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镜墓鳎幌裣舴舱庋蓖厝⒘轿换ㄑ昊目ぶ鳎换囊磺Ф嗄昀矗唤龃艘晃唬槐鹞薹值辏凰闶强怂湘饴硪潜龅南群印�
萧府上下辛苦忙活了好几天;在礼部官员的帮助下;经过两天的繁琐礼仪;终于将九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等五礼办完;只剩最后一项亲迎了。
天刚蒙蒙亮;萧凡便在曹毅等一干锦衣卫下属的哄闹下;穿着一袭大红喜衣;喜气洋洋的跨上大马;由数百名锦衣校尉开道;锣鼓唢呐鞭炮震天响;浩浩荡荡往皇宫而去。
承天门前住马;萧凡整了整衣冠;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入宫觐见朱元璋。
奉天殿内;萧凡恭恭敬敬朝朱元璋三跪九拜;然后宦官开始宣读赐婚圣旨:“族望非高;声猷弗兢;猥蒙谦眷;屡致勤诚;爰稽合姓之文;将卜宜家之庆”
萧凡跪在金殿的地板上头都不敢抬;听着宦官絮絮叨叨不知所云的念了一大通赐婚圣旨;好不容易等宦官念完;萧凡悄悄松了口气;这才站起身;按礼部官员的指引;毕恭毕敬的接过了圣旨。
还没等他喘完这口气;便听宦官高喝道:“仪宾萧凡;再跪——”
萧凡一楞:“啊?”
朱元璋老脸毫无喜色的端坐在金殿龙椅上;见萧凡发楞;不由狠狠从鼻孔里怒哼了一声。
站在萧凡身旁的礼部官员满头大汗;悄悄的捅了捅他;没好气道:“你不是娶两个吗?”
萧凡顿时明白了;娶两个;就得宣读两次圣旨;磕两次头;接两次仪宾金册
想要一起飞;是要付出双倍代价的!
于是萧凡老老实实跪下;宦官又从头开始宣读圣旨;只是将郡主的名号换了一下
接下来的程序是由朱元璋亲颁金册;金册上已注明了萧凡的仪宾身份;——两份都是。
从宦官手中接过金册;朱元璋朝萧凡一递;缓缓道:“萧凡;望你以后好好待两位郡主;若被朕知道你敢欺负她们;朕誓将你碎尸万”
“咳咳咳”一旁的礼部官员大声呛咳起来;咳得满脸通红。
朱元璋一惊;急忙掩饰般咳了两声;道:“罢了;今**大喜之日;朕便不说这些了”
萧凡急忙恭恭敬敬接过金册;拜道:“臣叩谢天恩;吾皇万岁——”
殿内一时沉默下来。
萧凡捧着金册跪在大殿当中动也不敢动;朱元璋则坐在龙椅上直直的盯着萧凡。
良久
“你怎么还不走?”朱元璋不耐烦的问道。
萧凡眼泪差点没下来;小心翼翼的指了指宦官手里的另一份金册;陪笑道:“陛下;还有一份金册您没赐下呢”
朱元璋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以往皇家嫁女;朱元璋颁金册也颁过一二十次了;可没有哪一回像今天这样连颁两次的;连他自己都忘记这茬儿了。
一想起同时嫁两个孙女给萧凡;朱元璋便忍不住怒从心起;这个占我朱家便宜的混帐小子;若非为了给允炆留一个制衡清流的别派势力;就凭你一个黄口小儿;怎么可能连娶我朱家两位郡主?
白白便宜他了!
朱元璋怒冲冲的从宦官手中抢过另一份金册朝萧凡一递;哼道:“萧凡;你给朕记住;你若敢负朕的两个孙女;朕非把你剥皮抽”
“咳咳咳”礼部官员又开始大声咳嗽。
朱元璋怒道:“你咳个屁啊!要不要朕让太医给你灌点砒霜尝尝?”
“臣有罪!”礼部官员吓得浑身直颤;急忙跪下请罪。
朱元璋没搭理他;怒视萧凡道:“刚刚朕说到哪儿了?”
