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多久。
当然,景仁帝原话不是这么恐怖,他的意思是,跑的时候想想自己的义兄。不过因为景仁帝授意可以说得凶狠一些,这位锦衣卫的仁兄就多了点详细的形容。
苏怀灵老实了,一路乖乖地跟着井西献去了镇抚司的大牢。景仁帝则是像没经历过刺杀一般,没事人似的回到宫中,照常上朝,和以往没什么区别。
那几个有问题的官员的空缺自然有人补上,而景仁帝又将严旭锦衣卫统领的兼职撤去,让井西献担任,虽然严旭还是禁军统领,品级俸禄都没变,可是大家都知道,严旭失了帝宠了。锦衣卫是皇上的耳目,锦衣卫的统领必定是皇上极信任的人,原来是严旭,现在却换人了。尽管他还是禁军统领,可那也是景仁帝不好一下子见他所有的官衔全都撤去,等过些日子,再找个由头,只怕禁军统领也没了。
“皇后手段当真了得!”几个嫔妃在德妃那里小聚时,良妃一改之前温柔贤淑的样子,脸色扭曲着说,“咱们几个手里能用的人都被她除去了,在宫中一点门路都没有了。原本还有个严旭能打听打听皇上的近况,现在连严旭也快出局了!”
莲公公立在一旁听着,眼观鼻鼻观口,一言不发,就默默听着。
“严旭算什么,”德妃冷笑一下,“能把苏怀灵弄到镇抚司大牢里,这才是手段。要知道,按照正常的发展,陛下现在应该相当珍爱苏怀灵,该将救驾的女子封为苏贵嫔才是。可是现在,我们的贵嫔娘娘却在牢里待着,不仅没有救驾之功,反而和刺客牵扯上了,这等手段真是常人所不及。”
“莲公公,”贤妃皱眉问道,“当时你在场,可知道具体情况究竟如何?本宫听闻禁卫军是在行刺后赶到的,当时陛下身边仅有一名侍卫守护,竟然能撑到禁卫军赶来,到底是什么情况?”
直接问道了,莲公公也不能不说话了,他站出来回答道:“老奴抵达的时候,刺客已被制服,苏怀灵在死人堆里,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老奴也不清楚。”
莲公公倒是没有说谎,只是他也没说他抵达的时候现场有几人,而制服刺客的又是几人。这样含糊的回答,给了几个嫔妃错误的答案。
“看来是皇后提前选了禁卫军中身手最好的人保护皇上,这击退了刺客。”德妃分析道,“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皇后我们一个个都淘汰吗?”
“你们坐以待毙,我可不想。”一直沉默的淑妃突然站起来说,“本宫发现跟着你们这几个臭皮匠在一起也做不了什么,本宫还不如自己想办法。”
“你想做什么?”贤妃有不祥的预感。
“哼,”淑妃冷哼一声道,“皇后就算再得宠,他一个男子假装女子,他敢跟陛下行房吗?我之前觉得没必要跟任务对象发生些什么,才一直用香。可现在想想,这又不是我的身体,甚至连实体都不是,我就当做了一场梦有什么关系,反正景仁帝长得也不错。你们都说我胸大无脑,可是这男人啊,就喜欢这一套!”
