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兴化兵也举起了步枪,拉上了枪栓,小心翼翼地摸向了草丛。不一会儿,他们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四个一身短打扮、脑袋后面留着一根丑陋辫子的人。那四个人可都是精明人,走到队伍前面后,立刻判断出林宗正的身份,突然间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口中轻声说道:“小人参见将军。”
林宗正愣了一下,连忙把四个人扶了起来,嘴里面说道:“各位乡亲请别这样,我们共和军中不搞这一套。共和军中军官士兵一律平等,大伙儿都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都是母亲的宝贝,谁都不比谁高贵。”
虽然林宗正这样说了,可是,那四个人却有点儿不相信,挣扎着要再次跪下。几个已经在共和国呆了半年多的兴化兵嘻嘻笑了起来,用本地话说道:“各位乡亲,共和国真的不搞这一套。别说见着我们旅长不用跪了,就是见着我们的总统,也只要行一个军礼就行了。平常旅长就跟我们同一锅吃饭,睡同样的床,唯一的高待遇就是,我们几个人睡一间,军官们一人一间而已。上次总统到我们营里面视察,也是跟我们吃同样的话,我还跟总统握过手,聊了好一会儿家常呢。在共和国,人才活得象个人样,不象在大清,人家尽把我们当狗奴才。”
虽然不敢完全相信,可是,那四个人总归是站起来了。林宗正轻声问道:“城里的情况怎么样?”
一个乡亲恭恭敬敬地说道:“回大人,城里原有驻军六个营,共一千两百人,其中,有两个营的火枪队,其余四个营都配备砍刀和长枪。五天前,上千个被强迁往仙游山区的渔民暴动,并与仙游驻军展开激斗。仙游驻军不敌,知府派了三个营前去支援,听说到现在都还没有打完。现在,城里只有一个火枪营和两个一般的营共六百人,全部驻扎在城南一带,离衙门只有半里远左右。”
林宗正点了点头说道:“几位乡亲,别叫我大人了,叫我林旅长就行。城墙防御情况如何?”
“因仙游暴动,满清知府加强了城墙的防御,三个营共六百人十二个时辰轮番上城墙防御。兴化府城墙长约七里,两百个人呆在上面,平均每个人都要看五丈左右的距离,可以说,城墙的防御相当的薄弱。今晚上火枪营没轮着上城墙,负责东门守卫的,是四十多名配备长枪和砍刀的清兵。”
林宗正点了点头,率领着手下,仅用了十分钟左右就赶到了东门外,离城墙约一百米左右。东门外有众多的民居做掩护,再加上月亮西落,光线不好,根本就没有引起城墙上守军的注意。
借着望远镜,林宗正发现,这是一座高约四五米的城墙,相比起中原的那些大城来,这城墙的确是有点儿寒酸。在东门上,站着几十个清军,手里拿着火把,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一举一动。看样子,仙游的渔民暴动,的确让这些清军提了不少精神,要不然,平时绝对不会如此警备深严。
一个乡亲好心地说道:“林旅长,要不然,等天亮城门开了以后,我们想办法混进去?”