萧凡伏地拜道:“陛下刚刚说剥皮抽什么来着。”
“对!朕把你剥皮抽筋;碎尸万段!”朱元璋怒气上头;不管不顾的大吼道。
“臣惶恐!臣定不负陛下”
“朕管你负不负我!朕要你不负两位郡主!你耳朵进水了?”朱元璋今日是横竖瞧萧凡不顺眼了。
“臣定不负两位郡主!”萧凡低眉顺目;俯首贴耳。
朱元璋面色稍缓;把金册往前一递;恶狠狠道:“拿去!”
萧凡不敢怠慢;急忙双手恭恭敬敬接住第二份金册。
手接住金册往回捧;微微用力;嗯?扯不动?
朱元璋死死抓着金册;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
再用力
还是扯不动。
君臣二人为了这份金册较起了劲儿。
良久
萧凡抬起头;泪眼婆娑的望着朱元璋;可怜巴巴道:“陛下您倒是撒手呀!”有最新章节更新及时
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 萧凡大婚
仪宾金册已颁,在朱元璋又恨又怒的目光注视下,萧凡硬着头皮朝他三拜,然后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出了奉天殿,两列禁宫大汉将军和宦官在前引路,萧凡穿着大红吉服,一脸春风得意的往昭仁宫走去。
人生得意事,金榜题名,这个萧凡貌似已经历过,至少他目前是同进士出身,尽管这进士的身份是朱元璋御赐的,可是御赐的身份也是身份呀。
还有一件得意事,那便是洞房花烛了,这件事,今晚就可以实现。
萧凡心旌一阵激荡,处男的可耻帽子在他脑袋上戴了两辈子了,今晚必须一雪两世耻辱,彻底的告别处男生涯,把两世加起来四十多年的积蓄,全部奉献给江都。
众人簇拥着萧凡,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昭仁宫前。
平日端庄沉闷的宫殿今日披红挂彩,显得十分喜庆,数十名宦官宫女迎候在宫门前,纷纷一脸祝福的微笑,善意的瞧着萧凡。
江都郡主性子温婉柔静,对宫人亦非常仁厚宽待,故而宫中宦官宫女对这位天子的长孙女亦十分有好感,今日郡主出嫁,宫人们俱都真心祝福,爱屋及乌之下,连瞧萧凡的目光都充满了好感。
萧凡一派儒雅倜傥的走近昭仁宫,朝宫人们露出温和的微笑,笑容中的真诚令宫人们好感倍增。
朱允炆一脸笑意的站在宫门前,见萧凡穿着吉服喜气洋洋的模样,朱允炆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朱允炆的身后还站着一群朱家子女,她们皆是朱元璋的女儿或孙女,个个都挂着公主郡主的名衔,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贵,她们聚在朱允炆身后,见萧凡等人前来,不由一个个好奇的踮足张望,然后又羞得俏脸通红的缩了回去,躲在朱允炆身后叽叽喳喳谈论这位新晋仪宾的外貌风度,谈到最后又嘻嘻哈哈娇笑着打闹成一团。气氛很是热烈。
穿过殿外层叠的假山和池塘,萧凡抬步刚欲登昭仁宫的白玉石阶,朱允炆站在台阶上忽然伸开双臂一拦,朝萧凡调皮的眨眼笑道:“你来干嘛的?”
萧凡一楞,然后低头看了看自己大红色的吉服,没好气道:“你见我穿得跟个大红包似的,总不至于是来吃饭的吧?”
朱允炆哈哈大笑,然后敛起笑容,一本正经道:“你若想从我这里进殿迎娶我皇姐,可没那么容易”
萧凡眉梢一挑,道:“你想怎样?”
朱允炆见萧凡紧张的模样,不由噗嗤又笑开了:“很简单,按规矩,你得作一首催妆诗,而且要作得咱们都满意,我才能放你进去迎娶皇姐”
朱允炆身后的公主郡主们顿时大表赞同,嘻嘻哈哈娇笑着纷纷应是。
“这谁定的规矩呀?大喜的日子这不是成心给我添堵吗?没事作什么诗呀”萧凡顿时有些不高兴了。
朱允炆笑道:“这是自古便定下的习俗,作了催妆诗才有资格迎娶皇姐,你是男人,当然要主动一点”
萧凡俊脸一垮:“殿下你是了解我的,我喜欢被动。”
朱允炆:“”
一旁的礼部官员见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吉时快到,若耽误了时辰可就不吉利了,于是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催妆诗,悄悄递给萧凡。
萧凡接过,凝目扫了几眼,然后大声照着念道:“少妆银粉饰金钿,端正天花贵自然。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朱允炆和他身后的公主郡主们一楞,还没等他们回过神,萧凡便开始给自己鼓掌,大赞道:“好诗!写得太好了”
这下朱允炆和公主郡主们反应过来,纷纷嚷嚷着不答应,不准拿唐朝人的诗作应付了事,一个个娇嗔着要萧凡重新再作一首。
礼部官员急得冷汗直冒,不停的抬头看天色,小声在萧凡耳边道:“萧伯爷,要不您就自己作一首吧,吉时快到了呀”
萧凡哪会作什么诗呀,闻言顿时也急了,恨恨一跺脚,指着朱允炆身后的公主郡主们大声道:“你们再为难我,当心我将来把你们没出嫁的一股脑儿给娶了!”