说完起身就走,美丽洁白的脖颈扬得高高的,再也不理会身后几个女人。
良妃深吸一口气,感叹道:“她可真是豁出去了。”
“以她的容貌,就算不会跳舞,只怕也会……”贤妃没有说下去,而是用力握住掌心的手绢。
几个女子都低头沉思,莲公公则依旧耷拉着眼睛不说话。
而当这几个人散去后,莲公公便命心腹送了小纸条给皇后。
“淑妃……”皇后将纸条丢进砚台里,看着那软软的宣纸被墨染黑,再也看不出原本的字迹。
他是后宫之主,可是当程太医为景仁帝诊脉后,表示景仁帝不再需要禁欲后,皇后也没有办法阻止景仁帝去其他宫中。他是男子,因为有身份庇佑让人十分确信他是女子,可是这种确信在脱了衣服后却还是荡然无存的,所以他也有香。如果真的想同景仁帝行房,只能用香。可是他不愿用香,也从未在景仁帝身上用过。以往他只是将景仁帝推倒其他宫中,现在他却是不愿意推了。
而因为林博远那个蠢货,景仁帝已经发现了香的不妥之处,他甚至不能再将香交还给淑妃,否则景仁帝会生疑。
这下可难办了。
皇后一直沉思到景仁帝下朝回来,看到小皇帝没有去别的地方,又来带栖凤殿,这才微微露出点笑容。自小皇帝撞头后就一直歇在栖凤殿,两人像寻常夫妻一样相处,景仁帝眼中再无其他嫔妃。皇后总觉得景仁帝撞头前后有些不同,想起自己的特殊任务,便将吊坠给了景仁帝,谁知景仁帝并不是任务目标,自己还失了重要道具,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尽管这么想着,见到景仁帝回来,皇后还是不由自主地起身,为景仁帝宽衣,将面色有些不好的小皇帝带到内室休息。
“陛下看起来有些疲惫。”皇后关心地问道。
景仁帝哪是疲惫,他是脸色铁青。将宫人全部遣散后,他在皇后面前终于不再掩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道:“行刺朕的幕后主使,竟然是淮南王,朕一母所出的皇弟!”
第22章 朕很清醒
虽然皇室的兄弟为了那把椅子基本没有感情可言,但淮南王与景仁帝的感情还是不一样。景仁帝是正宗的嫡子,在立嫡立长的夏朝中,景仁帝自出生开始,他的地位就无可动摇。淮南王比景仁帝只小两岁,当时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对淮南王的教育很重视,自小就告诉他,要好好辅佐哥哥。
兄弟两人感情一直都好,而在景仁帝登基时,淮南王才十六岁还没有就藩,景仁帝是特意留了他两年,待淮南王十八岁后才放他就藩,并且将划过最好的封地给了他。
尽管已经两年未见,但景仁帝和淮南王始终保持着通信,从书信上来看,两人感情不仅没有生疏,反因为距离产生美更加亲密了些。淮南王经常在书信中写道,让景仁帝赶快给他生个小侄子出来玩,他这边百天的礼物都准备一大库房了。
对于这个弟弟,景仁帝是能宠则宠,算是除了皇后以外,第二个能令景仁帝违背自己原则的人。
经常有御史弹劾淮南王蓄养私兵,有不臣之心,而对于这类的奏折,景仁帝向来是压着的,从来不让人在朝上提起。在他看来,自己弟弟多养一些兵来保护自己是情理之中,实际上就算淮南王不养私兵,景仁帝都忍不住想派一队人马去保护弟弟。
而让景仁帝如此喜爱淮南王的原因,除了两人自小感情好外,还因为淮南王治下极严,在封地内从来没有欺压百姓的事情。而且按照规定,封地内的税收应该是全部属于淮南王府的,可是淮南王还是会每年将大部分税收都上交国库。淮南有华东粮仓之称,淮南王上交的粮食和棉花足有每年国库收入的五分之一,这大笔的粮食淮南王完全可以自己截留,几年下来养个十万兵马不是问题,可是淮南王从来没有这么做,一直都规规矩矩地缴税,说他有不臣之心,景仁帝第一个不信。
可是现在却由不得他不信!
