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玉连忙让剩下的没有登船的明军跟着自己,前去接应张聪他们,这一举动十分疯狂,他们现在一共不到一百五十人,这样少的人数,加上又是全步兵,一旦被清军的斥候部队发现招来大部队就很难脱身,不过明军士兵们都没有怨言,他们知道此行的危险,但是绝不能为了躲避危险就抛弃八百名兄弟的生死不管。
大眉山离泉港的距离比涂岭要远上许多,明军不敢走大道,一路沿着山林小道向大眉山进发,白天赶路比夜间的速度要快上许多,明军只用了两个时辰便已经将涂岭甩在了身后,这时,明军刚刚走进一片树林,远处山脚下面却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枪声,士兵们格外紧张,以为自己的行踪被清军发现了。
等了一会,并没有见有清军向自己靠近,这时斥候传信回来说发现前面有一小股明军在和清军交火,看上去像是张队长的部队。
项玉带着士兵悄悄摸上去,只见二三十名明军士兵正在向后开枪,他们一边往前跑一边回头开一枪,清军已经离得不远,不过清军的数量并不多,只有一百余人。
项玉让士兵们点好火绳,隐藏在路边,等清军靠近时一阵猛打,清军完全没有料到自己追击时会被伏击,因此毫无准备,一下子就被打的措手不及,前面的士兵死伤惨重,后面的清军不清楚情况,但是见敌人火力这么猛烈,料想是自己遇到大股明军了,哪里还敢再追,连忙向后逃跑了。
那二三十名明军这时也停了下来,见到项玉他们纷纷喜极而泣,犹如绝处逢生。项玉出言安抚了一下,又向他们稳了张聪的情况,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昨天清军进攻之时张聪的部队渐渐的有些不支了,但是这时候李权的三百援军恰好赶到,明军士气大振,一阵猛打将清军的好几波攻势都化解了,但是清军的将领见到明军的援军到来反而不再进攻了,张聪和李权两人还以为清军是害怕损失过重,这才不敢进攻,也没有太当回事,当天早早的吃饭睡觉,准备后半夜撤退,张聪还是很小心的布置了许多巡哨,以防清军趁夜偷袭。
半夜时明军偷偷的下山,准备前往泉港,不料走到山脚时却被清军伏击,这时四面一片漆黑,张聪指挥部队准备趁夜突围,不料清军一下子举起上千把火把,照的明军躲无可躲,紧接着清军万箭齐发,清军的火枪也一齐开火,明军猝不及防之下伤亡惨重,还没组织起有效地反击就被清军接踵而来的冲击冲散了,这几十名士兵就是在乱军之中冲出来的,他们事先知道方向,于是一直往泉港方向撤退,终于在半路上遇到了项玉的接应部队。
项玉判断了一下,发现张聪他们及大部分的明军这时候很有可能已经突围了,如果没有突围成功,那么应该还在昨天被袭击的那个地方附近,于是下令明军向张聪被袭击的那里前进,之前逃出生天的十几名士兵自然就成了向导,领着明军前往那里。
不过明军人数还是太少,照之前那士兵所说的,清军的人数至少在一千人以上,明军被偷袭之后这时候还不知道倒地剩下有多少名士兵,从一千多人的包围中救下张聪他们非常困难,项玉只能寄希望于他们已经突破了清军的包围圈了。
明军一路前行,在路上不断地遇到小股清军追击零散的明军士兵,项玉心里一沉,清军士兵都已经开始分成小队追击明军的残兵,那就是说主要的战斗已经结束了,难道张聪他们已经被清军剿灭了?
