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9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林洲髓还是不答应呢?”段祺瑞沉着脸追问。
  “那…,”徐树铮想着办法,他如何看到窗外正急急跑来的贝特朗上校,眼睛忽然一亮,答道:“也许可借助法国人的力量,他们不正是需要一场胜利吗?”(未完待续。。)


辛卷 第四十一章 车轮 上

  美丽的爱丽舍宫坐落于香榭丽舍大街东端,虽然身处闹市区,但这栋秉承欧式古典的石头建筑,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宁静和庄重。在战事激烈、德军就在数十公里外的情况西啊,这里本应在政府牵至波尔多后变得冷清,但巴黎绞肉机之战时,为了和士兵、民众一起守卫巴黎,普恩加莱总统在此恢复了办公——白日里,楼顶的三色旗迎风飘扬,而入夜,总统府的灯光照亮所有法国民众的心。
  耶稣历11月4日夜,总统正在此听取贝当总司令的紧急报告,这个消息让他无比幸福——刚刚加入战斗的中国人,居然神奇的突破德军防线,挺进十六公里并收复了他的家乡巴勒迪克,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胜利,在上半年付出数十万士兵的牺牲却毫无战果、只惹得前线兵变和国民不满后,法国、不,应该是全体协约国都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
  看着总统饱满微秃的额头在电灯的照耀下开始发亮,贝当总司令有苦难言。虽然取得了这样难以置信的胜利,但是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对此却毫无应对之策,他们并没有足够的预备队集结于战线的后方,所以,只要明天大批德军赶到巴勒迪克,这个辉煌的胜利就将昙花一现,战线将重归以前那种泥潭般的平静。
  想到此,贝当说道:“总统先生,按照中国司令部的电报,他们对这个胜利并没有太多准备,谁也没有想到德国人的防线会这么薄弱且疏忽。本来在巴勒迪克应该有一个师的兵力防守,但实际上那里只有一个旅。而前沿防线,因为中国人未作炮火准备。所以打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大家都对这样的结果目瞪口呆……”
  “这是上帝在保佑我们!我的元帅,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目瞪口呆,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胜利——收复圣迪济耶以及巴勒迪克。”加莱总统站起身子,挥舞着拳头,对于他这个对德强硬派来说,在这个苦闷缺煤的初冬,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可中国人准备放弃这座城市……”贝当直接说出了中国人的打算。
  “不!他们不能这么做!”普恩加莱说道。“告诉他们,巴勒迪克是我的故乡。我要去他们守住那里,直到最后的胜利!”
  “总统先生,恕我直言,”一直在旁边抽烟的老虎总理克里孟梭忽然说道,贝当总司令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而他则拉着贝当到了爱丽舍宫来面见总统。“中国人这一次只是走狗屎运捡到了头奖彩票,所以他们慌了神不知所措,但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中国人下定决心在这里和德国佬打一战。我想他们将获得最终的胜利。不过,目前远征军明显没有这种决心,他们对德军似乎有一种畏惧心里,其实以现在的情况看。中国陆军并不比德国佬差劲多少,比美国人要强多了。我们应该要求中国人……”
  “总理先生,不要忘记中国远征军具有战役的独立指挥权。而且这次战役并未和我们商讨,我们没有办法……”关于要求远征军是否要持续战争、坚守巴勒迪克的争论一个小时前就开始了。贝当认为虽然中国人不想、也不具备坚守巴勒迪克的条件,而且他们获得了一次小规模战役的胜利。证明了中**队的战斗力,所以这是一件好事;
  但总理克里孟梭明显反对这样的观点,上半年尼维尔攻势所带来的动乱和厌战情绪依然在延续,而前月地中海的德国潜艇受到毁灭性打击后,波拉军港正在恢复,一些灵活的小潜艇还是能在夜里灵巧的穿过奥特朗托封锁线,潜入地中海作乱,运输再次受到影响,特别现在是冬季,全国普遍缺煤,一吨煤炭的价格涨到了三十美元,这是天价!想像一下厌战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没有燃料、没有足够食物……,再也没有比一场彻底的胜利更具价值了。
  贝当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克里孟梭打断,他说道:“总统先生,据说中国人最担心是他自己的官位,所以都很惧怕上司,而且他们自卑的很在乎外国人的评价,如果驻华大使向中国皇帝或者中国总理提出要求中国远征军坚守巴勒迪克的要求,并极力赞美中**队,我想迫于国内的压力,中**队将不得不调集兵力死守巴勒迪克。”
  克里孟梭的提议出乎贝当的意外,在他看来中国总司令林文潜中将的应对是明智的,你不去打一场你没有做好准备的战役,这次战斗证明了中**队的战斗力,与其将这些富有战斗力的中国陆军消耗在毫无意义的巴勒迪克,还不如将其投入某一次联军组织的重大战役中,那样才是最划算的。
  贝当想着这个年头正要反驳的时候,总统普恩加莱却挥手将他拦住了。他看向克里孟梭:“政府一般不干涉军队的具体指挥,因为我们信任将军们。你确定中国人不是这样?”
