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社长天下-第18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慷慨激昂的学生,崔正源的笑容就好像春风拂面。他点点头,对这个学生道:“你说的没错,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你说的都是真理。”

这个学生鼓足了勇气站出来,就是因为崔正源质疑民主的话,实在是冲击了他的固有观念。

既然站了出来,那么也就没有了回头路,所以他早就做好了捍卫思想的准备。

谁知道崔正源并不跟他辩论,相反还认同了他的话。这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但不受力,还差点闪了腰。

错愕之余,这个学生的表情也慌乱了。“那……那为什么您这么说呢?”

崔正源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从全南来首尔,可以走西海岸高速公路,也可以坐飞机。但是坐车的话很颠簸,坐飞机呢又太贵,而且这两种交通方式的运输量很小,不利于两地之间的大宗货物的输运。你说,我们修建一条首尔连通全南的铁路如何?不光是全南,我们还可以就此连通庆南、一直和釜山接轨。这样的话,这条铁路线就做到了将整个国家的连成一个圈,物流速度肯定会快了许多。你说这样好不好?”

这是一个假设的命题,因为首尔到全南的火车是有的。不过崔正源说了这是一个问题,学生自然要去思考其中的利弊。

想了又想,他才不确定地道:“很好,这样的话西海岸地区的人互相流动就会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和量也将提高很多,是对经济很有益处的建设。”

孰料崔正源却摇摇头。反驳了他的想法。“可是我反对,因为我是铁路沿线的居民。修建铁路会占用我的耕地,让我失去生活来源。国家给的补偿太少,并不足以弥补我的损失。”

学生也被挑起了怒火。有些生硬地道:“修建这条铁路是对整个国家都有益处的好事,怎么能够因为个人的利益而至国家利益于不顾呢?”

崔正源又点点头,道:“那好,为了国家利益,我忍让了。可是还有人反对。这次反对的人是一个历史学教授。他反对的原因是铁路的修建,要经过一处古代遗迹,是对历史文化的损毁。”

“这……”学生呆住了,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反驳了。

不过他也是有帮手的,他旁边的同学站起来,想了一个主意道:“可以绕路啊,这样既可以保护古文物,又能让铁路顺利建设,岂不是两全其美?”

崔正源依旧云淡风轻,再次摇着头道:“不行。这次又有人反对,是铁路建设公司。绕路的话,工程量会增加,超出预算,国家不给补贴。而且绕路的话,地质达不到要求,还需要凿穿隧道,各项成本增加。这该怎么办?”

好吧,两人都没办法了,互相看了看。只发现对方眼中的无奈。

崔正源设定的问题和说起的难点,都是现实的生活中会遇到的难事。他们并不是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的工作经验,自然拿不出合适的办法。

事实上在崔正源设定的条件下。别说他们了,就是最经验丰富的政府,在现今的制度下也无计可施。

因为崔正源假设的这个问题,其实在现实里真的有发生。不过不是在韩国,而是在意大利。

有鉴于罗马日渐拥堵的交通,罗马政府准备修建地铁。缓解交通的压力。

孰料这个有利于民的举措,却遭到了多方的反对。

因为地铁将会从古罗马角斗场旁边经过,很多人都怕地铁的修建会让角斗场的根基松动,破坏了这处举世闻名的遗迹。

结果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导致这个惠民的建设时至今日还存在于纸面上。

遥想中国历史上那个最大的水电工程建设,涉及到了多达三百多出的文物古迹。遭遇的反对之声也是极大,但因为政治制度的不同,还是被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了。

当时还有不少的所谓公。知、精英们痛心疾首,认为此举是文化沦丧、传统断绝的人间惨事,在社会上颇引起了一番舆论。

但当时国家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做了最大的努力,包括整体迁移等等,细致到了甚至是一块砖的编号的地步。

这些办法和措施,说明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忽略对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程度。

而与之相比,那个水电工程的修建,却已经迫在眉睫。

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区,占全国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还多。

而电力又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电力的缺失已经到了影响国家发展的程度。

国家发展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的繁荣程度。更具体来说,这已经关系到了国家能够发展壮大和普通民众的吃饭穿衣的问题了。

和这些相比,那些古文物建筑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国家无法发展,就意味着原地踏步。中国已经原地踏步了上千年,最终被虎。门的炮声打入了万丈深渊。

和那样惨痛的经历相比起来,保护文物与国家发展相比,孰轻孰重还分不清吗?

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领导人可以在这样的难题中选择更有利的一面,并且坚定地贯彻执行下去,最终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而所谓的民主制度之下,群声如沸,此起彼伏,吵到最后也很难得出一个结果来。

最终,国家还是在原地转圈,一事无成。

在当今这个追星赶月的年代,效率低下都是不能容忍的,就更不要说“民主”光环下的互相扯后腿了。

以往大家都沉浸在所谓的民主的美丽幻境之下,没有人注意到这其实是一个难解的陷阱。

现在,崔正源就通过一个普通的例子,把它的弊端完整地显示了出来。

就看这冲击到最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了。(未完待续。)

第1764章民主的本质

readx;谢谢枫林深处阿文的打赏!