就在这时,前面突然枪声大作,项玉一惊,连忙让军队停止前进,就地隐蔽,又派人去查明情况,士兵回报说前面有一大批清军追着上百名明军正在向这个方向赶来。
项玉一听之下马上判断出张聪极有可能就在这股明军之中,这应该是最大的一支明军了,所以清军追击的部队一定很多。
项玉让士兵们退到之前的那个山谷,哪里地势狭窄,又是这条路的必经要道,只有守住那个山谷,才有可能阻挡住清军,不然的话他们这一百多人根本就不是清军的对手。
明军迅速后撤,占据山谷的要地,项玉派遣一名士兵前去跟张聪接洽,事先跟他们做好沟通,到时候能够互相配合。
很快,被清军追击的明军就来到了山谷,山谷的入口宽出口窄,因此越往里面走通过的速度就越慢,明军士兵并不多,从山上看下去不过一百五十人,后面隔着一百多步的距离就是清军士兵了,清军看上去人数要多了很多,拉成长长一条黑带蜿蜒前进。
这时项玉在山上看到了张聪和李权两人,两人就在山下的明军中间,项玉松了一口气,下令士兵们准备射击,明军们纷纷端稳手中的枪瞄准前面的清军。
清军前后拉得距离过长了一点,这支军队的将领是一名年轻将领,看上去稚气未脱,但是眼神锐利让人不敢小觑,他的名字叫做李崔,今年只有二十一岁,他本是八旗满人,但是坚持着要给自己去了一个汉人的饿名字,手底下的士兵也是从绿营中挑选出来的汉人,不过这支军队明显不同于以往见到的清军之中的汉人军队,他们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作战勇敢,是绿营士兵中的另类。
李崔这时正在队尾,他看了一眼部队拉得长长的阵型,不由得皱起眉来,让传令兵前去传令,让前面的军队放慢速度,等候后续部队,并且要防止明军的反扑。
ps:虽然是没有推荐一直裸奔,但是还是要加油!今天点击应该要过1000了,多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三章山谷伏击
不过他的这番交代还没有传到清军前面的队伍那里去,明军的伏击便开始了。
明军居高临下,一阵猛烈的射击,清军猝不及防之下阵型大乱,张聪这时率领败退的明军从谷口往谷中反冲过去,清军抵挡不住,纷纷向山谷中败退。
明军稍稍追击之后立马脱离了战斗,迅速向着泉港的地方赶去。
明军的反击让谷中的清军一片混乱,前面的清军往后面撤退,后面的士兵还在前进,加上山谷中地形太窄,顿时整支军队乱成一团了。
李崔大怒,骑马赶上前军,这时明军已经撤出山谷了,清军前军将领将遭袭的详细经过报告给他,李崔叹了一口气,看了一眼明军撤退的谷口,下令清军先行整军,再行追击。
他心里明白,伏击他的军队应该是涂岭的守军,既然涂岭的守军出现在了这里,那么说明涂岭方向的清军攻击还是有点成效,明军应该是放弃了涂岭,只是这样一来明军肯定急于撤退,等清军阵型整顿妥当,只怕是追不上明军了。
这支明军看来很狡猾,李崔暗暗记在心中,将来要是再遇到这支明军,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歼灭,再也不能让他们逃脱了。
项玉和张聪两军汇合之后马不停歇,快速的向泉港方向撤退,明军这时人数不到两百五十人,这时已经到了正午,涂岭方向的清军应该已经发现了山上的明军已经撤退了,那么他们可能立即出兵南下,袭击惠安,项玉并不关心惠安的防务,他担心明军在撤向泉港的途中会遇到南下的清军。
因此派遣了很多斥候在前面探路,好在他们运气不错,并没有遇到清军。
明军一路避开大路,直到傍晚时分才再次回到了泉港,不过海面上却看不到明军的战船了,项玉令士兵照旧点燃了几堆篝火,士兵们又累又饿,纷纷围坐在篝火旁边,过了没多久,海面上终于出现了两条船影,明军的船队终于来了。
