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阔孜来说数量并不算什么,只要能够击溃中路的三万精锐,那么剩下的十万牧民百分之百投降,甚至看到落败的现象他们就可能溃散。
很多时候带着非正规军还不如不带,当然如果全部都不是正规军则不同,乌啦啦冲上去只要没有败象,那么从一个边陲地区打到地方的首都都没有问题,如同明末李自成带领的流民军队就是如此。
阔孜的叹息来自于这些都是打好的生命,都是联合王国未来的财富,此时折损在这里实在是太可惜。
对着身后炮兵师的师长点点头,上千门火炮在炮兵阵地开始对着防线咆哮,这并非攻击只是一个小小的教训而已,教训他们之前的偷袭行为。
联合王国自从军制改革之后,炮兵师为炮兵的主力编制,一般情况下炮兵师每个班会配备两门加农炮、一门迫击炮。
联合王国的军制是三三制度,一个班十人、一个排十个班一百人、三个排为一连三百人、三个连一个营一千人(多一个火力排)、三个营一个团三千人、三个团一个师一万人(多一个师部直属营)。
整个炮兵师加农炮的数量在一千五百到一千八百门左右,当然如果换成攻打城市,那么加农炮会自从的换成破击炮进行攻击。
上千门火炮的咆哮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享受的,整个中玉兹谁也没有想到联合王国的火炮能够打那么远,同时也没有想到一见面阔孜就会送给他们这样一份见面礼。
火炮持续整整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已经把中玉兹部落组成的防线打的有溃散的迹象,不过一直到现在阔孜都没有下命令进攻。
并不是说阔孜说话一言九鼎,说是礼物就绝对不会总攻,而是他认为刚刚对方还没有抵抗的能力,如果进行攻打估计损失不会小。
反正这一次带来的炮弹不是一般的多,多消耗对方一下,最好能够用火炮逼迫对方投降最好,他真正的实力要留着对付中玉兹南方的那些部落和小玉兹的部落。
阔孜用火炮赢得敌人的尊敬、同时赢得小玉兹部落的看重,不过对于阔孜来说这也许并不是好事情,事情开始往不妙的程度上发展。
看一下自己的叔叔拜涛,阔孜对着他微微一笑示意他放心,阔孜不清楚这样试探的结果如何?他很清楚,但是这样做阔孜也有自己的理由。
他需要一次战争、一次辉煌的胜利来证明自己,同时也是进一步的逼迫南方的那些大型部落,他要洗刷联合王国徒有虚名的称呼。
这一次是阔孜故意让小玉兹的势力和本土势力联合,这样一来对方的正规军就可以和联合王国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击败对方估计不会再有什么闲话传递出来。
“既然你已经决定那么我也就不再说什么,只要你的良心能够过得去就可以,士兵们跟随你这么长时间,我的确没有想到你会这样做!”
摇摇头阔孜的叔叔或者亲生父亲不想再说些什么,虽然拜涛在联合王**队中属于文职,但是他同样是草原的孩子,而草原的孩子没有一位是真正的文职,论战场砍杀阔孜都不一定是他叔叔的对手。
对于自己叔叔的话阔孜的回应是沉默,许久、久到拜涛都认为得不到回应的时候阔孜开口,他的话只有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一将值得是阔孜自己,同时也是联合王国,连一个小小的小玉兹部落都瞧不起联合王国,如果在战争中都不能洗刷自己,那么如何能够成为伊凡的臣子?
阔孜不想落一个以多欺少的名声,虽然对方都十三万士兵,说起来以多欺少指的是中玉兹的部落,但是真正懂得军事的人都明白对方只是花架子而已,并且才一开始阔孜就送上万炮做礼物。
阔孜不屑以多胜少或者说以强胜弱,因此他给对方一个机会,一个联合起来的契机,虽然有些意气用事,但是很多时候必须要如此做!
未来也许会有骂名,但那又如何?最起码功劳我自知、联合王国会记住、联合王国国王会记住,这样——足矣!
第二百四十八章 突如其来的胜利
秋季的草原正值最繁盛时期,无论是来自蒙古的联合王国骑兵还是中玉兹的骑兵,他们都将要在自己最巅峰时期进行这一次决战,决定中玉兹北方的归属问题。
五万正规军、十五万牧民,摆在阔孜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骑兵列阵,不要说进攻,仅仅是看就足以令人产生畏战的念头。
阔孜是正常人不是战争疯子,因此他虽然知道对方大部分都是花架子,但是依然无法保证内心不去害怕、毕竟数量上对方是自己的四倍。
一百对抗四百不可怕、一万对抗四万勉强可以接受,但是五万对战二十万,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战斗力问题,勇气在这个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还好之前的一番炮击已经让骑兵们的士气提升起来,再加上对方牧民们的列阵歪七扭八一看就知道都是新兵,因此联合王国的骑兵们心中虽然忐忑但是却不是很害怕。
此时已经中午十二点左右,将士们都已经吃过东西,虽然没有交谈,但是双方都把战争放在一刻钟之后,这次是光明正大的一次决战,胜则洗刷联合王国徒有虚名和获得中玉兹,败则五年内没有攻打中玉兹的能力。
对于联合王国来说失败的损失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中玉兹北方部落的部落首领们来说,这是生死之战,胜则活下去、失败则死亡!
“拜涛叔叔,这第一战由你出兵如何?”
