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遍红楼-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寅《楝亭诗别集》卷一收有《雨夕同古颜师作兼怀城南诸友》诗一首,诗云: 

  秋色欲无际,碧阴生夕凉。 

  湿云犹恋水,细雨漫焚香。 

  思入空濛里,愁应涓滴量。 

  未知嵇阮辈,能否纵清狂。 

  那么,曹寅诗中的“城南诸友”都是谁呢?翻开《宣南文化便览》④一书中“士人之乡”所列的36位寓居宣南清代文化名人,其中有9位杰出人物与曹寅相知相熟,并有诗文往来。他们依次是:徐乾学、姜宸英、朱彝尊、王士禛、毛奇龄、施闰章、查慎行、阎若璩、梁佩兰。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这里只简略介绍一下徐乾学、朱彝尊、施闰章三人与曹寅的交谊,借以说明曹寅与宣南文化的关系。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他在京时曾寓居宣南绳匠胡同,并在此开设了碧山堂馆,作为他的尚书府。⑤ 

  徐乾学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书中记载他学贯古今,最精经史之学。他由编修迁侍讲学士,寻直南书房,擢内阁大学士。他曾出任《明史》总裁官,负责过《大清一统志》的编纂,主持《通志堂经解》和《资治通鉴·后编》等巨帙的编修。他自著《读礼通考》、《文集》、《外集》、《虞浦集》、《词馆集》、《碧山集》等。他是一位饱学之士,碧山堂馆成为清初宣南荟萃人才和造就人才的一个摇篮。 

  徐乾学长于曹寅27岁,他们可谓是忘年之交。据周汝昌先生考证,康熙十一年(1672)顺天乡试时徐为主试官。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韩菼均出于东海先生之门。韩荚在其《织造曹使君寿序》文中有“余与使君同自出也”之语,据此可知曹寅或曾中此科乡试,同出徐乾学之门。⑥虽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佐证,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交往则是有史可证的。例如,康熙三十二年(1692),徐乾学有《赠曹子清》一诗,诗云: 

  涉秋已弥句,执热甚中夏。 

  清风渺难御,赫曦如渥赭。 

  岩栖非不深,编摩无休暇。 

  目疲银海枯,腕脱白雨泻。 

  涓埃岂云报?感恩泪盈把! 

  愿言思所钦,豪荡俗情寡。 

  萧闲少公事,万卷拥广厦。 

  斋阁比蓬壶,高吟复潇洒。 

  何日探林屋,披襟一闲写。 

  诗中所云“涓埃岂云报,感恩泪盈把”,实非泛泛之词。周汝昌先生认为,诗句“即指(徐)被劾获免,领书局归里,近遭革职之事,此等诗实欲借径曹寅而向皇帝表白心情也。”⑦但也正是这首诗向我们证实了徐曹之间的深厚交谊,诗情动人,当不仅仅是“借径”之意耳。 

  在徐《赠曹子清》诗之外,我们在《楝亭图》第三卷上还读到徐乾学的跋诗二首。其二有句云:“低回手植成佳话,蔽芾官斋记昔游。交分纪群殊不浅,欲题奇木思悠悠”。再次透露了徐对曹的器重。跋末署“《楝亭感旧》,为子翁先生赋,求正。昆山弟徐乾学具稿。”此虽是旧时文人的自谦之词,但亦可见这位老前辈对曹寅的敬重之意。 

  在宣南寓居的众多清初文人之中,惟属朱彝尊与曹寅之友谊独厚。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别号醒舫,金风亭长。晚称水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七年(1678)被征博学鸿儒,授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参与纂修《明史》。朱一生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禛称南北两大宗。其词风清丽,为浙西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他精于金石文史,足迹遍大江南北。在清代历史上,他被称为著名的藏书家(聚藏30椟)、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经义存亡考》300卷,另有《日下旧闻》、《欧阳子五代史注》、《曝书亭集》等。辑有《明诗综》、《词综》等。此外,他与陈维崧还合刻了《朱陈村诗词》。 

