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增长业分为二类:

 

一、为乐受义故增长。

二、为舍受义故增长。

 

初中复二:

 

一、为受用色、声等欲尘所生诸乐。

二、于外乐厌舍贪著,为定生乐受而增长业。

 

初复有二:

 

一、正缘未死以前现法乐故,造非福业。

二、正缘来世诸欲乐故,增长福业。

 

正缘定生乐受者,谓集能生第三静虑,下至初禅诸不动业。若于诸欲舍离贪著,复由乐受令意厌患。为舍受故而作业者,谓集能生第四静虑,乃至有顶诸不动业。此是《世亲论师》意趣。由此正理,若普厌弃一切诸有,为解脱故三门行善,则能渐远生死渐近涅槃。

 

癸三、死没及结生之理

 

第三、死殁及结生之理分五:

 

子一、死缘

子二、死心

子三、从何摄暖

子四、死后成办中有之理

子五、次于生有受生道理

 

子一、死缘

 

寿尽死者,谓如宿业所引寿量,一切罄尽而死,是为时死。福尽死者,谓如无资具死。未舍不平等死者,谓如经说,寿未穷尽,有九死因缘,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

 

子二、死心

 

第二、死心分三: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信等善法现行于心。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忆念或他令忆,昔于何法多所串习,彼便力强,由此今心于彼流注,余皆忘失。若于二事平等串习,先忆何法便不退舍,不起余心。又作善者如从闇处趣向光明,临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有种种可意之色,非不可爱,安祥而逝;临死其身无重苦受。造妙业者,解肢节苦,亦极轻微。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念贪等现行不善,临死其身受重苦受。造不善业当死之时,现受先造不善业果所有前相,谓如梦中多怪色相,于彼显现,如从光明趣向闇处。诸造上品不善业者,由见彼等不可爱相,身毛恐坚、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睛咀沫,此等相现。若造中品不善,彼诸相中有现、不现,设有不俱。作恶业者,解肢节苦,最极尤重。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又一切人临命终时,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长夜所习我爱现行,复由我爱增上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此即能成中有之因。此中预流及一来者,虽其我爱亦复现行,然慧观察制而不著,譬如强力制伏羸劣;诸不还者我爱不行。

 

无记心死者。谓行善、不善者或未行者,自未能念此二种事,无他令忆。此临终时,俱离苦乐。善心死者,是于有粗想时,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住无记心。彼于尔时,于曾习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其忆念;不善亦尔。故细想行时,一切死心,皆是无记。俱舍释说:‘善、不善心行相明了,不能随顺当断死心’。

 

子三、从何摄暖

 

第三、从何摄暖者。造不善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上分先冷,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自下分舍下分先冷。二者俱从心处识舍;识最初托精血之中,即为肉心,最后舍处即最初托。如是先从上身摄暖至心,或从下分收暖至心。次虽未说,从下或上,亦摄至心,然当类知。

 

子四、死后成办中有之理

 

第四、死后成办中有之理者。如前所说识从何舍,即于彼处无间而成,死与中有如秤低昂。依二种因,谓我爱已生故,无始乐者戏论已熏习故,善、不善业己熏习故。天此中有,眼等诸根悉皆完具,当生何趣即彼身形。乃至未受生有以来,眼无障碍犹如天眼;身无障碍,如具神通。俱舍亦云:‘为当本有形,此谓死以前,生刹那以后,同类净眼见,具业神通力,根全无障碍,不转为寻香。’此说中有是同类见,及修所得离过天眼能见。成办何趣中有,次定不可转趣余生,集论中说容有转改。本有者,俱舍论中总说四有─死已未生是为中有;当正受生初一刹那是为生有;从此第二刹那乃至死有最后刹那以前,是为本有;临终最后刹那是为死有。此望将来受生之死有,是其本有。有误解此说为前生身形;又有见说是后形故;说三日半为前生形,次三日半为后生形。此说全无清净依据,唯增益执,瑜伽论说识不住故,于前世身不起欲乐。故有说云,见前世身而生忧苦,亦属增益。造不善者所得中有,如黑膻光或阴闇夜;作善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见己同类中有,及见自等所当生处。入胎经云:‘地狱中有如烧杌木,旁生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中有色相如水,人天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中有其色鲜白。’此是显色差别。从无色没,生下二界则有中有。若从下二生无色者,则无中有;于何处没,即于其处成无色蕴。堪为根据诸教典中,除此而外,未说余无中有之例,故说上下无间皆无中有,亦不应理。经中又说天之中有头便向上,人之中有横行而去,诸作恶业所有中有目向下视、倒掷而行,意似通说三恶趣者,俱舍论说人、鬼畜、三,各如自行。寿量者,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若得生缘,则无决定。若仍未得则易其身,乃至七七以内而住,于此期内定得生缘,故于此后更无安住。堪依教典,悉未说有较彼更久,故说过此更能久住,不应道理。如天中有七日死已,或仍生为彼天中有,或转成办人等中有,谓由余业转变势用,能转中有诸种子故,余亦如是。

 

子五、次于生有受生道理

 

