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空间里那些工匠们日日赶工,房子的雏形已经修建完毕了,而这时候消失已久的小貂也跑了回来,跟着它回来的还有一只迷你猴子。它蹦蹦跳跳的跟在小貂后面,回来时两个小家伙依然不走正门,从墙上打个洞就进了澜惠的房间,当时澜惠正跟四阿哥在屋里说话,那小猴子突然就蹦到了四阿哥的肩膀上,把四阿哥唬了一跳。
第三百零四章 千叟宴和银子从哪来
澜惠也惊奇的看着那只巴掌大的小猴,只见它仿佛十分喜欢四阿哥,不停在四阿哥肩膀处蹦跶,四阿哥抓了好几下才抓住它。抓住后四阿哥就把小猴往澜惠手中一塞,沉声说道:“扔空间里去,别让它烦爷。”
澜惠听话的把小猴送到空间后,小貂也着急的要进去,澜惠在它进去前特地吩咐它不许在新房子墙上打洞,见小貂点着小脑袋应了,这才放心的送它进去。
……
康熙五十二年的新年家宴上皇子们觥筹交错,福晋们欢声笑语,康熙与太后在上面看着众多的儿孙们齐聚一堂,脸上也是笑个不停。
这时澜惠正跟邻桌的五福晋说笑,五福晋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虽是孩子才小就被抱到太后宫中抚养,但在五福晋看来这是太后抬举她儿子,毕竟她儿子能得太后亲自养育就增加了一份筹码。她以前没孩子也就算了,既然有了亲生儿子,那世子之位还是要争一争的,这可是正经的嫡子。再说太后的宁寿宫她是常去的,现在只是去的更频一些罢了,也同样能跟孩子多亲近亲近。
两人正开心的聊着各自孩子的情形,同在五阿哥这桌坐着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却愤恨不已。她曾生过四个儿子,虽是有两个夭折了,但大儿子还是很得五阿哥喜爱的。本以为世子之位非她的儿子莫属,没想到生不出孩子的五福晋竟然能生出儿子来,生生给她儿子制造个大敌。想到这瓜尔佳氏对澜惠和八福晋就十分恼恨,要不是她俩进什么庙求什么子,五福晋现在还得奉承她儿子呢正在这时三阿哥起身举杯向康熙敬酒说道:“皇阿玛御极五十二年,统领着大清朝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今年又是您六十万寿之年,儿臣有一个新鲜的点子,不知皇阿玛能不能成全。”
康熙笑呵呵的说道:“说来朕听听,不好的话朕可要罚你。”
三阿哥挑眉看了一下众兄弟,朗声说道:“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皇阿玛之久者。所以,儿臣想不如举办一场隆重的万寿庆典,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康熙听了果然高兴,他本就是年已六十的老人,如果能请来众多高领老者,岂不是一项盛举。
太后在一边听了也连声道好,还对笑而不语的康熙说道:“皇帝,胤祉的主意很好,请来老人参加万寿宴也能显出皇家对子民的爱护之意。正好也能跟那些积古的老人交流一番。”
康熙忙点头应是,赞赏的夸了三阿哥一番。三阿哥乐呵呵的刚要趁热打铁接下这个优差,就听康熙在上面说道:“这场宴会就名千叟宴吧老四、老八,你俩来负责宴会的事宜,回头写成折子递给朕观看。”
四阿哥和八阿哥连忙站起应是,给坐在前边的三阿哥看的直喷火。而康熙又道:“老五也加上一份,这事还要礼部多忙活。”
