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这边刚刚大军出城不到两个时辰,还没有走多远,杭州城内就冒出了告警的烽火,这可把赵国祚吓了一大跳,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差一点中计,中华军一定是使用的声东击西之策,表面上看上去像是在进攻镇海炮台,做出一副一定要拔掉镇海炮台的样子。实际上是要诱骗各地的清军向宁波府一带调动。然后他们会趁虚而入。直插清军防御空虚的地方,在这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显然就是杭州城了。
想到这里赵国祚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驰援镇海炮台了,丢掉一个炮台事小,底下有的是人能够担责,但是如果丢掉了杭州城,那可就责任大了,这可是海盐运输的交通枢纽,一旦失守朝廷的食盐的供应只怕都要出问题的。到时候一直看自己不爽的鳌拜还不趁机将自己打入大牢!
清军立刻掉头向北,赶紧回去退守杭州,他们生怕杭州城丢失了。
中华军这一次显然也是要动真格的了,这一次并不像是之前那样派几艘舰船巡视一番,做出一个要进攻的样子,那样只能欺骗得了清军一时,不可能不让清军看穿,一旦等到宁波绍兴一带各种不利的消息传到杭州城来,清军就会认定眼前的中华军只是牵制力量,南方的中华军才是主攻方向。到那个时候还是会派兵驰援。
因此李权这一次打算彻底的放开手脚,毫不限制中华军的火力。也好演练一次从海上进攻陆地上的城市的作战。
中华军首先沿着杭州湾的北边行驶,想要进入杭州湾,甚至是沿着钱塘江逆流而上,就必须首先解决掉清军在两岸布置的第一道阻拦,那就是设在海宁的炮台。
海宁炮台相对于镇海炮台来说则要小的多,但是这里建设的进度比镇海的要快很多,而且也没有遭受中华军比较严重的干扰。
海宁炮台上面一共布置了四五十门大口径的火炮,这些火炮都是最新型的仿制火炮,其原型就是中华军的基隆级火炮,它的射程可以达到五里远,最远射程能够达到七里,不过只要超过两三里远,其命中率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下滑,而且为了达到最大的射程,就只能发射实心弹不能发射散弹。
中华军的巨大舰队用来对付这么一个小型的炮台,简直就是大人欺负小孩一般轻松不费力,舰队的行程几乎没有受到阻拦就已经拿下了海宁炮台,炮台上的主要火力都被中华军倾斜的炮弹给摧毁了,而守军更是早就跑的没影了,李权还特意的数了一下,清军向中华军的舰队这边一共发射的炮弹还不足一百发,平均每门火炮不到三发,只造成了中华军这边两艘战舰轻微受损,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正常航行。
海宁炮台并不是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至少它用自己的毁灭向杭州城发出了告警,这也使得杭州城的守军得以在中华军兵临城下之前点燃了烽火。
所以当赵国祚率军匆匆赶回来的时候,中华军的舰队这才刚刚抵达杭州湾的底部,正在沿着钱塘江逆流北上,看这架势显然是准备要进行登陆作战了。
赵国祚和其他清军的将领不一样,他虽是旗人,但是却经常和水军打交道,甚至还曾经俘获了郑成功的九十多艘舰船,因此可谓是不怕水军的陆军将领了。
不过当他看到了眼前的这幅景象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心里一阵颤动,这尼玛是来打仗的吗?这分明是来欺负人的啊,欺负老子们一艘船没有,你们还都是这么大的船,光是大还就算了,还尼玛这么多。。。。。。
赵国祚显然和中华军决战在滩头,他当然知道要是敌军顺利的抢滩之后会变得很难处理,但是理智告诉他,他麾下的士兵很难在敌军的舰炮轰击之下和敌军在滩头决战,还是干脆撤回杭州城去算了。
杭州城内的守军这个时候本来已经被吓得不行了,他们的主力部队刚刚才出城去援助镇海方向的战事去了,怎料到敌军马上就奔袭向杭州城来了,在这之前中华军虽然有过袭扰杭州城的前例,但是那一次的规模没有这一次这样庞大,因此守军们简直要陷入绝望了。
好在主将的及时回归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城中的百姓们也都终于稍稍放下心来,中华军大军逼近的消息引起了城中百姓的恐慌,很多人都带着钱财和妻儿老小准备出城逃难,但是守军这个时候自然是不敢开城门的,因为这个时候敌军就在城外,一旦城门打开,城中的百姓要是没有在敌军赶来之前全都撤出去,那么城门就极有可能会失守,而且守军怀疑聚集在城门前面的这些人群之中就有中华军的奸细,他们就是要制造混乱,企图大乱清军的防御部署,不然的话中华军到来的消息怎么会这么快的就在城中扩散开来呢?
