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侯揉揉有些疼的额头“确是宫内来人了,太子妃派人来宣夫人明日进宫,言说太子看重重宁在濂城所见所闻,若是对破濂王有所助益,少说会给个侍中的位置。想必这些话既然太子妃能说,必是皇上授意太子的”
  冯庭诧异了下“太子竟肯放过承侯府这么大个把柄?”然后自己摇摇头“太子殿下是个聪明人,皇上自然也是,承侯府虽然有些威望,但是不足以动摇都城,想必这是皇上与太子给侯爷的一个机会,毕竟侯爷身上的军功总是真实的,至于太子出面,想必是在为太子铺路呢。至于濂王,属下倒是觉得不足为虑,就说兵贵神速,然而濂王至今都没离开封地周围可想而知处境并不太妙,否则也不会想方设法的拉侯爷为援,看来侯爷已经有所决定了,属下恭喜侯爷。”
  严书显然是赞同冯庭这番说法的“不止如此,世子虽然爱玩,但是经此一事想必会有些长进,世子并非什么都不懂,之前只不过是没能抗住濂王这个老狐狸罢了,只要世子上进,一个前程想必是有的,侯爷这么久的忧心总算是可以放下了。不过明日夫人去太子妃那里,少说要赔些小心了,都说太子妃极受太子宠爱,日后又要正位国母,若是日后世子娶亲是由皇上赐婚,想必就更不用担心了,只是世子那里还需要侯爷好好劝导劝导。”
  “我明白,重宁那里我会处理,这些日子也劳烦两位先生忧心了,我承侯府这些日子风雨飘摇,多少人情冷暖都看遍了,二位先生对我不离不弃,钟彦铭记于心,今日略备些水酒,咱们大醉一场,承侯府的危机已过,值得庆祝下。”哪怕承侯这样经历过太多事情的人这段时间也是焦头烂额,如今倒是真的松了口气,忙让贴身侍卫去通知厨下整治一桌酒菜来。
  三人在外书房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形势,倒是难得自在了一回。
  回头承侯知道承侯夫人把世子的两个小厮撤了,没说什么,只是从外院掉了两个小厮过去,改叫冬青,冬华,都是忠心耿耿又明事理的人,否则就算他和世子说清楚了,也禁不住身边人撺掇,还是一并换了的好。
  事后承侯自然和儿子详谈了一回,也不知都说了些什么,不但对换了他身边人毫无意义,在屋子里呆的时候也开始看些竹简,而不是整日和妾室通房喝酒玩乐,人也沉默了些,连承侯夫人都诧异他的变化还拐着弯的试探着是不是病了所以没什么精神。
  第二天,承侯夫人让翠竹带着那件百子千孙石榴摆件,和紫檀木插屏等几个物件随她进宫。
  刚进宫门口就看见红丹立在路旁,见到承侯夫人上前“夫人,奴婢是太子妃的贴身宫女红丹,奴婢来带路。”
  承侯夫人做了多年的诰命夫人,一看红丹就是受太子妃重视的那种贴身宫女,这一身气度不输官家小姐,昨日来的宫女虽然也不错,但比起来就差得多了虽然她一个诰命夫人犯不上去讨好一个宫女,但是这和交好太子妃的贴身婢女并不冲突。
  她明白红丹这种贴身宫女根本就是拉拢不到的,但是如果你得罪了这样的人,在太子妃甚至太子耳边说上几句不疼不痒的,也能让她这样的人家吃大亏,翠竹虽然抱着几个盒子,但一点不碍着她凑上前去,姐姐姐姐的叫着,还塞了个玉镯子给红丹,红丹自然知道什么意思,不过太子妃那里她早就报备过了,太子妃虽然不允许她们收下面的礼,但是这种单独报备过的就没事,太子妃都说了,既然送了,那就收吧,免得你不收她反倒要想来想去的。
  到了东宫承慧院,红丹把她们带到正堂门口就停下交给云姝。
  云姝引着承侯夫人坐下上了热茶,承侯夫人倒没有无礼的打量这里,只不过从周围的摆设,摆件的放置,都体现着这东宫女主人太子妃的品味。
  政君也没让承侯夫人多等,听到她们进了宫门就换了身待客的衣服,比平时仅仅几只簪子挽发郑重一些,头上的珠链大小一致颗颗饱满,衬着政君更显着皮肤白皙。这样的首饰在公侯府邸也是首饰盒子里不错的饰品了,在政君这里也就是看得过去而已,怪不得都说天下富贵入皇家呢。