眼见着自己的学生被崔正源逼到了墙角,无力招架,他们后面的老师出来了。

一个看起来跟沈太峰年岁差不多的老教授站了出来,满头的银丝、清隽的面容显示了此时是多么的睿智和博学。

老教授没有通报姓名,而是直接说道:“有了反对的声音,这说明我们的执政者还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将牵涉的各方代表都集中起来进行讨论,相信一定会得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而这,才是民主的实质。让每一个人都有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诉求的能力和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做到真正的完美不是吗?”

相对而言,现场的学生深受民主思想的洗礼已经很多年了。让他们接受崔正源的理论,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在他们陷入苦恼的之后,老教授的话给他们指明了道路。

对呀,有了分歧没有关系。民主的核心思想不就是听取各方各面的意见,综合了大家的利益之后拿出的决策,岂不是更加容易施行和产生效果?

于是乎,这位教授的发言迅速得到了大家的响应,那如雷的掌声却好像跟崔正源示威一样。

面对着群情汹涌,崔正源却依旧面色如常。他的笑容始终都没有变过,就好像面前的这些如许多人。跟草木竹石等死物一般。

而且面对这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他也没有在乎对方的权威。随意地点点头,但是话里的机锋却前所未有的尖锐。

“听起来似乎不错。好像万无一失。那么请问,这个商讨需要多久呢?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如果所有的国事都这样拖拖拉拉的讨论,岂不是什么都耽搁了?别的国家都在高速发展,只有我们还在缓慢蹒跚地做事,长久之下,我们难道不是落后了吗?另外这件事虽然利国利民。但最后要是没有得到通过呢?耗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在研讨上,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我实在不知道这样的所谓民主有什么必要。”

老教授木立在原地,脸色青红皂白急速转换。

说真的,他不是恼羞成怒,觉得崔正源不尊老敬贤。而是他跟很多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从来就没有分辨出这个从美国流传出来的民主思想的陷阱。

是的没错,在崔正源看来,这个民主的思想就是美国给全世界种下的一个化解不开的陷阱。

因为这个思想理论的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颇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感觉。

但实际上,凡是按照这套理论建设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就没有一个搞好的,相反还会慢慢地变的一团糟。

韩国是这样,欧洲是这样。非洲是这样,甚至就连美国自己都深受其害。

事实上在美国政治上,一直以来都存在政阀主导和财阀主导两种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还不是世界第一大国,影响力也没有如今那么的强大。

那个时期的美国,其实还处在学习的地位。他们学习的目标,是当时世界的中心——欧洲。

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除了帮助美国奠定了崛起的基础之外,还带来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政阀的出现和抬头。

众所周知,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谋取了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成为世界的霸主。

但不要忘了,弗兰克里。罗斯福除了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之外,还是来自于一个具有传统的政治世家。

他的远方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也曾经做过美国总统,而且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就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

一直以来,美国的政治都是被财阀把控的。

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庞大的经济托拉斯依靠无比强大的财力掌控着国家的所有权力,甚至于能够决定总统的人选。

可是192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就连这些顶级的经济巨头们也都损失惨重,不复昔日的荣光。

加上现实的经济危机,所以他们不得不默认了富兰克林。罗斯福那一系列卓有成效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改革。

按照如今的看法来说,罗斯福的那一整套拯救经济危机的方法,简直就是战时**的翻版。

一个崇尚自有资本主义的国度,居然要靠**的经济方法来拯救危机。

是不是很讽刺?

但这件事就那么真实地发生了,而且还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效果,帮助美国一举冲破了欧洲的藩篱,开始在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

同样的,因为辉煌的执政履历,让罗斯福在深孚人望的同时,完全地掌控了整个国家的权力。

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冷战的序幕拉开。为了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美国的整体政治需要都迫使失去了主导权的财阀们只要暂时忍耐下来。免得真的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所有的一切都彻底完蛋。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渡的杜鲁门之后,上台的总统会是艾森豪威尔这么个军人。

这其中自然是有美国为了应对苏联的现实威胁的考虑,认为一个战争经验丰富的军人总统,一旦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能够很好地领导美国抗争**的扩张。

可惜冷战永远都是冷战。不可能变成热战。处于互相之间的忌惮,以及毁灭性的核武器的出现,导致美国和苏联并没有办法取得压倒对方的优势。

在艾森豪威尔之后。继任的总统是肯尼迪。

很不幸的是,肯尼迪跟罗斯福一样,同样是声名赫赫的政治世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按照这种趋势看下去,政治世家将从此以后一直把持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