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赋作为红学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来研究、搜集。
不久前,偶然翻到一本《水云山人诗草》,其卷一第九叶载有《读红楼梦记》诗一首。诗云:
休种人间薄命花,痴情幽怨满天涯。
浮云流水为春梦,笑杀公侯宰相家。
这首《读红楼梦记》,诗意平平,慨叹而已。或许因为诗无新意而被《书录》和《红楼梦卷》所拒收。聊备于此,以供检阅。
作者廖景煜,号东皋,又号小痴,别号水云山人。生于道光年间,官同知,著有《水云山人诗草》四卷,1924年1月出版。
1975年7月30日
可笑世人空说“梦”
——王笃《两竿竹室全集》
王笃,字宝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死于咸丰五年。道光六年进士及第,官翰林院编修、江西道御史、知府、粮道、运史,山东布政使,署山东巡抚。著有《两竿竹室全集》六卷,其卷一、二为文集(包括时文),卷三是诗,卷四是赋,卷五是试帖诗,卷六为杂记。今所见版本为清咸丰七年(1857)铁琴山馆刻本。
卷三诗集载有《读红楼梦四首》,全文抄录如下:
知是三生未了因,如何花畔吐情真。
秋来一夜潇湘雨,断送窗前栽句人。
□□□人便恼人,多情薄命竟成真。
可知寂寞焚帕日,终是颦儿不爱身。
补恨天中情意新,无能作有假还真。
至今仙界诚何在,空说当年入梦人。
姑言姑听一番新,金石何须辨假真。
可笑世人多是梦,反怜渠是梦中人。
《红楼梦》诞生以后先以抄本流传,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问世,京城内外争相阅读。令人感到欣喜的是,这部小说不仅引起平民阶层的狂热,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官员”中也掀起了一股收藏热和读《红》热。本文所录四首诗只是这股读《红》热的一个缩影而已。《红楼梦书录》和《红楼梦卷》所收咏《红》诗词数量不少,但散落民间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倘有人留心搜集,我想辑一部咏《红》大全之类的书,一定会受到研究者和读者的欢迎。
曹雪芹写“梦”,后世人解“梦”,梦话连篇,可笑世人空说“梦”。不过,这是过去的事,而今的红学家的研究,是不在此论的。
1974年7月15日
多少红楼梦未醒
——郑兰荪《莲因室词集》
《红楼梦》一书有无比之魅力,多少诗家词人为之吟诗填词,多少戏文曲词为之传唱,多少丹青名手为之作图绘画,又有多少专家学者旁征博考,著书立说,乃至皓首穷“红”。并且大至舞台银幕,小至茶具邮票,都有《红楼梦》题材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是一番红楼惊世姝。
其实,这种“红楼热”并非现在才有。早在清嘉、道以后就产生了,乃至一些赌具玩器上都刻画着《红楼梦》的人名或肖像。近两年每当周日即去柏林寺北京图书馆翻阅古书,偶有小得即抄录另纸,以备检阅。时间稍长,所抄材料渐积渐多。目前清理材料时发现郑兰荪著《莲因室词集》(清光绪元年乙亥春刻印)中载有一首《减字木兰花》,副题为“宗友石嘱题其友人画红楼梦歌伶纨扇”,其诗云:
即空即色,幻境荒唐人不识。恨海情天,黄土朱颜侭可怜。
韶华难驻,几个聪明能觉悟。曲度云屏,多少红楼梦未醒。
这诗写得有几分消沉,聪明人很多,那隐去的真事可以考证出来,可见至今“未醒”者更多。这里,我想说的是那歌伶纨扇上也借《红楼梦》题辞,倒是可以证明我在本文开头说的几句俗话,绝非杜撰。
1981年2月4日
堪叹才高人不赏
——沈畴赞《红楼梦》诸美词
《春辉书屋未定稿》是清道光间人沈畴所著,手稿本三册。畴,字寿田,毗陵(今江苏常熟)人。几年前,承著名戏曲家戴不凡先生(已故)惠示,发现其“诗余”部分收有《赞红楼梦中诸美》词八首。因《未定稿》为私家藏书,较为难见,诸家书录又未见著录,故依原书照录如下,以供研究。
《南乡子·林黛玉》
独住断肠天,孤(辜)负春风玉貌妍。道是有缘缘不在,忧煎,珠泪还他十七年。
俊雅压群仙,青女姮娥只自怜。叹息才高人不赏,空传,丽句请词泣短笺。
《阮郎归·薛宝钗》
果然才调两无双,言谈更大方。曾将金锁证檀郎,鸳鸯许孟梁。
欢情短,别恨长,相抛凭地忙。纵然迹比李纨芳,应怜人未亡。
《点绎唇·史湘云》
香梦沉酣,芍睡软斜阳外。一般嗔爱,独守情疆界。
金玉何心,空把麒麟带。盈盈态,偏矜(能)豪快,得句惊钗黛!
《菩萨蛮·元春》
梅花合作群芳冠,群芳喜结梅花伴。九十日春光,春光恨不长。
省亲开别墅,作馆邀纤步。有幸托天家,天家雨露赊。
《采桑子·李纨》
竹篱茅舍甘心久,贞静幽闲。步履姗姗,不羡人家玉足颜。
孤鸾镜里羞频照,随便云鬟。懒画眉山,立品持躬冰玉间。
《浪淘沙·王熙凤》
罗绮灿云霞,艳丽如花,聪明难免玉无瑕。多少男儿都不及,煞是行家。
身世忒嗻,心乱于(如)麻,恨他财色见儿差。万事到底终是梦,剩有嗟呀。
《蝶恋花·妙玉》
立志蒲团持梵呗,夜月青天,几下盈盈拜。清磬一声成独解,斯时自处乾坤外。
何意情关犹有碍,静里生魔,忽讨风流债。孤僻久招人世怪,真如翻向寻常怀。
《生查子·薛宝琴》
不是个中人,也向花间混。说是貌超群,毕竟空相问。
有约在寒梅,孤(辜)负春风信。一样梦红楼,独醒江南恨。
词咏八美,都是《红楼梦》中才貌双全的青年女子。他们虽身在人间天国——大观园,过着锦衣玉食、豪华无比的生活,但册中注定“薄命”,结局都是悲凉的。他们个个虽然是“才调无双”、“俊雅压群仙”,但到底是万事终是梦,才高人不赏!
