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入城找到郡王府邸之后,沈辰便派侍卫递交了信函,未过多久之后,便有一位中年管事走了出来,将众人引入府中。
沈辰这一行是作为青岚国皇族特使的身份而来,自然不好带着二女,而随行的也都是文太后身边的侍卫。
待入厅等待后不久,便见一个中年男子从侧廊而来,此人年过四十,尖脸而蓄着胡须,双眼微眯,阴沉着脸,透着几分阴鹫之色,一看便不是好惹的角色,而此人显然就是玉山王端木烨了。
当年,成为至上皇权最有力的竞争者,端木烨可谓一时春风得意,依附者众众,但就差那么临门一脚,最后失利,于是便成为新皇帝排挤的对象,这也是争夺皇权者必须付出的代价。
如今,虽然封有三郡之地,但远离皇城,纵然手上积攒了不少的势力,但却缺乏和皇权再作斗争的底气,就算是如今顶着南方大将军的封号,这其中的风险却也绝不少。
而青岚国来人的拜访,则让端木烨心头疑惑,自不知道来意有何用意。
“你就是青岚国派来的使者?”端木烨把玩着这信函中夹杂着的令牌,令牌之上雕刻着雾鸟花纹及王者字样,虽然他并没有见过真正的青岚国皇族令牌,但是,这顶尖的做工和充满神韵的雾鸟花纹绝非是他国工艺所能够制成的,而且,令牌的材料确也是青岚国特有的工艺混铸而成,乌黑中透着淡淡金质,无法伪造,所以对于来人是青岚国人的身份,端木烨并不怀疑。
“正是,在下乃是二皇子殿下麾下的侍从官陈力,此次特奉了殿下的密令,前来拜见玉山王殿下。”沈辰微微躬身道。
“喔,二皇子么……”端木烨面无表情的嘀咕了声,青岚国隐于蛮夷大山之中,就算是现在,关于其情报也相当之少,关于皇族究竟有多少人,也并不清楚。
沈辰看透他的心思,便说道:“我国陛下乃是由先帝后宫正室,也是如今的太后娘娘所生,二皇子殿下则是由侧妃所生。玉山王殿下可能不知道,我国之皇族子嗣人数并不多,而且代代都是由嫡系继位,二皇子殿下自出生起,便注定没有继承大统的权力。只是,二皇子殿下并未因此而懈怠,勤于上学,钻研百书,就算对太后娘娘亦是极为孝顺。”
端木烨嘴角一勾,阴冷冷的笑道:“陈侍从,贵国二皇子殿下如何勤奋爱学,和本王似乎牵扯不上任何关系。”
沈辰便拱拱手道:“二皇子殿下说,殿下与他,是有着同病相连之苦。”
“同病相连么……”端木烨笑了起来,那笑容中透着几分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前尘往事虽少有人提起,但任何一个野心强大的人,只要未死,便绝对不会忘记所想所得之物。更何况,身为皇子,从当年一心继位到沦落为如今的三郡之王,如此差距岂能忘怀?
沈辰未放过观察玉山王的神色,心里略略有底,又继续说道:“这重回中土的大战,二皇子殿下本是极力支持我国陛下的。只是,如今陛下停战求和,令我国人脸面大失,而且,根据殿下最近收到的情报,太后已经和霸州皇帝达成了协议,只是具体的协议内容尚不得知。”
“已经达成协议了么?”端木烨蹙了蹙眉头,身为主导云州战事的南方将军,他自是知道有特使曾经去拜访过端木玄,而且关于两国结盟的条件也很清楚。只是没想到,季君然为了拒绝和苍漠国合作,竟然和霸州国结盟。
关于文太后此行,早在苍漠国闹得沸沸扬扬,多方揣测,而端木烨最不想看到的自然便是这两国结盟之事。
沈辰说道:“殿下无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我国屈辱成臣的结果,因此,已经是下定决心,要夺取皇权!”