行刺事件的幕后黑手看似指向外族,可是细查起来,所有线索都指向淮南王。这么缜密的计划,如果不是皇后武功超乎所有人想象,景仁帝只怕早就被杀或者被俘了,没有一个对京城极为了解的人在幕后,是不可能布置出来的,这件事,不是外族所为,那就只能是淮南王了。
景仁帝怒不可遏,皇后却没有丝毫意外,依旧是平静地给景仁帝倒了被茶道:“怒伤肝,陛下先喝口茶水平复一下心情,再来思考这件事才好。”
皇后沏的茶有种别样的淡香,反正景仁帝尝起来就是觉得不一样。茶有点热,需要慢慢喝,景仁帝一点点品着茶,慢慢地不再那么生气了,而是捏着皇后的指尖,长长地叹了口气。
“朕、朕真的是很伤心。”怒气过后,留给景仁帝便是伤感了,“皇弟自小跟着我,做什么事都是我们两人一起。我是太子不能有错,所以一些爬树掏鸟蛋的错都是他替我担了,以免朝臣弹劾太子无德。他曾说过,夏国可以有一个玩世不恭的亲王,却决不能有一个玩物丧志的太子。玩他陪着我玩,错他一个人担。他是朕的弟弟,朕在位一日,便护他一天,他怎能、怎能……”
景仁帝越说越沉痛,亲人的背叛让他有些难以支撑,只是握着皇后的指尖,已经不足以给他力量。
于是皇后默默起身,站在景仁帝身边,本想抬手轻轻抚慰他的肩膀给他力量。熟料景仁帝一把搂住皇后的腰,脸贴在皇后身上。鉴于皇后的身高过高,坐着的景仁帝所贴的部位,恰好是皇后的小腹。
皇后:“……”
这大概是皇后此生最大的危机,他一边欣喜景仁帝如此依靠自己,一边生怕景仁帝贴着自己小腹的脸蹭蹭自己。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与景仁帝同床共枕还能心如止水的皇后了,他现在……经常控制不住自己。
好在景仁帝很乖,他只是想和皇后再贴近一些,想拥抱住自己的心上人,给自己力量。所以他静静地贴着,并没有其他动作。
皇后刚刚松了一口气,抬手抚摸景仁帝顺滑的长发。帝王的头岂是他能乱摸的,可皇后就是想摸,景仁帝也不阻止。
“锦意,给朕生个太子吧。”景仁帝脸贴着皇后的小腹,突然道。
皇后:“……”
“朕不让太医诊治,是觉得朕还年轻,并不急着要子嗣,而且朕也觉得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现在朕想和锦意有个孩子,朕不会再讳疾忌医,会让太医仔细诊治的。”景仁帝松开皇后的腰,抬头看他。
皇后努力维持淡定的表情不变,问道:“陛下对子嗣一事向来不急,现在为何突然……”
“经过这次刺杀,朕觉得还是有个子嗣比较安心。而朕想要锦意的孩子,是男是女其实并不着急,你我都还年轻。如果是男,那他就是太子,朕教他治国理政,锦意助他强身健体。若是个女孩,那便是朕的公主,朕会宠她一生。”景仁帝闭目想象着,越说越觉得这样的未来很美好。
皇后都快绷不住淡定了,他只能握着景仁帝的手,硬着头皮道:“臣妾会尽力的。”
听到皇后这么说,景仁帝开心地笑了,他回握住皇后的手道:“朕也会努力的!朕算着皇后的小日子,是去猎场前刚走吧?现在是正午,白日宣淫不好,今夜朕会来栖凤殿的。”
皇后压抑住自己想哭的心情,艰难道:“臣妾会扫榻以待。”
他紧张到词都用错了,不过景仁帝现在心情变好,也不计较皇后的用词,站起身踮脚吻了下皇后的唇,这才传唤午膳,命御膳房将午膳送到坤宁宫来。
有皇后的安慰,景仁帝暂时放下淮南王的事情,心情也变得很好。他愉快地用过膳后,领着莲公公去了御书房,处理今天的政事。
留下皇后一个人在殿中,难得地发起愁来。
第23章 朕已疯狂
其实景仁帝当务之急是处理淮南王的事情,但是一来没有实际的证据,一切都只是推断;二来景仁帝十分无法理解,自己的弟弟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处置淮南王之前,景仁帝想见他一面。
然而藩王入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好在再过两三个月就过年了,过年的时候各地藩王必定会送年礼来,到时候景仁帝只要借个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