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帝生涯-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寿公主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说漏了嘴。她哪里能在军队里安插人?就是安插了也不敢这么大大咧咧的说出来。这消息是有人故意放出来告诉连喜的。看着叶明净似笑非笑的脸。她不由一阵羞恼:“就你心眼多!你看你,像十一岁的样子吗?”

叶明净收住笑脸,幽幽的道:“姑姑,我要是真的和十一岁的孩子一样,早就不能在这里了。”

福寿公主顿时语凝。

连喜飞快的闪身进来 :“公主,公子回来了。”

姑侄两人赶紧整理衣服,做出一副正在闲聊的架势。

连喜递给叶明净一块湿布巾擦脸。

齐靖急匆匆的跑进来,满头大汗:“表妹,原来你在这儿!外头都传遍了,说你和薛小九看对上了眼。有没有这事?”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跟着薛凝之、孙承和、江涵。孙承和嘀嘀咕咕:“看对眼都不和我们说一声,太不够意思了。”

薛凝之表情严肃,江涵一脸新奇。

福寿公主道:“咋咋呼呼的,像什么样子!你们都是大人了,行事要稳重。别遇上一点儿小事就沉不住气。”

四人这才发现,福寿公主还坐在角落里,纷纷收敛手脚,上前行礼。

福寿公主起身:“你们都是一块长大的。有什么话就好好说。我去瞧瞧。今儿就留下来在我这儿吃晚饭。家里那边,我会吩咐人去说的……”

她刚刚走远,齐靖就迫不及待的问:“是不是真的?”

叶明净凉凉的看了他一眼:“什么真的假的。你们都听见什么了?先说来我听听。”

孙承和一向乐于担任五人中的解说员,他绘声绘色的道:“外头都传遍了,说你被薛洹之的画艺倾倒,亲自赋诗一首,题在画上。你们两人还在皇上和皇后面前有说有笑。皇上问了晋国公薛洹之的年龄。国公说比你大三岁。皇上就微笑不语……我们问了好几个在场的人,都这么说。”

他说完后,叶明净鼓掌表扬:“说的很好。现在再告诉。你们没有去问另一位传闻中的当事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吗?”

孙承和叫道:“我们和你是一伙儿的,当然要先来问你。”

“是啊,可你们不是一时没找到我么。”叶明净笑眯眯的诱导,“真的没去问薛洹之?他是凝之表哥的九弟吧。”

齐靖瞪了她一眼:“问了,你满意了。”

薛凝之尴尬的咳嗽了一声:“洹之说没什么,都是传闻。”

“嘿!话不是这么说的!”孙承和跳了起来,“你家那个薛九,那个表情,那个口气,像是说没什么的样子吗?分明就是有什么。公主,我学了给你看。江涵,你来配合一下。”

江涵看了看齐靖:“是齐兄先问的。”

孙承和示意齐靖表演:“快问啊,那小子的派头,只有演出来才能让人明白。”

齐靖翻了翻眼珠子,口气很冲的道:“……说!外头的传闻是不是真我?”

孙承和立刻做出一副义正言辞的表情:“齐公子,你说的是什么?”然后又催齐靖,“快接着再问。”

齐靖的怒气被这么一弄,早就不知跑哪里去了,没好气的道:“行了,不就两句话么。你就说你的吧。”

孙承和只得独自表演,他正色道:“我与公主,不过是皇上命作诗画画,偶然相遇,在下画了一幅牡丹,蒙陛下赏识……公主提笔赋诗,那幅画,本是普通之物,只因有其绝色之唱,才牡丹增色……”

他唠叨的说完,使了个眼色给江涵。江涵立刻接道:“那皇上为何问你年龄多大,又为何笑而不语?”