“夺取皇权?”端木烨正想着这结盟之事可能带来的影响,听到这话顿时一愣,免不了几分好奇道,“那成功了吗?”
沈辰一笑道:“我国陛下不象端木国君一样,他对于二皇子殿下十分信任而毫无戒备心,就算当了皇帝,也从未将二皇子殿下放逐于其他州郡之地。而二皇子殿下也从未忘记过对皇权的企图,早就安插了无数棋子,只要一句话,便可夺得皇权!”
端木烨眼中闪过一丝厉芒,然后嗤笑道:“夺取皇权真个如此轻松么?”
这微笑背后多有几分苦涩和无奈,当年他是何等意气风发,誓要将大皇子给打压下去,而当时的风光场面,出入朝堂,一呼百应,只可惜,父皇一句话,便让他从高高的云端给跌落下去。
自然,当时也召集无数智囊进行登位的谋划,神经崩得一点都不敢放松,到最后仍是失败。因此听到这所谓二皇子能够如此轻松夺权登位,他自是觉得有些好笑。
沈辰便说道:“殿下有所不知,我国国人身在蛮夷大山之中,生性淳朴,陛下也是如此,虽有雄心万丈,但说句斗胆的话,也到底是经不起场面,你看贵国一提出联盟条件,他便怯了场,转而向霸州国求和。皇城内有识之士早就心生不满,皆依附在了二皇子殿下身边,只待他振臂高呼,一切便可尘埃落定。”
端木烨听得微微蹙了下眉头,沈辰的话有条有理,青岚国皇帝发动进攻,本该一路打下去,收复失土才对。现在却向敌国摆出求和之态,确实会引发皇庭内的不满,若然有信任之人在背后捅上一刀,只要筹划周全,说要夺权登位却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他只是有点不解,这个二皇子派来的特使,千里迢迢跑过来,就是为了给自己说这些话,他便说道:“贵国的事情如何发展,和本王有何关系?”
沈辰一笑道:“此中大有关系,待二皇子殿下登位,到时候必定是要和贵国结盟的。贵国提出的割让两郡和缴纳各种贡税的条件,二皇子说不是不可以接受,但是,若然有更好的方法能够减少这条件,那自然更是上策。所以,殿下才派我来拜见玉山王殿下。”
“你以为本王能够让陛下改变主意,减少条件?那你们找错人了。”端木烨摇头冷笑。
沈辰便说道:“殿下莫非没有看到,如今战事乃是一个让殿下东山再起的契机么?”
“什么?”端木烨皱了下眉头。
沈辰说道:“想来殿下也知道,贵国陛下对殿下是极不放心的,这次任命南方大将军,也是暗藏杀机,尤其是在如今两国结盟的情况下,要想发动对霸州国的战争更加不可能,如此拖延下,对殿下自也不是什么好事,但如果殿下能够和二皇子殿下通力合作,里外夹击,要想攻入霸州国的疆土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端木烨神色微凝,并未说话,沈辰又说道:“只要攻入霸州国疆土,以我青岚国人马和殿下的人马合力,要想继续扩张地盘并非难事,而到时候,殿下你的势力将不断增长,而我国又可拿回自己的属地,可谓两全其美。”
端木烨看着沈辰,问道:“那如此对你们青岚国又有什么好处?”
沈辰笑道:“如果殿下能够在这条件上有所退步,合了二皇子殿下的意思,那自然对我国大有好处,而到时候我国也会倾全力助殿下你登基为皇!毕竟,您和二皇子殿下出身相若,二皇子殿下认为,若殿下你当苍漠国的皇帝,当更有共同语言呢。”
端木烨沉吟一下,然后脸色一沉,陡然吃喝道:“贵国皇子真是打的好算盘呀,只是,本王并没有什么成为皇帝的野心,也不会做出这种持兵逆反之事来!今日的事情,本王就算没听到过,你我也不曾会面,来人,送客!”