明军两百多人花了进一个半时辰终于全部登上了战船,两艘战船向南行去,汇合着等候在海面上的另一艘大船向厦门行事过去。
此时,泉州府已经大部分沦陷,清军三面大军兵临**城下,北面的清军攻下了惠安,西边的清军从溪尾出兵直达**城下,李崔的军队也度过了安溪从后面迂回,切断了明军从陆上向南方撤退的道路。
周全斌一连发了七封告急信,请求厦门方向的明军从南边接应泉州府的军队撤退,但是厦门此时自己也是岌岌可危,海澄再次陷落,清军从三面陆地包围了厦门,在城外架起了上百们火炮日夜轰击,根本没有能力从陆地上去接应周全斌,唯一可行的是从海上派出舰队接应明军撤退,但是清军水师这时已经抵达泉州湾,清军的目的很明确,要从海上进攻,配合陆地上的清军打开局面,意图一句彻底歼灭南方最后一股抵抗势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郑成功自然不会冒险派出自己手中的王牌水军,周全斌在**城抵抗了三天之后终于城破身亡,明军大部分战死,两千余人被俘,最后被清军残忍的杀死,清军的做饭激起了明军更大的仇恨,也断绝了明军投降的念头。
明军陈鹏部在高崎大败清军,斩杀清军五千余人,清军三路进攻其中一路已经被击破。
郑成功自己则率领明军水军主力出了厦门湾,布下阵势准备迎接清军水军,十月十日黎明,清军从海上出发开始进攻,明军将领周瑞、陈尧策奋勇抵抗,壮烈牺牲。清朝海军又攻击陈辉部队,陈辉令部下大发火炮,此时明军的火炮大多是西洋火炮,重量上面要毕清军轻很多,因此战舰上面一面就有多大三十六门重量在四百斤重的火炮,明军火力优势十分明显,炮击引起的大火点燃了大量清军舰只,清军抵挡不住,且战且退。中午,海上刮起大风,海浪汹涌,郑成功亲自率领巨舰冲杀清军船队,郑泰也率领浯屿方面军队加入战斗,明军越战越勇,清军溃败横尸遍海,达素乘坐小船狼狈逃回泉州。有两百名满洲兵乘船逃到圭屿,企图据守顽抗,明将马信将其诱降,然后在夜里将他们全部投入大海淹死。
这一战打完之后清军彻底歼灭明军的企图便被粉碎,海澄重新被明军夺回,但是明军自己也伤亡惨重,加上战场多在厦门附近,因此不仅军队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而且各地的人口流失更是触目惊心,清军在福建一带烧杀抢掠带来的人口出逃,使得大批农田被荒废,大量的百姓逃亡广东、南洋。
战后的厦门,项玉走在厦门的街上,放眼望去满目疮痍,清军的炮击让这座本来就不算繁华的城市变得更加破旧,城中已经很少见到普通老百姓了,到处都是烧焦了的废墟,和一队队巡逻的士兵,项玉叹了一口气,明军在福建已经呆不久了。
在城西的一处大宅内,明军主要将领都聚集在一起,商讨今后的出路,项玉来的时候屋内已经坐满了人,他的军职比较低,有属于新晋的统制官,因此谁也没有在意他。
郑成功还没到,正堂的主座还空着在。
大堂内的将领吵翻了天,项玉留心了一下,见他们谈论的主要是明军的出路在哪里,有人说是退往金门依托水军跟清军纠缠,立马就有人反对,说金门岛地方太小,人口又少,养活不了大军,全部退到金门岛是不现实的,况且现在清军水军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万一以后水战不利,金门岛就成了死地。
项玉微微点头,这人的说法不错,目光显然要比之前的一人要看的长远。
这人提起清军水师要比明军厉害,水军中的诸将自然是不满了,一人说道:“鞑子只在路上厉害,厉害的是八旗的骑射,到了海上还不是旱鸭子一个,你看看历次的鞑子水师,有哪一次是一鞑子人自己为主的?还不都是在江浙广东一带找了些回水的汉人充当水军,这样的水师怎么会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