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字里藏医-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谔熘行兄梗魏斡潜雷购酰俊逼淙嗽唬骸疤旃赵滦撬蓿坏弊剐埃俊毕咴唬骸叭赵滦撬蓿嗷兄泄庖撸皇棺梗嗖荒苡兴猩恕!逼淙嗽唬骸澳蔚鼗岛危俊毕咴唬骸暗鼗槎淙男椋龃ν隹椤H舫节澋福杖赵诘厣闲兄梗魏斡瞧浠担俊逼淙松崛淮笙玻咭嗌崛淮笙病

还是邓公说得好,天塌下来有大个顶着呢。

内忧是因病生忧,由于生理功能的衰弱,导致病态心理的产生。中医认为脾主忧思,消化吸收功能弱的人,容易借故生忧,习惯性地使自己陷于忧思之中。《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说:“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当人有不安全的感觉的时候,出于动物的本能,一则奔跑逃避,二则拼命进食,储存能量。可是,一个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人,即便拼命进食也无法储存能量,反而会产生更加严重的不安全感,这就是忧的根源。

中国人的胃肠被中国菜惯坏了,一旦离乡、出国,就水土不服,闹肚子。很多人就会害起乡思病,或相思病,英语叫homesickness。这也是一种忧的感觉。一旦吃上可口顺心的饭,消化吸收好了,也就乐不思蜀了。

现代社会因忧生病、因病生忧的人比比皆是。虽然外部环境相对安静和平了,但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了。衣食温饱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人的欲望提高了。妄想和实际的距离,正是忧存在的空间。

“愁”也是会意字,上“秋”下“心”。因为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落木萧萧的秋天,人最容易产生无助的情绪。愁不仅是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心态,还是一种较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会放弃,不会变通,团团打转,钻牛角尖。

从中医角度分析,忧愁是脾胃气机的郁结,加上较劲,也就是心火的煎熬。处于这种状态的人都挂相,所谓愁容满面,也就是面部肌肉扭曲不舒展,腹内胃肠痉挛扭结,不思饮食。心火独亢,销铄肺金,反侮肾水,人就会皮夭毛脆,精干黑瘦,双目灼灼,卧寐不宁,须发皆白。正如李白《秋浦歌》所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忧 愁(2) 



看看京剧《文昭关》里伍子胥的唱词,体会一下这种心情,也就能明白他一夜白头的缘由:“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实指望奔吴国借兵回转,又谁知昭关又有阻拦。幸遇东皋公行方便,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一连七天我眉不展,夜夜何曾又得安眠?”

何以解忧呢?唯有杜康嘛!喝酒能鼓舞肝气,通畅血脉气机,克消脾胃郁滞,甚至能够散结除患。古人常常饮酒浇心中块垒,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酒力彪悍,不能持久,而忧患长存,此消彼长,这就使人沉溺于杯中物,伤害自身以及子孙。古代名医还有激怒患者,鼓舞肝气,以胜忧思的案例。

对于愁来讲,喝酒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有害。因为酒生肝火,肝木生心火,会加重人急切较劲的心理,正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酒喝多了,急火攻心,使人中风、猝死。

古人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萱草就是人们常吃的黄花菜,也就是金针菜。使用中药调理可以解忧,不仅仅限于单味药或者特效药,凡是能够条达肝气、疏解脾胃郁滞、清心降火的药物,都有助于缓解忧愁。

最重要的还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那些“贵生命,轻货财;重自得,藐荣辱;能取舍,知进退;沉心气,不浮躁”的人,自然是无忧无愁、逍遥自在的人。


 怨 恨(1) 



人因思而远慕,形成欲望、心愿,这种急切期待、盼望将来的过程被称之为“虑”。害怕、担心将来发生的事情叫做“忧”。忧、虑都是将来时,而当最终的结果出现以后,人们的心情也会随之转变:也许喜出望外,也许心满意足,也许事与愿违,也许大失所望。怨恨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情绪和情感。

“怨”的意思就是在所愿不得、所欲不遂以后出现的失望、不满的情绪。把这种不满情绪表达出来就是责怪、谴责、抱怨、埋怨。有这种情绪的人被称为怨妇、怨偶。长期不满的积累被称为积怨。“怨”的反义词是“恩”,也就是别人做了充分满足自己心愿的事。

“怨”与“愿”同音同源,愿说白了是人的妄想,而妄想能否变成实际,又取决于很多条件。从佛学理论来讲,心愿是因,客观条件具备是缘,因缘和合才会有果。可惜很多人都在真诚地发心许愿,却不去顺应自然规律与积极创造条件(结缘),而客观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常常会发生。等不如意的结果出现了,有怨天尤人的,也有自怨自艾的。

《素问·征四失论篇》说:“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意思是说,有的医生诊疗技术不精,态度不端正,给人看病,不全面诊查,搞不清病因,治不好病,只能先怪自己,后怨老师。

