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0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圃在中书向来有着老实人之称,这说的有影射其人惧内的意思在,却也正说明其为人处世,多会予人留下三分余地罢了。

李圃其人行事,实际上并无多少可供旁人指摘之处,可不像赵石,功劳虽大,名声却一直褒贬不一。

在谈及的内事上,赵石应对还算得体,并无多少可供议论之处,迁陵之事不去说他,在立储上,其实成武皇帝登基之初,就应该立下储君,以安朝中人心。

但大秦就是这般,每次皇位之争,都是纷争不休,这一次闹的更大,储位之事才拖延至今,到得现在,也应该是恭请皇帝陛下立储之时了,并没有太多奇怪之处。

而几位皇子都还年幼,远谈不上什么储位之争,且皇后娘娘膝下有两个儿子,选一个出来,谁都不会有什么话说,连皇帝陛下,可能都不会有太多的言语,顺势将储位定下也就是了。

按照南十八的猜测,李圃并非只是想定下储位那般简单,而是想要定下立嫡立长之规,,若是那样的话,一定也会得到很多朝臣的支持。

每一次皇位之争,都让人心惊胆战,不如定下规矩,让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纷争消弭于无形,也彻底绝了外间像赵石这样手握兵权的将军们投机取巧,以求富贵的心思。

这在南十八看来自然是一件好事,对于任何臣下来说,皇位之争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和凶险,即便是大将军赵石也不例外。

但赵石看法却是不同,少了这一个环节,看上去皆大欢喜,但养在深宫中的皇子们,却失去了争权夺利的动力,只以出身和出生早晚来论及尊卑,早晚都成了窝囊坯子。。。。。。

当然,他也明白,这还涉及到景兴鼎革的一个重要的争论话题,连皇家都是立贤不立长,那么大秦继承法度之中的立嫡长之说,也就形同虚设,很多高门大户中的纷争也由此而来,这是一个天下典范的话题,延伸开去,甚至可以影响到爵位之类的继承,这也正是景兴鼎革被卡住的一个方面。

虽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这个话题赵石并不感兴趣,南十八那里说上两句,给他提个醒也就罢了。

临到了来,孙文通却是幽幽来了一句,“大帅还是小心关注一下户部那边为好。”

蜀人出身的他,对于朝堂上的那些争斗多存负面看法,这个并不奇怪,蜀国之亡,说是亡于大秦之手,实际上,却是亡于内斗,大臣们一旦政见不合,便结党相争,丝毫也不顾及其他。

即便大军临于城下,却还想着怎么趁机将政敌除去,如此,焉能不亡?

若说金国将来必亡于贪腐,那么蜀国就是亡于党争,一南一北,很好的诠释了王朝兴替的两个痼疾。

孙文通之后,李博文很好的抓住了说话的机会,立即便来了一句,“那位户部尚书大人啊,坊间多传,论其人之才,实在于钻营,若非处于长安李氏,当为御前幸臣无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确实需多防范一些才好。”

赵石和其他几个人听了都是一笑,并不以为意,这位从来没有什么大志向,读书人出身,却只愿混迹于坊间,与那些落魄文人饮酒畅谈,最终已经沦为定军侯府大管家,却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曾与好友言曰:“如今世道,存身多有不易,如今我等能饮酒作歌,逍遥度日,还要抱怨什么呢,当有食便饱,有衣便暖,有钱”

这样放浪形骸之言论,除了传为笑谈之外,在各府幕僚之间,却很是有些支持者,不多时,很多人便知晓,定军侯府中有一位洒脱存世的李先生。

实际上,在赵石看来,这位就是个饱食终日,不求上进的吃货,如今议事之时,连话都插不上几句,但却还自得其乐,那朝中大臣来玩笑,真真是让人无语以对。

不过对于李吉此人,赵石已经大致有了些印象,有着野心,但性子偏软,才干什么的还不太清楚,但能坐到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就算有着出身李氏的缘故,想来也不会如李博文说的那么不堪,还是有些本事的。

朝中这样的人很多,有野心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观其人言谈举止,实不用太过关注,上面有李圃压着,闹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若是敢拿军前重事来做耗,那才真叫活。

所以,之后的行止,赵石已经有了打算,还要跟兵部尚书李承乾这位老对手见上一见,那位到是越来越沉得住气,这几日也没个动静。

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像李承乾,汪道存,位置身份所限,却无法像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这般,光明正大的邀约宴饮,在身份而论,他们都差着一些,却也断然放不下架子来拜会,所以只能擎等着在朝堂或御前相见了。

不过赵石这里没那么多的。

思索了一下,随即摆了摆手,笑道:“户部可不是咱们的地盘,户部尚书位高权重,更非我能左右,说这些也是无用,好了,夜已深了,跟那位大人相见,可不轻松,我这里可是弄了个身心俱疲,要不。。。。。李先生日后代我应酬一番,让我也能清闲上些时候?”