拜涛是文职、是乌里雅苏台地区的副参谋长,阔孜的突然开口让拜涛不由一愣,不过很快他就明白自己侄子的意思。
杰特鲁家族现在有能力只有他们两个人,全部在军界不利于家族的发展,阔孜想要给自己叔叔一份战功,助他从军界转变到政界当中去。
这并非不可能,中玉兹被拿下之后一定会挑选适合这里的人担任省长或者提升一阶设置总督职位,当然那样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如果真的是总督,那么拜涛自然没有希望,他的年龄虽然已经足够但是资历和功劳差一点,如果是省长还差不多。
阔孜给自己叔叔一份功劳,拜涛从小在中玉兹长大,因此只要拿下中玉兹北方,那么这里的省长职位有谁能够比他更合适?
其实这个功劳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功劳簿能够直接递到内阁首相、伊凡他们的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想起还有拜涛这个人。
这算是比较隐晦的提醒,毕竟无论是拜涛还是阔孜都不能主动说想要那个位置吧!提醒过去让伊凡做决定或者让内阁首相举荐才是最合适的。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如此远,足以证明阔孜的能力不凡,拜涛也为自己侄子成长而感到高兴,因此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全面开战也不是说一下全部压上,拜涛同意之后便带领着一万精锐骑兵直袭对方中军而去,拜涛离开之后阔孜也没有闲着,嘱托仆从军保护好炮兵便带领剩下的三万骑兵冲下去。
是的,从一开始阔孜就没有准备让仆从军也参与到进攻当中去,双方骑兵数量有些大,因此阔孜只能采取比较冒险一些的方法。
不顾左右两翼、不管被包围,只是直接朝中军冲过去,虽然有很大被包围、被拦截的风险,但是凭借对方的牧民想要做到这一点很难。
而阔孜想要的就是对方正规骑兵和联合王国的正规军作战,只要拿下这些人,那么十余万牧民都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拜涛和他的一万骑兵只是一个石子,投下去之后很快就不见波澜,对于自己叔叔的情况阔孜不清楚也没有心思去顾虑。
能活那么中玉兹北方暂时的管理者自然没有问题,如果日后中玉兹设置行省,那么他就是省长,如果是总督,那么最起码一个副总督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阵亡,阔孜只能说自己的叔叔运气不是很好,草原儿郎从不畏惧死亡,因此阔孜的内心没有丝毫的担忧。
路是自己选出来的,无论结果如何阔孜都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他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拜涛之前虽然没有子嗣,但是战争之前他的一位情妇已经被告知怀孕。
如果两人全部战死,那么联合王国自然不会亏待两个小家伙,不要忘记阔孜身上可是还有爵位,这个东西可是可以继承的。
只要身上一日有爵位,那么他的家族就一日不会衰败,因为伊凡不会允许、联合王国不会允许,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是开国功勋。
很简单的四个字,但是四个字当中蕴含的却是无以诉说的沉重,这四个字代表着他们对一个国家的贡献、代表着他们在一个国家的地位。
折戟沉沙,真正冲锋到敌人的列阵中阔孜才发现前进一步有多么的艰难,每一步都有人死亡,有自己人但更多的是敌人。
来自乌里雅苏台的骑兵都是真正的精锐,优良的甲胄、精锻的战刀,这是一群狼、极度纪律生活在乌里雅苏台的黑狼。
仆从军们在山坡山看到联合王国骑兵的战斗力,虽然直插对方中军的速度很慢,但是却没有丝毫的生涩。
拜涛的前锋损失很大,不过他们依然在前行,后续的阔孜虽然在努力,但是想要和前锋汇合还是需要一些时间。
阔孜明白自己再一次犯错误,他不应该分开四万骑兵,但是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拜涛的最大功劳?
四万骑兵中猛将很多,随便挑出一个拜涛都不是对手,因此如果公平情况下拜涛绝对拿不到首功,而这样一来阔孜的计划如何能够成功?
四万骑兵对抗二十万,悬殊实在是太大,当然对方实际上已经没有二十万,之前炮兵师的轰鸣已经让他们损失很多。
尤其是精锐,炮兵师的主要目标就是中玉兹各大部落聚集起来的正规军,这才有阔孜之后的计划,如果对方的正规军还完整,那么他绝对不敢如此的莽撞。
虽然对方还是五万正规军,但是这里面只有两万新到来的小玉兹部落是真正的精锐,其余三万都是刚刚补充进来的。
就在阔孜身处险境的时候,身后的炮兵师再一次开炮,他们打的很是精准,虽然再为阔孜等人开路,但是却没有怎么殃及到自己人。
火炮这个东西不怎么好用,因此一些人死在自己人的火炮下很正常,不过阔孜内心并没有埋怨,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对方不这样做这些骑兵损失还要大甚至全军覆没。
炮火的轰鸣暴露炮兵阵地的位置,来自小玉兹的一位首领冷眸一缩,直接下命令让自己的一万部署冲过去。
这个时候阔孜留下的仆从军派上用场,不过仆从军就是仆从军他们如何能够和正规军争锋?但是他们没有选择,从投靠阔孜那一刻开始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战死不要紧,他们的家人会在联合王国过上好日子,如果避战那么两方都不会饶恕他,背叛一方还可以投靠另一方而背叛两方则无路可走。
临阵倒戈?草原人最鄙视的就是三姓家奴,背叛一次可以,连续的背叛谁能够容你?临阵倒戈的下场也许同样是死的很惨,并且联合王国的那些家人估计也会被贬为奴隶。
仆从军很英勇的阻挡住来自小玉兹的一万正规军,三万仆从军对一万正规军,仆从军的胜率并不是很高,这一点之前已经说过。
炮火并不能支援他们,因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