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沧行略一沉吟,从腰间的百宝囊中掏出了两枚燕子镖,今天与柳生雄霸一战他没有用暗器,一直留到现在,反而派上了用场,李沧行右手紫电剑在手,做好了准备,刚才开门时那阵暗器急袭让他记忆尤新,现在出手打那团鬼火,也许还会再被暗器突袭一次。
李沧行左手一抖,两枚钢镖以八步赶蟾的手法出手,直取那团灯火,只听“叭”地一声,火光四射,那团灯火直接炸了开来,整个通道中变得一片漆黑。
李沧行的眼前一黑,他能感觉到柳生雄霸的气息在自己的身边腾起,而这长长的甬道里却是悄无声息,既没有想象中的暗器突袭,也没有什么机关发动,一切都是那么地平静。
李沧行突然意识到这是这个地方的设计者下的一个套,在这种黑暗封闭的环境里,如果是两个人手持兵器,又不能做到对对方的完全信任,那只要一点风吹草动,黑暗中的两个人一定会互相残杀。
想到了这一点,李沧行的心在迅速地下沉,柳生雄霸这会儿已经鼓得是内息满满,而对方的布置却没有发动,以两人的武功,在这种全神戒备的情况下,即使有暗器的突袭,应付起来也不是难事,可是如果两人打着打着自己交上手,由于现在这种语言不通,非友非敌的状态,那可能真的会以命相搏。
李沧行咬了咬牙,打定了主意,正在这时,只听一阵响动,强烈的劲风吹过,从前方鬼火处似乎有一大波暗器在向着自己打来,而黑暗中柳生雄霸的气劲一涨,刀气一下子扑面而来,显然是他挥舞起自己的那把短刀在黑暗中挡起暗器。
李沧行向后退了两步,死死地抓着剑,却没有出手,他相信柳生雄霸的实力,以这种程度的暗器突袭,是过不了他那短刀乱舞的,只要自己不出手,就不会给他造成误判,两人一定是安全的。
漆黑一团中只听“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柳生雄霸的那把带着些许红光的短刀不停地闪烁着,冷冷的刀光能映出柳生雄霸冷峻的面容,而脸上的那一道抹着黄粉的刀痕随着他的面部肌肉的跳动,一下下地扭曲着,就象一条巨大的蜈蚣,看得让人毛骨悚然。
可是现在的李沧行却没有这个兴趣,从暗器的破空之声他就知道身后的这个东洋人应付起来毫无问题,只是背后平静得有些过份,这让李沧行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此时手中的紫电剑开始微微地发起光来,只有强敌在侧,杀气满满时,这柄神兵才会有如此表现,李沧行不由得微微一愣。
就在李沧行愣神的这一瞬间,后面果然有几声细针破空之声,声音非常小,远远没有前面的动静大,可是速度却比前面的那些暗器要快上了许多,李沧行心中一凛,知道这才是这段通道里真正的杀着。
李沧行再无他念,灵台一片清明,多年来苦练的听风辨形之术这时候终于起了作用,一共三枚飞针,分射自己的印堂,气海与血海三个穴道,他手中的剑泛起一阵紫光,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通道,一记紫气东来,瞬间闪电般地刺出三剑,剑尖准确地击中了那三枚钢针,一下子全都飞到了墙上,带起三朵小小的火花。
随着这三针暗影突袭没有奏效,通道内突然又亮起了灯光,这回是真正的灯火通明。
李沧行发现在这石壁上竟然也和外面的山洞一样,也挂着烛台,只是刚才这里雾气弥漫,伸手不可视物,根本无法看清两侧通道上的这些烛台,而李沧行正对着的后面通道,却是一个圆形的环道,那两扇进入时的石门,早已经消失不见。(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回 传奇帝王(一)
