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于北非写的武侠小说名叫《游龙戏凤》,写的是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的故事。
而李飞阳感觉把古龙的小说中的不太有名的小说都推的差不多了,这次正好趁此机会将其精品一一推出来,反正终究要推出的,至于到底是大陆的武侠迷先看到,还是港城的武侠迷先看到,这对于这点,李飞阳毫不在意,别管是现在大陆连载还是在港城连载,时间长了,总会流传开来的。
李飞阳给马奇东的小说是前世古龙中期作品中名家气象初次显露的小说《武林外史》。
其实在李飞阳眼里,《武林外史》这部小说除了情节上处理的有点不太顺畅以外,在古龙的小说之中,写作水平已经日趋成熟。这部小说可以称之为古龙小说中承前启后的作品。
在它之前,的《浣花溪剑录》虽然已经有了古氏武侠风格中的武术的禅意,有了一种一招杀敌的精悍描写,但是还只是一种对武侠小说新风格的小心的试探之作,而《武林外史》却是一种真正的试水之作。而且试水的还非常成功,书中非常成功的描写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沈浪就不用说了,出身世家,功夫神秘,智慧过人,可以说是江湖中完美的大侠人物,而熊猫儿的慷慨豪迈,潇洒**,王怜花的多才多艺,阴险狡诈,白飞飞的深藏不露,白夫人的老谋深算,在这部书里面非常鲜明立体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也就是从这部小说之后,古龙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独有风格的武侠创作之路。
这部小说破天荒的刨去了历史背景,只是描写江湖,对于时事,一点都不涉及。
在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历史是一根墙上的钉子,而武侠小说就是挂在钉子上的衣服。这件“衣服”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底是长袍还是短袖,就要看作家将它“裁剪”成什么样子了。
但是《武林外史》这件“衣服”却是根本就不在乎墙上的那个“钉子”,它有单独属于它的挂靠物品。甚至可以说,他连挂靠都不需要!
在这部小说之前的武侠之中,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描绘成在什么地方习武,或者得到了什么样子的神功秘籍从而功夫大进,一跃成为当世顶尖高手。
而这部小说里面,根本就没有主角的习武经历,甚至在书中还略微讽刺了一下武侠小说中所谓的“神功秘籍”的写作套路,把书中的神功秘籍写成了莫须有的假货。
这部小说之后,古龙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套路,他不善于写套路的打斗,文史功底不如金庸、梁羽生,于是他另辟蹊径,去掉武侠小说中的打斗套路,转而描写主角的智慧,描写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力,而不再是纯粹的武力较量。
这部小说之后,古龙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套路,他不善于写套路的打斗,文史功底不如金庸、梁羽生,于是他另辟蹊径,去掉武侠小说中的打斗套路,转而描写主角的智慧,描写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力,而不再是纯粹的武力较量。
在大江湖报社开始刊登《游龙戏凤》的同一天,新青年报社针锋相对的将《武林外史》连载在自己的报纸上。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处于劣势
更新时间2015…2…2 23:22:35 字数:2475
于北非的《游龙戏凤》讲述的是一个青年侠客修习绝世武功,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成为武林至尊的故事。期间掺杂着男主角和几个红颜知己的一段段狗血的爱情描写,故事的最后男主将几个红颜收到**,一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故事在李飞阳的前世,已经是臭大街的设定,李飞阳在前世除了金古梁温的武侠小说之外,初次看的武侠小说,就是和于北非写的《游龙戏凤》一样,都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中了春药毒酒了,或者在山洞里天寒地冻的互相拥抱取暖啦,等等等等,让后男女主角就开始发生了亲密的关系。然后两人就成了恩爱的夫妻情侣。
这种武侠设定,在武侠小说的中期,是非常有市场的,这种小说的情节构思简单,不要求作者有多好的文笔,能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勉强说出来就行。只要读者能够看得明白,这种小说的设定就有他的市场。
李飞阳前世幼年时期,初次接触武侠小说之时,根本就分不清武侠小说的好坏,看武侠看的如痴如醉,满大街的寻找武侠小说来看,只要是武侠,就会兴致勃勃的拿回家里翻看。
在当时来说,他根本就分不清武侠小说的优劣,甚至有一次去租书,一个是金庸的作品,另一个是一个不知名作家的作品,李飞阳比较了一下,感觉还是那个不知名作家的作品合胃口,便将金庸的小说弃之不顾。
而他挑选的那部不知名人士写的武侠小说,就和于北非如今写的一男多女架构的《游龙戏凤》极为类似。
武侠小说之所以被正统文学所排斥,就和这类**流武侠小说不无关系。
这武侠小说内容过于低俗,情节也极为生硬,书中的人物只是一个人名,根本就没有一个丰满的形象,一本书看完,书中的人物过几天就会忘掉,写这种小说的作者,本身文史功底不行,再写第二部武侠,还是千遍一律的抄袭前面那一部的情节设定。人物形象脸谱化,作品内容套路化,文笔没有一丝一毫的提高,还是那么“稳健”。这也是传统文学作家所诟病的事情,不是他们带有色眼光来看待武侠小说,而是这一类武侠小说确实有点不登大雅之堂,稍微有点文学底蕴的人看了之后,也会摇头失笑。
但是这种作品,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却是非常受他们欢迎的。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极少有识字之人,就是识字也就是读报看信的水平,文学修养,文史功底那是决计没有的。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精神娱乐稀少,就和前世年幼的李飞阳一般,最喜欢这种低俗的一男多女的武侠故事。这种一夫多妻的情节设定,能深深的满足他们平日里的遐想。这使得他们很有带入感,自己没有做到事情,书中的主角做到了,对他们来说,那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就像孩子看童话故事,一向喜欢的就是那种幸福大团圆结尾的故事,对于悲剧性结尾的童话,无论写的有多精彩,大多数孩子们都不会太喜欢。人们总是以一己的好恶来选择文学作品,这一点和年龄大小没有多大的关系。
至于文笔?对他们来说,文笔?那是什么东西?