1983年4月16日
几人参透此中禅
——刘源深《书红楼梦后》
1947年8月,南京通志馆印行的《南京文献》第八号上载有刘源深《醉侯诗钞》,其卷上有《书红楼梦后》诗一首。其诗云:
写尽朱门造孽缘,几人参透此中禅;
可怜多少痴儿女,误读红楼梦一篇。
诗句平淡,无需辞费。但作者写此诗之意,是说《红楼梦》写的富家大族之兴衰,造孽之根本,读之必须参透书中大旨。他劝导某些痴儿女,莫效黛玉整日伤怀,以泪洗面之态,这用心是好的。此诗不见著录,故加介绍。
刘源深,字少卿,江宁诸生,工诗文。《续金陵通传补传》言其“肄业钟山尊经书院,为薛桑根、孙渠田两山长所赏。戊戌政变,草万言书欲献阙下,会丁母忧不果。”“壮年以后,历游燕鲁皖湘鄂间,随在皆有咏。卒街里,年五十二。著有《读史臆札》、《两汉事文韵检》、《骈庄》、《韦庄》、《鄂渚纪闻》、《浙游日记》、《味梅花馆诗文集》各若干卷。《味梅花馆诗文集》,即《醉侯诗钞》是也。
1982年6月24日
七宝楼台忆旧事
——胡大镛《七宝楼诗集》
胡火镛,安徽休宁人,生于嘉庆二十年(1815),著有《七宝楼诗集》(稿本),其卷四载有五律一首,题目是《读红楼赠潇湘妃子》,诗云:
责报相思泪,潇湘多竹枝。
长更消病倦,好梦味情痴。
春雨埋花地,秋风赏菊诗。
眼前胸内地,祇有两心知。
这首诗写于清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诗中“胸”原作“心”,点去旁添“胸”字;“祗”原作“郜”,点去旁添“祗”字;“有”原作“亦”,点去旁添“有”字;“心”原作“相”,点去旁添“心”字。
同书卷二十七,载有《雨夜得古香北地书,书柬尾》一诗,因其序中提及访得“大观园故址”,而为红学专家所重视。现将序、诗录于此:
来书云,访古得(《红楼梦》中大观园故址,晤老衲为赖大子孙,是真闻所未闻。夜雨无聊,拈句略寄相思云耳。
尺书来日下,问讯到闲鸥。
有分名功淡,奇情古迹搜。
残僧感兴废,春梦误温柔。
未必干卿事,词人惯买愁。
闲愁消不尽,分贈素心人。
入画楼台幻,无情草木春。
三生悭好梦,一宿种前因。
粉黛余黄土,菇花冢可真。
仿佛湘裙蝶,清流有断桥。
故宫悲瓦砾,野史话渔樵。
命共桃花薄,魂随柳絮消。
天涯今夜雨,同梦忆迢迢。
“日下”,指今北京。“故宫悲瓦砾”,是指当时京城遭到异军破坏。如是,此诗当写于清道光庚子(1840)年后。第三首诗第二句末原有自注云:“来札云:“馆舍地仄,如航十里之远,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平桥远树,中间有僧寮与故王宫府一二处,数与老衲话于其间,即所谓赖大孙也。’”其地当在今什刹海一带。所言“大观园故址”、“赖大孙”云云,不过是“残僧感兴废”的耳食之言。试想,“大观园”、“赖大”,不过是作家胸中笔墨,纸上园林,书中人物,那里会有什么“故址”、赖大“遗孙”呢!如以敝见,红学家凭此追踪觅迹,到头来实不过诗中所说“词人惯买愁”了。
数年前读得二诗,数年后有位专家嘱我再为拍照作证。虽时过数载不敢稍忘,今志数语,亦为“略寄相思云尔”。
1983年4月15日
踏遍“红楼”觅菊香
——麟桂“咏萄”诗录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以作诗联句来展示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不平凡的诗才。如第38回,贾宝玉和众姐妹以“菊”为题各赋诗一首,薛宝钗是《忆菊》,宝玉是《访菊》,而林黛玉终以“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的《问菊》夺魁。《红楼梦》一书传世后,文人又以书中菊花诗为样范,写出不少新的“红楼”体的咏菊之作。长白人麟桂的《用红楼梦菊花十二咏目》,即是例证。
麟桂,号月舫,著有《退省堂诗集》,今存稿本六册,其卷一《用红楼梦菊花十二咏目》下录有《忆菊》、《访菊》二首,另十首不见。
忆菊
记得重阳赋远游,金英开处放轻舟。
一番江畔窥花影,几度樽前慰客愁。
斜月窗前今夕景,西风人话旧时秋。
相思欲诉凭谁寄,帐望东篱去复留。
访菊
芒鞋踏遍觅秋芳,无限闲情送夕阳。
放眼先窥荒径外,遣怀半在短篱旁。
品高自有骚人约,性淡应嫌俗客忙。
寄语西风莫多事,来宵载酒对君尝。
麟桂已作古,后人亦不乏仿“红”咏菊,附庸高雅,不妨踏遍“红楼”觅菊香,而我的札记也就有了题目。
1975年8月20日
娲皇难补离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