第两百八十九章炮击杭州
就在清军这边一团混乱的时候,中华军这边终于将阵型摆好了,舰队这个时候将一边的侧舷对着杭州城的南面城墙,一百多艘战舰的上千门火炮,只要一开火就能够对清军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是也会连带着造成城中的百姓的附带伤亡,不过这个时候显然是估计不了这么多了,战争之中平民的伤亡有的时候真的难以避免,除非这一仗中华军这边放弃不打了。
清军守城的士兵分散在四面城墙上面,不过这个时候主力部队还是在东南两侧城墙上,杭州城的规模十分庞大,这一规模虽然比不上南京城和北京城这样的前朝旧都,但是在各省的州府城市之中算是很大的了,周长三十六里左右,东西宽八里,南北长十里,城中拥有九万户超过五十万的人口,是一个比基隆还要大不少的城市。
杭州城的城墙十分高大,城墙高达三丈三尺,之前是作为南宋的首都临安城来建设的,因此本来在城中还有一座内城,但是因为元朝的时候皇帝下旨不允许各地新建城墙,杭州城的内城也就被拆了。
中华军从候潮门这边开始展开炮击,而清军城墙上的士兵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士兵们也立即开炮还击,双方隔着钱塘江互相攻击,一时间炮火纷飞,双方皆有死伤,不过中华军这边显然要占据优势一些,因为双方从火炮的数量到火炮的质量上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清军表现的十分顽强,他们知道这一次敌人来势汹汹,一旦城破大家都没有好下场。而且这个时候主将也率军回援了。所以士兵们斗志颇高。就算是顶着中华军铺天盖地的火炮轰击,也一个个奋勇还击死战不退。
中华军的舰队为了能够使得所有的舰船都够上射击的范围,因此前面的战舰这个时候距离城门很近,而钱塘江虽然很宽,但是在前后都是己方战舰的情况之下他们难以回转,因此清军的射击的命中率也很高,对中华军造成的损伤很大。
李权皱着眉头看着清军的还击,尽管候潮门已经完全被中华军的炮火所笼罩了。但是清军还是不断从烟雾笼罩的城墙上开炮还击,中华军这边已经有三艘军舰被击伤退出战斗了,而清军的抵抗势头似乎有增无减。
他意识到了不能在这么下去了,于是果断下令舰队分散射击,从只攻打候潮门变成四面围攻杭州城,中华军分别送钱塘门、清波门、涌水门发起炮击,一时间清军四面皆受到打击,大军刚刚稳定下来的军心这个时候又有点点松动了。
赵国祚刚刚才将部队带进城中,并且让士兵们将陆军的火炮搬运到城墙上去参与到双方的炮击之中,这才有了李权感觉到的清军的火力的加强。实际上在中华军的炮击之下,候潮门的清军的伤亡非常惨重。他们不像是中华军在江面上的舰艇一样可以移动,都是固定的目标,加上中华军这边的火力密度比清军高出很多倍,所以仅仅是三轮炮击之后候潮门的守军就已经死伤过半,火炮也有很多直接就被摧毁了,连城墙上面的城垛也被炸崩坏了一大片。
就在守军几乎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赵国祚的援军赶来了,他们的伤亡一样惨重,刚刚一上城墙就几乎减员了三成,士兵们站不住脚,纷纷从城墙上溃退下来,赵国祚对此毫不留起下令督战队上前,逼迫着士兵们上去作战,这才止住了士兵们的畏战,清军的火力才开始逐渐增强。
不过当中华军这边的火力一分开之后,清军的各处防御马上就接连告急,赵国祚手中的军队倒是不少,但是火炮却没有多少了,杭州城之前的一批库存的火炮,在镇海炮台被袭击之后就已经作为战备物资运往宁波了,这个时候库存的火炮最多只有一百门,不过这个时候多一门是一门,他马上派兵进入军械库将这些武器全都取出来,顺带来带来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中华军虽然不知道清军城中的情况,但是李权也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清军的抵抗强度在下降,中华军这边的伤亡也大大减轻了,舰船之间的活动度大了之后就有一定的规避能力,因此清军想要再击中他们就变得很难了。
双方的炮击大的热闹,城中的百姓们却吓得够呛,中华军这边火炮的射程是远超过清军的射程的,因此火炮在射击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飞跃了城墙,落到了城区里面的民房上面去了,尽管很多百姓因为害怕中华军攻城已经弃家出走了,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这个时候是躲在家里面的,因此中华军的炮击也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平民的伤亡,而且比这还严重的是炮击造成了民房的着火,而这个时候清军主要的兵力都投入到对抗中华军上面去了,也难以抽出人力来抢救这场大火,因此火势迅速的蔓延,很快就从南城蔓延向了东城,接着就是北城、西城,很快靠近城墙一片的民居和街道都着起火来,在这个时候街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又是害怕敌军会破城,又是被炮击所惊吓,这个时候被大火倒逼这逐渐聚拢在了城市中央,杭州城内有五个水门,按理说是不缺水的,但是这个时候几个水门也遭受了中华军的炮击,城中的百姓显然是不敢到这些地方去取水的,因此只能从附近的水井中提取有限的井水来灭火,这也是导致了城中的大火越来越旺火势越来越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首先发现大火几乎已经难以控制的自然是城中的清军了,赵国祚这个时候正在城门上面指挥作战,视线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钱塘江上面的中华军,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城中已经起火了,等到他被手底下的士兵提醒的时候,大火已经从南门蔓延到了西门了,赵国祚大吃一惊,相比于外面的敌军的进攻来说,城中的这场大火显然是更加危险的,因为城中超过五十万的百姓势必会因为这场大火而发生惊慌,百姓们一乱,清军想要守住杭州那是觉没可能的。
第两百九十章两难抉择
此时赵国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要么倾尽全部的兵力继续防守,不管城中的火势,要么分出一小部分的兵力防守,剩下的人全都投入到灭火的工作当中去。
这两个选择都十分艰难,眼下的火势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眼看着就要蔓延到北城区了,如果再不分兵去救火的话,只怕杭州城就算是守了下来,也会变成一片废墟,而且城中五十万人到最后只怕也会不剩下几个,这个那么杭州城守住了其实跟没守住效果是一样的,还会给朝廷增添许多负担。
但是如果分兵去灭火的话,赵国祚对于中华军的担心更重,敌军显然是准备先炮击然后登陆进攻,这个时候清军撤兵,敌军就会顺势前来进攻,在分走了大量的兵力之后,他不认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