  朱彝尊在宣南的寓居地有两处。吴长元《宸垣识略》卷10“外城二”中记云:“朱竹坨寓居在海波寺,有古藤书屋。”下引朱的《自禁垣移居宣武门外》诗,诗云: 

  诏许携家具,书难定客踪。 

  谁怜春梦断,犹听隔城钟。 

  同卷又有“朱竹垞寓居在槐市斜街”之记载,并引朱《移居槐市斜街》诗,诗云: 

  莎衫桐帽海?鞋,随分琴书占小斋。 

  老去逢春心倍惜,为贪花市住斜街。 

  屠门菜市费赢骖,地僻长稀过客谈。 

  一事新来差胜旧,昊天寺近井泉甘。 

  “古藤书屋”位于琉璃厂西侧的海波寺街⑧。海波寺又写作“海北寺”,即今为海柏胡同16号。在清初文人的眼中,“古藤书屋”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场所,诗酒之雅会曾盛极一时,许多著名文人在此留下了名篇佳作,传诵于后世。例如,与曹寅相交的姜宸英、王士禛、蒋景祁及《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等,都曾在古藤书屋作过客。⑨ 

  曹寅与朱彝尊相识,相交当始于纳兰性德的渌水亭雅集或己未文会之际。《楝亭词钞序》作者王朝谳在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所写的《序》中有云: 

  当已未、庚申岁,朱(彝尊)陈(维崧)两太史同就征入馆阁,而公(曹寅)以期门四姓官为天子侍卫之臣。入则执戟螭头,出则飘缨豹尾,弓且短衣缚裤,射虎饮獐,极手柔弓燥之乐。顾每下值,辄招两太史,倚声按谱,拈韵分题,含毫邈然.作此冷淡生活,每成一阚,必令人惊心动魄。两太史动以陈思天人目之。时又有检讨从子次山,阳羡蒋郡丞京少,长洲黄孝廉蕺山相与赓和,所作甚夥,惜不自藏弆,脱稿即为好事持…… 

  《序》中所指“己未”,即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庚申”即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曹寅此时年22岁一23岁,朱彝尊长寅27岁,他们实是忘年之交。 

  曹朱往来最密切的阶段是在康熙四十年以后,即朱被罢官家居的时候,此可见曹寅是以文、以人品论交,而非以官论交。他对朱十分敬重。朱以81岁高龄而卒,曹寅得讯后在三首诗中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沉痛伤悼。《楝亭诗钞》卷七收有《避热》诗,其第6首云: 

  一句诗成万口吟,秋风才起寂无音。 

  直饶虫鸟能知感,也觉铅华苦累人。 

  湖海又闻收赤帜,岩廊谁合铸黄金。 

  后生莫更多谣诼,不是蛾眉妬不深。 

  诗中高度评价朱彝尊一生的诗文成就。“湖海又闻收赤帜,岩廊谁合铸黄金”,表达了曹寅对朱诗才成就的崇拜和肯定。同卷。《题三友图》诗前小序中提到戊子年(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广陵涂生绘“三友图”(即曹寅、晚研、南洲),竹坨来迟不及图,曹寅深以为憾。他用“朱弦已摧断,寒泉亦泥漉”来表达痛失友人的“来哭”和“幽独”之情。在《楝亭诗别集》卷四的《吴园饮饯查浦编修兼伤竹姹、南洲》诗中以“情思减”、“添春悲”、“蓬山远”、“欢非为”等句子再次表达自己对逝者的追念,并用“眼前三百盏,何用不申眉”来一洗胸中的郁闷。 

  朱彝尊生前曾手定《曝书亭集》80卷,因耗资巨大而未付梓。朱逝后,曹寅曾计划捐资传世。此事虽因曹寅不久亦辞世而未果,但曹寅对朱的高情雅谊却在学林传为美谈。曾寓居宣南并留下许多咏宣南诗词的浙江海宁人查慎行在《曝书亭集序》中说到此事。《序》云: 