328章 游说玉山王(完)
第329章 王妃刘氏
端木烨突然下了逐客令,沈辰倒也没有厚着脸皮僵持的意思,更没有什么吃惊的表情,只是站起身来,微微拱手道:“在下就住在城中,可能要呆上几日,殿下若要改变主意,可随时来找在下。”
说罢,便领着侍卫离开,待一行人走了,端木烨的眉头这才深深皱了起来,目光复杂之极。
出了王府,随行的副统领罗裁便不无担心的道:“殿下,这玉山王看起来谨慎得很,要说服他只怕很难呀。”
三十多岁的罗裁乃是负责文太后安全的侍卫中,地位仅次于统领之人,修为更达到将级水准,这一次,也是文太后特地派他随沈辰出来,负责保护沈辰。
听罗裁这么说,沈辰便慨叹一声道:“当年的玉山王,必定是雄姿英发,为夺取皇权而不可一世,只是到头来功败垂成。这么多年过去,他虽仍有野心而缺乏底气,当年夺权失败,确实也让这位玉山王有所顾忌呀。”
“那该如何是好?莫不成要另想他计攻下黄龙城?”罗裁问道。
沈辰摆了摆手,笑起来道:“这结局也在本王的预料中,确实,若要就这样说服玉山王确有些困难。那明日我们就去拜访另一个人,只要她肯帮忙说话,一切便好办了。”
沈辰所说的另一个人,便是玉山王的王妃刘氏。
当初人在青岚国,和文太后与季君然商讨停战协议之事,沈辰便提出了合力攻打苍漠国之说,尔后开始秘密收集苍漠国这边的情报,最终计策完成还是在前往霸州皇城的途中。
张孝祥身为吏部侍郎,其掌握到的机密情报数不胜数,而其中自然有关苍漠国的各种情报,在听到张孝祥讲起苍漠国之事后,沈辰便将目标锁定了玉山王。
而在锁定玉山王的同时,沈辰也没忘记打听其他情况,而这时,他便注意到了王妃刘氏的存在。
刘氏出身苍漠国皇城名门,其父当时乃是三公之一的丞相,刘氏年少貌美,有绝色之称,知书达理而温婉,被当时陛下端木昭相中,许给了二儿子端木烨。
只是所谓温婉也不过是民间传闻,根据霸州国探子的刺探,这位丞相之女其实也是心高气傲,而且极好奢侈之物,无论穿着佩带,都喜欢和其他宫中人攀比,更一心想成为皇后,多次前往道观许愿,求诸神护佑。
只可惜,事与愿违,如今她仅成一位王妃,封地不过三郡,而因为当年二皇子之事,其父也早早辞官归田,刘氏愿望落空,虽然她仍然钟爱奢侈华丽之物,但始终无法和皇城之人相比,便总是有埋怨之言。
而郡中有聪明的臣子,打探到了刘氏的喜好,便有偷偷送宝之事,刘氏欢喜之余,自然也在丈夫耳边吹吹枕边风,这端木烨虽为封王,但对刘氏却是言听计从。
一则,如今其岳父,当年的刘丞相虽然辞官归田,但是朝中仍然留有不小的势力,而刘丞相归田其实也是一步避其锋芒的好棋,因此端木烨自也不会对刘氏不好。
二则,刘氏确实为人聪明,擅长出谋划策,曾给他提过不少的好意见,比起很多智囊来都计高一筹,所以端木烨自对这枕边人也甚为看重。
只是这些事情并不为民间所知,探子们也是从其身边侍女的口中才得出这事情。
第二日,乃是元门郡外最大的道观隐龙观的道众还愿之日,和霸州国一样,苍漠国也是信仰道宗,并奉之为国教,只是说道宗门派并不相同罢了。
刘氏一直崇尚道教,纵然当年成为皇后之愿未曾实现,但仍是虔诚教众,每每还愿之日必定前往。
这道宗乃是清修之地,再大的排场到了这里也得落下,所以抵达隐龙观之后,侍从们皆留在观外,仅有两个侍女随着刘氏进到道观中。
民众虽不识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