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南北越,美国正在纠集英、法、 澳、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和巴基斯坦,准备签订以“遏制中 国”为目标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同时企图把台湾海峡两 岸的分裂局面固定化。
毛泽东懂得舆论的重要,在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之时,在新中 国又响起了 “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宣传热浪。解放军在攻占浙东 沿海岛屿的同时,又在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强大的攻势,一度使 台湾当局和华盛顿政府都十分紧张,不知中共下一步会迈出多 大。
从3月18日到5月19日,海军航空兵共击落国民党军飞机 八架,击伤二架,让美国人大为不安。5月20日,美国空军?P2V…7型无人侦察机一架,自日本冲绳基地起飞,侵入中国领海, 经浙江玉环岛北窜至海门侦察。海航二师六团副大队长胡德堂和 飞行员陈寿清双机起飞拦截,在海门上空,绕到美机尾部,连开四炮,将美机驱逐。6月3日,国民党空军又出动战斗轰炸机二 架,企图轰炸东矶列岛,海航一师四团四架螺旋桨飞机迎战,又 击落敌机一架,击伤一架;7月6日,又有四架国民党飞机企图 轰炸舟山群岛,被空军击落一架,另三架仓惶南逃,早在等候的 海航双机打得一架空中开花。
第二年开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时,毛泽东与青年们要在草 坪上合影。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指着一个海军军官介绍说:“这是 海军航空兵的同志,他们在浙江前线打下了国民党飞机,打了胜仗!”
毛泽东向青年伸了手,问他的名字。
青年答道:“王昆。”
毛泽东对姓名有特殊的爱好,几乎总能找到发挥的地方:“昆仑山的昆?好气派的名字,你做什么工作?”
“海军航空兵飞行员。”
“哦,飞将军。”毛泽东又问:“海军航空兵在浙江打了胜仗, 你打下过敌机吗?”
“打下过。”
胡耀邦介绍说:“他抗美援朝时,就打落和打伤美国和英国 的飞机三架,获得朝鲜政府发的战士荣誉勋章,现在是海军航空 兵大队长。他同他们机组的机械师石邦梁一同被推选来参加全国 这个大会。海军航空兵共有三个人出席了大会。还有一个保锡 明,也是飞行员,也立有战功。”
毛泽东很满意胡耀邦对情况的一目了然,继续问道:“在浙 江你们主要打什么飞机?”毛泽东不放过做进一步调查的空隙。
王昆回答:“先是打国民党的F…47战斗轰炸机,这是缧旋 桨的,现在主要打喷气式的F…84,将来还要打F…86打。今年6月27日,我们海军航空兵十团打了个歼灭仗。一天里我们的 团长、一个中队长和我,各打掉国民党一架飞机。”王昆还补充说:“我们部队流传一句话:胜利在空中开花,胜利从地面开始。 地勤工作的同志们功劳很大,是空中胜利的保障。”
毛泽东很喜欢这个不贪功的小伙子,鼓励他:“很好!我记 住你们海军航空兵十团了。祝你们多打胜仗!”
进入8月份,中央军委要求华东军区加紧准备攻打大陈岛, 同时向金门发起大规模的炮击,以显示解放台湾的决心和力量。
9月2日,浙东前线海空军已完成了轰击大陈岛的准备。这 时,因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预定要经过上海、杭州,中央军委 指示浙东前线暂缓行动,只由福建方面单独炮击金门。
炮击的指挥员仍是叶飞将军。
当时福建前线的炮兵实力还不算强大,只增加了一个炮兵 师。根据以往规律,每隔一天,台湾便向金门开来一至两艘“中 字”号运输舰。每次运输舰到来,三艘驱逐舰都要去接。叶飞根 据这个情况,于1954年9月3日下午1时50分,向金门发动炮 击。各炮群同时发射,大、小金门上顿时腾起一团团灰褐色的硝 烟。大、小金门上的国民党军被这倾盆的弹雨打闷了。七个炮兵 阵地顷刻化为灰烬,一艘炮艇和一艘驱逐舰击中后沉下海底,另 外三艘驱逐舰也伤痕累累,水上活动码头无法再使用……
这次炮击刺激了蒋介石,他立即命令炮火还击,并抓住大陆 福建前线防空力量薄弱,从台湾派出飞机轮番轰炸福州、厦门及 前沿炮兵阵地,还在上海、广州等地空投宣传弹,扰乱人心。台 湾当局军政要员陈诚、俞大维、黄杰等匆忙赶赴金门视察。这次 炮击中,还炸死了国民党阵地上的两名美军中校,引起美国朝野 一片哗然。艾森豪威尔总统后来说,这是他执政十八个月中遇到 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炮击一直持续到22日。
●2。蒋介石逼着杜勒斯就范
9月3日解放军炮击金门时,杜勒斯正在马尼拉开会,讨论 与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蒋介石当时听到这消息时,满 以为这个以反共为目标的军事同盟,肯定会邀请他或他的代表参 加,谁知会议开幕了,也没有人给他发邀请。后来才知美国权衡 利弊,因为有英国参加,而英国已在1950年承认了大陆新中国, 再让台湾出席显然不合时宜。蒋介石又憋了一肚子气。
而杜勒斯得到解放军炮轰金门的消息也着实吃惊,立即让驻 菲律宾使馆加强与白宫联系。华盛顿和台北方面都给他转来了金 门炮战的情况报告。第七舰队也奉太平洋舰队司令斯图普上将的 命令离开马尼拉湾进入待机位置。白宫还通知他,艾森豪威尔总 统准备召开国家安全会议,讨论采取一个明确的决策,希望他赶 回华盛顿参加。但杜勒斯觉得,回国之前只要时间允许,应该去 趟台北,见一见蒋介石,也听听他的意见,让他吃颗定心丸。
9月8日,《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刚刚签完字,他就急匆 匆飞往台北。
在台北士林官邸的蒋介石,对于杜勒斯的到来,心情也很复 杂,他希望杜来,又对国民党的“外交部长”叶公超说:“杜勒 斯在马尼拉没有什么了不起,连马尼拉市长都在说他是‘全亚洲 国家都不能相信的人’,这句话不是共产党说的,我相信!我不 知他怎样对待马祖、金门!”
