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缩回去时。对上明石三郎的眼神,女人苍白的脸上立刻泛起妩媚的笑容,略显讨好的附身行礼道:“您好!”脑子里闪过女人之前的背影,一对肥硕的屁股,即便是厚厚的冬衣也无法遮掩。明石三郎的心没来由的跳了一下,女人没有缩回去的意思,而是撩起帘子:“请进!”
也不知是不是着魔了,明石三郎的脚步往前走了一步。反应过来时女人的身子挺直了,伸手给他拽进了帘子后面。“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要肩负起一家人的生计,看把这手冻的。”还在懵懂状态的明石三郎,背包落地的同时,手却进入了一个温暖柔软的所在。
眼睛的一抹雪白,告诉明石三郎,这个女人正在用胸口给他暖手。帐篷里顶里头。躲在被子后面是一个六七岁男孩的眼睛,正在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帐篷里的空间有限,两人都是跪坐的姿势。明石三郎看的清楚,这个女人半露的襟怀里面,是一件打了几块补丁的衬衣。“谢谢!”热血上头的明石三郎渐渐的冷静了下来。从女人那里抽回了自己的手,打开背包犹豫了一下,拿起一包饼干放在孩子的面前,朝女人深深鞠躬,毅然决然的转身爬出了帐篷,寒风一吹恢复了冷静。
没忘记回头一笑,看见的是那个女人流泪的面容,还有小男孩说:“姐姐,能吃么?”
“勇夫,要说汉语!”女人头也不回,教训了一句。明石三郎难掩心头的酸楚,冲这个其实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女人使劲的点点头:“我会再来的!”口音有点蹩脚的汉语,但是明石三郎在说的时候,却有一种无言的自豪。
…………………………
大奥(将军御所)的翻修工程结束了,新修的登基台也竣工了。又一个黄昏来临,江户城内经过扩建的道路清扫的干干净净,街道两边的路灯杆子,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新事物。
太阳落山的时候,街上出现了身穿黄色背心的“环卫工”,这也是也新生事物。这些人手里拿着火把,骑在一辆自行车上,小心翼翼的打开玻璃罩子,检查了灯油的情况后,点燃了路灯,拉上罩子,然后继续往前。
就这样,一盏一盏的路灯亮了,这个夜晚降临时本属于黑暗的城市,迎来了一个光的世界。走在回家路上的行人们,匆匆的脚步因此而停顿,站在路边看着灯火迤逦,震撼在每一个行人和观者的内心激荡。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看着眼前这个充满光明的夜晚。
“快看啊!神迹降临了!”就在人们惊叹于街道上路灯带来的光明时,有人发出了一声惊呼,抬手指着大奥的方向。就在上一刻,那个巨大的建筑还笼罩在暮色之中,这一刻却绽放出无数的光彩。灯光,无数的灯光,练成一条一条的长龙,勾勒出一副大奥的图案。
人们发出了震天的惊呼之时,又有人在高呼:“快看啊,又一处神迹!”
高高的登基台,在这个夜晚也被点亮了,灯火辉映出来的高台,就像一个浑身冒火的举人。这个时代的江户人,何曾加过如此辉煌的景象,习惯了黑夜昏暗的油灯,谁能想到人世间还会有这样的瑰丽的一幕?
也不知是哪一个人率先跪下了,额头贴在低声高声:“拜谢天照大神指引!”
如同瘟疫一般,一片一片的人跟着跪下,朝着高台的方向,额头贴在地上,诚惶诚恐的表达谦卑。每一个目睹这个夜晚的人,都被他们看见的一切慑服了。这就是神迹,只有神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缓缓而至,车上一个奇怪的事物(喇叭)里头,传来的是一个能让人畏惧至内心深处的声音:“神迹降世,东瀛王陈!”就像魔音似得,这个声音在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不断的环绕,马车不断的往前,路边的人们把脑袋贴在地上,不敢抬头多看一眼。
一直到声音远去了,才有大胆的人抬头望了望,马车前后都有高头大马的骑兵庇护,在每一个街道上都能看见和听见。神圣一般的声音,一直在城里里游荡,一直到天明时分才停止,没有人敢出来说什么扰民的话。实际上这个夜晚,这个声音一直在游荡的同时,入睡的人们少有的心安。大家都知道,一个新的东瀛王陈,将主导他们的未来。
清晨的天际露出一抹红色的时候,远远的道路上传来了雄壮的音乐。江户城内的人们被惊醒了,纷纷走出家门,看着道路的尽头,一个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的走来。
队伍的前端是一面巨大的旗帜,上面绣着一个巨大的汉字“陈”。普通百姓是看不懂的,但是不要紧,自然会有人发出高声的尖叫:“是陈字,是东瀛王,是神迹的制造者!”
整个城市的人都跪下了,随着一些人家在门口摆上香案,点上香火恭迎新的王者降临,整个城市变得手忙脚乱,家家户户都在摆香案。
庞大的队伍逼近了,音乐庄严肃穆,前方的骑兵队一水的白马,整齐的踩着步点,随后是一个军乐队,接着是一辆巨大的马车,还有数不尽的旌旗。人们还在慌乱的时候,夸夸夸的脚步声响起,过来的是列队整齐的士兵,不断往前的过程中,道路两旁每隔五米,就有两个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面对着人们,发出警告:“退后,不得过线!”
