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官场还有一个规则,那就是一把手想提拔谁,总能找到理由。曹真下令把姜维的祖宗八代的资料都找来,就不信找不到一个能摆到桌面上的。
资料摆到了曹真面前,没等看到姜维八代祖宗,只看到姜维父亲的履历,曹真的眼泪就哗哗地留下来了。
姜维的父亲姜冏是天水郡的功曹,赶上羌戎叛乱,姜冏出战,捐躯疆场。就这样,姜维就成了孤儿,与寡母相依为命,艰难中长大。
曹真和姜维一样,都是烈士遗孤。曹真本来姓秦,他的父亲秦劭与曹操是好朋友。曹操与袁术作战的时候,被追杀,曹操跑进了秦劭家里。追兵找上门来,问谁是曹操,秦劭说他就是。袁术的士兵比袁术聪明不了多少,就直接把秦劭杀了,拎着头请赏去了。曹操没有忘记秦劭的救命之恩,将秦真改名为曹真,“收养与诸子同”。
擦擦泪,曹真下令:赐姜维为中郎。曹真说,赐姜维官,算是抚恤烈士后代,让烈士九泉之下也瞑目,避免出现英雄流血也流泪的悲剧。
中郎,是皇帝的近侍官,官不大,权不大,能办的事儿不少。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朝廷有时派郎官去地方挂职。曹真赐姜维为中郎,并没有调他进京,而是依然让他在天水郡。
当郎官的任命书到达天水郡的时候,上计掾姜维的官职已经变成了从事(太守佐吏)。姜维摇身一变,做了郎中,成了朝廷安插在地方的眼线。根据历史记载,姜维是曹魏唯一被赐为中郎的。
中郎是能通朝廷的,天水太守马遵一看到姜维,就会心头一凛:被这小子抓住把柄没有?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看着,看着这太守做得,窝囊死了!
姜维能人间蒸发该多好啊,马遵天天祈祷。天水是马遵的地盘,想让谁死还不就是处死一只苍蝇?“躲猫猫死”“感冒死”“洗脸死”“ 喝凉水死”“激动死”……那时让人死的花样不一定比今天少。但是,姜维是个老大,手下有不少卖死命的马仔(“阴养死士”),他有可能让马遵以稀奇古怪的方式去死,马遵却不敢动姜维。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突破祁山,马踏陇西。蜀汉是蓄力而发,曹魏却毫无准备,“朝野恐惧”,陇西各县纷纷投降。
那时的县令,互相打招呼时就说:今天,你投降了吗?
诸葛亮大军杀来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人五人六地视察。郭淮拍拍屁股先走了,他要回上邽(在今甘肃天水市)守备,挡住蜀汉军队东进的步伐。
到了上邽,郭淮一番忙碌部署,已经是深夜,就上床睡觉。没等他把被窝焐热,马遵就来敲门。郭淮恼怒地穿上衣服,打开门,对马遵吼道:你不在前线指挥,回来找死吗?
马遵哆哆嗦嗦地说:姜……姜……姜维……姜维要造反!
郭淮把手放在马遵额头上摸摸,然后困惑地说:不发烧怎么也说胡话呢?郭淮分析,马遵肯定被诸葛亮吓出病来了。
说姜维造反,可不就是有病嘛!姜维是根正苗红的烈士遗孤,朝廷待他也不薄,年纪轻轻就做了中郎,前途无量,没理由造反啊。
姜维是真的没想造反。他半夜里醒来,发觉马遵跑了。姜维很是担心:马太守有梦游之症吗?可不要梦游到诸葛亮那里去啊!
马上有人告诉姜维,马遵不是梦游,是梦幻,他“疑维等皆有异心”,到上邽找郭淮去了。
姜维急忙招呼梁绪、尹赏、梁虔等人上马,然后风驰电掣地去追马遵。要是任着马遵在郭淮面前信口雌黄,那就真成叛贼了,姜维只恨马儿跑得太慢。
姜维等人并没有什么异常之举,马遵就很诡秘地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是马遵有心理迫害症,还是马遵要陷害姜维?估计是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更诡异的是,马遵不但把姜维推下了水,而且把自己的属官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也推到了姜维一边。
原来,“阴养死士”的姜维,颇有老大风范,把马遵的属官也拉到了身边。这一次,马遵“清仓处理”,把自己的下属和姜维一起“打包”,说他们都是叛党。
姜维很快来到了上邽城下,大声叫门,可是,城门楼上毫无动静。郭淮虽然不相信姜维有异心,但是诸葛亮大军到来,投降的人比不投降的人多,还是小心为妙。于是,郭淮下令紧闭城门:要是姜维带着诸葛亮的军队就麻烦了。
姜维喊哑了嗓子,上邽城门依旧死一般地闭着。完了,马遵还是如愿把我搞成了叛贼,姜维悲哀地想。
梁绪等人还在那里痴情地对着城门喊,姜维挥挥手:算了,把蜀军引来,我们就真成反贼了。姜维掉转马头,带领他们向冀县走去。冀县是老家,老家人都知根知底的,不会冤枉自己的。
但是,家乡冀县,用来迎接姜维的,同样是紧闭的城门。从下邽到冀县,三百里的路,姜维跑不过消息传播的速度。姜维造反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冀县。姜维和梁绪他们面面相觑:什么也没干,就成了人人设防的反贼,什么世道呢!姜维意识到,反贼的帽子是戴上了,再在城下喊着开门,说不定城上一支冷箭射过来,那就“一箭封喉”了。姜维,就这样成了一名故乡弃儿。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姜维调转马头:投降诸葛亮去。马遵成功地把一个“革命后代”黑成了“反革命”。
当归何不归——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姜维只恨马儿跑得太快,故乡越来越远。姜维回头,不见了那熟悉的城墙,他顿时有种要流泪的感觉。他揉揉眼睛,再次回头,还是没看到家乡的城墙。城墙里,他的白发母亲正坐在门前,等着儿子回来。
见到姜维,一贯沉稳的诸葛亮也禁不住笑了:还有被投降的!