齐靖的脸顿时涨红。

孙承和学着薛洹之的表情,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陛下圣意,洹之怎敢猜测。陛下为何笑。洹之,洹之也不清楚。”孙承和说道这里,露出一个很怪异的表情。

面皮扭曲了半天后懊恼的道:“奶奶的,那小子说到这里脸就红了。这个小爷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江涵“噗——”的一声捂住嘴。肩膀不停的抖动。

孙承和遂转身走了两步,复又回头,惆怅万分的对着薛凝之:“五哥,家中之事,你向来也知一二,又何须带了外人来问我?”这回再猛一转身,头也不回的走了。

“哈哈哈哈!”叶明净终于忍不住指着孙承和的脸,笑得说不出话来。

齐靖也撑不住了,笑骂:“你那什么表情,恶心死了!”

薛凝这苦笑:“九弟偏爱文人行径,一向如此。”

江涵用力捶了半天桌子。

孙承和见大家笑够了,方才道:“我一见那小子这副模样就知道公主看不上他呢!齐大哥偏不信,非要找你问个明白。”

叶明净揉了揉肚子,笑道:“小和这点说对了,我可没有看上薛洹之。”

齐靖道:“那皇上怎么会问他多大?”

叶明净诧异:“这有什么稀奇。咱们见着一个新认识的人,也会习惯性的问他叫什么,多大年纪,家住哪里。家中作何营生,兄弟几人。这不就是客套话么?”

齐靖还想说话,叶明净立刻问:“表哥,什么叫三人成虎?什么叫曾参杀人?”

齐靖说不出话来。

孙承和得意的笑道:“齐靖兄这回不如我了吧。我早知公主看不上他。公主看不上,皇上怎么会看的上?”

薛凝之突然道:“这次外头传的这么凶,主要是因为公主越来越大了。婚事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皇上总要为公主挑个人的。”

齐靖一怔,看向薛凝之。薛凝之意有所指,慢吞吞的道:“不是洹之,也会是别人。公主总要成亲的。”

江涵也是一愣。

叶明净笑道:“偏是凝之想的最多。我大了要成亲,难道你们都不成亲的?别忘了,你们都比我大。尤其是靖表哥和凝之表哥,你们两个一定比我们谁都先成亲。”

孙承和恍然,一拍大腿:“就是!差点被他绕进去。大家都要成亲的嘛。”

这个时代的男子,成亲就是成人的标志。成人后则需担当家业。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成亲并不是风花雪月,更多的是肩负兴旺家族的责任。故而提起此事,没人会不好意思。

只有江涵感到了一丝违和。他已经发现过好几次了,有很多时候,大家会忘了五公主是个女子。不!确切的说,知道她是女子,但从来没有那种因为她是女子而谈话不方便的意思。

就像现在,他们五人大大咧咧的谈论成亲、婚事。

这个问题,真的是男子和女子能肆无忌惮的一同讨论的吗?

他只知道,若是换成别的女子绝不会这样。

齐靖真的对公主有异样的心思吗?他家大哥和未婚妻在同一场合遇见,别说谈论这些乱七八糟的话题了。就是讲两句普通的话都会脸红。

大哥说,男人若是喜欢上了一个女人,就不愿意看见她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不喜欢她对着别的男人笑。

有时齐靖不在,公主单独和他、孙承和在一起读书。齐靖并不会不满。

刚刚公主对着孙承和不停的笑。齐靖也没有任何表示。

妒忌是什么样的,他幼年见过很多。听到薛洹之的消息时,他在齐靖身上感受到的是气愤,而不是妒忌。

第七十五章 秋狩(四)

在行宫住了几天后,大部队开始向猎场进发。猎场离行宫有半天的路,故而狩猎大部队会在野外住几个晚上。

出发的前一天,狩猎用的箭矢才分发到各人的手上。

行宫内武器的控制非常严格,只有参加狩猎的人才有资格领到一定数额的箭矢。箭上刻着使用者的名讳,每人多少支箭都是有定数的。

叶明净领到五十支黄金箭。锋锐的三棱箭簇,不似一般的精铁所制,里面不知掺了什么,显露出暗金色的金属光泽。70厘米长的杨木箭身,笔直浑圆。黑雕翎箭羽。靠近箭羽不起眼处,刻着一个小小的“净”字。