第五、次于生有结生之理者。若是胎生,则彼中有于当生处,见有自己同类有情,为欲看彼及戏笑等,遂愿往趣当生之处。次于父母精血,起颠倒见。尔时父母未行邪行,犹如幻变见行邪行便起贪爱。此复若当为女,欲令母离,贪与父会;若当生男,便欲父离,贪与母会。瑜伽师地是说非实,见其父母,误于精血见行邪行。生此欲已,如如渐近,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男女余分,唯见男女二根之相,于此发愤中有即没而生其中。此复父母贪爱俱极,最后决定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犹如熟乳凝结之时,与此同时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阿赖耶识力故,有余微细诸根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尔时识住,即名结生。诸有不许阿赖耶者,许为意识结生相续。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自妄见入诸芦荻稠林等中。造善业者,当生尊贵族,闻有寂静美妙音声,及自妄见升于高阁宫殿等处。又住胎者,凡经七日,有三十八,胎中圆满一切肢节。次经四日,当即降生。如入胎经云:‘此经九月或过九月,是极圆满,住八月者虽亦圆满,非极圆满。若经六月,或住七月,非为圆满,或复缺肢。’此等广说,如入胎经应当了知。

 

若于生处不欲趣赴,则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应生。故作感那洛迦业及增长已,谓屠羊宰鸡或贩猪等,诸非律仪中有,犹如梦中,于当生处见有羊等,由先所习喜乐驰趣。次由嗔恚生处之色,中有遂灭,生有续起。如是于余似那洛伽瘿鬼等中,受生亦尔。若生旁生、饿鬼、人间、欲天、色天,便于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次由于彼起欣欲故,便往其所,嗔当生处,中有遂灭,生有续起,此乃瑜伽师地论说。若非宰鸡及贩猪等不律仪者,生那洛迦,理同后说。俱舍论云:‘余求香宅舍’,谓湿生欲香,生化求舍,而受生也。

 

复如释说,若是当生热那洛迦,布求暖热,生寒地狱,希求清凉,中有遂往。诸卵生者,俱舍论说亦同胎生。死没及结生之理,无特外者,皆如本地分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七

 

辛二、由于十二缘起思惟

 

第二、由十二缘起门中思惟分四;

 

壬一、支分差别

壬二、支分略摄

壬三、几世圆满

壬四、此等摄义

 

壬一、支分差别

 

十二缘起支中,初无明者,如俱舍云:‘无明如非亲实等’此亦如说怨敌虚诳,非唯遮无,亲友谛实及异亲实,是说亲友实语相违所对治品。如是无明亦非仅遮能对之明及明所余,是明相违所对治品。此中能治明者,谓正明了补特伽罗无我之义。此相违者,谓补特伽罗我执萨迦耶见─此乃法称论师所许。《无著论师》兄弟,则许倒执实义、蒙昧实义;二中后者,总谓邪解、未解二心之中为未解心;然此相违能治上首,则同许为觉无我慧。又此愚蒙,集论中说略分二种,谓:业果愚及真实义愚。初能招集堕恶趣行,后能招集往乐趣行。

 

行即是业,此有非福业能引恶趣及能引善趣业。后复有二,谓:能引欲界善趣之福业,及能引上界善趣之不动业。

 

识者,经说六识身,然此中主要,如许阿赖耶者则为阿赖耶,如不许者则为意识。此复若愚,从不善业起苦苦果,造作增长诸不善业,此业习气所熏,现法之识者,是因位识。由依此识,未来世中于恶趣处结生之识者,是果位识。如是由于无我真实义愚增上力故,未如实知善趣真苦,妄执为乐,即便造集福不动业,尔时之识是因位识,由依于此,遂于欲界上界善趣结生之识,是果位识。名色中名者,谓受、想、行、识─非色四蕴。色者,若生无色,唯有色种而无实色,除此余位羯罗蓝等色,如应当知。六处者,若是胎生,由其最初识人精血为羯罗蓝与名俱增,成眼等四处,身与意处,于羯罗蓝位而有。若是化生结生之时,诸根顿起,无上渐次。卵生、湿生,唯除住胎,余者悉同。是本地分所说。由是因缘,成就名色得身自体,成就六处成身差别,是为成就能受用者,五有色处者,于无色中无。触者,谓由根、境、识三种和合,取诸可意、非可意、中庸三境。说六处缘者,亦表境、识。受者,谓触取三境顺生三受,谓苦、乐、舍。爱者,谓于乐受起不离爱,于诸苦恼起乖离爱。说‘由受缘生爱’者,是从无明和合触缘所生之受而能生爱,若无无明,虽有诸受,爱终不生。由是因缘,触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或异熟受用。若此二圆满即为受用圆满;其中三界有二种爱。取者于四种境起四欲贪,谓:欲著于色、声等欲尘及除萨迦耶见余诸恶见。恶见系属恶戒、恶禁及萨迦耶见,是为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有者,谓昔行于识熏业气习,次由爱取之所润发,引生后有大势力,是于因上假立果名。生者,谓识于四生最初结生。老死中,老者,谓诸蕴成熟转变余相;死谓弃舍同分诸蕴。

 

壬二、支分略摄

 

第二、支分略摄者。如集论云:‘云何支分略摄?谓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能引支者,谓无明、行、识。所引支者,谓名、色、六处、触、受。能生支者,谓爱、取、有。所生支者,谓生、老、死。’若尔引生两重因果,为显有情一重受生因果耶?抑显两重耶?若如初者,则已生起果位之识,乃至于受,后生爱等不应道理。若如第二,则后重因果中,缺无明、行及因位识,前因果中缺爱、取、有答:无过谓能引因所引之法即能生因之所生起,所引已生,即于此立生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