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字里藏医-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J率抵っ髡庵智潮〉耐急湫槲档耐氩还且怀∑郑峁缘笔氯俗陨毙蛔锸粘 

腠理作为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体内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意思是说清轻无形的能量通行在腠理之间,沉淀有形的物质储存在五脏之中。

《灵枢·论痛》指出,人体“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腠理的疏密与三焦元气和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本藏》:“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肾阳衰减,腠理也变得稀疏。《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空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藏府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佛家说人体是个臭皮囊,可是活人是个充气的皮囊。充斥在体表甚至散发到体外的气,中医叫做“卫气”,是保卫、护持的意思。卫气的来源一是人体元精所化,通过三焦散布到腠理,二是水谷经过消化,加上呼吸的清气,通过肺的宣发,散布在体表。

这种气,普通人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比如我们常说的喜气洋洋、杀气腾腾、死气沉沉、英气逼人、满脸晦气等描述的就是这种感觉。有的人一见钟情、一见如故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缘故。猎狗能够追踪罪犯,是因为它能闻到这种气味。乌鸦能闻到将死人的气,所以会在病人家附近盘旋,故被认为不祥。中医针灸经络的三百六十一穴位,都依其气象而命名,突起的叫做腧、陵、丘、墟、突,凹陷的叫做穴、井、沟、谷、谿,回流的叫做渊,平静的叫做池,波澜壮阔的叫做泽、海,生动活泼的叫做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腠 理(2)


《史记》记载,扁鹊在随长桑君学习中医以后,练就了“视见垣一方人”,也就是可以看见墙那边人的功夫,才出师给人看病,能“尽见五藏症结”。中医讲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指这种望气的能力。否则人们就不会理解扁鹊为什么站了一会儿看了几眼,就能诊断出齐桓公的疾病。

腠理的开合则受卫气的控制,因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灵枢·本藏》言,卫气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还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脉度》谓:“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分肉是肌肉间隙,腠理是表皮的缝隙,肥是饱满充盈的意思。如果把细胞比做山的话,腠就如同两山之间的山谷,理就是多个山谷连接成的沟壑。腠理肥,则间隙小;腠理疏,则间隙大。大多数女性关注的皱纹的问题,其实就是元气或者说卫气不足,导致皮肤失去弹性,腠理疏松所致。与其去做手术拉皮,打肉毒素杀死神经,搞一张没有表情的面具鬼脸,不如温部丹田,涵养元气,疏通三焦,充盈皮肤。

外部环境寒热变化,影响腠理开合。《灵枢·五癃津液别》谓:“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内部环境,特别是心境也会影响腠理开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谓:“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腠理是体内真气外散之处,也是外邪入侵之处。《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所谓虚邪就是无形的邪气,也就是细微的肉眼看不见的邪气。俗话说:眼见为实。肉眼能够看到的,包括借助显微镜能看得到的细菌、病毒都是实邪。虚邪能够从看似无缝致密的腠理侵入人体。

《素问·皮部论篇》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新修本草》序:“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肓,其于夭折。”

就防病而言,腠理致密,开合自如是关键因素。就治病而言,疾在腠理,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成语“防微杜渐”,可以作为腠理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皮 肤

把“皮肤”翻译成英文,很简单就是skin。但是仔细想想,那只是皮的意思。“肤”与“皮”是同义词还是近义词?有没有区别呢?如果有,区别又是什么?搞清区别对中医临床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回答是肯定的,“皮”与“肤”只是近义词,有区别。《灵枢·口问》:“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黄帝问:“人不停地发抖、打寒战是什么原因?”岐伯说:“是因为外来的寒气侵袭停留在皮肤之间,人的阳气不足,所以会出现打寒战,起鸡皮疙瘩,治疗应当补各个阳经。”我之所以把它翻译成皮肤之间,而不是皮肤表面,原因在于寒气侵袭皮的时候,人只会恶寒,对风冷特别敏感,加衣被、关门窗仍不足以抵御,而进一步深入到了皮肤之间以后,就会出现寒战、打摆子。

《灵枢·水胀》载: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黄帝问:“肤胀会出现什么症候?”岐伯说:“肤胀是因为寒气停留在皮与肤之间,就像充气皮球一样,身体肿胀,皮显得很厚,按肚子就凹个坑,半天起不来,肚皮颜色没有异常,这就是它的症候。”这里明确提出了皮与肤存在“之间”,可见皮与肤是不同的。

皮就是表皮,覆盖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的人体组织,同时也是毛发生长的地方。著名的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皮毛的关系。

“肤”的繁体字写做“膚”,是象形、会意字。说白了就是皮下覆盖的组织,也就是皮下脂肪、津液毛囊、汗腺,也就是介于皮肉之间的组织。


腠 理(3)



