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豪杰多如过江之鲫,有谁为百姓而主动放弃地盘?这样的一个仁主,硬是被小人法正欺骗,出卖。
  防得了小人做得了君子。刘璋最终没能成为英明的霸主,在后世落下了一个“守户之犬”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防备法正这个小人。
  ①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价这件事情,“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②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第三节 睚眦必报
  真小人的逻辑——
  感谢法正。在漂泊奋战了大半生之后,刘备终于在益州找到了栖身之地。益州的新任“家长”刘备,第一件事情就是发红包。刘备推出了四个超霸大礼包: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到底谁有资格获得这个超霸大礼包呢?
  关羽和张飞,他俩无可争议。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大牌,要是不享受最高待遇,那刘备就是打自己的脸。还剩下一个,给谁呢?
  法正!
  有人不愿意了,找到刘备抗议:他未曾血染征袍,未曾攻城拔寨,凭什么呢?刘备说了一句话就把大家的嘴封住了:要是没有法正,大家就都死在入蜀的山路上了。
  刘备手下,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将”,可谓人才济济,唯独缺少一个敢说敢做又刁钻精明的狠角色。对待不服气的益州人,一个字:狠,两个字:狠毒。这一点,诸葛亮是不够资格的,但是法正绰绰有余。再就是“大桑树集团”(见


第一章)在益州,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也需要一个“蜀中通”来掌握全局情况。
  一个高明的老板,不但善于利用君子,更善于利用小人,因为小人往往比君子还具有能量。刘备让法正担任蜀郡(治所就在成都)太守、扬武将军,地方军队大权在握。刘备完全信任一个真小人,不得不佩服他用人的策略。
  其实,小人是最容易对付的——你只要给他好处就行了。要是当初刘璋拜法正为将军,给法正一支部队,让他去汉中攻打张鲁,没准法正还真能成事。能把狼使唤成狗,这就是刘备的本事。人们都认为刘备的第一谋士是诸葛亮,其实刘备的第一谋士,入蜀时是庞统,入蜀后庞统战死,第一谋士的席位就是法正的了。诸葛亮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政务上,是决策层权威,而执行层方面,法正是绝对权威,“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刘备入蜀,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自己的团队,除了诸葛亮、法正、“五虎将”之外,魏延、糜竺、马良、马谡等旧部都得到提拔,而且,刘备还重用一大批刘璋旧部,刘璋任命的益州太守董和、主簿黄权、护军李严等人都得到重用,就连眼高手低的愤青彭羕,在刘璋时代本来是施以髡钳之刑的劳改犯,也被任命为治中从事。
  刘备把法正看成活的益州人事档案,他往往是根据法正的意见决定对益州旧部的任命。彭羕就是他着重推荐的。可是,当法正把大名人许靖这个名字提出来时,刘备却连连摇手,直作呕吐状。刘备说许靖弃城而逃,叛主不忠,让人恶心,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不能让这样的败类混进来。
  法正的恶心指数得是许靖的多少倍呢!刘备其实是看不起许靖这个中看不中用的人才品评专家。当时,刘备需要的是打仗的、治国的行家,而不是为歌舞升平做点缀的“专家”。
  法正对刘备说:“天下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人,就是许靖。可是现在主公刚开始创业,不可能去挨家挨户地游说,而许靖的名声,流传四海,如果对他不好的话,那天下之人就会以为主公在忽视贤者。主公应该对他敬重,以此来忽悠各处的人,这样就能起到过去燕王礼待郭隗的效果①。”
  法正的意思很明显,不要管许靖是不是小人,他只要是有用处,那就得任用他。法正看中的不是许靖的能力,而是他的品牌价值,正如有的公司招了博士生去,却只是一个电脑打字员,但是在合同谈判时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产品是博士生造出来的!”法正无疑是我国比较早懂得广告学的人。既然许靖是花瓶,那为什么不摆起来呢?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让许靖担任左将军②长史,相当于刘备的首席秘书了。既然是花瓶,谁不愿意把花瓶摆在自己的桌子上呢?
  人才品评专家许靖接到再就业的通知,内心很纠结:要是人们要我如何品评法正,我该如何说呢?把他说成能吏,砸了专家的牌子;把他说成小人吧,可是他也做出了一些君子也难以做到的事情。
  刘备不仅仅在人事任免上听法正的,而且在太太的选择这样的私事上,他也听法正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益州,自领益州牧。
  刘备得到了益州,却失去了太太。在荆州时,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和刘备成了亲戚。孙权联合妹夫攻打益州,妹夫死活不愿意,还撂下狠话说;“你如果非取蜀不可,那我就让你妹子守活寡去(‘吾当被发入山’),我可是说到做到,不失信于天下。”孙权担心妹子的婚姻质量,更是因为通不过刘备这一关,孙权就放弃了取蜀念头。可是,刘备最后却不声不响地自己进入了益州,孙权破口大骂:无赖,竟敢这样骗老子!二话不说,派人把妹妹接回了娘家。
  天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是。就是嘛,堂堂益州牧,连个太太也没有,只有几个二奶(妾),成何体统!益州牧的太太当然应该是益州最好的女人。谁是蜀中一枝花呢?不行,这是选太太,不是选二奶,不能按照美色标准来选。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谁是刘备身后的伟大女人呢?大家争论纷纷,那认真的程度,就像是给自己选太太。几轮角逐后,大家取得一致意见:刘瑁寡妻吴氏。吴氏能够入选,全是因为她有旺夫相(“善相者相后当大贵”)。刘瑁是刘璋的三哥,当时已经死了,其实即使他不死,也耽误不了大家把他的太太推荐给刘备,因为刘瑁是随时可以死的,只要是刘备需要。
  刘备却很犹豫:不好吧,我和刘瑁一个老祖宗呢!大家本来都指望吴“旺旺”能让刘备发达起来,大家也都能水涨船高地跟着升官。领导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领导的太太就是大家的太太,大家都很为刘备的迟疑而失望。
  看着伪君子刘备装模作样的样子,真小人法正暗笑:你和人家一个祖宗,别抢人家的地盘呀!法正对刘备要做小人却推推挡挡、做了小人却遮遮掩掩的做派很不赞同。他对大家说:看我的,保准让主公今晚入洞房。
  真小人出马了,开门见山地对刘备说:“你和刘瑁的亲疏,与晋文公和子圉的关系相比怎么样呢?”
