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店铺的伙计掌柜的,皆到街上看热闹。那是黑底鎏金的招牌,上面书着三个大字“稻香村”。

这有不明白的,寻了边上的问道:“这是什么买卖?铺面够气派的!”

旁边的人笑着回道:“饽饽铺子呗,这不香味儿都传到街上了!”

方才问的那人不由得咂舌,道:“这不是钱多烧得慌么,这街上的铺面卖饽饽的也有,本小利薄的折腾出这么大的店面,不是干等着赔么。”

另外一人道:“那可是未必,前些天见他们家上货了,那可真是不怕贵,密云的小枣,房山的核桃,台湾的蔗糖,云南的桂花,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还有成车的白糖,一缸一缸的香油。谁家的饽饽铺子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哎呦喂,那一会儿我可得进去好好转转,我老娘最是爱吃饽饽,寻常铺子的,买回去嫌硬呢,老人家上了岁数,牙口不好,这大糖大油的,指定软乎。”问话的人点点头道。

又有人道:“买了就对了,听说这东家是王府还是伯爵府来着,不光有饽饽,还有不老少就着饽饽一起吃的酱菜,卤肉。瞧见没有?就冲着铺面,瞅着就比别家儿的干净。”

这边的铺面是初瑜的陪嫁,店面没有这么大,因前面这边会馆云集,不管是南边来的举子,还是官员商贾,多住在这一带。

因此,韩江氏同曹方商议后,就将铺面的挨着的一个铺面买下,两下打通,做了个大店。

今天,正是稻香村开业的日子。

这招牌看着不显眼,却是十六阿哥亲笔手书。是曹四月随扈前,就央十六阿哥写的。

不止前门这一处,外城崇文门外同宣武门外,也都有一家铺面同时开业。

那两处也都是会馆云集之地,外城这三处便聚集着五百多家会馆,上百的茶馆酒楼。

除了外城这三处,内城鼓楼大街,东四牌楼,西四牌楼这三处,也各有一家稻香村同时营业。

当初曹想着这生意的时候,便没想过只做一家。加上往广东同苏州找一回师傅也够费功夫的,所以打一开始就定了六个铺面。

其中三处是初瑜的陪嫁,另外三处铺子则是寻热闹地段又买的。

从收拾铺子到请师傅到进原料,研究饽饽样子,这大半年功夫就过去了,终于挨到开业地日子。

曹府毕竟不是商家,也不好因这个大张旗鼓的请客,因此,各个铺子虽说放了百八十串鞭炮,但是府里这边并没有张罗。

只是亲戚朋友那边,多少还要招呼声才好,因此,曹便让铺子那边精心预备了百十来盒饽饽,将相熟的人家都送了一份过去。算是给大家尝尝鲜。

同,侍郞府。

曹府打发人送来的四盒饽饽,吴雅氏瞧着精致,便留下两盒预备走礼用,剩下的两盒,一盒留给丈夫尝鲜,一盒让丫环捧着,亲自送到姑娘房里去。

如慧正在炕上绣荷包,见母亲来了,放下针线,下炕来。

吴雅氏上前,坐在炕沿上,看着姑娘的活计,脸色却是有些古怪。

已经选了最简单的花样子,“连绵富贵”,说白了就是一朵牡丹花,如慧打动针线起,这也有个三五天了,却不过是两片牡丹花瓣。

蓝底粉红,本应是从里到外胭脂红,枣红,石榴红,桃红,粉红,这样有深至浅的,如慧这活计针角却是混在一处,看着乱糟糟的。

如慧见母亲神情这般,讪讪道:“额娘又不是不知道,女儿向来不耐烦这个的。”

吴雅氏叹口气,道:“这样说来,倒是我地不是,早就催着你做这些,这些先放下,明儿开始,你好生绣个烟荷包出来,不管耐烦不耐烦,却不许再这么糊弄。”

如慧听了,立时满脸飞红,却是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了。这烟荷包同荷包还不同,按照习俗,却是女儿嫁人后,送给公公婆婆的。

