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
后来有了凤琛,凤琪就明白了,在凤老太太的眼睛里,二叔一房才是宝,他们长房,面上看着还是那么回事,可要不是凤翔是凤家的掌舵人,两房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他掏银子,可能就跟捡来的差不多了。凤琪见萧写意实在纠结,就把自家的事说了出来,好让他听了心里可以平衡点。
“怀瑾,你说的都是真的?”果然,一听还有比自己更倒霉的,萧写意顿时好受多了。
凤琪挑了挑眉,认真道:“臣不敢欺君。”他也是前不久回家才知道的,凤老太太偏心能偏到那个程度。普通人家分家,如果都是嫡出的兄弟,平分产业的确是有的,不稀奇,可人家分的那是祖业,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大家都是嫡出,实在要平分说的过去。
他们凤家不一样,凤老太爷起运晚,他考中进士没几年,凤翔就中了状元,娶了卢相国的女儿,不然以凤家当时的落魄样儿,凤老太爷致仕前,绝对坐不上正三品的位置。饶是如此,凤老太爷当官那些年,也没置下多少产业,凤家如今的家业,一半是凤翔挣来的,另一半是君绿川赚来的。
凤家如果是要分家,就是凤老太爷还活着,也说不出兄弟平分这个话来。再则说了,过去这些年,凤家二房一分银子没往家里挣,开销倒是不小,凤老太太嘴上说着公平,两房的孩子都一样,其实不就是纵容吴氏挖长房的钱财贴补二房,不然的话,凤瑶和凤珊能是一样的待遇,也就是凤翔不在意罢了。
人都是这样的,不管自己有多倒霉,只要听到别人比自己更倒霉,心里就能平衡了。
这不,萧写意听凤琪讲了凤家的事,心里就暗暗把自己和凤翔做了一番对比,结果发现,自己还不是最悲惨的,心情立即有所好转。
凤老太太偏心凤家二房,就想让小儿子分大儿子的家产,成不成暂且两说,起码人家敢想,而在这个问题上,卫太后的战斗力就要弱多了。
甭管卫太后平时对萧弦歌有多好,可她求过萧写意的,只有萧弦歌就藩的时间,萧弦歌封王的品级和藩地位置,她提都没提一句,还有就是每年旧事重提的,想要萧弦歌进京过年、过清明节、过端午节、过中秋节等等,除此之外,从不为他讨要什么好处。
这么一想,萧写意心里舒服多了,看来喜欢小儿子,是天下老太太的共性,不止他家这位如此,跟他同命相怜的人,多得是。
转念之间,萧写意又想到一个重要问题,忙道:“怀瑾,将来我们要是不止一个儿子,你不会偏心小的那个吧。”更多的萧写意暂时不会想,可是前世早夭的秋然、丹阳还有秋宸,萧写意今生肯定是都要的,以前欠他们多少,他要十倍、百倍偿还回去。
凤琪茫然,不知萧写意怎么就把问题扯到自己身上了,他看起来像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吗。再说了,他们的孩子还没出世,谁能想得那么远,莫非是,太医跟萧写意透漏了什么消息。
凤琪紧张道:“陛下,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比方说,他肚子里的两个,都是儿子。
凤琪不算是有野心的人,如果顾微有儿子,他绝对不会多想什么,嫡子继位,再是正统不过,那样的话,他的儿子就是双生儿也没有关系,正好可以当个太平王爷,逍遥一生。但是萧写意没有嫡子,以后有的可能也不大,凤琪树大招风,不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他还不想步了姚贵君的后尘。
不晓得是后宫阴气太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萧写意的子嗣,看着实在单薄,他都二十四了,宫里就养活了一个公主和一个皇子,后宫的嫔妃、君侍,怀孕的不少,顺利生下来的却不多,倒霉如惠姬罗素心,女儿眼看着都生下来了,活了十来天就夭折了,连个玉碟都没上。
不管萧写意喜不喜欢萧秋颜,只要他没有别的儿子,他就是太子的头号人选。卢若兰做过的那些事,凤琪可以理解,但不会原谅。
他不是圣父,不会对想要自己骨肉性命的人心生仁慈,哪怕那个人是他曾经疼爱的表妹,他也做好了和她为敌的打算。
有姚贵君的前车之鉴,凤琪很清楚,要是他的儿子不能被立为太子,他肯定没什么好下场,就是他有幸走在萧写意的前面,他的儿子,也不可能被新皇容得下,萧写意肆无忌惮的宠爱,已经把他和他的孩子逼到了一条不争就活不下去的路上。
可是,双生儿是不能继承皇位的,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要不然他怀有双胎的消息在宫里传开,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真心来恭喜他。
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无论他生儿生女,都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见凤琪突然变了脸色,萧写意也是莫名其妙,“朕知道什么了?”
