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医杂着-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五
  拟定诸方
  属性:治小儿肝经火旺,目睛频动,痰气上升,或壮热惊搐,面色红,脉有力,脾胃无伤,宜泻肝火。
  川芎(八分) 当归(酒洗) 柴胡 橘红 枳壳(炒) 天麻(各六分) 甘草(四分) 茯苓白芍药(炒,各八分) 黄连(四分,酒炒) 薄荷(三分)
  上每服二钱,姜、水煎服。
  愚按前症若肝经风热而自病,宜用本方;若肝经血燥而自病,宜用六味丸;若肝木克脾土,宜用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若肺金克肝木,宜用泻白散;若肾水不能生肝木,宜用六味丸;若愈后惊悸不寐,或寐中发搐、切牙,宜用归脾汤加茯苓、五味。盖有余者,邪气实也;不足者,真气虚也。凡病有余,当认为不足,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少参王阳湖孙,八岁,伤股骨,正体科续之。余视其面,青而兼黄,口角微掣动,此乃肝木侮脾症也。
  且气血筋骨皆资脾土而生,但壮脾气,则所伤自愈。遂用六君子汤加钩藤钩、当归,三十余剂诸症悉愈。
  一小儿,三岁,因惊抽搐,发热,痰盛,久用抱龙丸等药以清风痰,反致面色或赤或青。余谓此心肝二经血虚风热而生痰,不足之象也。先用六味地黄丸,以滋养肝肾,佐以六君子汤,少加柴胡、升麻,以调补脾胃,诸症顿退而痊。
  治小儿脾经不足,土败木侮,目睛微动,四肢微搐,或潮热往来,脾胃有伤,饮食少进,或泄泻,呕吐,面色黄,脉无力,宜补脾胃。
  白术(一钱三分) 黄 (蜜炙) 川芎 当归(酒洗) 陈皮 人参 肉豆蔻(煨) 神曲干葛(各五分) 白芍药(一钱,酒炒) 黄连 甘草(炙,各四分) 半夏 白茯苓(各七分)
  上姜、水煎服。
  愚按前症若因脾胃虚弱,用五味异功散补之,虚寒者加木香,或再加炮姜温之;若因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举之,作渴者用七味白术散主之;若因脾胃虚弱,寒水侮土,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温之;若因脾胃虚弱,肝木侮土,用补中益气汤加苓、芍、半夏调之,若因肝木太过,脾土受制,用小柴胡汤加炒山栀平之;若因伤鱼肉等物,宜六君子汤,更加山楂、砂仁消之;若因伤生冷,腹痛,或泻利清白,宜六君子汤加砂仁、木香、炮姜温之;若因伤辛热停滞,呕吐酸水,或大便积利不快,用六君子汤加黄连、吴茱萸、木香和之;若食积去而泄泻不止,用四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木香、煨姜以补脾肾;若泄泻止而饮食少思,宜用白术散以补脾胃。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或用养胃汤、枳实、黄连、山楂治之,更加腹胀,午后发热,按其腹不痛。余以为饮食虽化,而脾胃复伤,用六君子汤数剂而痊。
  一小儿,伤食发热,呕吐,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赤如故。余曰∶此胃经虚热耳!
