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生获得的聪明才智、经验教训有多少,绝不会有点滴经由遗传途径传给你的子女。新的一代都是从零开始。所以苦难的历史往往会在惊人的重复!
综观古今中外实例,似乎存有这样一种规律:经后来历史证明是很大谬误的理论、行为,在当时却受到许多年轻人的狂热崇拜。这是为什么?不就是青年们的单纯幼稚及其热情被〃大人物〃所操纵和利用了吗?不就是利用了年轻人大多正处在认知的前两个阶段吗!老子所谓的〃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就是用认知的第四阶段来纠正前阶段之所偏。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用这条规律来警惕(当然不能是检测)历史悲剧的重演。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曾提醒我们:
  自人类诞生之时起是这样,将来也会一样………
  自社会开始进化以来,只有四件事情可以肯定:
  狗不厌食,猪不厌圈,愚人被火烧的手指扎上绷带,又颤抖着伸回到火里去。 
【漫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大学毕业时,准备去检察院。当他兴冲冲跨进办公室时,听到的却是该处官员那冷若冰霜、照章办事的通知:〃无法录用您在苏联检察院工作。〃
  原来,政府作了一个决定,严禁接收法律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央司法机关工作。这样做的理由是,在造成30年代大清洗愈演愈烈的诸多原因中,据说也有这么一条:幼稚的青年太多,他们没有任何职业经验和生活经验,却掌握着生杀大权。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四时行,百物生。天下百物诱然而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天地虽大,其化均等;万物虽众,其治一本。故君子之于天下,为无为,天德而已矣。顺应万物本性,无为无执,守其一以处其和,万物将各得其所。所以真正的智者,是尊从客观自然而不敢执意妄为。


意译

 安定的局面容易维持,未露苗头的问题容易设法,情状脆弱时容易化解,事故细微时容易消散。
 措施要用在事故尚未发生之前,治理要在祸乱尚未形成之时。
 合抱的大树,萌生于细小;九层的高台,从一筐筐土堆起;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迈出第一步。
 主观妄为将会失败,强行把持将会丧失。
 因此,圣人行事,不违背客观规律主观妄为,所以没有失败;不违背人情物性强行把持,所以不会丧失。
 人们做事,经常在将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持之以恒,慎重坚毅的态度始终如一,就没有失败之事。
 因此,圣人追求恬淡自律,不贪爱珍贵难得的财货;学习世俗不学的顺应自然之学,复返众人之过失;用以辅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施为。





 原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注释】士:兵士,勇士。这里指将帅。不武:不逞武勇,不盛气凌人,不挑衅滋事。怒:愤怒。不与:谓不待交兵接刃。
孙子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敌。〃〃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皆是不武不怒之意。张之纯说:〃以盛气强力摧折人者,曰武。善为士者,不先陵人,故不武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
【注释】为之下:态度谦下。
仁者待人,务顺乎人情。凡有所使,皆量其长而不苛其短,予以佚而常体其劳,己所不欲,不施于人。谦下者,人心悦服,而愿为之用。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注释】不武,不怒,不与,皆是不争之德。为之下,是用人之力。这些都是不与客观当然相争的德行,这叫做任用人材的能力,这叫做符合天古之极至之道。


意译

 善为将帅者,不逞武勇;
 善于争战者,不涉忿怒;
 善于取胜者,不待交锋;
 善于用人者,态度谦下。
 这叫做不与客观当然相争的德行,这叫做任用人材的能力,这叫做符合天古之极至之道。