滕队长眼露羡慕。这种金箭只有承庆帝和五公主才有资格用。

叶明净清点了一下数目,将箭囊交给计都:“这东西可得保管好。五十支一支都不能少。”

计都收好箭囊:“殿下放心。”

齐靖等人也领到了各自的精铁箭,整装待发,于次日清晨向着猎场出发。

走了半天的行程,大队人马在森林外围安营扎寨。以最大的金顶帐篷为中心,各类帐篷呈放射状散开。

承庆帝带着一众嫔妃坐在刚刚陈设好的席位上,铺了黄绸的桌几上摆满了美酒佳酿。他笑呵呵的看着眼前一群英姿飒爽的年轻人,个个身背弓箭,腰跨箭囊,年轻脸庞斗志昂扬。

“好!接下来几天就看看你们的本事。狩猎优胜者,朕重重有赏!”

皇帝号令一下,几十匹快马争先恐后冲入森林,勇士们开始了狩猎行程。

人员顿时清减了大半,场地上显得空荡起来。

承庆帝笑着问一边的薛惟:“你怎么不去凑个热闹?”

薛惟道:“臣年纪大了,就不和年轻人争那风头了。渭之去就行,打了猎物他还敢不孝敬我这老子么?”

“有道理!”承庆帝哈哈大笑,喝了口洒:“对了,刚刚朕恍惚看见凝之这孩子也去,还有齐靖,对!他的马朕认识,这两个孩子今年是第一次来吧。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还是得小心为上。侍卫们可跟紧了?”

福寿公主道:“皇上放心。臣妹早就知道那两个孩子忍不住,侍卫都是再三吩咐过的。不会出什么危险。”她眼珠转了转,话锋一变,惊讶的道:“咦?息矜你怎么没去?这孩子,缩在那角落里干什么呢?”

叶息矜被点了名,几道目光都向他投射过来。只得拱手道:“姑姑,息矜不善打猎。还是不要献丑了。”

承庆帝笑道:“你这孩子。朕常听人说,你马上的功夫是很好的。君子习六艺,你难道不会射箭?既会骑马又会射箭,那还怕什么?侍卫会帮着搜赶猎物的,还不快去试试身手?别到时人家都满载而归,你却两手空空的回去。那不是白来一趟?”

叶息矜无奈的道:“臣遵旨。”从侍卫手中拿了长弓和箭囊,行礼辞别众人,上马出发。

承庆帝再次搜索四周,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孙承和拼命的挺起胸膛,期望他也被点名。可惜承庆帝只扫了他一眼就过去了。

叶明净在主位席上将他的失落看的清清楚楚,笑嘻嘻的朝他举杯示意。

很快,承庆帝又抓住了目标:“陆震,你难道也年纪大了不成?坐在这里干什么?”

东阳侯陆震苦笑着起身:“皇上,这才第一天,臣想歇歇。”

承庆养家糊口不饶他:“第一天才能猎到好东西,难不成你也等着儿子来孝敬?”

陆震叹气:“臣的儿子和五公主一般大,今次并没有来。”

承庆帝笑道:“看来你和朕一样没有福气。你大哥家的那个遗腹子陆诏呢?听说他考上了秀才。今年也不小了吧。怎么没带来见识见识?”

陆震道:“诏儿一直在衡山书院读书,他说要专一用心,不到会试之年不进京。”

承庆帝赞叹:“倒是个有志气的。科举这条路不好走啊。”

薛皇后插话:“皇上怎么不记得别人,单记得陆诏?臣妾以前可没见皇上提过。”

承庆帝似笑非笑的看了晋国公一眼:“那是还没到提他的时候。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想让人不记得都不容易。”

周围留守的众人脸上纷纷露出了微妙的变化。

世家子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要想个个被皇帝记住,那是不可能的。吟诗作赋、骑马射猎,勋贵弟子们在秋狩场上这么卖力的表演为的是什么?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