难忘的日子,是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下达了弃守武汉的指令。实际上,此前已有不少机关、单位陆续走上了撤离之路。
  城市虽然失去,但此战的战略性意义却是重大的。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一次重要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此战日军伤亡共计10余万,且诸多主力精锐元气大伤,特别是万家岭大捷,〃在南浔路方面,将日军第106师团包围于万家岭,激战一周,基本上将其歼灭,脱钩漏网者不及三分之一〃、〃万家岭战役歼敌1万余人,缴获山炮16门,迫击炮28门,轻重机枪200余挺,步枪3000余支,马骡数百匹,并生擒日军百余名〃,而富金山、沙窝之战,〃我方伤亡甚重,然敌寇亦在我庄严的国土上,陈尸4506人(内将校172人),负伤17380人(内将校526人),合计21886人(内将校628人)敌我相持达55日之久。〃
  本就战争潜力匮乏的日本经此一战,在加之在前的多次战役、战斗,一方面有生力量消耗明显,财力、物力损耗也都很大,另一方面又需要投入更多的作战力量驻扎于新侵占的土地,据统计,武汉会战直接牵制的日本陆军多达14个师团,此数超过了关内日军总数的大半。而据冯乃超《中国抗战史》,武汉会战期间日军〃物力消耗了至少30万万日元(以每日2000万元计),而所占的地域;不及过去10个月的十分之一〃。
  这种薄弱战争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勃勃狼子野心的状态直至战争结束也没有〃缓过劲〃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武汉会战对此后抗战形势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11月,日本大本营即在新制定的所谓《对华处理方略》中明确写到,〃以攻占广州、武汉为行使武力的时期,以后〃应以恢复治安为根本〃,〃除特别需要外,不应企图扩大占领区〃。于是人们不难理解,在后来的几年间,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进攻的势头越来越弱,并且再也没有发动全局规模的战略性进攻作战。
  此外,尽管会战后日军再夺得了中国的一些城市和土地,但其发起本次作战的战略目标并未达到,一方面,既没有能够借此予中国军队以毁灭性打击,使日本大本营迅速结束在华战争的痴心妄想完全落空,当日〃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恍如痴人说梦,〃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之类的〃期盼〃也顿成泡影,另外一方面,更没有击垮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反倒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保家卫国的高昂爱国热情,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也迈出了新的实质性步伐,中方〃以空间换取时间〃持久消耗敌人的战略目的初步达到。
  从战争史的角度看,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日军经过大约1年半的时间,倾其主力只是占领了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和交通干线地区,其占领是零星的、分散的,更是处处遭遇抗击的、不稳定的,根本没有达到日本大本营原计划的吞并整个中国的目的。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谈及城市之得失时,曾经说,〃于必要时机放弃某些可不再守的城市,不但是被迫不得已的,而且是诱敌深入、分散、消耗与疲惫敌人的积极的政策〃。
  武汉一战,某种程度上,日军在华战略进攻达到了其顶点,之后其战争实力和潜力已难以支持对该顶点的超越,于是被迫调整作战方略,对此,毛泽东有过精辟论述。他在《论新阶段》中指出,武汉会战后,开始了〃一个由旧阶段转向新阶段去的过渡期间〃,即站在中方的立场看,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过渡,而从侵略者的立场看,日军开始由速决军事战略向持久军事战略转变。
  武汉会战期间和之后,我党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力的抗日军民在敌占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敌后战场不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日军有生力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难以自拔,终于自1940年下半年起,在中国战场改采持久性作战方针,转入长期作战态势,为我几年后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从这点上看,与松沪会战、徐州会战等一样,武汉会战也从正面吸引了大批日军主力,为我创建抗日根据地、不断开辟敌后战场准备了外部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那样,〃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
  武汉会战还充分调动起中国各个社会阶层、各方人士、各个党派和团体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爱国热情,学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人员、工商企业者等等,有一分力使一分劲;募捐、游行、演出、演讲、慰问等等,活动层出不穷,众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不仅在大武汉地区掀起了保家卫国的高潮,而且带动了全国各地抗日运动的蓬勃兴起。
  武汉会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作出了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会战迟滞了日军在迅速结束在华战争之后,北犯苏联、南侵东南亚以及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展开全面争夺的侵略和战争计划,在一定时期内牵制了日军的后续侵略步骤。正如毛泽东在会战爆发前夕所判断的那样,〃日本打了中国之后,如果中国的抗战还没有给日本以致命的打击,日本还有足够力量的话,它一定还要打南洋或西伯利亚,甚至两头都打〃。此外,会战期间,中华儿女迸发出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以弱敌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热情极大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不少国家和友好人士纷纷表达了支持和同情,苏联航空志愿队还直接来到中国,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谱写了一曲共同反侵略、抗外敌的国际主义壮歌。

//


失利原因



  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在1937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自然包括了1938年间发生的武汉会战。
  但是,尽管国民党军事当局在武汉会战中投入了自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兵力、中华儿女为保卫大武汉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武汉会战最终还是失利了。1938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了弃守武汉的指令。
  会战失利的原因多方面,归结起来,大致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客观上看,中日当时在战争力量对比上处于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增长迅速,工业逐渐发达,技术水平提升很快,战前年产钢已达640万吨、生铁309万吨。并且日本实施多年的对外军事扩张政策,特别是自甲午战争之后从中国搜刮了大量战争财富和资源,既极大地削弱了对方,又充实壮大了自身的侵略力量,因此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言,〃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与之相比,中国〃依然是一个弱国,我国在军力、经济力、政治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在大敌压境、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形下,竟然声称〃攘外必先安内〃,致使大量的国力耗费在内战上,军费开支巨大,债务负担沉重,人民民不聊生,国内经济难以得到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现代工业仅有萌芽,基本属于农业国,只能生产步枪、小口径火炮等轻型武器,根本无力建设和发展国防,年产钢不足千吨、生铁不足10万吨,坦克、飞机、军舰等重型装备没有自主研制能力,军队战斗编制中所配备的重型武器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以及作战训练水平、战术思想与长期进行侵略战争准备的日军相比,更是落后许多,海空军实力更是无法相提并论。因此,自〃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尽管中国军队在人数上并不居劣势,但技术装备体系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在正面战场上依然节节败退,失地丢城,大好河山沦陷于日军蹂躏之下。
  但是,实力上的客观因素并不足以解释武汉会战的失利。某种程度上,主观上的原因可能更为严重、更为深层次一些。这些原因大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战争指导思想上,国民党当局一直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这被普遍认为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屡遭失败、失利的根本原因。抗战爆发之初,毛泽东就强调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存在着两种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共产党的方针是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主张采取全国军队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实行民主等一整套办法。而实行这一方针,采取这一整套办法,〃就一定得一个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毛泽东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国民党当局却并未采取如此全面、彻底的抗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