  用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各二分,四剂而痊。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吐痰。余以为饮食伤脾发热,肺气虚弱所致耳!用六君子汤再加炒黑黄连、山栀各二分,一剂顿安。(余见各类。)
  治小儿心血虚,睡中惊动不安,或受惊吓而作,主清心安神降痰。
  人参 半夏(汤泡) 酸枣仁(去壳炒) 茯神(去心,各一钱) 当归(酒洗) 橘红赤芍药(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杵) 甘草(炙,三分)
  上水煎,入姜汁、竹沥少许,入牛黄半分尤妙。若温暖之月,心经多热,加生地黄、山栀仁各五分,麦门冬七分,淡竹叶。若方饮食,因惊而停滞者,须先消饮食,然后治惊,惊药内仍加白术、麦芽以理脾胃。盖惊则气散,宜收补其气;惊则痰聚,宜消化其痰。
  愚按前症若心血不足而心神惊悸者,宜用本方;若木火太过而心神不宁者,宜用导赤散;若木火翕合,风热相搏而病者,用柴胡栀子散;若肝火虚弱,木火未济而病者,用六味丸;若因脾胃食郁生痰,惊动不安者,宜用四君子汤以健脾,神曲、半夏、麦芽以化痰,山栀、芍药以清热;若因饮食停滞,肚腹膨胀,或呕吐泄泻,宜用六君子汤以健脾,用浓朴、神曲以消食。如有痰搐惊症,仍用本方调治。
  如见肝经之症,加钩藤钩,方内赤芍药易以白芍药。(治验见各症类。)
  治小儿食积,郁热发于肌表,潮热往来,主理中清阳明之热。
  白术(炒) 山楂 白芍药(炒,各一钱) 黄连(炒) 枳实(麸炒) 川芎 香附米(炒)
  升麻(各七分) 干葛(一钱二分) 甘草 炙草(各三分)
  上用姜、水煎服。若食积去后,潮热未除,减山楂,枳实、香附、川芎,加人参、黄 、陈皮各五分,再加白术二、三分。有痰加半夏六分。
  愚按前症若食积去而热不退,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胃气;若作呕,少食,用四君子加藿香、半夏以安中气,若泄泻,不食,宜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以升补脾气;若久泻不已,宜用补中益气汤以升补阳气;若虚寒,加炮姜、木香,如不应,佐以四神丸以补脾肾;若体瘦,潮热,口渴,大便不调,宜用肥儿丸以消疳积。若不分脾气虚实、有无食积,概用克伐消导、寒凉清热之剂,复伤脾胃生气,反为难治之症。
  儒者薛衡甫子,年七岁,身羸,发热,面黄,皆以为内伤瘀血,欲下之。余谓乃脾脏受伤,投以六君子汤加煨姜,两服,饮食顿进,数服,诸症全愈。
  一小儿,饮食停滞,服消导之剂。余曰∶此脾胃气虚,故饮食不能克化也。法当调补为善,若数用克伐之剂,脾气益伤,饮食愈停矣。已而腹内又结一块,寒热,潮热,食少,作渴,大便不实。余用四君子汤,饮食渐增,又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肚腹膨胀,饮食即泻,手足逆冷。余以为脾气虚寒,先用人参理中丸,后用六君子汤而愈。
  一小儿,常患停滞,数服克伐消导之剂,以致脾胃虚甚,患吐泻慢脾风而卒。(余见各症类。)
  治小儿发热感冒,鼻流清涕,或咳嗽吐痰。轻者且勿药,候一、二日多自愈,重者用轻和之剂。
  橘红 半夏(炮) 桔梗 川芎(各五分) 白茯苓 桑皮(蜜炙,各七分) 甘草(炙)
  防风(各四分) 薄荷 枯黄芩(炒,各三分) 白术(一钱)
  上每服二钱,姜、水煎服。
  愚按前症若腠理不密,外邪所感,郁于肺而为患者,宜用本方;若脾胃气虚,不能生肺金而致患者,用补中益气汤;若脾胃气实,肺气壅滞而大肠不利者,用泻黄散;若心火上炎,消烁肺金而致咳嗽者,用六味丸。大凡元气素弱,或患病日久,宜用补中益气汤为主,加以半夏、茯苓、桔梗;若见发搐、切牙等症,皆虚热所迫,亦宜用之;若痰盛,少佐以抱龙丸。若风邪既退,而热痰未已,但健中气,则痰自化而病自愈;若用化痰利气之药,则中气愈虚,痰热愈甚矣。