林宗正微微一笑:“如果连这样的城池都打不下的话,我林宗正以后还怎么好意思在这世上混下去?我让你们开开眼,看看我们共和军是怎么打仗的。”
十六发迫击炮炮弹呼啸着,落在了城墙上,把城墙上的清兵炸得血肉横飞。几挺轻机枪也吼叫了起来,雨点般的子弹扫过城头,打得里面的清军几乎抬不起头来。与时同时,一个连的士兵发声喊,迅速通过了横跨护城河的一座木桥,仅用了半分钟左右就打到了城墙下。几个士兵从背后的挎包里面拿出一条前头带着钢爪的长绳,抢圆了往上一扔,钢爪就紧紧地扣在了城墙下。这些特种兵的设备,是林宗正在出发前特别请几个铁匠打的,就是为了顺利地拿下城池。要不然,独立旅没有可以轰破城墙的重武器,长途奔袭,也不可能带着云梯,想要爬上城墙,还得费一番周折呢。看样子,张海洋派独立旅执行这次长途奔袭的任务,还真是选对人了。林宗正作战一向小心谨慎,万事谋而后动,从来就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在机枪的掩护下,几个士兵毫不费劲地爬上了城墙。此时的东门城墙上,只有十几个手拿长枪和砍刀的清兵还能勉强站立着。一看到手拿步枪、从天而降的穿着异样军装的士兵,这些个兵油子立马做出了正确的反应,把武器扔得远远的,抱着头,蹲到一边去了。瞧攻上城墙的人,长得跟他们一模一样,有些人还说着兴化话。这年头,说着跟他们同样的话,却又有着强悍战斗力的部队,自然只能是海峡那边的中华共和军士兵了。这可是怎么样的部队啊,强悍如日本鬼子,被他们打得一点儿脾气也没有,乖乖地送上大量的银子。被日本部队打得闻风后退三千里的清军,又怎么可能是这支部队的对手呢?当久了兵油子,别的没增加多少,可是,眼珠子却已经练得够尖了,不放下武器,等死啊。
第一百一十二章飞夺兴化城
只用了三分钟时间,城墙上的清兵就被清剿干净,把个呆一边的乡亲看得目瞪口呆。要知道,他们这些反清义士,也曾多次打过城墙的主意,可没有一次成功,反倒折了不少的人手。五分钟后,兴化府的东门缓缓打开了,林宗正率领着士兵毫不犹豫地冲进城内,朝着离东门近一公里远的知府衙门和军营扑去。
这不是一次势均力敌的战斗,无论从士气上还是从装备上讲,清军跟共和军之间的差距都实在太大了。等到天亮的时候,兴化府的几个城门上,都插上了鲜艳的红旗。刘一飞等穿越过来的人,对原先的那个国家,那支军队都有着极深的感情,在选择国旗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红色。中华共和国的国旗,简单得很,红通通一片,没有半点儿杂色,插那儿,就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八月三日,独立旅主力部队赶到。八月四日,整个兴化府落入共和国手中。兴化府陷落,对清政府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驻福建清军一下子被分割成两半。对漳泉厦一带的清军来说,形势稍微好一些,实在顶不过去了,他们还可以逃往广东。可是,对驻扎福州的清军来说,兴化府被占,他们几乎就成了大锅里面的王八,想逃也没地方可逃了。从北面逃吧,不要说山路遥远难走,就算费劲心机跑出去了,老佛爷也不会放过他们的。从西面逃吧,更不用说了,还没逃到江西,他们估计就已经累趴下了。
八月六日,共和军第二师赶到,把正想着朝兴化府机动、看看能不能找到突围机会的福州守军当场给吓了回去。那可是装备先进到了比洋鬼子还要厉害得多的共和军啊,跟他们打野战,倒不如直接找块豆腐撞死掉算了。
八月八号,福州沿海军事工事,迎来了铁与火的洗礼。十八架武装直升机轮番出动,一天之内扔下了近四百吨航空炸弹,把那些早就已经被法国人轰过一次、却一直没有经费重修的工事炸了个底儿朝天。八月九号,共和军第三师在马尾一带登陆,愣是没有一个清兵敢出城迎战。
八月十号,重装的第二师经过连夜急行军,终于赶到了福州城下,与先期抵达的三师一起,完成了对福州的包围。
八月十一日,福州南面。