  法正找刘备之前,肯定是做足了功课,检索了春秋战国那些事儿,搬出了晋文公娶侄子子圉妻的典故。晋文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一重耳,子圉是他的亲侄子。重耳的哥哥晋惠公夷吾在位时,与秦国交战被俘,后来以儿子子圉为人质,他才得以回国。子圉在秦国做人质,秦君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但是并没有留住他的心,子圉还是逃回了晋国。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把当时在楚国流亡的重耳迎到秦国,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
  刘备其实早就看上了吴氏的旺夫相,只是碍于和刘瑁是同宗,下不了手。法正这么一说,刘备觉得自己先前的犹豫确实是没必要的,人家重耳这个亲叔公公可以娶亲侄媳妇,他为何不能娶刘瑁的太太呢?他和刘瑁只不过在三百多年前有个共同的祖宗——汉景帝罢了。
  其实,法正找的这个前人榜样,并不恰当。重耳娶侄媳妇,是迫于秦君的压力,秦君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重耳与晋室彻底断绝关系。而刘备呢,并没有人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他上同宗刘瑁媳妇的床。刘备其实也明白法正是在为自己找台阶。禁不住旺夫相的诱惑,在法正的教唆下,刘备娶了吴氏,并在称帝后封其为皇后,死后还和她合葬在惠陵。
  汉朝,婚姻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人伦之始,王化之本”,是社会秩序的体现。刘备娶吴氏,按照当时的观点看,就是乱伦。但是,在法正看来,这个世界,只有利益,没有道德,只有欲望,没有追求。法正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像重耳一样称霸,只要是旺夫,哪怕是同宗,哪怕是侄媳妇,也是不妨娶进门的。
  只要利益能达到,哪管礼崩乐坏,这就是真小人的逻辑。
  又是推荐官员,又是推荐太太,法正成了刘备身边的大红人。小人得志便猖狂,下一步,法正该如何对待昔日那些和自己不对眼的人呢?
  难死诸葛亮——
  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孙权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使成都,要求刘备退出荆州。这个天真的要求换来一个圆滑的答复:“等我们得到凉州后,再把荆州给你们。”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我撕破脸皮了——孙权开始进军荆州刘备所属的地盘。刘备闻知孙权出兵,急忙把成都交给诸葛亮镇守,亲率五万人马回到公安。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大权在握。
  我法正又回来了!
  扶风老乡们纷纷把画在门板上用来辟邪的法正像擦干净,现在虽然法正更能辟邪,但是也更能作恶了。鬼只是在传说中,但是法正却就在眼前。
  看着扶风籍的人末日来临的样子,益州人感到不可思议,都说法正看样子比诸葛亮还宽容呢,怕他干什么呢?
  一开始,人们的印象里,法正是个温和的鸽派,而诸葛亮则是冷酷的鹰派。刘备连骗带抢,夺得益州,又抢夺当地人的财产来封赏取蜀功臣,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当地豪强,上访,示威,甚至制造恐怖事件。诸葛亮摇着鹅毛扇,温文尔雅地说:绝不姑息迁就,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创建平安益州。
  平安社会,首先得是法制社会。刘备深知这一点,于是他成立了一个五人立法委员会: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诸葛亮严刑峻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法正看不下去了,检索了一下汉朝开国皇帝那些事儿,做足了功课,找到诸葛亮,用刘邦初入咸阳与百姓“约法三章”③事儿说明应该缓刑弛禁来安抚人心,并要诸葛亮大批提拔干部来收买人心。
  诸葛亮却没给法正面子,懒得和他当面解释,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璋法治不严,导致小人欺主叛上,现在如果用当官封爵的宽容办法来笼络他们,官位给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恩惠给多了,他们反而不知好歹,如果严明赏罚,法令一行,他们就会知道好歹,不滥封官加爵,官位升了,他们就会感到来之不易而珍贵它,这样,赏罚并用,相辅相成,上下就有了秩序。
  这就是著名的《与法正书》④,它被公认为是诸葛亮法家思想的体现。可是,诸葛亮给法正写这封信,字里行间,就是在辱骂法正这类人不守君臣之道,只为加官晋爵。
  不过,聪明如诸葛亮是不会把想法暴露出来的,因为他得罪不起法正。生活的智者,尽可能不与小人发生交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