人生天地间,被父母抚养成人以后就当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能从精神、物质上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别人的帮助应该本着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的态度,这样期待值降下来,失望就少一些,怨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黄帝内经》推崇的境界就是“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恬淡就是心平气和,不是欲火焚身。自得就是能自我满足。这样对别人的压迫、强求也会少一些,亲人、朋友、同事与你相处也就轻松舒服一些。

但是,老子所谓“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生活毕竟是不现实的。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注定要与别人发生关系,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有所付出,就有所期待,有需求,也就会有不满。如果善于调节这种关系,就能化解怨恨,走向圆满。

从基本层面上来讲,饮食男女为人之大欲,应当首先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其他的理想和追求。饮食自不必说,饥就是胃中无食,是不饱不满,就是怨。男女之事是性欲、情欲相互满足,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免不了男旷女怨。

中国古代诗词有一类被称为闺怨诗,都是抒发居家妇女的性欲、情欲得不到满足的感情和情绪,代表作就是王昌龄所作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说得也很明白,为了让丈夫外出博取功名,导致自己在春日中落寞孤单。

另外一个典型的怨妇是乐羊子的老婆,只不过她不在乎性欲、情欲,在乎的是功名。乐羊子外出求学一年多了,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乐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乐羊子被这个悍妇妻子的话吓呆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去继续自己的学业。

都是怨妇,一个是巴不得老公回来,一个是轰老公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功名、情欲二者不可得兼。舍得之间,全在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如果嫁娶之前了解、考虑好了,也就少些埋怨。

从中医诊断来讲,怨和哀一样都是虚症,应当用补法。急则治标的话,化解怨的方法就是去尽量满足人的欲望,虚则补之。但是有的怨源于心火、欲火过于亢进,与现实反差过大,从缓则治本的角度考虑,还是让我们降格以求,不要过于攀比、贪婪为好。


怨 恨(2) 



恨是遭受别人侵犯、伤害以后出现的想报复、反击的心理情绪。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被伤害、侵犯以后生恨,有的人会忍气吞声,有的人就恨不起来。也不是所有有恨的情绪的人都会付诸行动去反击、报复,有的人只能怀恨在心、隐忍不发。这与人的性情、气力以及外部环境都有密切关系。

“恨”的反义词是“爱”,都是付出,只是付出的内容不同。有趣的是爱恨情仇看似对立,却可以相互转化,交织难分。比如性交,可以是做爱,也可是强奸,一个是示爱,一个是泄愤,对立统一到了极点。

怨是不满,而恨是反弹。一虚一实,二者截然不同。恨是双刃剑,不发出去伤敌,就会留积伤害自己。化解恨的方法只能用泄法,也就是让恨释放出来,这样因怀恨在心而产生的恶毒的心境才会改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反击、报复伤害侵犯自己的人。如果环境条件不允许的话,中医通过调理气血也能达到解恨的效果,比如中药合欢可以蠲愤,化解仇恨心态。宗教的说教也能达到类似的目的,比如耶稣教导信徒去爱自己的敌人,佛家教导众生消除嗔恚之心,等等。

用模拟的场景,使用假想敌,调整自己的情绪,运用想象融入发泄仇恨的情景氛围之中,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古代人们观看角斗士血腥厮杀,现代人观看拳击、斗牛、足球、橄榄球比赛,等等,都是疏泄仇恨的有效方法。日本的一些公司还建立了情绪发泄室,人们在屋子里摔盘砸碗,棒击仇人画像,等等,有效地缓解了员工的压力。

总的来讲,最高境界是不生恨,看开世事,不以被人伤害、侵犯为意。其次就是顺其自然,不与之较劲,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不应把自己的一生甚至子孙家族的一生陷在仇恨之中,而忘记了美好的生活。再次的选择就是怀恨在心,苦心经营,卧薪尝胆,一朝复仇泄恨。最坏的情况就是心怀恨意,终生不快,遗恨终生。

疼 痛(1) 



字典里把“疼痛”解释为“因疾病、刺激或创伤而起的难受的感觉”。这种解释首先不精确,人因疾病、刺激或创伤而起的难受的感觉不见得都是疼痛,可能会是酸麻胀痒,憋闷坠灼,没准儿还是欣快呢!其次这种解释不准确。疼痛是主观感觉,是内心的感受,它与客观实际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疾病、刺激或创伤不一定会产生难受的感觉,或者说人感到疼痛,并不一定是因为疾病、刺激或创伤。

比如杀得性起的战士,也许浑身是伤,甚至肠子都流出来了,但是丝毫不觉疼痛,依然在冲锋陷阵。等到胜利以后,精神一放松,才感到疼痛,甚至疼得昏死过去。明白了这个例子,就不难理解被外国人视为不可思议的针刺麻醉的原理。当医生用针刺激一些原穴(元气汇聚之处,一般都有动脉搏动,比如合谷、神门等等)的时候,可以高度凝聚心神于此,这样心神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可以任由医生剖腹开膛,切割刮削。

身体没有创伤,在医院里做了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但是疼痛不已的人大有人在。现代医学也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痛,名为“幻肢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