所有人在刺刀的威严面前选择了顺从,后退到街边,第一个人选择跪地叩拜后,所有人都做了同样的选择,不管这个人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还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从昨夜开始的神迹,到现在看见的一切,都让人无法生出反抗的心思。
巨大的马车终于继续往前,骑兵的马蹄声就像敲打在每个人心头的重锤,军乐队奏响的音乐,在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如同天上的仙乐一般。人们不敢抬头看马车,每一个人都把额头贴在地上,以示内心的臣服和顺从。
长长的队伍走了整整一个时辰,无数人因为长时间跪着坚持不下来,最后直接整个人趴在地上。终于这个队伍走到了大奥,陆续站起的人们,心怀无限的敬畏,看着那辆巨大的马车上停下。
马车上的陈燮在穿过街道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制造的神迹发挥了近乎完美的效果。从今以后,就算有人想反抗,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响应。在这个国度,自己就是神,谁都无法撼动的神。自然可以俯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可以俯瞰每一个蝼蚁。(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五章重心转移
第七百八十五章重心转移
春天来了,残雪还在,吹在脸上的风多了些暖意。
长崎码头热闹了起来,集中营里的武士离开家属后,排成一条一条的长龙,登上一艘又一艘的客船。想要把近二百万人送到万里之外,在这个时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段苦难的历程。
码头里的船有点怪,不是以前常见的帆船,而是一艘一艘样子奇怪,中间有一个巨大烟囱,不断的冒着黑烟的怪船。这是华亭船厂生产的第一批木制铜皮外壳的蒸汽海船,目前来说续航能力有限,只能跑跑华亭到长崎的航线,中间还得在琉球补给煤炭。从明轮到螺旋桨推进,丑陋笨重的新型动力装置登上了历史舞台。虽然只有时速六节的航速,但是这种不去需要风帆也能匀速航行的船只,无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完成登基仪式之后的陈燮,此刻正在长崎港湾边上的一个山坡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码头。新式火轮船一共造了13艘,目前有六艘在长崎港口内,这些船只今后专门跑长崎…琉球…高雄这条航线。新式货轮船,排水量2200吨,装备十门75口径加农炮,总的来说是武装商船。没法子,这年月的海上真不太平,没点武力真不安全。
一艘客轮一次能载客一千八百人,把人送到高雄后,那边还有六艘新式火轮船,把人送到兴海城,然后再换乘风帆船只,前往遥远的印度。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过程。如果单单靠12艘火轮船的运力。来回一趟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月最多能运走一万人。毕竟不是贩奴船,这些日本武士终究是要安全送到地方,然后还得指望他们尽量多的活下来,投入一个新的战争。
更多的运输,只能等待季风的来临。然后才是风帆船大显身手的时候。
山头上的陈燮脸上难掩喜悦之色,火轮船用于海运的意义,再怎么抬高都不过分。工业化的成就从陆地向大海延伸,虽然现在造出来的还是木头的蒸汽船,还有这样那样的n多不足,陈燮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个时代的大明,因为他的出现和金手指的拨弄,科技水平比历史上的地球提前了二百年。有这二百年的领先,加上大明人口基数的优势。二百年的繁衍之后,整个世界都将由黄色皮肤来主导。
还有一个就是现实意义,火轮船虽然无法横渡太平洋,但是沿着海岸线可以一直到印度,而且不用担心季风的问题,这才最有价值的地方。这也是把近三十万日本武士和一百多万家属运到印度的最大保证。
“旅顺、胶州两地的船厂共享了华亭船厂的技术,眼下同时在建的新式货轮船,一共有十六艘。最迟年底。就能全部交付使用。”站在一侧的李香,说完之后合上手里的文件夹。对于这种新式火轮船,李香看见之时也非常的震惊。
铆钉技术的成熟,钢铁龙骨的出现,螺旋桨推进的新技术,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催生了新型火轮船。当然李香是不懂这些的。陈燮懂就足够了。
“看见那条船没有?联盟一号!”陈燮踌躇满志抬手一指,身后跟着他的人都看了过去。
“看见了,这是华亭船长专门为大总统打造的座船。”苏皓宸当然很清楚这艘船的来意,实际上这是同一批船之中最早开建,但又是最晚下水的船。很多技术都是在别的船上运用之后,才会用到这艘船上。而且下水之后,试航期间还进行了豪华装修,前前后后这条船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算彻底完工。一般火轮船船工期是十个月,两批次12艘火轮船建成,下水、试航、交付之后,这船才正式的交付,开始首航。
“联盟一号战舰,耗资一百五十万元,排水量两千八百吨,采用了很多最新的技术,装备105毫米口径加农炮四门,75口径加农炮十门,蒙蒂尼机枪二十四挺,最大航速八节,续航能力为一千海里。”开口介绍这条船的是一个少将,也是联盟一号的舰长,陈燮的小舅子之一,叶纤云的堂弟叶向高。这小子还在15岁的时候,就给叶纤云丢进了登州水师讲武堂学习三年,毕业之后先后在各个舰队服役,参与了远征欧洲行动,回来后悄无生息的登上了联盟一号,学习新的航海技术。实际上这批新式的火轮船的所有船长,都有十年以上的海军经历,并且都去了一趟欧洲回来。每一个人都是海军部精心挑选出来的精英,政治上还得审核三代以上,确保对陈燮的绝对忠诚。
这个和大明历史上前首辅同名的年轻人,隐隐成为了新一代海军的领军人物。能后成为这艘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战舰的舰长,叶向高的未来不可限量,几乎就是二三十年后海军司令的人选。就这点来说,叶纤云比周秀英要有远见的多,第一次登州之行求时,一口气带了十个叶家的孩子,留在登州学习。后来陆陆续续的又往军中塞人,这些事情她都告诉了陈燮,得到了许可。相比之下,别的女人就没份见识了。
“走吧,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