蒋介石的总统府,是日本人建筑的欧洲风格的大楼。那几根 文艺复兴时期的螅柿⒃诳沓ǖ奶美铮淖帕脚允扌妥亍¢蹬杈昂凸饪杉说幕ǜ谑匕澹房杉饺穆ハ咛趿鞒┑摹』⌒喂袄龋皇彻邸⒌溲拧5槭缸佣疾幌不独凑庾馈』淖芡掣习啵故窍不堆裘魃降氖苛止氽 �
他接待杜勒斯,也是在士林官邸。
虽说蒋介石看不上杜勒斯,但第二天见面时,他还是满脸堆 笑:“您今天能来台湾访问,实为值得欢迎的一件大事。”
杜勒斯急于表功:“我在菲律宾时,许多人认为我的日程很 紧,可以不必访问台湾。特别是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先生,在我动 身前给我打电报说,我访问台湾没有必要。他建议我最好直飞伦 敦参加解决欧洲问题的会议。不过我觉得,既已到了远东,不可 再失去访问台湾的机会。”
蒋介石也挑好听的说:“我认为自从您接任美国国务卿以来, 美国政府在远东做了三件大事:朝鲜停战;未卷入印度支那的战 争;締结东南亚防御条约。关于前两项,有人对美国政府的立场 感到不满,然而我个人认为,在这两方面的政策都是正确的。”
受到鼓舞的杜勒斯舒了一口大气:“只要你认为正确,别人 的批评或不满对我来说就无关紧要了。”
蒋介石:“您今天来访,时间短促,有许多事我想和您讨论, 不知从何说起。因此,请您随便提出您首先想提的问题,我可以 毫无保留地回答您。”
杜勒斯从马尼拉会议说起,一口气讲了许多,多是对美国立 场的说明和解释:“美国目前的战略不是往世界各危险地区派遣 部队和在那里驻军以制止敌人的侵略。因为共产党集团的优势是 有丰富的人力、庞大的军队;美国的兵力有限,无法同时派兵防 守。在共产党集团中,俄国军队属第一,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二, 北朝鲜和越南的军队第三。美国的宝贵人员若被共产党的任何第 三流军队拖住,那可不上算。”
这的确是美国政府的真实想法。
“我的公开谈话往往被人误解,我听说我的谈话曾使阁下感 到不安。”杜勒斯继续说,“事实上,只有阅读我讲话或声明的全 文,才能明白我的真正意图。今天我愿向阁下保证:美国决无意抛弃您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您的政府向来极端忠实于两国的共同大业。”
蒋介石也在表态:“我自己一向认为美国是我国惟一的忠诚 朋友。自从15年前我们在汉口第一次见面以来,我的这一信念 从未动摇。因为我们两国始终是奉行同一路线,不论是在物质利 益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这是发自我内心的良知,绝不是外交 辞令。因此,不论以后我说什么,总是不仅以中国的利益而且以 美国的利益为依据。”
蒋介石说到具体处,“换言之,如果美国继续认为台湾处于 不安定状态,美国在外交上必将处处遇到困难,事事都处于被动 地位,共产党会使美国无法对付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恫吓和挑 衅。如美国对台湾采取一种果断政策,我断言,没有哪个非共产 党国家会再主张接纳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或托管台湾。此 外,台湾的局势也会进一步稳定起来。实际表现这种果断政策, 就是签订拟议中的中美双边协定。”
蒋介石开始一步步逼杜勒斯就范:
“各界人士认为你此时访问台湾证明美国政府重视台湾。然 而,如果离台时竟未签订东亚安危之所系的双边协定,如果在东 南亚条约组织签字之后而对中美条约不做出决定,从有识之士看 来,美国在远东的政策将遭受无可弥补的损失,东南亚条约组织 的有效性也将是个疑问。9月3日,厦门的共产党以重炮轰击我 金门驻军,发炮6000发。我国政府认为应立即予以还击。不过, 美国军事顾问坚持要请示太平洋地区总司令,我们一直等到第三 天太平洋地区总司令同意后才采取行动。这是我们坚守信约的例 子。再说,我们不愿拖着美国直接参加我们反攻大陆的行动,其 主要原因是,即使美国的海军、空军直接参战,对我们也不利; 更不说让美国地面部队参战了。如有外力参加我们反攻自己的土 地,这会给共产党提供宣传材料,指责美国对中国发动军事侵略,甚至引起大陆人民的反对。因此,我们非但无意把美国拖人 战斗,我们也决不要求美国派兵参战。我热切希望在艾森豪威尔 总统和阁下的国务卿任期内,美国可完成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即提供军火、经济和技术援助,支持我们反攻大陆,而不直接参 战。”
叶公超见蒋介石过多地说到反攻大陆,怕引起美国的担心, 在蒋介石说话间隙,插言道:“双边条约和反攻是截然不同的两 回事。条约纯粹是政治性的,涉及不到反攻。”
但蒋介石还是坚持:“没有美国的同意,我们不实行反攻。 但是只要我们不反攻,亚洲的共产党问题就无法解决。关于双边 条约的问题我就谈到这里,愿听听您的意见。”
杜勒斯已经听得不耐烦了: “很遗憾,由于时间短促,我不 能就此问题与阁下进行详细讨论。五分钟或十分钟后我就要离 去。”
杜勒斯起身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