五阿哥跟着起身领旨,之后的年宴大家就着千叟宴的事聊了开来,三阿哥还曾请求在千叟宴上出一份力,却叫康熙阻止了,只说他不擅长这个方面,不如叫擅长的兄弟来负责。气的三阿哥喷火的眼睛直瞅向四阿哥三人。
年宴过后四阿哥回了府就回了书房,招了弘晖、弘昀还有邬思道、文觉和尚等人在书房交谈,而澜惠则进了空间。
如今空间中的房屋已经基本上建造完毕,有些工匠已经开始向西边的山峰出发了,在那里四阿哥划了一个范围,允许这些人在那里建设一个村庄。因为澜惠当初在现代时买了不少种子,这些种子有很多都没有栽种,四阿哥看了之后把其中的粮食作物挑了出来,专门让买来的这些下人负责在西山栽种,到时不仅可以看看产量,还能存下更多的种子。这活要是四阿哥和澜惠两个人来干还真忙不过来,有了这些人倒是能省他俩很多力气。
澜惠进了空间后‘看’了一眼忙碌的人们,紧接着就瞬移到浮空岛上泡起了温泉,期间她还从木屋内瞬移了一本书出来,边看着小说边泡温泉,享受的不得了。
等到把身上存留的酒味泡没之后,澜惠就把书瞬移回去,穿上中衣盘腿坐在灵树下修炼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四阿哥已经回了房间后才瞬移回去。
四阿哥看着澜惠一身雪白的中衣笑语嫣然的站在那,走过去搂着澜惠的腰说道:“咱们进去吧”
澜惠轻轻的‘嗯’了一声带着四阿哥回到了浮空岛上,她伺候着四阿哥脱掉外衣,直到四阿哥也舒服的泡汤之后,才坐在旁边又拿回小说看了起来。
这时微风吹来,澜惠乌黑的头发随风飘扬着,四阿哥随手执起一缕边把玩着边说道:“千叟宴虽是声势浩大,但也花费颇多,近两年虽是没什么天灾人祸,而且因为马铃薯的传播岁收也有了保障,但这只能填补官员这些年借调国库的库银中的一分罢了”
说到这四阿哥的脸色阴沉下来,他冷哼一声说道:“那些个官员就没有不在国库借银之人,一个个贪得无厌,即使自家富得流油也要花国库的银子,当真是岂有此理,爷早晚要把欠款一一缴回。”
澜惠想到四阿哥都已经算了这些年的帐,要追缴早就追缴了,莫非是康熙不准?她疑惑的问道:“这事皇阿玛不知么?”
四阿哥把脑袋埋进水中晃了晃后才伸出来说道:“皇阿玛怎么不知,只不过这事牵连太广,皇阿玛年事已高已没了年轻时的魄力,不好动用重手处置这满朝文武罢了”
澜惠帮四阿哥解开了脑后的辫子,瞬移过来洗发的皂角,边帮四阿哥洗头发边叹道:“哎这也是个得罪人的差事。”
四阿哥扬眉看向澜惠说道:“爷什么时候怕得罪人过?莫非澜儿担心得罪的人太多?”
澜惠撇撇嘴说道:“爷都不担心妾身担心什么,爷竟小瞧妾身,再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们借了当然要还了,要搁妾身说不仅要还还要收些利息才对。”
四阿哥哈哈笑着抓住澜惠的手把她拽到了水里,环在自己胸前下巴抵着澜惠的头顶叹道:“可惜爷有这个心,但皇阿玛一直把爷的折子留中不发,这些年了,爷从没断过上呈的折子,可皇阿玛偏偏不予应允。”说着摇了摇头又道:“反正这事爷是放在心中了,皇阿玛年已六十,老人家心软些喜欢太平盛世也是可以理解的,大不了爷继续等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做成这件大事。”四阿哥的话说的斩金截铁,对自己能出手追缴欠款一事十分有自信。
而澜惠想了一下说道:“国库的银子真的不多了吗?千叟宴的花费大约要多少?”