但是,诸葛亮很快就有一种哭也哭不出来的感觉了。马谡在街亭战败,张郃率领大军进入陇西,刚刚投降过来, 还未来得及换办公室标牌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又被魏军夺回。大势已去,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移民千余户,带着姜维等人班师。
冀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向别人打听她的儿子什么时候回来。这个臭小子,天热了,他再不回来,给他留的腊肉就没法吃了,老母亲絮絮叨叨。别人说她儿子叛变了,跟着“贼军”去汉中了,劝她自己把腊肉吃了吧。
老母亲无语,默默地回家,把腊肉装在坛子里,颤颤巍巍地放好。娘在哪里,家在哪里,儿子一回家就会要这腊肉吃的。母亲的心里,没有叛贼和非叛贼这两个概念,只有回家的儿子和不回家的儿子这两个概念。
汉中的月亮和天水的一样圆,一样亮。望着窗外的圆月,姜维很奇怪为什么会失眠了。恍恍惚惚中,他想起母亲还留着一块腊肉,说是等他回家再吃。想起那块腊肉,姜维不再觉得圆月白得刺目,他心里温暖了许多,竟然慢慢地睡着了。睡梦里,姜维的嘴角带着笑。
天上掉下个姜维,诸葛亮如获至宝。第一次北伐,总算是有了点收获。
诸葛亮对姜维推出了任命“套餐”:仓曹掾+奉义将军+当阳亭侯。仓曹掾就是军粮储备处长,在当时是要害职位,诸葛亮北伐多少次栽倒在军粮上啊。奉义将军,是杂号将军中级别较高的,应该和孙吴的张昭担任过的辅义将军平级。张昭的地位在孙吴那可是近似于刘备时期的诸葛亮的,孙策把他看作“谋主”,孙权尊称他为“张公”,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姜维非常器重。当阳亭侯,当然是遥领,因为那时当阳在孙吴手里。虽是遥领,但是姜维此时只有二十七岁,而且对蜀汉寸功未立,如此封侯,在三国绝无仅有(世家子弟除外)。
对照在天水的遭遇,姜维在蜀汉迎来了第二次生命。而这个给他第二次生命的人,就是诸葛亮。
可是,给他第一次生命的母亲呢?姜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说要儿子给她买药材当归。当归,当归,应当归去,娘在哪里,家在哪里。可是,母亲怕为难儿子,就说要儿子买当归。儿子要是能回来,自会回来,要是不能回来,那也可以毫无牵挂地不用回来,毕竟当归是常见药材,到处能买到。母亲可能还想,要是直接让儿子回来,让蜀汉的人知道了,会对儿子不利,所以母亲就小心翼翼地与儿子打起了当归的“暗语”。就是嘛,母亲让孩子帮买药,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母亲对孩子,向来是考虑到最全的。
可是,让人心酸的是,母亲让儿子买的,偏偏是“当归”!
姜维给母亲回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娘啊,儿有良田百顷,不愿守着老家那一亩三分地,你有远志这味药,何必再要当归呢!
母亲的期望,遭遇儿子的决绝。姜维知道给母亲的信,肯定会被官府查看的,所以,他也用了远志的“暗语”。是滴血的时代逼着母子之间不能诉说衷情。
姜维的“远志”到底是什么呢?诸葛亮告诉了人们答案。北伐回来后,诸葛亮驻扎在汉中,把姜维调回成都任职,诸葛亮为此专门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信中说:“姜伯约做事忠诚勤奋,思考周密精细,综合评价起来,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都比不上他。这个人是凉州上士。”李邵虽然在后世不出名,但当时在蜀汉也是一朵数一数二的男人花,当时杨戏在《季汉辅臣赞》里对他的评价是“蜀之芬香”,此马良虽然不是彼神笔马良之马良,却是诸葛亮少有的哥们之一,有时诸葛亮要他代替写公文,然后诸葛亮在上面直接签字。姜维一来,这二人在诸葛亮眼里也就不算什么人物了。诸葛亮还让姜维指挥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诸葛亮着重赞扬了姜维的军事才能:“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更耐人寻味的是,信的最后,诸葛亮说姜维“心存汉室”。姜维本是曹魏一方的人,当时曹魏篡汉已经八年,皇位已经传到第二代,姜维这类年轻人,受的是曹魏思想的熏陶,而且曹魏待他也不薄,怎么投降蜀汉没几天就“心存汉室”了呢?这个“心存汉室”,就是姜维给母亲的信里的“远志”了。
这当然是诸葛亮对姜维进行了洗脑,把他与刘备奋斗一生的复汉理想的“远志”种子,播在了姜维的内心。
新主的“远志”,战胜了母亲的“当归”。 “为人好立功名”的姜维,成就理想的雄心壮志,主宰了他的感情,亲情被挤到心房之外。
不久,姜维又被提拔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中监军负责全军的纪检工作,征西将军已是名号将军。寸功未立的姜维,年纪轻轻,就获此殊遇,诸葛亮给他的,确实是无上知遇。诸葛亮要姜维接过复汉的火炬,继续前行。
复汉光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姜维要的就是这种极端挑战性的理想,刺激生命,鼓荡人生。
可是,姜维没想到,诸葛亮把他领上了理想之路,然后撒手而去,留下他一个人彳亍独行。
二 身手受制
瞒过了孔明,瞒不过姜维——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一面残破的汉旗,飘扬在斜谷口。
汉旗下面,是神色憔悴的诸葛亮,还有脸庞上带着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