  一小儿,伤风咳嗽,发热,服解表之剂,更加喘促,出汗。余以为肺脾气虚,欲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补之。不信,乃服二陈、桑皮、杏仁、枳壳、桔梗之剂,前症益甚,又加发搐、痰壅。余仍用前药更加钩藤钩而痊。盖小儿脏腑脆嫩,气血易虚,所用之药虽为平和,亦有偏胜之味,须审察病气形气虚实、在表在里之不同,而治之可也。(治法见伤风鼻流涕条。)
  治小儿大便色泔白及小便浊或澄之如米泔者,此疳病也。
  白术 黄连(姜水炒) 白茯苓 泽泻 山楂 白芍药(炒,各一钱) 青皮(四分) 甘草(三分)
  上姜、水煎服。
  愚按前症若因脾气虚而兼湿热者,宜用四味肥儿丸;若兼泄泻,当以白术散间服。
  治疳丸 小儿要药。
  胡黄连 芦荟 使君子 黄连(各五钱,炒) 神曲(炒,一两) 阿魏 青黛(二钱,另研)
  麝香(少许,另研)
  上为末,稀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清汤下。
  愚按前方乃肝脾疳症之药也。或内疳,或疮发于外亦效。盖疳,干也。或因哺食太早,或因恣食甘肥,或因峻剂重亡津液,虚火上炎,或因乳母饮食、起居、七情、劳逸所致。
  若口内生疮,身体壮热,腮唇赤色,或咽干饮水,掌热,便赤,盗汗,烦热,啮齿,虚惊。此心经内外疳也,宜用安神丸主之。
  若鼻疮,目烂,体瘦,疮癣,或耳前后、项、腋、小腹、内股、玉茎、阴丸肿溃,小便不调,摇头,侧目,白膜遮睛,羞明,畏日,肚大青筋,口渴,下痢。此肝经内外疳也,用地黄、芦荟二丸主之。
  若头发稀少,生疮成穗,人中口吻赤烂,或腹大脚细,呕吐泄泻,饮食不思,口干嗜土,泻下酸臭,小便白浊,合目昏睡,恶闻木音。此脾经内外疳也,用肥儿丸主之。
  若鼻外生疮,咽喉不利,颈肿,齿痛,咳嗽,寒热,皮肤皱错,欠伸,少气,鼻痒出涕,鼻衄,目黄,小便频数。此肺经内外疳也,用地黄清肺饮主之。
  若脑热,身瘦,手足如冰,寒热往来,滑泄,肚痛,口臭干渴,齿龈溃烂,面黧爪黑,遍身生疮,耳内出水。此肾经内外疳也,用地黄丸主之。
  大凡虚火上炎,或痘毒上攻,名曰走马疳,为患甚速。敷雄黄散,服大芜荑汤。此症轻则牙龈腐烂,唇吻肿痛;重则牙齿蚀落,腮颊透烂,饮食不入者,为不治。
  一小儿,二岁,茎痿湿痒,后阴囊 肿,茎中作痛,时出白津。余以为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睾丸作痛,小便赤涩,寒热,作呕,乃肝脾之症,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车前子、茯苓而愈。
  一小儿,睾丸肿硬,小便黄涩,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车前子并芦荟丸而消。
  一小儿,腹内结块,或作痛,或上攻,小便不调,用龙胆泻肝汤、芦荟丸而愈。后形气消铄,发热作渴。此肝木制伏脾土,用补中益气汤及芦荟丸而愈。
  一小儿,自脱胎时两目赤肿,或作痒,或生翳。此胎内之肝火也,用芦荟、六味二丸而愈。
  一女子,十五岁,患瘰 ,身发赤晕,形气倦怠。此肝火、血虚所致,用加味逍遥散而赤晕愈,用益气汤、六味丸而瘰 消。
  一小儿,下疳溃烂,发热作痛;一小儿茎中作痒,不时搔捻;一小儿茎中溃痛,小便秘涩,日晡尤甚,一小儿目痒出水,或项间结核,或两眼连札,或阴囊瘙痒∶俱属肝火,皆用九味芦荟丸,并愈。(余见各类。)
  治小儿大病后面黄肌瘦,目时动,齿微咬,发稀少,未能大行,因误服解表、泻利伤克诸药而致者,宜长缓调理,复全胃气。
  白术(一钱二分) 白芍药(酒炒) 白茯苓(各八分) 人参 陈皮 川芎(各六分) 甘草(炙)
  黄(蜜炙) 当归(酒洗,各四分) 半夏 山楂(各六分)
  上用姜、枣、水煎服。
  安神镇惊丸 惊退后调理,安心神,养气血,和平预防之剂。
  天竺黄(另研) 人参 茯神 南星(姜制,各五钱) 酸枣仁(炒) 麦门冬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赤芍药(炒,各三钱) 薄荷 木通 黄连(姜汁炒) 山栀(炒) 辰砂(另研)
  牛黄(另研) 龙骨(火 ,各二钱) 青黛(一钱,另研)
  上为末,蜜丸绿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