想起姑母屋子里放着的那玉石烟枪,如慧低着头,摆弄着手绢不说话。

吴雅氏心疼姑娘,也不愿意多唠叨她,让丫环将炕桌上的针线盒收了,将饽饽摆出来。

屋子里立时甜香扑鼻,如慧抬起头来,面上却是多了几分喜色,凑上前去,就要用手抓着吃,却是被吴雅氏拦住。

“孩子么?还得额娘盯着,先擦了手,又没有人同你抢。”吴雅氏带着几分宠溺道。

旁边,已经有丫环去投了毛巾送上来。如慧吐了吐舌头,,接过来,擦了手。

这边如慧已经挑了块饽饽送嘴里了,吴雅氏看到她胳膊上光秃秃的,道:“手镯子呢?怎么一个都没带?”

“怪沉的,做针线累呢,额娘真是的,巴巴地买这些东西做什么,女儿又不爱这些”如慧疑惑道。

吴雅氏道:“你到底是大了,平素往亲戚家走动,也不好太素淡。没得叫人笑话咱们家寒酸,那两对镯子,都是宫里传来的式样,额娘亲自往瑞合斋去挑的。听说他们家的东家像是同内务府那边有关系,这首饰样子都是内造地,那对珊瑚嵌珠镯,一百六十两银子呢,那对赤金镶宝镯,便宜些,也要一百二十两。”

如慧听了,唬了一跳,道:“这么贵,二百八十两,换成金子的话,都够额娘打一副金头面了。”

吴雅氏笑道:“虽说贵些,但是带在我姑娘胳膊上,却是好看,哪里是原来的花纹镯子能比的?”说到这里,想起别的来,道:“对了,你不是嫌你的项圈沉,不爱戴么,额娘这次给你订了个串珠如意项圈,月末就能送过来,样式精巧着呢。”

如慧已经十八,心里都晓事了,母亲的意思,她也看出七七八八来,要是不出意外,她的终身就要落到曹家表哥身上。

她咬了一口饽饽,方才还香甜的东西,现在却味同嚼蜡。

想着要去别人家做媳妇,立规矩,如慧不由地生出几分恐慌。

吴雅氏叹了口气,道:“说起来,你姑姑家硕哥儿瞧着更斯文懂事,比颂哥儿还像个长子,只是到底是次子,要不然额娘瞧着他还好。。。。。。”

见母亲越说越直白,如慧放下饽饽,低声道:“好不好地同女儿有什么相干,额娘不是说姑母性子不好么,怎么又巴巴儿地说起这个来?”

吴雅氏被噎得没话,板着脸道:“姑娘家家的,学什么舌?不过是额娘私下里抱怨两遭罢了,快别说这个,仔细叫你阿玛听到,还只当是我私下里怎么说你姑母的坏话。。。。。。”

街面上来往的行人越发多了。街道一角,停着辆蓝布马车,里面携手下来一对年轻夫妇同个丫环,这小两口都穿着单色的素锻衣裳,男的二十来岁,看着很是儒雅,女的看着要年轻些,脸上带着几分羞涩,跟着的丫环看着两人手拉手,用帕子捂了嘴巴,想笑不敢笑的模样。

来人正是曹同初瑜,借着今天稻香村开业,曹将初瑜拉了出来,不过是想带着她散散心罢了。同车跟着侍候的,是初瑜身边的大丫环喜云。

初瑜穿着件样式简单的旗装褂子,因曹特意吩咐,脚上挑了双最矮跟的旗鞋穿。

只年装扮的话,初瑜看着不过是寻常富户家的小媳妇,但是容貌气度却是藏不住的。

下了马车后,她却是不肯走,站定了那里,红着脸盯着曹的手。

曹无奈的叹了口气,只得放开初瑜的手,谁让自己这个小媳妇腼腆,不过要是两人真手拉手往街上一溜达,怕背后就要有老先生摇头晃脑说世风日下了。

初瑜这才笑笑,她怕曹心里不痛快,主动问道:“额驸,铺子在哪儿?”