  晚归梅会里,乃合前后所作,手自删定,总八十卷,更名为《曝书亭集》,始于己丑秋。曹通政荔轩实捐资倡助,工未竣而先生与曹相继下世…… 

  曹朱自订交之后,终生不渝。在朱留下的诗文中以《楝亭诗钞序》最为代表,极力称赞曹寅的诗才。这篇序写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是朱晚年对曹寅的评价。《序》有云: 

  ……楝亭先生吟稿,无一字无镕铸,无一语不矜奇。盖欲抉藩篱,直窥古人窔奥。当其称意,不顾时人之大怪也。先生于学博综,练习掌故,胸中具有武库,浏览全唐诗派,多师以为诗。宜其日进不已。譬诸骖骝骥騄,郭椒丁栎,腾山超涧,驰骋既熟,下而纵送剧骖之区,其乐有不可喻者已。 

  综合时人的评价,朱对曹的诗才评价最为肯当。 

  除《楝亭诗钞序》外,朱还为曹的《合刻集韵类篇》写过序。此外,朱还写了《曹通政寅自真州寄雪花饼》诗、《五毒篇效曹通政寅用其首句》、《题曹通政寅思仲轩诗卷》及《五月曹通政寅招同李大理煦、李都运斯佺纳凉天池水榭,即席送大理还苏州》诗等。人们透过朱诗的一字一句,可见曹寅对朱的真情关怀及朱对曹知遇之情的感念。 

  曾寓居于宣武门外铁门胡同的施闰章是曹寅在“己未文会”中结识的又一位忘年交。⑩ 

  施闰章(1618—1683),字尚门,号愚山,晚号蠖斋,安徽宣城人。顺治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他以办理刑部狱案或文积疑案件,秉公无私、引经论情,不存疑义,而使众者平服。在选拔人才方面,他主张“先德行后文章”,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故时有“冰鉴”之誉。史家称赞他文章醇雅,富于现实精神,善诗,长于五言,与宋琬齐名,人称“南施北宋”。著有《学余堂文集》、《诗集》、《试院冰渊》、《蠖斋诗话》、《端溪砚品》、《蠖斋杂记》、《青原志略补辑》等。 

  施长于曹寅39岁。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施以鸿博征,授翰林院侍讲。据梅庚《学余全集跋》云:“戊午岁,先生以鸿博征,改官翰林,时通政公(曹寅)方弱冠,称诗有寒山见远人句,先生尝吟讽不去口。”又,施之孙施瑮在《四君吟》中《曹通政楝亭》席中亦云:“公(曹寅)少时曾以诗请贽于先祖。”说明曹寅少年时的诗才即得到施的赏识,并由此结下忘年之交。《楝亭诗钞》卷一有《读施愚山侍读稿》诗一首,诗云: 

  畴昔携尊处,斜阳依旧过。 

  匡时闻大略,绝笔想余波。 

  岁月穷经史,衣冠梦薜萝。 

  九原皆故旧,涕泪几人多。 

  施逝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即1683年,这首悼诗当写于本年内或稍后不久,足见施曹二人的深厚交谊。令人感动的是,施逝后曹曾捐资刊印其遗著《学余全集》(其文集28卷,古今诗词50卷),使施的学问、精神永留人间。 

  仔细研究曹寅当年结识京城文化巨子的名单,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以下三个特点:(1)这些文化巨子的年龄都比曹寅大得多,堪称是忘年之交;(2)这些人在当时已是声名卓著,桃李满天下,且官位都远高于曹页;(3)这些人人多寓于宣南,为宣南文化的开发和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而清初的这些文化精英们与曹寅的文学因缘,又为宣南文化增加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这个意义上说.曹家与宣南文化有一种历史的渊源关系,今日的北京大观园也可以说是这种文化渊源的一个延续。 

  二、与时俱进的北京大观园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为迎接“才选凤藻宫”的元妃“省亲”而营建的,主旨是迎接元妃。此刻此时,“崇阁巍峨,面向琳宫合抱,迢迢复道索纡”的大观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