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里的山路,这才走了一半,高飞救已经气喘吁吁了。他额头上满是汗水,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未老先衰?”
正在此刻,高飞等人忽然间看到定军山方向传来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的,每个人的心头都为之一振。
“曹操放火烧山?”高飞当时就想到了这一点,当即狐疑地叫了出来。
于是,高飞等人也不敢有片刻间歇,纷纷加速朝着定军山方向奔去。
不多时,前方一个斥候前来禀告,索绪率军挡住了前进的道路,曹操放火烧定军山,虎威大将军赵云生死未卜,天荡山失守,乌力登、滇吾等人全军覆没。
一连串的消息像是一支支利箭一样,射穿了高飞的心脏,让他倍感心痛,如果定军山再有个什么闪失,那么汉中就无险可守,将全部暴露在魏军的攻击之下。
高飞虽然愤恨,但是却没有失去冷静,急忙询问道:“索绪有多少人?”
“大约七千马步军,当道下寨,挡住了去定军山的必经之路。”斥候道。
高飞皱起了眉头,问道:“前往定军山还有什么路?”
“只此一条,别无其他。其余都是险要的峭壁和悬崖,无法行军。”
高飞听后,当即让斥候做向导,带着他绕到定军山背后,准备攀爬险要的地段。
一千飞羽军都是训练有素的精英,刀、枪、剑、戟、箭、骑术都样样精通,同时还经常在险要大山里攀岩,五年磨一剑,五年之中这些从全国各个军中选拔出来的一千名精英中的精英,等待的就是这一刻,对于他们来,攀岩早已经是如履平地。
午后,高飞等人来到了定军山的背后,看到这定军山虽然险要,却并不是太高,最顶峰最多只有八百多米,而且定军山不是垂直的,虽然有些陡峭,却也不是高不可攀。
“好了,大家先歇息一会儿,等一会儿,就开始向上攀岩了,魏军虽然堵住了有形的道路,却堵不住我们心中的道路,大家加油!加油!加油!”高飞握着拳头,做出了加油的手势,对部下道。
飞羽军是重新组建的,五年前华夏国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高飞却亲自从各个军中挑选最优秀的士兵,重新组建为飞羽军,作为自己的近卫军。本来是选了一万名,但是经过层层筛选后,只剩下最后一千名铁骨铮铮的汉子,五年中进行着魔鬼式的训练,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
高飞担心卞喜,便让斥候去通知卞喜,让他暂时放慢行军速度,不要和魏军接战,只堵住道路即可。
斥候走了以后,高飞等人歇息了半个时辰,然后就开始攀爬定军山。
924最后的战役(8)
定军山上,张任带领将士们已经构筑了一层壁垒,围绕着定军山的大营半圈,看着前方熊熊的烈火,众人都严阵以待。
在壁垒前面,有一排排大树都被砍伐了,光秃秃的露着木桩,大树也被切割成许多段,放置在壁垒前面,做防御用的檑木。壁垒后面,更是堆积了许多石头,一旦发现有魏军攻上来,便开始用滚石、檑木招待他们。
天色将晚,大火弥漫着整个定军山,熊熊的烈火将两军分得彻底,下面是满山遍野的魏军,上面是无路可退的华夏军,两军对峙许久,都在等待着大火熄灭的那一刻。
定军山下,曹操望着山上的火势不再向前推进了,便皱起了眉头,对身边的人道:“进展太慢了,天黑之前,一定要拿下定军山,传令下去,所有将士,全部给我攻上去,不惜一切代价。”
命令下达之后,定军山下的士兵开始向山上冲了过去,全部集结在火势的后面大约二三十米的位置。曹操又从天荡山、大营中调集所有的兵马,全部集结在定军山下,让山上的士兵先行扑灭一些火势,然后一起冲上去。
定军山上,张任看到魏军的将士们扑灭了一个火势段,虽然还有余火冒出,但是已经无关大碍了,完全能够过人,见魏军从那里源源不断的冲了上来。
“等敌人靠近,再用滚石、檑木袭击敌人,这段山路最为险要,陷阱什么的都已经被魏军破坏了,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了。大家听我号令,我一声令下,便向下丢檑木和滚石,弓箭手、弩手都进行精确性射击,确保一支箭矢射穿一个敌人,都明白了吗?”张任大声喊道。
“明白!”
张任虽然身处将军之位,这拨士兵也不是他带出来的,但是这拨士兵却都是赵云带出来的精锐之士,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正是这个道理。
张任凝视着山下冲上来的魏军士兵,当即叫道:“开始攻击!”
这段壁垒构筑在山坎上,是整个定军山较为垂直的一段,坡度极为陡峭,张任等人居高临下,开始向冲上来的魏军反击。
“轰隆隆”
滚石、檑木不断的向下滚动,砸死砸伤了不少魏军士兵,另外一些士兵则用大弓、连弩进行准确性射击,一时间第一波冲上来的二三百人的魏军尽皆阵亡。
魏军的一员偏将见状,急忙下令停止进攻,然后召集弓箭手,取出透甲锥,开始朝山上不断的放出箭矢。
两军对射开始,魏军虽然有透甲锥,但毕竟是从下向上射击,增加了不少难度,反倒是不如华夏军的连弩射击的准确性高,也没有连弩的射速快,很快便出现了大量的伤亡。
华夏军的士兵也有不少被魏军士兵射穿了心肺,当场便毙命了。负责抬运尸体的士兵则将尸体抬到山寨里,受伤严重的则拉到山寨里让军医治疗,伤势较轻的则坚守阵地,寸土不让。
一番对射过后,魏军的第一波攻击正式被打退,留下的只是一地的尸体。
曹操亲自在半山腰上设立了一个临时的指挥中心,看着张任构筑的壁垒环形的包围着进山的要道,其余地段都是垂直高度达数十米的岩壁,不禁有些懊恼。
“陛下,让我去吧,照这样下去,只怕很难突破敌人的防御。我带着虎卫军的将士从两边的险要地段攀岩而上,或许能够出其不意的攻击华夏军。”许褚见状,当即道。
“不!你留下,还有大用,让人把孟达叫来!”曹操凝视着山上的张任,不禁想出了一个计策。
“遵旨!”
