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晓阳在后面看着也长出一口气。若是前面顶不住,便只有把蒙古人引进苞米地在乱战中狙杀,不过这样做也不见得就能胜,而且收尾比较麻烦。
撤回来的大兵当时就有人救死扶伤、登记战功,大米饭、白面馒头、猪肉炖粉条白菜一大锅一大锅随吃到饱,可是平时没有的待遇。
当天蒙古人减员高达五六千,晓阳府这边有弓箭、火炮、火药筒等优势,不过新兵很多,减员也少不多少,只是因为救助及时,死的不如蒙古人多。
不过蒙古人来自外乡、孤立无援,死一个少一个、补给也困难,晓阳府这边的新兵还在源源不断训练出来,只要银钱吃食供得上,战斗力几乎不会枯竭。
鄂穆图和沙利尔这一天投入很大,却几乎一无所获,他们眼下只剩下一万多人了,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守,几乎丧失了进攻的能力。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七章 低调发大财
第一百四十七章第147章低调发大财
矮墙那边惨叫声还在不断传来,这次晓阳府不再客气了,派出大批没有杀过人的新兵上去,只要是蒙古人、不管死的活的先戳几枪再说,然后把头颅割回来高高悬挂。
蒙古人虽然气炸了肺,却也无可奈何,更有许多人起了怯意。人就是如此,欺软怕硬,只要你有足够的战斗力,残忍也就成了“合理”的。
横的怕不要命的!
不要命的怕同样不要命而且有炮的!
又僵持了几天,沙利尔和鄂穆图没有办法之余,又接到了山海关的消息:他们指望的那十二万人来不了了!
这下子他们可就彻底寒了心,只得打包后退,一直退到侯城。
后面远远传来巨大的欢呼声,“欢送”着垂头丧气的蒙古人;不过晓阳他们也不追,毕竟蒙古人骑兵还是相当厉害的。
其实晓阳若是拿出全部实力,就能把这一万多人留在这里,可是他不想引起暴露所有实力,把朝廷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低调发大财。
回到侯城,沙利尔索要了一些补给之后返回蒙古,只有鄂穆图带着几千人继续留守。他此时的兵力,也只能守住侯城一地和北上官道,其它地方根本无从顾及,外围各地陆续以“地方自治”的名义落入晓阳府手中。
由此大战基本结束,晓阳府成功守住了地盘,虽然暂时丢掉了抚顺、鞍山的矿山和铁厂。
麻烦事还有很多,比如:
抚恤士兵、兑现赏赐。晓阳府的兵平时的都是管吃住,津贴却是不多,其它的收入靠外出做护卫和战争赏赐,这样的一场大战下来赏钱可不少!
海盗那边既然也出力了,也不能不表示。
就是朱元璋军,所有的抚恤晓阳也答应负责。
另外民间送来那些脑袋,都要兑现赏钱。
若不是晓阳从南洋弄回来不少金银,晓阳府当场就得破产。
再加上战争期间停航的损失、战争造成的巨大消耗和其它破坏,可以说此次晓阳府损失实在不小,甚至已经伤了筋骨,需要慢慢将养。
不过毕竟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
北平,五皇子欲待再有些动作,可是他也动作不了了,因为他一年的监国期到了。
二皇子上台后,首先就派人跟崔晓阳谈判,问能不能恢复航运和交通,特别是军粮运输,因为前线催逼得紧。
“可以!不过这次的仗是怎么回事,可得解释清楚。”晓阳府如是回答。
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也为了打压五皇子一党,二皇子党在军方的支持下,以朝廷的名义发布了如下声明:今查崔晓阳并无不轨之举,所谓的“罪名”俱都是五皇子得没赤陷害,现予以平反。五皇子党强烈反对,但是反对无效。
就这么一句话,也没有赔钱道歉啥的,这就是领导的习惯。
晓阳府也没多说什么,恢复了海上的军粮运输,也清除了山海关一带的障碍,开放了官道。不过只是官道,两侧的障碍没有撤除,其意不言自明,不过也没人追问。
另外对“五皇子党”包括鄂穆图党羽个人的制裁并未解除。
二王子的另一紧急命令是让鄂穆图倒地方,好另外安排人,可鄂穆图说是朝廷答应了的,就是赖着不走,一时间朝廷也拿他没法。
…
战争结束,开始正常经营。
首先渔业和养殖业全面恢复。
军工厂一直在正常生产。
海上航运全面恢复。
大都的生意没有全面恢复,但是“敕建海鲜市场”恢复营业了。
商业方面,晓阳此次下南洋带回的货物都是中土紧缺的,香料宝石玉石象牙什么的,大多是上品极品,立即就得到各路商人的追捧,银子和紧缺物资都是一船船运来,换取这些稀罕玩意。
这些奢侈品的最大买主就是那些蒙古王公,这些家伙多年盘剥下来,一个个富得不是一般流油,富裕程度超过后世的石油大亨!只要有好东西,几乎都不讲价的;至于讨厌崔晓阳…人家能弄来好东西,别人可不能!