众人都是一笑,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了,随即纷纷起身,李博文厚着脸皮还在说着,“大帅能者多劳,博文身单体薄,可担不起那样的担子。”

(求月票,求赞)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年礼(三更求月票)

翌日,天上飘起了小雪,路上行人稀疏。

但在定军侯府之前,却并没有因此冷落下来,到府拜会之人依旧不少,其中不少都是今年回京述职的军中将领。

或为大将军旧部,或欲在大将军麾下谋一职务,比昨日来的人好像还多一些。

而且,在上午时候,枢密使汪道存和兵部尚书李承乾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来问候,显然,与赵石的猜测有着偏差。

两人在得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邀约大将军赵石赴宴的消息之后,也都有些坐不住了,而不同的是,枢密使汪道存派来的是属官,而兵部尚书李承乾派来的却是自己的一个侄儿。

可见,相比枢密使汪道存,李承乾这里要更急躁一些,也充满了示好的味道。

这也难怪,兵部侍郎成峦前日过府拜会,大将军赵石设宴相谈,这瞒不过有心之人,不像李师雄那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李承乾那里自然会感觉到些什么,若说听了这个还有些放不下身段的话,之后同门下平章事李圃设宴相邀,与大将军在府中密谈良久,就不得不让他们重视了。

一文一武,皆是朝野瞩目,不但是他们,许多人都在猜测,两人到底谈了些什么,而以如今大将军赵石的权势,是想在枢密院或者兵部任职吗?那什么样的职务才适合其人?

这可不是景帝年间,再没有任何可能将这位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放在一个闲职上,枢密使汪道存到还不算怎么着急。但李承乾不成。他与大将军赵石素有间隙。

如今完全处于劣势。如果赵石有意,顶了他这个兵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示好也在情理之中。

当年两人确实多有纠葛,但到得如今,胜负分明,失去了皇帝陛下支持的李承乾李大人,也不得不低下头。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

好在,长安之乱中,他只是一个旁观者,很明智的没有参与其中,是不想沦为他人刀枪,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现在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长安之乱中没有扮演落井下石的角色,甚至于。兔死狐悲之下,还曾出言为赵石说过几句好话。这也便给他留下了余地。

长安之乱过后,他在兵部的威望不可逆转的在消弱,但与赵石之间的多年恩怨好像一朝之间,变得不算什么了。

来到成武一朝,新的气象已经渐渐显露,心性想来坚韧的李承乾断不会在这个时候生出什么隐退之心。

但环顾左右,却是危机四伏,景帝一朝的几个心腹之臣,除了大将军赵石,境遇都是不佳。

所以说,他的选择并不多,倒向汪道存?

别说汪道存在枢密使任上呆几年,陛下那里也必然不愿兵部和枢密院太过和美,李圃?那更是笑话,还不如和其他几位重臣交好来的顺当一些。

兵部尚书,这是个令人无比眼红的位置,但却也没有哪个敢强自握在手里,这是李承乾的依仗,却也是他最大的难处。

这么看下来,同样身为景王府旧人的赵石,却好像成了现如今最好的选择,时移世易,听上去有些可笑,多年宿敌,当初恩怨之起始,却成了如今结好之由来,但朝堂人事变幻,也正是这般。

从没有什么一生之敌之说,你来我往之间,更多的则是妥协,和在敌友之间不停的。

李承乾派来的这个侄儿,乃是他的外侄,可不是那个李清,那位来京师长安转了一圈,很是吃了些苦头,后来更是与世家子弟勾搭上了,屡屡生事,麻烦不断,对李承乾这位叔父,也很是添了些怨恨。

李承乾一看,实在没有旁的办法,索性趁着缺职众多的时机,给他谋了一任知县,也没有离的太远,就在西北家乡左近,并去信让自家兄长严加看顾,很是恐吓了一番,如此这般,几年下来,好像也没出什么乱子。

这个外侄和李清大不相同,很有几分精明强干的意思,李承乾已经有意,将这个外侄过继过来,承于膝下,再放到军中历练几年,将来他百年之后,也好支撑他这一支的门户。

说的有些远了,两人不约而同的派人过府问候,不用来人多说什么,他们各自的身份,已经将两人的意思表达的很是明显。

都想着今早能跟大将军赵石相谈一番,这正合赵石心意,不过和与李圃见面不同,却还要等到入宫面圣之后了。

赵石送走了这两拨人,想了想,自己回京才几日?

文武首辅,见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汪道存主动派人过府问询,六部尚书,面见了礼部尚书方谦,户部尚书李吉,兵部尚书李承乾派人过府相问。

李师雄在工部,过了年便是工部侍郎,还见了兵部侍郎成峦,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种遂,甚至连皇帝陛下都找上门来了。

加上回来的时候,魏王李玄道亲迎于郊外。

除了吏部,和刑部,好像向来与他没有什么瓜葛,其他人等,见的可都是达官显贵,虽然颇为耗费心神,但这权势在手的感觉,实在让人胸中畅快,难以割舍。。。。。。

没容他生出太多的感慨,已经有人来报,归义王李匪来送年礼的人到了。

赵石一听就乐了,这时间赶的好像太好了些,自己回京可还不到几。

不过想想也是惭愧,说是定军侯府豪富,其实,多数家财,到是这位远在吐蕃低地的四哥送过来的。

这位满身江湖草莽气息的四哥,最重的其实就是义气二字,当年在庆阳府百里之外结下的交情,如今二十年过去,却是越结越厚了。

他没少帮了李匪,李匪对他也没话说,若说如今,还能与他平等相交,引为知己者,非李匪此人莫属。

像张峰聚,杜山虎,若是有一天卸下官职还可,如今嘛,就算他们不想太多,麾下的将校,那么多人的前程担在身上,也无法像李匪这般,跟他称兄道弟了。

他助李匪聚拢人马,送其粮草军资,在吐蕃低地打下一片老大基业,李匪那边,在其片纸相邀之下,不远千里,不惧艰难,挥兵而来。

这还不算当年两人并肩杀敌,之后赵石被迫回乡,李匪断指而去,远走西北,两人间的交情,真可谓是一番

不过相比于他,一身豪侠之气的李匪才真正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