 原七十一章 知不知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注释】知不知: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上:上乘,高明。不知知:不知却误以为已知。病:谬误,弊病,祸患。 
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事物,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竟忘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们就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麻木不仁。所以,真正的知是自知,是知自己有所不知。
【漫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者的真正祸患,不是自己的不知,而是不知却自以为已知。所以,能时刻警惕、疑惑自己的认知中会出现错误者,在他的这种疑惑之中可谓是含有知晓,在他的这种不师心自用的状似混沌之中可谓是含有明昭。对自己的主观认知有这种知晓和明昭,可谓是认知的上乘和高明。而不知却自以为的已知,才真正是认知的弊病和祸患。
【漫谈】知的理性、客观性和真理概念应随时受到关切。科学在试错中前进,在大胆猜想和细致反驳过程中发展。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论争,完全是正常而且有利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禁止不同识见者展示的一种强权偏见。故而政治不应干预学术争鸣。但对科学的尊重不能是盲目的,赶时髦的。因为好多伪科学在打着科学的旗号向民众贩卖那本质上属于是反科学的东西。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病病:心腹之患就是怕自己的认知出现弊病。
目有所不见,智有所不知;理有疑误而是,事有似是而非。何况天下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是,今或成非;前日所非,今或成是。唯有恐怕触犯了妄知这毛病,才不会犯这毛病。所以,处理事物,必须深思熟虑,避免操之过急和鲁莽行事。大作家伏尔泰说:〃怀疑不是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但深信不疑却是一件荒唐的事。〃
【漫谈】特罗特说:“我们必须自我警惕,切不可认为科学方法的实践增强了人类理智的能力。以为在一个或数个科学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士,在思考日常事务上也会聪明过人……与经验相悖者,莫此为甚。”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无视自己的无知,是无知者的弊病;而一知半解的知识,却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对真理最大的威胁,是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谬误,以及那似是而非的真理。
【漫谈】有些人认为老子谴责文化,鄙弃知识,其实这是对老子的误解。〃知〃在老子那里被分为两种:一是用达观思维法〃得道〃之知,一是凭表层理念感觉之知。老子认为后一种知是世俗之知,只懂得形而下之事,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付诸实践只会带来灾难;认为对这种脱离客观对象的主观随意性和短视理性的凡俗之知应该予以摒弃。圣人之所以没有谬误,就是对这种肤浅之知会带来的副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警惕。


意译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可谓是高明;不知却自以为知,可谓是弊病。
 只有唯恐自己的知识言行出现弊病,方能杜绝弊病。
 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正是因为他唯恐出现弊病,所以才杜绝了弊病。






原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注释】勇于敢则杀:勇于主观蛮干,则将败亡。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主观蛮干,则将生发。
事物的必然性,不会因你的勇而改变,它只要求你去适应它。所以,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不顾客观实际的蛮干妄为,乃是自寻死路。而敢于面对现实,积极热情地肯定事物的必然性,保持宁静泰然的态度,行为遵循其规律而不敢妄意自专者,则将生发。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所以,真正的智者,从不对尚不理解的问题凭主观意愿蛮干妄为。
【漫谈】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毛主席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它允许的范围内得到自由,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在不认识它们之前,我们的行动总是带有不自觉的盲目性和偏面性,这时我们是蠢人。〃
西方哲人斯宾诺莎也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注释】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范应元说:〃由是观之,强梁者乃天之所恶,断可识矣。而世之人谁知其常也?世俗但知趋利避害,而鲜知利之为害也。是以圣人之于勇敢有为,尚且难之,以其有利害存乎其间也,故常虚静谦柔循理应物,安于不争之地。况非圣人而欲妄动,可乎?〃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注释】 天之道:自然规律。单然:从容舒缓的样子。
客观自然规律,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范应元说:〃天之道不与物争,而物自化,是胜也。然人不可外此心而求天道于高远也。不言而有感必通,是善应也。不可须臾而离之,是不召而自来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释】恢恢:广大,宽阔。
天之网罗,恢恢疏远,于报施有迟速显隐之异,然其刑恶赏善,却从来不失毫分。范应元说:〃恢,大也。包罗无外,如大网焉,虽稀疏而不失巨细,善恶皆不可逃也。此圣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矣。〃
苏辙说:〃世以耳目观天,见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有以善而得祸,恶而得福者,未有不疑天网之疏而多失也。惟能要其终始,而尽其变,然后知其恢恢广大,虽疏而不失也。〃


意译

 勇于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败亡,勇于不敢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生发。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
 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呢?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
 客观自然法则,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
 自然法则之网,广大宽松,却无失漏。






 原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