李沧行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走了这半天,仍然跟那前面的灯光是不远不近,而这通道也似乎没有尽头了。原来这里是一条环形通道,自己和柳生雄霸一直在这个通道里打着转,只有破掉了这黑暗中的暗器突袭,才算是破解这里的机关,能走出这个迷宫。
李沧行扭头看了柳生雄霸一眼,只见他仍然双手握刀,浑身上下都是真气在运行,可是和自己一样,放心地把整个后背交给了自己掩护,更不担心自己会在背后下黑手。
李沧行心中感叹,刚才这黑暗中的一系列考验,不仅是在考查自己和柳生雄霸的武功,更是要考验两个人对对方的信任程度。
黑暗之中,即使是极其信任的人,也会因为紧张而造成误判,刚才如果自己和柳生雄霸同时出手应对正面的暗器,很可能在这狭窄的空间里会进入对方的攻击范围,互相把对方当成敌人,全力痛下杀手也是极可能的事。
幸亏了李沧行对柳生雄霸有了足够的信任,转向其后方抵挡了那三枚真正要命的暗影飞针,而柳生雄霸也没有因为李沧行在其身后出剑而造成误判回刀相向,不然两人这会儿已经死在那通道里了。
一想到这里,李沧行便是一阵背上发凉,自己与这非敌非友的倭寇竟然有如此的默契,更难得的是他对自己居然也如此信任,要知道两人在一个时辰前还在以命相搏,加上语言不通,居然也能这样通过这次的检验,让李沧行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李沧行正在深思中,柳生雄霸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猛地一回头。却发现柳生雄霸的正面环形墙壁上,却出现了一个半人多高的小门,亮光从门里透出,两人对视一眼,一起走进了那座小门。
走进了那座小门,李沧行的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座几十丈见方的大殿,看起来象是个墓室,四周都放着巨大的烛台,摆放着兵器铠甲。看起来这个墓室有很久都没有被打开了,里面的兵器铠甲都是干干净净,没落上什么灰尘。
而整个大殿最醒目的,还是正中的一座巨大石棺,石棺的一侧立着一个石碑。石棺的一旁的岩石里,插着一把三尺来长。半尺宽的巨大宝刀。整个大殿里十几个烛台的亮光,都没有这把宝刀来得明亮。
李沧行看了看脚下,发现现在处的入口处,脚下是十几级的台阶,从台阶底部到这座大石棺,两边立着几个巨大的石像。有几个看起来顶盔贯甲,象是武将,而另几个则是文臣的打扮。
李沧行意识到自己这一定是进入了某个古墓,看这墓主人的架式。非王即候,甚至可能是一代帝王,掩饰住自己心里强烈的激动,他走上前去,看起那块石碑来,而柳生雄霸则明显对那把插在岩石里的刀更感兴趣,连石碑也顾不得看,直接就到那刀前面打量起来。
李沧行看着碑文,第一句话就是:吾乃大宋开国皇帝刘裕,这是吾之一生。
李沧行看到这句时,心里犯起了嘀咕:北宋的开国皇帝是姓赵的啊,可没听说过姓刘。带着这个疑问他接着看了下去。
下面的记载则是这个叫刘裕的宋国开国皇帝的生平自述,他说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人,元嘉之乱,神州陆沉,五胡乱华,整个北方的中国都被胡人占据,而当时的晋朝皇帝也被胡人俘虏了,宗室司马睿南渡建康,建立了东晋,一百多年来一直无法北伐成功,恢复中原。
这位刘裕则是出生于东晋末年,出生在京口,也就是现在南直隶镇江的一个中下等士族,一出生时母亲就难产而死,还被当成不祥之人送到姨娘家寄养了几年,因此还落下了个寄奴的别号。
刘裕少时家贫,父亲在他四五岁时又早死,是由好心的继母萧氏将他从姨娘家接回,跟着后面的两个异母弟弟一起养大,刘裕从小无钱读书,种田打渔砍柴什么都做过,天生有一把子力气,后来逢江湖异人指点,习得上乘武功。