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情节好,看着爽,那就是好的作品!
不要跟他们谈什么逻辑,什么人性,什么现实,什么文笔,我就是看一个武侠故事乐呵一下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你跟我谈这些高深的道理,你至于么?
这也是武侠小说能够盛行的一个原因。。
其实当初古龙刚刚开始写武侠小说,借鉴的也是这个一夫多女的套路,不过老这么按照套路走,千篇一律的捡秘籍,逢美女,遇高手,传绝技,最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最后武林称王。这些写多了,估计他自己也烦,感觉不是个事儿。于是,他求新求变,力求写出自己的风格。他是一个有才气的人,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锐气,一股子豪气,终究被他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而和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们,仍然是不思进取的按照老套路写作,于是就慢慢的没落,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些作家们开始一点点的失去昔日的光彩,最后消失于大众的视线之内。
其实倒不是这些武侠小说作家不想进步,实在是他们本身才气不足,文笔苍白无力,作品没有感染力。
他们本身底子薄,想象力差,写武侠小说的天赋也不行,在武侠刚刚兴起之时,大众精神生活贫瘠的阶段,这些人写的小说还能勉强入目,但是当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上来后,这些作品就不够看了。
有时候写小说,是真的是要看天赋的,没有天赋,纵然文史功底极深,诗词书画都有涉猎,写论文也能写的四平八稳,可是写起来他们眼中粗鄙不堪的武侠小说,却也未必能够写出什么好的作品来。
基于这种大众普遍喜欢一夫多妻,美女倒追男类型武侠小说的原因,马奇东的新青年报社开始连载李飞阳的《武林外史》的时候,销售量并不比大江湖报社报纸的销售量多多少,甚至某些时候,还不如对方。
就和李飞阳前世的网络时代一样,一些世界名著根本就没人有兴趣观看,嫌看着太累,而网络小说中几百万字的小白文却是盛行一时,被大部分群众接受,这些小白文可是比那些几十万字,甚至几万字的名著要长多了。但是读者就是喜欢小白文,而讨厌那些纯文学的作品。
因为普罗大众就这么点欣赏水平,他们看小白文要的就是一个“爽”字,这是纯文学作品所给不了的。
而此时李飞阳的《武林外史》远远没有于北非的《游龙戏凤》令人感到舒爽。
报刊连载一个月后,两家报社打擂台的消息已经在港城传的沸沸扬扬,许多港城人们开始买两家报社的报纸观看其中的武侠故事,互相比较优劣。两部作品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吵吵闹闹的没有休止。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武林外史》略胜《游龙戏凤》一头。
港人的文化水平要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内陆人们,一部作品的好坏他们还是能分得清的。
在他们眼里,《武林外史》的文笔还是要高于《游龙戏凤的,但是在发行量上面,新青年报社发反而要低于大江湖报社。这点,令马奇东非常没面子,被老对手王振南在公众场合夹枪带棒的冷嘲热讽了几次,弄得狼狈不堪。虽然最终结果还没有定论,但是光看销售量,新青年报社终究还是处于劣势,这一点令马奇东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没办法,马奇东干脆以打理家族企业的借口去了大陆的唐城,后来觉得还得要李飞阳的帮助才能出这口恶气,他又来到了京城去找李飞阳求助。
而此时的戏曲大赛已经临近结束,正是各个团体比赛最为卖力的时候。
第一百四十八章 马奇东的想法
更新时间2015…2…3 23:55:00 字数:3105
马奇东找李飞阳的时候,李飞阳正在戏剧院津津有味的看着南方最大的黄梅戏剧团的表演。
这个剧团的实力不容小觑,编排的这场戏也是古装戏,但是情节处理的很到位,比《七品芝麻官》也差不到哪儿去。在台上的演员的演技也是非常了得,一颦一笑,一走一摇,都透出那么一股子风韵,优雅自然。
这个演员已经把自己完全带入了戏曲角色之中,表演流畅自如,收发由心,该哭哭,该笑笑,哭时梨花带雨,笑时海棠初绽,这种表演功力李飞阳在这个世界还是第三次见到,第一个有此功力的是当代京剧大师文昌风,第二个也是京剧大师,而自己的大舅张昭夫虽然也是一个优秀的戏剧演员,但是与这些大师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他文化修养上比不过人家。
在此时又见到这种表演精湛的老戏曲艺术家,李飞阳又惊又喜,没想到一个大赛而已,大师竟然连连出现,由此可见如今正是戏曲生命力最为昌盛的一个时间段。
现在电视、电影还没有普及,人们的娱乐节目还很贫乏,听书看戏,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了,至于电视电影,那是城里人的待遇,乡下人是不敢奢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