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宁虽然有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但也还不可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提出比较系统的意见。邓说:“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214页)
如果搬用充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即使这种概念是完全正确的,来代替对社会主义建设长过程的探索,可以肯定地说什么事也做不成。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走社会主义的轨道,但是不能死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概念,把它当做我们当前的行动纲领。要善于根据国情,采取各种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的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我们按抽象的标准来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因此而吃的亏太多了。我们曾以为,既然是搞社会主义,那么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拒绝;又以为,只有按社会主义的完整模式做,才能算是社会主义,如果不符合于社会主义的标准的,就应该拒绝。
曾经流行过的“兴无灭资”
的口号,就是在这种精神下提出的。邓说:“现在看来,这个老口号不够全面,也不很准确。有些同志因为没有充分地调查和分析,把我们现行的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也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这就不对了。”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298页)
265
胡绳文集542
三 改革——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在它一产生以后就是完全成熟的,十分完美的,不可能不在其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各种变化。这种情形和人类历史上已往经历过的各种社会形态是一样的。
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制社会,都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阶级剥削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在感到自己统治的社会发生某些弊病,需要在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若干方面实行某些改变,毅然采取行动,促成这种改变,这就叫做改革。在阶级剥削社会中,革命和改革的不同在于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而改革一般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革命如果取得成功,则其结果是由一种社会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社会形态,改革则一般是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中的变革(由于改革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例如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有过的。这是因为前后两种社会形态虽然不同,但毕竟都是阶级剥削制度的社会)。
在美国经历从1929年起的严重经济危机时,其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就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比较重要的改革。罗斯福的“新政”在开始实行时,就引起了世界各国舆论的注意。
当时对它有种种不同的评论,有人甚至认为罗斯福是把资本主义改造成社会主义,但实际上罗斯福所实行的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一种改革。这种改革确实使资本主义还没
266
642胡绳文集
有用完的生命力度过危机而发挥出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以后的三四百年间,在各个国家中经历过大小程度不同的多次自我改革。这段历史是很值得回顾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表明,人们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自觉性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种高度自觉性是基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表现为人们能够大致了解新社会发展的方向,至于新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律是人们不可能在事先掌握的。因此人们不可能像依据一个完美无缺的蓝图那样,一下子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的大厦来。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存在的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可能不和其他社会一样,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也可能在认识上发生错误,新社会的发展变化就会更加复杂。历史经验证明,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在建设者的认识错误需要纠正的时候,人们如果不能及时地实行改革,建设新社会的事业也可能失败。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改革是经常需要的,或者说需要进行改革的情况是会经常发生的。现在我们所说的改革,是针对从50年代后期起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经验而提出来的。这二十多年的经验之所以提出改革的要求,和对此应该做怎样的改革,是同从20年代后期起的六十多年间以苏联为主的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关的。在上述历史时期内,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正面经验,也暴露了在原来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所难以避免的一些弱点,暴露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一些扭曲的认识。在历史的指路牌上显示
267
胡绳文集742
出了不改革或者不能恰当地改革就要灭亡的严重警告。
在上述历史时期的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及其他有关的体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概括起来可以说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过分地依赖集中的国家权力,以此来管理一切,支配一切,既使国家负起了力所不能及的沉重担子,又使除集中的国家权力以外的一切社会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受到压抑。
第二,没有从资本主义社会吸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有用的一切文明成果。其中有些可以拿来直接应用,有些需要加以某种改造。
这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某些不正确的或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按照这种模式,社会生产力虽然也会有一些发展,但发展是很有限的,甚至明显地表现为停滞。
中国在革命胜利后走向社会主义的时候,曾经搬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这固然因为当时中国自己还没有独立的经验,也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受苏联既有的种种观念的束缚。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也曾对苏联的模式表示怀疑,并且试图实行改革,但他们并没有能在实践中推进改革,或者还因为未找到正确的改革途径而犯了另外性质的错误。
邓在1988年明确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
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261页)
在前一年他还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
268
842胡绳文集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237页)接着他还说:“我们还有其他错误,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不是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
(237页)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确是中国自己独创的,用这种错误的实践当然不足以抵制不适用的别国模式。而且可以看到,这种中国独创的错误中,也表现出上述的两个基本错误。
由于套用别国的模式,加上其他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恶果。邓概括地说:“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
(237页)
邓的改革的观点和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相对比,其特点可以表述如下:邓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观点则认为,社会主义既有的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任何国家都只要照搬就行了。
邓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142页)这就是一方面说,改革即使是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也是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的;另一方面又是说,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待于不断完善的。这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一经生成就已经尽善尽美,或至多只要小修小补的传统观点当然是互相对立的。
邓强调,改革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以
269
胡绳文集942
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所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首先就是工作重点的转移。邓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141页)邓还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和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革命才是解放生产力,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不再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那样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
以下我们特别讲一下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之所以必须否定,是因为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中解放生产力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那么,在社会主义建立以后,是否还会发生需要解放生产力的情况呢?是否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呢?对这问题,很长时期中,国际间人们的答复是否定的。虽然在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发展迟缓,徘徊不前的状态。
在过去的年代里,对上述问题企图作出与众不同的答复的是毛泽东。在1958年“大跃进”失败后,毛泽东看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像他所设想的那样迅速前进,因而感到还有某些障碍需要扫除,他又对照抄苏联的模式感到不满,要求另外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虽然他对于“大跃进”的失败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的总结,但是他的以上这些想法显然是有合理的因素的。他后来仍然未能找到正确道路,是因为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或者说所受到的束
270
052胡绳文集
缚在哪里这个问题,作出了完全错误的答案。他认为,一切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得不彻底,反对资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进行得不彻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严重地存在着。
因此,他认为,人们的任务就应该是不断地寻找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东西,并和它们进行斗争。这一想法是违反客观事实的,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祸害。按照这种指导思想,人们就把一切凡不带有公有制和国有制记号的东西,一切形式的个体所有制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危险事物,把和社会主义观念稍有不合的思想都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在农村中割所谓“资本主义尾巴”
,在党内发现所谓“走资派”
,就是这些恶果的表现。
毛泽东的这种错误,总结起来说,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