公主郡主们立马不出声了,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瞪着萧凡,朱允炆俊脸黑得像包拯似的,不停的擦冷汗,昭仁宫前死一般的寂静
许久之后,只听得某位公主一声惊呼,众公主郡主们飞快往两旁一闪,让出一条直通殿门的宽阔大道,然后公主郡主们娇嗔薄怒使劲跺着脚,一个个羞不可抑的垂下螓首。
萧凡哈哈一笑,然后瞪着朱允炆道:“你呢?小舅子,你还不让开?”
朱允炆朝萧凡伸了伸大拇指:“你真厉害一语退千军,诸葛亮都比不上你。”
大红的凤冠霞帔,大红的喜字盖头,江都郡主在宫女们的搀扶下,袅袅娜娜走出了昭仁宫的殿门。
今日即成萧家妇,得偿所愿的江都郡主芳心满怀欣喜,尽管盖头遮着她的脸,可她仍霞染双颊,不知是激动还是羞怯。
萧凡站在殿门前,迎上江都郡主,心中亦是激荡万分。
俗话说好事多磨,他为了画眉和江都,差点把命都丢了,如今否极泰来,心愿已偿,终于抱得美人归,人生如此,不亦快哉!
伸手牵过江都郡主的纤纤玉手,萧凡此刻心中满怀柔情,这就是我的妻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含义,只有真正牵过手的这一刻,才能懂得其中分量的沉重,责任和担当,从这一刻开始,便正式落在了他的肩头。
亲迎是古时婚礼的最后一个步骤,在众人的簇拥下,萧凡牵着江都郡主的手,款款往宫外走去。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走过内宫诸殿,萧凡把江都郡主送上了披红挂绿的鸾驾,然后自己也跨上了大马,金水桥边,宦官一脸喜气的轻甩拂尘,大声唱喝道:“新人驾至,仪仗启行——”
金水桥外,两列数百人的禁军锦衣仪仗立时动了起来,前队手执团扇,金瓜,班锤等各种仪仗,后队则抬着内官监早已备妥,延绵近两里路长的郡主陪嫁嫁妆,穿过金水桥后,与前来迎亲的锦衣卫镇抚司的数百名校尉汇合,锣鼓唢呐震天响,一行近千人,簇拥着江都郡主的鸾驾,以及鸾驾旁骑着大马的萧凡,浩浩荡荡往萧府开拔而去。
锦衣卫指挥使大人成亲,娶的还是当今天子的孙女郡主,如此重大的事情,京师的百姓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浩荡的仪仗刚出了承天门,便被闻风而至的百姓们围上了。
萧凡曾因不愿休原配而被朱元璋打入诏狱,他的事迹早已被京师市井的百姓们知晓,弱冠之年便居高位,更难得他身处高位,却不愿休妻换富贵,这份心思犹属难得,京师百姓对他的好感倍增,不少待嫁女儿家都曾在闺中暗暗许愿,愿嫁如萧郎这般痴情人,此生于愿足矣。
今日萧凡苦难度尽,终于得偿心愿,抱得美人归,京师百姓自然乐见其成,于是在大街上纷纷朝仪仗围拢过来,除了凑凑热闹外,也是为了沾一沾这位年纪弱冠便手握大权的少年臣子的喜气贵气。
萧凡眼见潮水一般涌来百姓围住仪仗,不住的向他作揖道着恭喜,萧凡不由高兴得眉开眼笑,扭头对旁边的曹毅道:“百姓们真是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