曹探头望去,却是也不熟,小满同郑虎带着几个长随跟在后头,见曹巴巴地望着,小满近前一步,指了指街角聚了不少人的地方,道:“大爷,那边是铺子,前几日小的曾往这边儿寻过父亲。”

一行人溜溜达达往前走,虽然已经时近七月下旬,已算是夏未秋初,但是因为是正午,天气还是有些热。

曹怕初瑜热着,低声问道:“晒么?”

初瑜笑着摇摇头,道:“许是屋子里待的,这般日头照着,直觉得身上舒坦呢。”

曹道“往后我衙门有空,咱们就多出来转转,老闷在府里,怪没意思的。”

初瑜笑着听了,没有说什么,家务事不少,还要照看孩子,哪里是那么好出来的。

再者虽说公公婆婆不在京城,但是该守地规矩还得守,哪有做人家媳妇还整天想着往外逛的?

曹却是已经在旁寻思四季的好地方了,春天的八大处,夏天的什刹海,秋天的香山,冬天的小汤山。

如今,亏空还完了,四阿哥那边也暧昧地巴结着,曹不想太累心,想多些时间陪陪老婆孩子。

这一个月,他想了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他折腾了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

整日里忧心忡忡,跟个小老头似的,却是生老病死也好,荣华富贵也罢,没有一件事他能做主的。

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对于这个耗尽了心力,也无法换来健康同自由的世界,他真是生出几分厌倦,幸好还有身边这个女子,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对他,使得他的心不算是太孤寂。

对于初瑜,他甚是感激,也甚是内疚。

将要到铺子前,因前面人多,曹他们就止了脚步。

曹指了指那牌匾,笑着对初瑜问道:”看看这一手飞白,有没有些名家气派?“

初瑜顺着曹所指望去,端详了一会儿,有些不敢相信,问道:”这是十六叔写的?平素没听说十六叔善书啊?都说十六叔聪敏,数术同乐律上有造诣,没想到还写得一手好字!“

曹笑道“能蒙人吧?这还是四月初,我亲自往园子里寻的他,央着他写了好几十张,好不容易寻了这张能见人的出来。”

虽说街上往来也有女子,但是像初瑜这般年轻貘美的却是不多,就有人忍不住往这边偷偷瞄了。

因曹一行带着丫环长随,众人也不敢小瞧,但是偷瞄上一眼,两眼,却是少不得的。

初瑜察觉,不由地有些皱眉,往曹身边挪了挪。

曹横了两个眼睛不规矩的人一下,抓了初瑜的手道:“走,咱们进铺子里转转。”

说话间,夫妻两个进了铺子,铺子里四五个伙计,都操着苏州腔的官话。

饽饽都是制好的,装在托盘里,在柜台里靠着摆了,墙上都挂了尺长的木头牌子,写了饽饽名。

客人们想要买哪样,用手一指,说出几块或多少分量来,伙计们便拿了竹夹子取了。。。。。。

第十卷游龙舞第四百三十八章稻香村(下)

虽说今天内外城六家铺面同时营业,但是因前面这边是招牌店,曹方就留在这边照看。见曹夫妻两个到了,他忙要过来见礼。

曹冲他摆摆手,没有让他见礼。

自打这买卖张罗,曹自己个儿都是头一遭来,初瑜自然也是。

夫妻两个看着柜台里墙壁上挂着的各色竹牌,寻了几样京城没见过的饽饽,“姑苏椒盐饼”、“南腿饼”、“八珍云片糕”什么的,每样让伙计给包上二斤。

曹看到东边柜台后摆放的糟鸡、糟鸭,寻思庄先生喝酒时曾念叨过两次,便也让伙计每样包了两只。

伙计一算账,十六斤饽饽,四只鸡鸭,拢共一两一钱四分银子。

曹心里微微盘算一下,这两年大米的价格略长,京城这边一石白米要六、七钱银子。这饽饽同这几只鸡鸭算下来,就是二百来斤大米的钱,委实不能算便宜了。

曹方见大爷奶奶颇有兴致地挑选吃食,也就没有扫兴,只是在旁跟着。

等两人买了东西,还要叫人掏银子,曹方忙上前拦着。

曹笑道:“一码归一码,就是自家人,也不好白拿,总要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