  “陈夫人,是本宫来迟了。”闻声承侯夫人站了起来行了礼,行了一半就被云姝扶住了。政君轻笑“陈夫人何必客气。”
  承侯夫人微微翘了翘嘴角,很僵硬的笑了笑,太子妃说她行礼是客气,她要是真当回事才是傻。
  不过她进宫来可不是为了这点小事的,让翠竹将手里的盒子交给云姝“娘娘,这是妾身与侯爷的一番心意,还请娘娘笑纳。”
  政君也没看,示意云姝将东西给小宫女拿着送去库房,看到政君这番动作,承侯夫人的心才放到肚子里,肯收东西就好,说明皇上太子是真的愿意给承侯府一个机会。
  原来来宫里低头的不甘基本上都没了,难得真情实意的说“我以前太过溺爱儿子险些铸成大错,多谢皇上和太子殿下肯给我儿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府上虽人少力微,然忠君之心可昭日月,还请娘娘转告,必不负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期望。”
  见承侯夫人说的郑重,政君也肃容“夫人不必如此,承侯代代忠良,袭爵靠的是每代承侯为国立功,年轻人有些许的胡闹不能说明什么,能改就好,夫人不必多虑,不过濂城的事情贵公子还是上书陈述下城内情况吧,早些破了这濂王之乱,濂城周边的百姓也早一天恢复平静的日子不是。”
  “娘娘说的是,侯爷也说过,濂王野心勃勃之辈,想来平定只是时间问题,若不是顾虑周边的百姓们,想必早就强攻了,我儿若不睡学艺不精,也想锻炼锻炼,我家老爷说了,等事情平定了,就让我儿去边塞锻炼锻炼,也好日后不堕了府上的名声。”承侯夫人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原话说出来还是记得住的。
  重要的内容都说完了,心照不宣的事情自然就不需要说出口了,聊了些衣服首饰家常里短的话,承侯夫人就打算告辞了,政君让云姝把早就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赏给承侯夫人,三匹卷罗纱,三匹烟云缎,番邦进贡的百叶香一盒,夜明珠一对,玉佩一对,虽不如承侯夫人送来的东西价值要高,但是就意义来说却不是那几样比得上的,皇家的赏赐哪怕是匹娟那都是荣耀,只不过皇家的赏赐也不可能那么寒酸。
  承侯夫人走了之后,政君让人传了句话给太子,把承侯夫人说的话大致都说了下,太子的动作也很快,前脚承侯夫人才回府上,后脚太子就向皇上请了让承侯世子陈重宁担任太子东宫属官的职务。
  皇上的决定下的这么迅速就是为了让太子的实力更强点,他的身体,是越来越弱了,太医院的太医门也没什么好方法,皇上现在的身体好比变成了筛子的水桶,多少水放进去都会慢慢流出来,补的越多,坏的越快,只能温补着,太医院的太医们都愁的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皇上的样子太子是看着眼里的,学习处理政务军务更上心了,之前说要体验下军营情况也不了了之了,没时间也没精力了,或许就像皇上说的,他懂得再多也上不得前线,知道如何看人,位置就稳住了大半。
  因为晚上的时候太子还要和幕僚们商谈就让人来通知政君,今天不回后院了,政君在书房一直呆着,练字看书,这场不成形的叛乱也该落下结局了,是时候趁着别人关注点还在濂王身上的时候查查之前搁置的事情了,这样好的时机,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第二十九章

  过了两天,红丹突然来说,冯顺常的宫女杜若终于有动静了。
  政君放下竹简,原本半卧在软榻上的腰身也直了起来“哦?快说说。”