张海洋手里拿着望远镜,冷冷地看着远方。五公里外,福州的城墙清晰可见。毕竟是省城,榕城的城墙是兴化府所不能相比的。虽然跟中原那些战略要地的城墙比起来差得远了,可是,在整个福建,还就数福州的城墙最高最厚。从得到的情报中,张海洋了解到,这个城墙起码有八米高,顶上可以并排骑两匹骏马,城门处的墙,更是厚得可怕。现在,那些城墙上插了很多的三角旗,看起来倒是挺壮观的,不过,张海洋倒是要看看,等下打起来,这些旗到底能够给士兵们带来多大的精神鼓舞。
防守福州的两万五千清兵中,有一万左右的火枪手。虽然他们手中的步枪都是大清自已产的,质量跟进口的没得比,可是,也会对共和军造成一定的伤害。张海洋心里清楚得很,此仗打赢是相当正常的事情,关键是,伤亡还不能太大。共和国现在所能动用的陆军就这两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基本上全搁这儿了,一旦伤亡太大,刘一飞拿什么东西跟大清打到底?拿什么东西教训日本鬼子?临行前,刘一飞就说了,宁可多用弹药,也要尽可能减少士兵的伤亡。台湾就那么些人口,养六万多陆军已经是极限了,再扩军的话,就会影响到经济建设。毕竟,现在共和国的劳动力本就不够用,实在是没办法征召太多的军队了。最起码,在最近一两年之内,共和国能动用的军队也就这么一丁点,伤一个是一个啊。
面对着福州这个坚城,想要在尽可能少伤亡的情况下拿下它,还真有点儿棘手。此次攻城,动用了二师、三师以及集团军直属部队,张海洋几乎把他手中能使的家伙都使上了,就是要用雷霆万钧的手段把清军打蒙,从而减少自己的伤亡。
此次攻城,张海洋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南门。南门一带,集中了二师以及军直属部队,而其它三个方向,全由三师负责。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重型装备,也都集中到了南面。这些重型装备,都是随着三师在马尾一带登陆的。由于二师要从兴化平原进入三山平原,途中要经过几座不高不矮的山,行动不大方便,为了加快行军的速度,自然是不能带重型装备了。
抬起胳膊,看了看手表,离约定的攻击时间还有三分钟。张海洋抬起头,看了看天空,直升机怎么还没有到呢?此次攻城,是共和军真正意义上的对清第一仗,此仗过后,福建估计也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事了。所以,刘一飞对此战极其重视,把空军整个儿划给张海洋暂时指挥。八点钟,正是张海洋命令空军到达的时间。那些武装直升机从台湾西部飞越海峡赶到这里,也只需用半个小时多一点儿的时间,应该不会出差错的。可是,空军怎么还不来呢?
才想到这里,后面就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张海洋连忙拿起望远镜一看,果然,空军已经来了。十八架武装直升机全体出动,一字排开,朝着福州城直扑了过来。
八点钟整,第一枚重达两百公斤的航空炸弹,落在了南面的一段城墙上。这可不是城门附近的城墙,张海洋早就想好了,城楼那一块儿,城墙最厚,炸起来效果可能不怎么样,倒不如直接炸掉一段城墙得了。而且,清军的防御也大多集中在城门附近,门与门之间的防御最是薄弱,上面布置的火炮也最少,正好可以避实就虚,减少伤亡。
一股巨大的烟雾从城墙上升起,远在五公里外的张海洋,都感觉到了地面的微微颤动。两百公斤重的航空炸弹可不是闹着玩的,从一千米高空带着巨大的惯性落下,就连坚固的钢筋混凝土都能炸掉,更别说这些用青砖筑成的城墙了。
望远境里面张海洋看得清清楚楚,炸弹准确地落在城墙上,把城墙炸出了一块长十几米,深度约为四五米的大缺口。也是,直升机几乎是悬浮在半空中,瞄得相当准后才扔下的,砸不中才怪呢。爆炸的硝烟还没有过,第二枚炸弹又下来了,仍然砸在那个缺口上。紧接着,三十六枚炸弹轮番从天而降,准确无误地把缺口一点一点炸大,等几分钟后飞机离开的时候,张海洋发现,那个缺口已经扩大到了五十六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