“找到矿了?太好了,立即安排采矿、搞铁厂!”听说派去的人在高丽找到了大铁矿和铜矿,晓阳大喜。
虽然矿藏在山里,交通不便,可是那地方山高皇帝远。高丽人也乐得够呛,全力配合,因为多少都能受益,最低好多人都能找到矿工工作了。
高丽女王和一干王公立即就跑了来,送礼、高喊效忠,接着就是请求入股。他们送的礼也没什么好的,除了高丽参就是高丽美女,一番搜刮之下,把高丽稍好点的美女帅哥都搞光了,大大影响了日后高丽人的相貌。
凡此种种,各路财富再次滚滚而来。
…
听说晓阳这边条件不错,再加蒙古人的凶狠压榨,华北大批流民纷纷来到东北,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山东莱州码头上,许多衣衫褴褛的人聚集在附近,眼巴巴望着两艘大船;大人叫、孩子哭、呼儿唤女,一片混乱。
那两艘来自辽东的货船卸下一些货物,又装上一些货物。然后船上有人高叫:“船上还能装四百人,前面的过来排队…不许拥挤!”
大批小民蜂拥向前,都想赶上这班船,却在手持刀枪护卫的逼迫下排起长队,逐个交出几枚铜钱,登上货船,在船员的引导下找地方呆着。
不多时船已上满了人,解缆起航。上了船的人如蒙大赦,没上船的丧魂落魄—因为下一班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除了各地爆满的到三山城的客船,晓阳府往返于渤海各地的船队只要有空位,就会载会一些流民、只收很少一点钱;因为有这样的市场,有些船东也做起了这样的生意。
来自山东的王二柱、李成两家人正在一艘货船上,驶往东北,因为他们听说那里有工作,有地种。
在山东,阿里不花也实在盘剥得太厉害了,原本粮食就不够吃,后来又增加了“平叛税”说是用来收拾叛军的。蒙古人和汉奸狗贼闯入民宅,抢光了他们最后的一点粮食和稍微值点钱的东西,甚至抢女人说是抵税。
没法活了!于是他们要逃。
…………………………本章完…………………………
第一百四十八章 去东北
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48章去东北
“二柱子,听说辽东现在是汉人说了算,是真的吗?”李成挪过来问。他两家虽不是同村,却是同县,勉强也算是老乡,也就凑到一起了。
“都这么说的,说是有个崔老板打跑了蒙古人,占了辽东…还有说东北都占了的。”
“汉人能好些?也不好说…现在这有钱人,心都黑透了。”旁边有人插话。
“那你还去?”有人笑话他。
“那边不是活计好找吗?我表哥捎信来说,他在码头上当苦力,能吃饱饭,每月还有二两银子富余!”