  “我非常确定!”克里孟梭断然答道,还带着一丝不屑。“中国人非常崇拜西方,只要我们一句赞赏,比如,修筑铁路的时候,只要对中国工人说一句:‘只有中国人能按时完成这些工程’,即便再反感西方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会在诅骂我们使用诡计的同时由衷的高兴——他们认为不管这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最少自己有被夸奖的实力,这可比印度人和安南人好多人;而一般的工人听了这样的夸奖则会不顾生命完成那些工作。
  可以说,中国人并不实际,他们非常在意西方的评价,同时为了证明自己,他们能够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这次出兵欧洲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确切的说,这就是一群非常卑贱的人!只要贵族老爷们半真半假的夸奖几句。他们就会高兴的忘记以前一切仇恨,包括那些一直未付的薪水。”
  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后。法国民众才真正关心起这个远在大陆另一端的国家,不过克里孟梭对中国的了解明显在此之前。在十五年前他会见那个中国叛乱者孙开始,他就常常关注这个古老的民族。在以前的几十年间,这个国家从对外国不屑一顾转而彻底崇拜国外的一切,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利索的叫人难以置信,现在这个国家虽然革命了,但克里孟梭相信她崇尚外国的习惯并未完全改变,更相信在外国人的赞扬下,中国人会为了证明自己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总统普恩加莱对于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听闻克里孟梭的逻辑。很快就被他说服了,他有些振奋的看着自己选定的总理,问道:“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总统先生,您应该亲自发电报给中国人,希望他们的总理能支持远征军坚守巴勒迪克,同时我们要大肆宣扬中国人在巴勒迪克的胜利,不管在法国还是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如果全世界的报纸上都能看到中国人在巴勒迪克的胜利,那么他们就被舆论和自己卑微的自尊心绑架。为我们流血到战死。”克里孟梭说道。
  “就这样吗?”做法非常的简单,这让普恩加莱有些难以想象。
  “这样已经足够了。”克里孟梭说道。“中国人爱面子胜过实利,这点正和英国人相反。”
  “好吧,我会亲自起草一份电报……”普恩加莱总统还没有说完。克里孟梭就拿出一份电报道:“总统先生,我已经准备好了。”
  没想到总理是有备而来的,普恩加莱看着电报上谦卑肉麻的语气。笑着道:“真的要这样说吗?我觉得并不太合适。”
  “已经非常合适了,总统先生。这份电报的读者不是中国总理。而是中国皇帝和民众。”克里孟梭说道。“另外,英国人会帮助我们。他们也乐于看见中国人坚守巴勒迪克,然后用这个辉煌的胜利刺激美国人。”
  听闻事情也被英国人支持,普恩加莱立即在这份肉麻电报上签名,而后电报被发动了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和法国人一样,一份由英国战时内阁的电报也发到新任驻华大使处。很快,在北京当地时间,也就是11月5日早上,京城各大报纸的记者甫一起床就收到了英国新任大使艾斯顿爵士关于早上八点半在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的邀请函,之后,两国大使连同协约国各国大使一起前面总理府求见杨锐。
  杨锐一起床的时候都知道了法国发生的战事,却对此并不关注,他相信林文潜一定能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况且,俄历都已经十月末了,革命还没有爆发,到此时他才重新并检视俄国历史,发现从七月布尔什维克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革命后,列宁就在‘德国间谍’的诅骂声中销声匿迹。民众相信布尔什维克是德国间谍,可杨锐却是万万不信的,以俄国和欧洲关系的紧密,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即便在混乱时期,布尔什维克也要借助外国势力的帮助。
  至于什么‘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傻话,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样,只能骗骗无知的草民。在杨锐看来,任何革命以及颠覆的背后总是有外国势力作祟,革命不是发生于压迫最深的时候,革命总是产生于草民境况好转、或者压迫者自身虚弱比如外战失败之时,不然草民何来力量反抗压迫者?布尔什维克不借助德国的力量和俄国内部的混乱,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至于和德国人签署的文件,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当真?布尔什维克掌握国家是为了发动整个资本主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为全世界资本家去送命。
  中国的西北诞生一个比沙皇俄国还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这是件坏事也是件事好事。坏事是这个庞然大物是自己的邻居,自己吞了他的土地,从此边疆多事;而好事就是列强对他的惧怕和憎恨远大于自己,毕竟中国现在只是一个有简单军工、重工体系的国家,她虽然有了不少民族资本工厂,可资本主义还很脆弱,并且其中不少工厂都有国家参股,最最关键是,基于z理论的终身雇佣制被广泛推广,这种脱胎于中国、成熟于日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比美式理念更适合当下的中国,这种管理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间的融洽使得劳资矛盾趋于缓和,罢工和革命变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土地改革、舆论控制、不平等条约废除、终生雇佣制,这四者是杨锐有信心抵挡无坚不摧麦克思主义的重要支柱,但讽刺的是,当他自以为做好准备,期望十月革命早日来临时,它却变得无影无踪。七月事件失败后,被临时政府污蔑成德国间谍的乌利扬诺夫同志离开了彼得堡,躲藏于芬兰某处直到现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杨锐一直在追查。
  在用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话把洋人们打发之后,农历九月廿六,也就是历史上发生十月革命的后三天,耶稣历11月10日,情报局张实张实来到了银安殿,他开口道:“先生,科尔尼洛夫追查到了,他二年前因为越狱被击毙了。”
  “我靠!!”杨锐震惊之余不但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还将后世的粗话喷了出来,“他…他…他怎么就会被我军击毙呢?还有越狱,难得他在三年前被我军俘虏了,然后越狱被击毙了?”
  看着杨锐语无伦次,张实很是奇怪,他根本不明白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