  红丹见政君突然提起了兴致,也没吊什么胃口,原来从知道冯顺常有嫌疑之后,红丹就命在兰雨轩的暗线盯着冯顺常院子的动静,那个暗桩不过是个洒扫的小宫女,平日进不去冯顺常的院子,只能在院子外围洒扫,那日她洒扫完,正要回自己的杂役房的时候,却见杜若这个冯顺常的贴身宫女出门。而且并不像正常出门那样大大方方的,反而有些紧张的看着周围,下意识的她就躲在廊柱后面。
  等杜若出了兰雨轩的门后,也跟了上去,直到进了御花园,她却是不好再跟了,一个是她本来就到时候回杂役房了,如果没回去,同屋里的那几个人必定心生疑虑,以后再想动作就难了,正发愁呢,却发现红丹路过,忙悄悄过去讲事情一说,红丹就让她回去了,自己则让另一个面生的小宫女跟上去。
  没想到杜若绕来绕去,竟到了冷宫,和一个披着斗篷把整张脸都藏起来的人交谈了一会就回去了,那个人十分谨慎,就算在冷宫,周围除了杜若没有别人她也没有露出脸,等她离开的时候小宫女远远的跟着,没想到,那个人对于这里实在是太熟悉了,可能也是怕人看见自己藏头露尾的样子所以故意绕圈子,小宫女到底是跟丢了,不过红丹却发现,小宫女跟丢的位置周围的宫室就是明光殿和明成殿二殿,明成殿是先帝成婕妤的住所,因为当年死的蹊跷,这宫里从皇上即位就没住进过嫔妃,倒是旁边的明光殿,前殿宝华殿住着陈美人,侧殿住着李八子和宁八子,除了陈美人还算能在张美人手里分些宠,另外两个就是透明人一般在宫里熬着。
  最后红丹有些惭愧“娘娘,奴婢愚笨,手下的人跟丢了,所以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才是幕后之手。”
  政君虽然也有些遗憾,但是事情也不是每件都能如自己所愿,更何况,明光殿这个范围已经缩小了不少的范围了,更何况宫女又不是武林高手,总不能翻墙如履平地,说到底还是进不去的,明光殿这里又没有她的人,这个情况已经不错了。
  安慰了红丹几句,让她去查明光殿,也不用特别着急,免得打草惊蛇,本来她查这件事情就是因为在她以为把这东宫后殿都掌握在手里的时候竟然还有其他的人能够不留痕迹的在这里杀人,让她非常没有安全感,如果这样的人不止一个,那么她能保证的恐怕也只有自己的承慧院,连这么一块地方都无法掌握,那么以后做了皇后,整个后宫又何其大,谁都来捅一刀,就没完没了了。
  政君在后宫查事情,太子多多少少是知道的,他本身就有自己暗中的势力,后院自然也不能不看着,只不过现在前朝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也就腾不出手去查后院谁在捣鬼,而且政君作为后院的女主人她都在查了,就是为了表明信任他也不能明着插手,关键是现在濂王那里到了最紧要的时候了。
  鹰扬军的主将吴鹤来信说,濂王现在已经后力不济了,因为没有抢下周围比较繁华的地方,又要养这么多的军队,周边地区的交通要道又被切断,濂王的补给全靠那些私下里的商队和没有被堵截的山间小路,所得自然有限。
  濂王就算再自大也明白自己现在处境不妙了,身边几个臂膀倒是还在,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和濂王已经绑到了一起,其他的濂王府里的下人们倒是有些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还逃了那么几个无根无底的小幺儿,拖家带口的也不敢逃啊。后院里王妃倒是尽可能的维持,只不过却也私下里做了打算,至少她的三个孩子,怎么也不想让他们就这么送了性命。除了大儿子跟在父亲身边,小儿子和小女儿不过四岁,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