“啧啧啧…”围观人群一阵艳羡声。别说还有银子,就是能吃饱饭这一条,就足够让人趋之若鹜了。
“爹爹我饿!”王二柱最小的小女儿四丫抹着眼泪。
“我也饿!”好几个小的齐声喊饿,只有两个大的没有吭声。
王二柱从怀里掏出最后一个杂合面的馍,掰成几块给孩子们,又到外面的大桶打了一碗水给孩子们………这条船上不管饭,却有水喝。
旁边的婆娘在唠唠叨叨,埋怨二柱没有赶上晓阳府的船,因为听说那船上每人都给个馍,不要钱的。
本来肚子就饿,又听了一路的唠叨,二柱不禁心头火起,顺手就给了婆娘一撇子。
婆娘虽不敢还手,却敢哭号!顿时嗷嗷呜呜,带着孩子也哭…
“干什么呢,闭嘴!再闹就下船去!”船员骂道。
登时没人敢吱声了。
“他婶子,再坚持半天,到了地方就有吃的了!听说那崔老板在海边开了粥棚,刚下船的都能喝两碗,不要钱!”李成劝道。
“咕唧咕唧~”一提这个,周围顿时一片口水落肚声。
好容易,远远地望见了朦胧的海岸线,所有人都死盯着那里,眼中充满了希望。
“呜呜~”号角吹响,船靠码头。
“来!都往这边来!免费喝粥了!”码头上有人引导,引着刚下船的流民走向附近的空地。
真的有粥喝!虽然只是玉米粥和高粱米粥,可的确是粥!而且足够稠!众位流民眼睛放光,纷纷加快脚步,排在长长的队伍后。
虽然要排好久,眼下仍然是饿得眼冒金星、肚子咕咕叫,可到底是有了希望!就连几个小的都不吭声了,只是盯着远处的粥锅。
历尽千辛万苦,总算吃过了两碗粥,一群流民跟着指引走向空地另一端的人群,那里有大牌子:“找活”。
一个个老板或工头模样的在扒拉着挑,挑选着他们需要的人,被挑中的自然欢天喜地,因为有了饭吃;没被挑中的愁眉苦脸,因为还得饿几天。
王二柱木匠手艺不错,本是容易找活计的,可是人家一看他这一大家子就闹了………因为这一大家子肯定是要跟着的。
有人指点他:“你先申请种地,然后再出来打工也行!”于是他带着一大家子人到了另一个更拥挤的人群。好在有人维持秩序,要不他这一大家子人还真挤不上去。
“附近没有地了,松锦去不去?离这里两百里。大人每人十亩地,小孩子每人五亩地,一年免租、第二年半租。”接待人员给办了登记,和气问道。
“成!就是…我会木匠,想再出来打工方便不?”老王大着胆子问。
“可以!在所在村登记就可以,不过你打工的话就分不了那么多地了,只有一半。”
“成!”老王带着一家人笑呵呵的随着指引走了。
“等等…”接待人员叫住了他。“晓阳府招护卫呢,你这两个大孩子年龄符合,可以去试试!女孩也行!当兵之后家里有十亩地!”
当然要去,冲着多五亩地也得去,再说少个人吃饭呢。
检查结果,大儿子大女儿都没选上,反倒是十岁的三女儿选上了预备女护卫!听说是有练武资质什么的,可把老王乐得够呛。
因为女儿一般被认为是赔钱货(要嫁出去),干活又不如男子力气大,有地方管饭、教认字更好。
李成一家人口少、要方便些,李成在城里工地找到了活,就连他家婆娘也找到了洗洗涮涮做饭打杂的活,顺便可以带着一个孩子。
各路流民大多如此,不是打工就是种地,或者打工且种地。若是好几天都找不到地方,晓阳府的人就会出来问,半强制的给安排出去。
干呆着白喝粥是不成的,晓阳府不养懒汉。
…
大批流民的到来,让晓阳府可以精选士兵,不是精壮的小伙子,不是有一定练武资质的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