凤琪轻轻摇头,没有再说什么,萧写意是说过只要他生了儿子,他就立为太子,可是这个话,萧写意可以说,他却不能问。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皇帝愿意给你,是你的福分,可他不愿,你也不能肖想,否则再多的情分,都会消耗殆尽。更何况,凤琪至今都不知道,萧写意当初为何执意要自己进宫。
凤琪不肯说,萧写意也不逼问,而是笑着把手放到他的腰腹。
前些天在行宫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虽然穿着衣服看不出来,但是凤琪的肚子,已经有点凸起,摸上去就能感觉到,这几天就更明显了,不晓得是孩子长得快还是衣服穿得薄了。
凤琪不太习惯这样的亲密动作,就把手覆在萧写意的手上,想把他的手拿开,不料萧写意右手一翻,反而把他的手握在了手心,还贴在他的耳边对他说,“怀瑾,朕问过太医了,说是胎儿过了四个月就会动,朕看时间也差不多了,你平时注意着点,有了动静记得告诉朕。”
只论身手,凤琪远在萧写意之上,要把他的手拂开不难,可对方的身份是皇帝,他只能智取,不敢硬来,还没想出主意,萧写意突然说了这么一番话,凤琪愣住了,手上也没了动作,被萧写意握得紧紧的。
“陛下,你怎么会……”去问这些,凤琪有些感概,连他自己都不在意的问题,萧写意居然也能想到,要说他不动容,显然不可能,可是萧写意想要的那种回应,凤琪还是不认为自己给得起。萧写意握紧凤琪的手,在他微微凸起的小腹上划过,“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当然要关注他们的一切。”
其实,前世的萧写意是没有在意过这些的,他对凤琪的所谓喜欢,大多是以物质的形式表现的,以至于凤琪去世后,他回想他们在一起的时光,竟然是模糊而散乱的。
既然挣不脱,凤琪也就任由自己靠在萧写意的怀里,萧写意比他略高一点,他这么靠着,还是很舒服的。
沉默片刻,凤琪把先前的问题换个方式问了出来,“陛下,你说给皇儿取名为秋然,是么?”
怎么突然说到孩子的名字了,萧写意有点跟不上凤琪的思路,可还是点了头,他随即反应过来,凤琪是不是想好女儿的名字了,没等他开口,凤琪就又问道:“陛下为什么只想了一个?”
萧写意更不懂了,便道:“女儿的名字不是留给你了吗?”