四阿哥说了一个天文数字出来,惊得澜惠张开了檀口半天没闭上。
四阿哥见了凑上去亲了她一口,见澜惠慌忙的闭上嘴后才笑道:“这些银子还是拿得出的,只不过这两年爷辛辛苦苦攒下的银子要用尽了。”
澜惠想着四阿哥刚好负责了户部,可不是成天往外掏银子的衙门么,能攒下点还真不容易,没想到一个宴会就花光了。要说四阿哥这人就不是很看重这些形式,历史上的雍正可不像康熙和乾隆一样举行过千叟宴,而且连什么南巡巡狩都从没参加过的,天天在养心殿处理国家大事,当真是个务实的皇帝。
自家男人为了银子的事发愁,澜惠自是转动着脑筋帮忙出主意的,她想了想说道:“西洋贸易来钱最快了,像咱们家的铺子中就是西洋铺子盈利最丰。为什么不在广州或是天津那边建个通商口岸?还有听说澳门那边很多洋人的,咱们可不能让洋人真在那扎根了,那可是咱们大清的地盘。”
说道这澜惠突然眼前一亮,小嘴快速的噼里啪啦说道:“咱们还可以建一只船队,在海上扮作海盗打劫洋人的货船。他们拉送过来的船上可都是西洋的好物件,而回去的货船上除了咱们大清的茶叶瓷器外,还有满船得真金白银呢妾身记得看过一本小说中就有说到海盗的事情,那书上说洋人国家里的舰队穿上军服就是军队,脱掉军服就是海盗的。他们的国库有很多就是在海上打劫来的财物,无本的买卖呢对了,他们洋人还坐着船跑到各个大陆,找到物产丰富的地方就占下来,叫那里的土著帮着做工,他们得利。占领的地方他们都叫做殖民地,在殖民地上的掠夺让这些洋人能迅速的发展起来。爷,咱们要不要参考一下,大清虽是地大物博,但咱们自己关了门发展哪能比得上那些洋人满世界的掠夺来的快呢”
第三百零五章 海上贸易的讨论和八福晋说媒
四阿哥看着绞尽脑汁给自己出主意的澜惠,笑着亲了她一口,然后才说道:“澜儿空间中的书看的多了,自己也混乱了吧?其实皇阿玛早在二十三年的时候就开了江浙闽粤等省的海禁了,还在云山、宁波、漳州、澳门设了四道海关,现在海外贸易正是蓬勃发展之际,海关的税收也占全国税收的很大一份比例呢”
澜惠嘿嘿笑了一声,灵动的眼睛眨了眨笑着说道:“妾身早先不是没关心过这些嘛对了,妾身听阿玛说过,早些年曾经禁海迁海的,到底为了什么?”
四阿哥见澜惠对这事好奇,也就解答道:“世祖(顺治)在世时对海洋贸易的政策是沿袭明之成规,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不许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继续实行禁海的政策。不过本质原因其实是与东南海上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紧密相关的。当时沿海商民船只经常私自出海,还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的人,所以世祖一直严令官民出海,还曾三次迁海。皇阿玛登基后也继承了这一决策,直到郑克塽、刘国轩率部归降,朝廷统一台湾后,皇阿玛才作出‘展界’的决定。”
“展界?”澜惠问道。
四阿哥看着澜惠解释道:“展界就是安排在世祖十八年前后被迫迁离的沿海居民重新复归故土,使之在沿海大片弃地上重建家园的政令。展界之后皇阿玛就力行开海,一来有利于民生,二来有利于国课,毕竟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的战争花费颇巨的,开海也是在统一战争之后休养生息增加国库的大好办法。开海之后海上贸易也自然而然的繁盛起来。只不过发展海上贸易有优有劣,朝上对禁海的呼声倒是一直没停。”
澜惠忙问道:“那皇阿玛是什么态度?”
四阿哥笑道:“皇阿玛暂时还是支持的,不过南洋那边并不平静,吕宋、噶喇吧等处有很多汉人聚集,那些人时常与内陆联系购买粮米船只,倒是不得不防的。”
澜惠听四阿哥这么一说不由问道:“莫非爷也觉得海禁能一劳永逸?”
四阿哥笑道:“怎么会?咱们满洲夺得了这么大的江山,虽是享有富贵但汉人毕竟比满人多出许多来,怎么解决满汉矛盾又能使汉人放下反抗,这些一直是大问题。不过爷倒觉得只要百姓过的好,即使有兴许反抗之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