刘裕后来投军报国,加入了东晋最精锐的部队……在淝水一战中大破前秦大帝苻坚百万胡虏的北府军,在北府军中,性格豪爽开朗,武艺高强的刘裕很快出头,一路积军功做到北府军参军,也结识了大批精兵猛将,智谋之士以为兄弟。
刘裕在三十六岁的时候,江南一带的天师道信徒在教主孙恩的带领下起事,一个月内众达数十万,甚至攻陷会稽,杀死北府军名将谢琰,刘裕跟随北府军剿匪,曾在一战中身陷重围,最后靠着盖世神功独驱数千人,创下神话一般的传奇,从此成为天下人心中的英雄。
这个刘裕不仅武功盖世,而且天赋异禀,堪称兵法大师,虽然只是粗通文字,但是兵法权谋却如同与生俱来的一样,远远高于他人,天下强兵悍将无不愿供其驱使。
几年的剿匪平叛下来,刘裕几次力挽狂澜,甚至化解了孙恩最有可能推翻东晋朝廷,从海路入长江攻克建康的那一次登陆,从此完成了吊丝逆袭,成为东晋的高级将领。
在镇压了天师道的孙恩起义后,东晋的朝廷被来自荆州,即现今湖广省的桓玄所控制,到了后来桓玄更是解散北府军,自己逼东晋皇帝退位,自立为君,刘裕在北府军被解散后曾短暂地退役回家,暗中却是结交串联北府军系统里的精兵猛士,在桓玄称帝后起兵讨伐。
当时刘裕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只是串联了刘毅,何无忌,自己的弟弟刘道规,诸葛长民,孟昶为首的十二条好汉,共推刘裕为首领,并以刘穆之为智囊,从京口起兵,北府军和江湖游侠剑士都争相响应,不到五天,就大破桓玄,将之赶出建康,并在此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彻底在荆州消灭了桓氏势力,恢复东晋。
此后的刘裕以恢复东晋之功成了朝廷的头号实权人物,他的眼光开始投向了北方的胡虏,五胡乱华离此已有百年,北方诸胡经过百年的战乱后,已经形成了以黄河以北建国的北魏,和以山东之地建国的南燕,还有占据关中陇西地区的后秦三个胡人国家。
刘裕之前的东晋历代北伐,都是被胡人打得惨败而归,在他那个时代只要一提北伐,一想到胡人剽悍的铁骑,东晋上下人人色变,几乎都不敢再提驱逐胡虏,恢复河山的事。
而刘裕的心却比天高,偏偏要尝试别人之所不能,于是在刚刚平定了桓玄余党后,开始征战四方,在广州岭南一带还有天师道余党未平,西蜀又在桓玄篡晋的时候趁机自立的情况下,首先选择了山东一带的慕容氏南燕作为打击目标。
刘裕亲率六万北府精锐讨伐南燕,临朐一战,创造了步兵在平原上打垮了胡人重装铁甲骑兵的奇迹,并一鼓作气,灭掉南燕,将慕容氏一族运回建康斩首示众,百余年来汉人的屈辱一朝得雪,第一个被攻灭的北方胡人王朝也极大地增强了汉人的信心,让他们看到了北伐成功的可能。
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天师道的余党趁着刘裕北伐,一路从岭南起兵,利用北府军其他两大巨头,留守南方的刘毅和何无忌的不和,以闪电战的形式迅速击破这两位刘裕的亲密战友,几十万大军兵锋直指建康。
于是刘裕只得火速回师,偏偏北伐军的主力碰到了瘟疫,军情紧急,刘裕只得孤身回到建康城组织防守,以区区一两万临时征召的部队面对天师道沿江东下的数十万大军。(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回 传奇帝王(二)
这场建康城的攻防战是刘裕一生中最大的危机,当时天师道挟两次大胜的余威而来,战士二十多万,战船数千艘,满江都是,而建康城内的守军不足两万,远征南燕的大军一时又无法赶回,在这种情况下,城内人心惶惶,满朝文武都力劝刘裕带上皇帝撤到江北,以避锋芒。
结果刘裕坚决地留了下来,一步不退,一方面出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