“皮”与“肤”只是近义词。例如人们常说的“肤浅”、“切肤之痛”、“体无完肤”,在这里“肤”就是表皮的意思。而“肌肤之亲”,就是说比表皮的接触更深的关系。不能因为“皮”、“肤”经常连用,就说“肤”就是“皮”的意思。《诗经》有句话形容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柔荑,植物初生的叶芽,形容女子的手白嫩修长。凝脂,就是如同凝固的白脂,形容女子的皮下脂肪充盈润泽,吹弹得破。后世白居易也有类似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宫,温泉水滑洗凝脂。”之所以说“肤如凝脂”而不说“皮如凝脂”,原因在于两者位置深浅不同。如果皮下无肤的话,那就是美人迟暮,变成鸡皮鹤发,皱纹丛生了。

《易经》曰“臀无肤,其行次且”,也就是说屁股没脂肪的人,走在路上都不好看。如果把“皮”、“肤”理解成同义词的话,这句话就不好解释了,屁股上怎么会没有皮呢?现代人用“丰乳肥臀”概括性感体态,描述的就是健康的皮、肤、脂、肉充盈的身体。

孟子有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能被饿瘦的只有皮下的脂肪和肌肉,皮是不会饿没的,最多也就是皮包骨头。

《素问·五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意思是说,睡觉的时候出来,外感风寒邪气以后,血液循环不畅,凝滞在皮下也就是肤的部位,就会出现麻痹的症状,凝滞在血管里面就成了淤血,凝滞于下肢就会出现双脚冰凉。这三种情况都是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缺血,导致了麻木不仁和体温下降。这里的肤也是在皮下,皮下出血导致瘀癍黑青,甚至局部麻痹。

《灵枢·经水》:“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厚薄,肉之坚脆,及帼之大小,可为量度乎?”皮是薄薄的一层,谈不上厚薄。肤就不同了,营养充足,三焦功能正常,脂肪堆积多,肤就厚,反之就薄,甚至会没有肤的存在。我的一个患者绝过食。是真的绝食,不吃饭,光喝水的那种。后来虚脱昏迷,落下了很多毛病,消化不良,心动过缓,腹寒腹痛,即便是在夏天也裹着五○五元气袋,不然就腹泻。他的皮很松,皮下没有脂肪,一捏就能提起来。我经常拿他做例子让学生看,这就是典型的有皮无肤。

《灵枢·顺逆肥瘦》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意思是说,对于成年人而言,皮糙肉厚,气血充盈,肤坚脂肪充盈,同时被外邪入侵者,可以深刺,留针时间长一些,反之只能浅刺,或者只用皮针。

《伤寒论》中有个方子叫做猪肤汤,如果仅仅根据字面理解,找块猪皮就得了,其实应该是带脂肪的猪皮。猪油也叫大油,滋阴的效果非常好。体会不了凝脂的意思的人,可以炼点儿猪油,待凝固以后看看,体会一下那种白皙、细腻、光泽的情状。

按照中医理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表皮的问题应该从肺气、卫气着手解决,一般不涉及营血。而肤的问题直接隶属于三焦、心包,前面我在介绍膏肓、脂肪的时候已经论述了其相互关系。肤与在三焦中运行的体液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人没有肤,但是有的人却浑身长满了脂肪瘤,疙疙瘩瘩的,虽然无痛苦,但是很硌很硬。我一般用化痰散结的方法治疗这种肤病,用皂刺、橘络、丝瓜络、南瓜子,效果很好。

其他常见的脂溢性脱发、青春痘,也是肤的问题,油脂代谢的问题,源于心包之火和三焦痰湿,非关肺事。少女皮肤嫩滑水灵,吹弹得破;中年妇女面焦发堕,皱纹丛生,也是肤的问题,涉及三焦和元气。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医美容才会有理论基础,治疗才更有效果。

现代人皮、肤不分,满大街都在宣传护肤、换肤、嫩肤,其实他们都是在说皮的事情,肤的问题只能靠内部解决。




肌 肉(1)



“肌”和“肉”是近义词,不是同义词。《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有这么一段话:“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既然说“肌肉若一”,说明“肌”和“肉”非一。

道家的哲学不仅注重物质本身,更关心物质的运动状态。因为本质相同的物质,会因为运动速度、方向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结构。所以古人造出不同的字来描述处在不同状态下的同一物质。

同样是人,活体叫身,死了就叫尸。同样是花,初生曰蕾,未绽曰苞,盛开曰华,凋落曰谢。同样都是由碳元素构成,金刚石和石墨就有本质的区别。同样是水,遇寒凝固的叫冰,遇热液化流动的叫水,过热蒸腾的叫汽。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