不多时,孟达便从山下跑了过来,来到曹操身边,抱拳道:“末将孟达,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操问道:“孟将军,你可知道我军当中,谁和张任交厚?”
孟达答道:“谏议大夫王累、车骑将军黄权都和张任交情颇深。”
“嗯,黄公衡率领七万大军在后,一时半会儿来不到这里,你去将王累叫来,让他上山去劝降张任,事成之后,朕封他为候。”曹操道。
“臣遵旨。”
孟达转身下山去了,火速赶往大营之中,去见王累。
王累在大营里闲来无事,漫无目的的踱着步子,可是面上却很紧张,心里面总是担心着张任。忽然,他见孟达来了,便问道:“你来干什么?”
“王大人,好歹我们也曾经同殿为臣,你怎么对我这样不冷不热呢?”孟达见王累没好气的走进了大帐,便跟了进去,笑呵呵地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老死不相往来。”王累的心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盛怒,在魏军兵临城下之时,成都城内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是投降派,一个是抵抗派,很不幸的,王累和孟达不是同一阵营,王累、黄权、张松等人主张死战不降,孟达以及另外一些官员却主张投降。
最后,刘璋听从了投降派的建议,主动开城投降,于是盘踞在巴蜀一带的汉国,在建国五年之后,便灭亡了。不过,成都大平原上的百姓,却免去了战乱之苦,算是有利也有弊吧。
事后,曹操善待刘璋,封刘璋为蜀王,迁徙到巴郡,重用黄权、王累、张松等坚持抵抗的一派,反而贬谪投降一派。由是,黄权被封为车骑将军,王累为谏议大夫,张松为将作大匠,反而吴懿、费诗、李严、孟达等一干主张投降的却没有得到高官厚禄,但是官职却也是不升不降,仍旧维持原职,是等收复秦州、凉州之后再行封赏。
张任带兵在外,听闻刘璋不战而降的消息,加上自己的妻女都惨死在曹操的屠城之下,愤恨之下,便带着一支军队坚持和曹操作战,在巴郡的阆中公然造反。后来受到夏侯惇、索绪两路大军的夹击,兵败后带着残余部队逃逸,辗转来到了汉中郡的成固县落草为寇。
曹操还特意发布通缉令,全国范围内搜捕张任等人,之后才有了高飞路过成固县收服张任一干人等的事情。到底,倒是曹操给高飞做了嫁衣。
孟达见王累动怒,便道:“此一时,彼一时。大人刚烈,我孟达也非贪生怕死之辈,只不过当时形势紧张,不得已而为之。何况投降之后,成都一带的百姓都省去了战乱之苦。如今魏军正在收复失地,华夏军又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对手。当初蜀王不听法孝直建议,这才有了今天的败局。但是,要挽回败局,也不是不可以。我这里有法孝直一封信,大人看后便知。”
王累白了孟达一眼,从孟达的手里接过那封法正的信,看了以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原先脸上的怒色也早已经消失不见,当即问道:“这果真是法孝直所书写的?”
“当然,白纸黑字,无法抵赖。其实魏国前来攻打蜀地,战端一开,孝直便预料到了结局。同时,孝直高瞻远瞩,估算到华夏军不会错失良机,肯定会带兵攻打魏国。到时候曹操老贼自然会回师救援,这才制定出这个复国的计划,所以才联络朝中各大臣。只是,世事难料,这份计划被蜀王给否决了,法孝直又触怒了蜀王,这才被贬谪了,以至于这个计划永久性的被搁浅了。不过,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华夏军尽数攻占了凉州和秦州,魏军在和华夏军交战,正是启动这个计划的时候。此次十万大军,其中三万是我们蜀中兵将,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来,复国自然有望。法孝直被贬谪到张任军中,张任投降了华夏军,那法孝直定然也会跟着一起投降。我想,汉中的杰作,正是法孝直的计策。”孟达细细的道。
王累听后,将信给烧毁了,当即道:“如果果真如此,那么一旦复国,我们便可迎回蜀王了”
孟达听后,脸色当即变了,问道:“大人对蜀王还抱有信心?蜀王和华夏国的皇帝相比,以大人之见,哪个更具备保护蜀地的实力?”
“当然是华夏国的神州大皇帝陛下,可是,蜀王才是我们的主子,这是纲常伦理,如何能违背?”王累愚忠的道。
孟达不再吭声了,只是一阵沉默。
“你来找我,就是为了这件事?”王累问道。
“当然不是,曹操让你去劝降张任。我觉得这个时候正是机会,你可假意让张任投降,然后夜晚的时候,就营中起事,我再率领旧部与之想呼应,定然可以斩杀曹操老贼!”孟达邪恶地笑了笑。
王累道:“此计甚妙,正合我意。你快带我去吧。”
于是,孟达便将王累带到了定军山的半山腰上,然后拜见曹操。
“微臣王累,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累一见到曹操,目光中便充满了愤怒,他低着头,心中暗暗地想道,“曹操老贼,你活不久了!”
925最后的战役(9)
“免礼。'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