“陛下怎能笃定,就是一子一女呢?”龙凤呈祥,大吉大利,这样的好事凤琪也想,可是萧写意的态度,是不是太肯定了,莫非当初的许大夫,连这点都看了出来,真乃神医也。
“朕说是,就是。”怎么可能不是,秋然和丹阳他上辈子不知抱过多少次,绝对不会搞错,但是这个理由是不能拿出来说的,萧写意只能客串神棍的角色了。
凤琪以为萧写意不愿说,就不跟他争辩,只说困了,想回房午睡。
而萧写意下午也还有事,就没有陪着凤琪,等凤琪回屋歇下就回紫宸殿了。
他特意留了这么多时间出来,应该够卫太后拉着萧弦歌嘘寒问暖了吧,去乾安宫的路上,萧写意这样想着,深觉自己是个体贴的好兄长。
谁知他派去传旨的人到了衍庆宫,发现卫太后兴致正浓,跟萧弦歌说了半天话还不够,还要对长平王妃进行敲打,让她平时照顾好萧弦歌,下次萧弦歌回京,她要是看到他瘦了,她唯她是问,长平王妃连连点头称是,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萧弦歌是在长平县成的亲,王妃郑氏出身不高,就是长平当地一户乡绅人家的女儿,正月十五的时候跟着家人出门上香,不知怎地就被长平王看上了。
郑家人当时心想,自家非官非爵的,女儿进了王府,能当个庶妃就不错,也说不上多惊喜,不想萧弦歌玩真的,竟然让郑氏当了王妃,把郑家人给乐得,差点找不着北。
卫太后闻讯气得要命,萧弦歌就藩以后,她满京城挑选世家女子,就想给他选个四角俱全的王妃,谁知萧弦歌倒好,竟然看上个乡下姑娘了。
不等卫太后阻止,萧弦歌就给萧写意传了信,让他帮忙,搞定了这桩婚事。当然,萧写意会帮忙,并非出于好心,而是他想知道,萧弦歌这般违逆她的意思,卫太后对他,会不会有所改变。
结果令人失望,卫太后不喜郑氏不假,但她生的两个孩子,看在萧弦歌的面子上,她疼得比元阳和萧秋颜还过分,萧写意的目的,完全没达到。
萧弦歌就藩六年,这是第一次回京,卫太后也是第一次见到郑氏。
早几年让她见到儿媳妇,卫太后的不满会更多,如今孙子孙女都有了,卫太后勉强认了郑氏,就是对她指点颇多,听得旁边的萧弦歌,都要打瞌睡了。
萧写意这个时候派人来传萧弦歌,对他而言,简直就是救星,萧弦歌跟卫太后打了声招呼,就去了乾安宫。此时,顾傲和萧青渝刚从慈宁宫出来,本来他们宫宴结束就要走的,元阳公主舍不得顾兰裳,才多留了一会儿。很不巧,这三个人竟然在路上碰到了,顾傲和萧青渝给萧弦歌见了礼,就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
出了宫上了马车,萧青渝贴在顾傲耳边说,“那天的人就是长平王,我敢确定,他绝不是今天才进京的。”萧青渝言之凿凿,说得非常肯定。
萧青渝此人,对气味特别敏感,那天他追到疑似萧弦歌所在的珠宝铺子门口,虽然没见到人,却闻到一股红麝香的味道,那东西很稀奇,他绝不会闻错。
今天和萧弦歌擦肩而过,他又闻到这个味道不说,还见到了他手上的红麝香串,这不是巧合可以解释的,萧青渝因此断定,那天他在茶楼看见的人,就是萧弦歌。
顾傲凝神一想,对萧青渝说,“你带了兰裳回家,我直接回衙门。”萧青渝点头,晓得顾傲又有新的想法了,没有多说什么。
萧弦歌到了紫宸殿,恭恭敬敬给萧写意请了安,“臣弟见过皇兄,皇兄万福金安。”
“皇弟免礼。”就剩这么个弟弟了,萧写意连排行都直接省了。
萧弦歌笑着起了身,“皇兄召臣弟前来,可是有什么话想跟臣弟说?”
萧写意淡然道:“你我兄弟数年未见,朕甚为想念,找弟弟聊会儿家常,岂不正常。”
虽说是同母兄弟,萧写意和萧弦歌的关系却不亲密,小时候没有养在一起就不说了,到萧写意登基,更是直接成了君臣,根本就没有培养过所谓的兄弟感情,能兄友弟恭,才是怪事。
“若是皇兄真的想念臣弟,就不会六年都不下旨,不让臣弟回京探望母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